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开天辟地之崛起 > 第144章 朝廷来人了

开天辟地之崛起 第144章 朝廷来人了

作者:畅享心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21:09:32 来源:小说旗

临近华夏的春节还有一个多月,而且中州地域虽然没有下雪却也有些寒冷。

大量的土建肯定是无法施工,不过前期筹备还是可以进行的。

元旦三天大庆结束后,天门各个部门开始运转了起来。

招工的消息已经被各方的行商传了出去,天门派遣各地的探子也在大力宣传。

每天都有周边的百姓和流民,大量集中到了四大要塞,想要进入天门的工厂工作。

更有拖家带口的,想要成为中州的常住居民。

中州大地上,铁轨的铺设完成了,农业部又开始了新的政策。

划定区域挖水渠、种水稻,以及推广温室大棚的种植。

刚刚闲下来的老百姓,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

全新规划的化工厂虽然还没开始建设,可是军工厂化工车间一卷卷塑料布源源不断的开始输送到中州各地。

执法堂高速运转,以确保春节期间百姓生活长治久安。

能源部为了铺设电线,正在发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伐树,准备电线杆。

全新规划众多厂区的空地上,大量的建设物资也在源源不断的送达。

春节前夕,中州各地更加的热火朝天。

“报,启禀门主,大宋朝廷的特使团已经进入汴梁城。”

小年这一天,赵构派来的人走水路北上终于到达。

“嗯,让蒋四爷接待一下吧。”

此刻的萧炎头也没抬,正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

活版印刷,萧大门主正在按照脑海中的记忆想要将它复刻出来。

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

毕昇初为杭州书肆刻工,专事手工印刷。

在印刷实践中,毕昇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法未及推行即卒。

毕昇事迹,仅见于沈括《梦溪笔谈》。

毕昇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熟悉并精通雕版技术,最终成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虽然制作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书籍则十分方便。

正是在这种启示下,毕昇才发明了活字版。

也就是说,北宋年间就已经有了这个技术,可见古人的聪明才智。

既然天门需要宣传,中州的变化需要人了解,在萧炎看来报纸是最好的途径了。

因为技术工艺和原材的限制,活版印刷正好可以来个过渡。

活字版最麻烦的就是雕刻大量的方块字,可天门如今最不缺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啦!

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

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

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

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

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

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以再用。

上述的操作方法,是最原始的流程,萧大门主当然不想这么繁琐。

他设计了一个宽30公分,高50公分,全新的镶嵌模板。

泥巴制作的活字也被铅块和铜块取缔,这样能够增加繁复使用的寿命。

萧门主在忙碌,蒋四爷则第一时间查看了这次南宋使团的资料。

这次带队的特使,名叫吴宗宪。

乃是当今皇帝赵构的小舅子,吴皇后的亲弟弟。

此人据说,平时抢男霸女横行无忌,实打实的一个纨绔子弟。

这么一个家伙前来,赵构当然不放心了,还特意安排了韩世忠随行。

历史上,韩世忠还真是一个名人,而且是岳飞的好友。

韩世忠,今陕西榆林人,早年曾在延安府当兵,抵御西夏。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韩世忠以偏将的身份跟随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征讨方腊,在睦州清溪峒附近活捉方腊(所以方腊不是鲁智深活捉的),因功被授予承节郎。

此后几年,韩世忠转战南北,参与了联金灭辽之战,也参与了镇压各地土匪的作战。

靖康之变后,韩世忠与一众大臣都劝康王赵构即位,因此成为从龙之臣,并一路扈从赵构到南京应天府。

建炎三年(1129年),赵构为了躲避金人的攻势,与众臣商议难逃,为此发生了苗刘兵变,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三岁的儿子,韩世忠与张俊率兵平定了此次叛乱。

高宗亲写“忠勇”二字赐给韩世忠,加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

韩世忠也一直活跃在抗金一线,建炎三年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以八千军队围困号称十万的金军长达四十八天,其事迹传遍江淮,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绪。

绍兴十一年(1141年),高宗收回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大将的兵权,升韩世忠为枢密使,明升暗降失去军权。岳飞遇害时,韩世忠曾为岳飞鸣不平,可惜最终也是白白愤怒一场。

可这个世界的韩世忠,如今也只是一名承节郎而已。

南宋使团这次带来了三大船的货物,随行的官员和护卫就有四五百人之多。

了解完情况之后,南宋朝廷如今毕竟还是正统,蒋平连忙亲自带队迎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