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纯属意外,从一碗面五十块钱开始 >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

只是稍微试验了几次,林非凡就已经能够可以轻松的制作出一道美味的鱼肚羹,这让林非凡十分得意。

不过,既然听说了,他就一定要多学一点,所以那道雪耳鸡皮,林非凡也十分感兴趣。

可惜这道菜现在会做的已经不多,如果只是依靠林非凡自己摸索,还真需要点时间。

再说,他能够学到的菜有那么多,现在还没必要自己琢磨新菜。

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上桌,很快就吸引了更多客人点菜。

这样,每天在店里林非凡都很忙碌。

这一天,他的店无声无息的正式开业。

毕竟试营业的那么长时间,别人还以为他已经正式开业。

现在如果还要进行一次开业仪式,那就有点像是在跟亲朋好友要份子钱。

林非凡是却那点份子钱的人?之所以他试营业,而不是直接开业,也不过是避免直接开业之后,生意不好而丢人罢了。

既然现在生意开始走上轨道,自然就要专为正式营业。

因为在这一天,他店里的翻台率开始快速提升。

本来中午晚上也就是能够客满,也就是最多上十六桌客人。

可是,随着名气开始扩散,从刚开始的翻一次台,达到三十多桌客人,直到现在需要排队预约,这个时间也不过经历了不足两个月。

从试营业开始,现在也不过一个半月,能够让餐厅里的餐桌,每天中午翻台三次,那绝对是生意好的爆棚。

现在店里不管是谁来吃饭,都需要提前预定时间。

这个时间往往从上午十一点开始一轮,到十二点半又开始一轮,两点还要一轮。

晚上也是这样,从下午六点开始,八点第二轮,十点第三轮。

其实,如果生意不是太过火爆,中午的第三轮和晚上的第三轮,肯定是没有人预定的,因为时间太晚。

但是,谁让一品香的生意好呢!

现在名声打出来了,而且里面好吃的还有那么一大堆,有些人一次过来,根本就吃不了几道菜。

所以,在尝试过一品香的美味之后,反而有着更多的回头客,让他们想要把一品香所有拿手菜,全都尝试一遍。

这也是林非凡这家店越来越火爆的一个主要愿意,当然,他的努力也是众人看得见的。

“老板,今天一号牡丹厅来了几个南方人,他们看我们做的粤菜不错,想要一份瓜雕。”

“瓜雕?”林非凡有点傻眼。

他现在的刀工还算不错,一些复杂的刀工菜,他也敢出手做一做。

但是,让他做瓜雕,那是真高看他了。

没办法,他只能看向李长久,毕竟他才是厨师长,也是真真正正的主厨。

李长久摆了摆手,加快了速度,他现在做的是一道菊花豆腐。

现在店里的两道豆腐,也算是出名了,一道文思豆腐,一道菊花豆腐。

这两道菜,也是健康饮食的必选菜。

毕竟来一品香吃饭的客人,都要点小钱钱,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健康。

所以,吃鱼、吃豆腐,都是必不可少的。

嗯,既然都追求健康了,那么红烧甲鱼,牛鞭炖草鸡什么的,也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林非凡只是做这两道菜,都要忙的脚不着地。

没办法,每天最少五六十桌的客人,差不多都要一道红烧甲鱼,这些都需要林非凡亲自动手。

当然,李长久现在比林非凡还要忙,因为他做的菜,一般都是客人随意点的。

只要点菜,李长久一般都能做出经典,这就是本事。

这也是一品香,能够快速打出名气的一个主要原因。

快速的做好一道菊花豆腐,李长久才有空接过单子。

“还真是会吃,这也就是南方人,他们为了吃是真肯花钱。”

林非凡看着李长久,也点头赞同,哪里的人会为了一顿早餐花费几百块?

不用想,肯定是南方人,当然不是所有南方人都这么有钱。

但是,只要不穷,很多南方人都会为一顿几十块、甚至是上百块的早餐买单。

既然早餐都这么舍得花钱,那么中餐和晚餐也肯定不会吝啬。

所以,一道在很多普通人看来华而不实的瓜雕,就肯定不是什么好选择。

但是,好吃的人,却很重视视觉享受。

“这又是一道淮扬菜,也是刀工的极致。”

李长久一边说话,一边开始做准备。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

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

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

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

着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软兜长鱼、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

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南方四大菜系中,当属淮扬菜对于刀工极其讲究,而瓜雕使这一讲究享誉四方。

而淮扬菜厨师,硬是将这一道菜肴烹成了工艺品。

扬市瓜果雕刻艺术起源于隋唐,盛行于清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最早是由民间艺人创造西瓜灯,用于祭祀活动。

后由扬市厨师引用到餐饮宴席之中,以美化餐厅,渲染宴饮气氛。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取西瓜,皮镂刻人物、花卉、虫、鱼之戏,谓之西瓜灯。”

意思是将西瓜刻成莲瓣,在表皮上雕刻上各种花、鸟、鱼、虫、兽以及人物等。

刀法有浮雕、镂空雕、透明雕,内外交叉,相互套环,图案凹凸,形式多样,别开生面,奇妙无穷,是瓜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扬市瓜果雕刻艺术价值,就在于突环雕刻的独特性,其造型可谓是鬼斧神工、妙趣横生,被誉为我国食品雕刻之最。

瓜雕被称为“扬市一绝”,但凡观赏过厨师现场雕刻的,无一不叹服。

大厨在西瓜表皮上雕刻各种花、鸟、鱼、虫、兽、以及人物等形式。

据悉朱元璋对淮扬菜情有独钟,连食膳都要让会做淮扬菜的厨子。

这样风味特色,更是倾倒了海内外无数食客。

传说有丑国游客跟随着本地友人寻吃,表示听闻扬市菜很一早就想来一试。

桌上这个扬市瓜雕,厨师雕刻出了三四层图案立体叠加的镂空雕刻。

从瓜瓤到瓜青再到瓜皮的极致运用,一道美食将西瓜运用到极致,让国外游客和友人连声赞叹。

现在很多人看到霓虹制作刺身,一般都是生鱼片制作而成的。

不仅要求食材新鲜,还对大厨的刀工的要求非常高。

从厚薄、大小、形态下功夫,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到食欲,不同的鱼还要使用不同的道具,采用不同的刀法。

可是,他们的厨师考验刀工的就一个生鱼片,但我们的厨师用到却可以雕刻出任何东西。

而且雕刻材料还可以任意选择,即使在非常软的材料,也能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形状。

这是国外厨师完全没得比的,因为这手雕刻技术,他们没有。

扬市瓜雕,又称食品雕刻,精美绝伦,历史悠久。

民国年间,徐谦芳《扬市风土纪略》曰:“夏令业厨者,善雕诸瓜为灯,玲珑透露,精美绝伦。虽曰小技,亦有可观者焉。”

陶文台在《名馔古今谈》中写道:“清代扬市有西瓜灯,在西瓜皮外镂刻若干花纹,作为筵席点缀,其瓤是掏去不食的。”

到了近代,扬市瓜刻瓜雕技艺有了发展,席上出现了瓜皮雕花、瓜内瓤馅的新品种(凡香瓜、冬瓜、西瓜均有之),作为一种特殊风味,进入名馔佳肴行列。

西瓜皮外刻花,瓤内加什锦,又名玉果园,是在西瓜灯的基础上创新的品种。

而在金陵,有一位淮扬菜大厨的瓜雕技艺堪称一绝。

他以雅、秀、灵、巧、细、造型精致见长。

并以浮雕、镂空雕等高难度雕刻技艺自成一派,被业内誉为“瓜雕谢”。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他就做过一次国宴,招待外国客人。

当时,花团锦簇的招待所大厅喜气洋洋,餐桌上陈列着“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的30道淮扬菜。

除了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白袍虾仁、文思豆腐及拆烩鲢鱼头等招牌菜外,其中以西瓜、瓜蔬雕成麻姑献寿、寿星临门、十大盘龙等立体雕刻,形态栩栩如生,十分有趣。

莱肴围成众星拱月状,中间是一个由西瓜雕刻成的“瓜灯“,特别引人注目。

薄如蛋壳的西瓜皮下面,雕刻成“团寿”二字,上端中心制成一个小圆孔。

中间四周分成八格,雕成八仙过海,并衬以浮云流水。

人物形象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圆孔周围制成玲珑剔透的锁壳花边,有的铲剔,有的浮悬。

丝丝相扣,环环相套,线条流畅自然,空间比例平衡,虚实处理相宜。

更妙的是中间瓜瓤已掏尽,内立一支红烛,东道主邀请胡志明划一根火柴,亲自点燃红烛,顿时光影闪烁,出神入化。

只是这个,就把当时的客人看呆了。

这位客人当时就惊喜地问:“这是哪位大师的杰作?“

招待所领导赶紧去厨房间唤出头戴大厨帽,身着白色工作服,人称“瓜雕谢“的谢兰馥。

并介绍道:“今天寿宴上所有的淮扬菜,均出自谢大厨的巧手。”

这位大师能够有这么一门绝活,绝对不是平白得来的,而是他辛苦练出来的。

金陵是省会,经常举办天南地北名家的书画展。

谢大师只要有空,都会去观看揣摩。

等回到宿舍,他便对照菜谱苦苦钻研。

他还从家乡扬市的漆器、玉器的纹雕、浮雕技艺中悟出真谛,并巧妙地引用,让书画、漆器、玉雕艺术与食品雕刻糅合为一体。

由于食品雕刻的食材多为瓜果,普遍脆嫩。

虽便于雕刻,却极易破损、爆裂。

甚至就在作品即将成功时,因一点小小的疏忽大意,就会前功尽弃。

因此,要求落刀准确,轻快有力,实而不浮,韧而不滞,刀刀游走切面,清晰齐整,一气呵成,富有立体感与美感。

俗话说得好,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日复一日的摸索实践,谢大师终于练就一套娴熟的基本功。

他的手、眼、脑并用,腕力、耐力、指力与刀法相得益彰。

一次国宴也让这位大师一朝成名天下知,而到了如今,扬市已经将瓜雕发展至果蔬雕刻。

现在瓜果蔬菜,厨师几乎无一不能雕刻。

而这是烹饪与艺术融为一体的典型,也是我国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尖3》共8集,每集50分钟,第一集主题为“器具”。

值得一提的是,淮扬菜在《舌尖》第一季、第二季亮相后,再度走进《舌尖3》。

《舌尖3》用了一分多钟的镜头,介绍了淮扬厨师的精湛刀工。

视频中,扬市厨师薛泉生担当“主厨”,引出扬市美食背后精湛的刀工。

《舌尖3》:“历史上淮扬菜注重菜品形态,运用花刀镂刻而成的瓜雕,被称为扬市一绝。而淮扬厨师靠着一把菜刀就能做到:前劈、中切、后斩。”

“最见功力的就是淮扬菜翠珠鱼花中的十字花刀,每刀间距五毫米,剞刀穿过鱼肉,至皮不破,整个制作只用一把刀就完成了剁、切、片、剞等多种刀法,酸甜的酱汁沿着花刀形成的沟壑,如水行深谷、浸透鱼身,烹制后,鱼肉外脆内嫩、甜酸适口。”

从此可以看出,扬市瓜雕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只不过,这道菜考验的绝对是刀工的极致,甚至可以说是艺术的极致。

这种绝艺,李长久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承,自然也不可能做成艺术。

但是,他毕竟有着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做一些简单的瓜雕还是可以的。

只见他选好一个大小适中果型圆润的西瓜,用一把简单的手刀进行操作。

下刀第一步就是勾线,用手刀在西瓜皮上勾勒出人物的轮廓。

他下刀流畅,很快就勾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练剑的形象。

勾好线条后就开始正式的雕刻,从头部开始,将沿着勾好的线条剔除多余的果皮。

通过阴面和阳面的对比,人物的形象逐渐清晰展现,着重突出它的特色,比如耳朵、眼睛和四肢动作。

只雕一个人物多少有些单调,于是他又用水溶性的笔在人物周围画出轮廓。

这时雕刻出的是一圈类似回字纹的花纹,像一个充满古风的画框,将人物这一刻的鲜活可爱定格住。

李长久还匠心独运,利用心里美萝卜的绿紫配色,雕出了一件特殊的首饰。

最后就是雕出一圈,盛开的鲜花将人物包围。

颜色红绿相间,让人忍不住赞叹巧夺天工的瓜雕艺术。

绿色的西瓜上,一个小人站在花丛中单手舞剑,配合着圆滚滚的身体,憨态可掬,可可爱爱。

这件人物瓜雕只在瓜皮表面进行,不影响瓜肉,观赏后还能食用。

这可以说是集美观与实用性于一身,这也是我国传统食品雕刻的魅力所在。

看李长久做这么一件瓜雕,还是很简单的。

只不过,在林非凡亲自动手雕刻的时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

这就是典型的眼睛说会了,可动手的时候,手却说他不会。

“其实很简单的,有人想要学的话,我可以教,不过这个东西看天赋。”

“天赋异禀的看一眼就会,天赋稍微好点的,多练习几次也回了,而没有天赋的,怎么练习都不行。”

“这东西的原材料不贵,就是西瓜、全套刻刀和铅笔”

“做起来更简单,就是选择一个形状比较正的西瓜。”

“西瓜的形状要根据想要雕刻的图案来决定。”

“例如雕刻人物面庞,就找一个稍微长点的西瓜。”

“如果想雕刻花朵,就选择一个圆形的西瓜,不同的西瓜适合雕刻不同的图形。”

“雕刻的时候,先要将西瓜洗干净备用。”

“接着选择中号雕刻刀,用铅笔先在瓜皮上画好图案,然后用刻刀将最外面的一层硬皮去掉。”

“注意只去掉薄薄的一层,露出西瓜皮的白瓤,当然,也有的造型要求保留西瓜皮。”

“雕刻开始,第一步就是要修型,修型就是按照铅笔画的印迹,用刻刀进行雕刻,把多余的瓜皮刻掉。”

“根据造型采取挖瓤、镂空、切割等多种方式,慢慢的将自己想要的图案呈现出来。”

“第二步就是根据想要的形态精雕细琢,在线条的流畅度、细腻程度以及透光度等上面下功夫。”

“这时要做出平面整洁、立体感强、形态逼真可爱、活灵活现的艺术造型。”

“雕刻的时候,可以选择整个西瓜做造型,还可以选择西瓜的一部分进行雕刻。”

“西瓜雕刻可以拥有无限的创意,飞鸟、人物、花朵……,都可以作为雕刻的素材。”

“初学西瓜雕刻,可以先从简单开始,由简到难,一步步学习。”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雕刻刀很快,不要伤了手。”

看着雕刻出来歪七扭八,看不出是什么图像的西瓜,林非凡果断放弃了。

这东西真的看天赋,就算不看天赋,也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学会的。

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多学几道名菜。

这瓜雕也就是看着好看,真吃起来也不就是一个西瓜?

所以,想要吃这道手艺菜的客人应该不多,现在店里有一个李长久大厨就足够应付。

只不过,刀工要是练到极致,是不是也可以做一些瓜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