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医官情瘦 > 第140章 顺水推舟

医官情瘦 第140章 顺水推舟

作者:介子微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10:56 来源:小说旗

全县光是公安系统的公务员就接近五百人,临时工差不多有两千人。

那些人少的单位,像什么办公室、指挥中心……,这些就不说了,处理几个吃空饷的,基本也就能完成任务。

而那些比较专业的,像是刑侦大队,禁毒大队,经侦大队,都是一些专业人员,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不可替代性。

这些人最后可以交给市里来处理,毕竟同时受市里相关部门的垂直管理,县政法委没有权利直接裁撤。

交警大队,防爆大队,治安大队、各派出所,这些才是人员的大头。基本上百分之八十多的临时工,都集中在这几个地方。

而且他知道,超编现象极其严重,别说裁三分之一的人了,让他裁一半他也能轻松完成任务,而且还能给自己带来巨额收益。

所以他也并不反对这个意见,甚至还希望再多些,自己可操作的余地更大。

再说了真正做事的是公安局长吴德贵,自己又不用去做具体的事,只需要给把好关,做好指导和验收工作就行。

县里真正的用人多的行局,都是在丁家宝管理的政府这边。三十二个行局,每个行局的情况各不相同。

像发改委、财政局这些小而精的行局,多余的人就比较少。但是基数小,将那些吃空饷内退人员清除一下,完成问题应该也不难。

况且能进这种单位,又能吃空饷的,多少都有些自己的门道。

最终被处理的,谁知道会变成谁呢,说不定还是刚参加工作的,那些通过正式途径考进来的小年轻们。

但是像卫生局、教育局、城管局,这些行局人数多,问题也会多一些,看起来完成任务比较简单。

但是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行局,如果真的按照规定裁撤,那可就是几百人上千人,如果一起联合起来找领导,也是很让人头疼的事。

所以最主要的是,人员裁下来后不能快速安置,就会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这是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可是大家好像将这个最主要的问题都选择性的遗忘了,都在假装讨论裁人的难易程度。

事实上就是想看笑话,看看你这个县长,手底下那些行局加起来要裁掉一万多人。

这一两万人一起来县政府请愿,你这个县长还能坐的安稳?即使上面的领导多维护你,发生了群体**件,那些领导还敢保你?

说不定书记、县长一起被免职了,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要是出现那种状况,那可就太热闹了,对其他常委来说,这也是很好的机会。

现在看似铁板一块,其实只要是有了好的机会,铁板也马上会四分五裂。

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几个,岁数如果还没超过五十五,那更是值得期待的事。

有好几个人心里甚至在想着,一旦出现了那种状况,自己怎么才能火上再给浇点儿油。

如果能让书记、县长、常务副书记,三个最大的领导一起被免职,对于大家来说完全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

最后九个常委,除了丁家宝没有表态,其他八个都一致同意。这个任务就按照市里的要求,形成文件,直接下发各单位,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其实就是将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任务一级一级往下拍。

最后到了最底层了,实在没有可拍的了,就用他们的两大绝招“弄虚作假”或“改头换面”。

要是上级主管部门看得比较严,绝招被破解了,那只能是被替换下来的人自认倒霉。

丁家宝并没有在常委会上发表什么不同意见,大家都这么决定,那就这么办。

他也知道,即使是自己真的提出不同意见,如果和谢书记的不统一,其他常委一定不会同意。

更何况这也是他想要的结果,所以心里还是很得意的。这个借力打力的方法,用好了真是妙不可言,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就拿这次的事来说,后面所有的决定,都不是直接出于他的口。

他还一直在维护那些,工作在一线的既得利益者的权益,一直在帮那些人说话。但是其他常委都让这么做,并且是一刀切,我也没办法。

常委会的内容,很快就在公职人员的队伍传开了,让丁家宝又一次与其他八个常委分开。

有很多干部对他表示了同情,看起来这个小年轻,迟早都得被这几个老头子玩儿死。

但是对于最底层的办事员来说,却挺期待丁县长能赶快成长起来,与这些人分庭抗礼。

大家都说,除了丁县长,其他常委谁也没有考虑一线工作人员的权益,完全就是传话筒,不经过任何加工,直接将上级的任务往下拍。

关于这件事,丁家宝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完全不用自己费尽心思地考虑。比他头疼的人多的是,先让那些行局的领导头疼去。

反正现在也没有人真正听自己的,我也不想给你们指示,这些都是市里领导的决定,也是县常委会一致同意的方案。

等他们向自己诉苦了,再视情况而定,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摸清县里的情况。

只有对干部情况以及各种关联的关系都完全弄清楚了,才能知道怎么做最合适。

如果这段时间发现有需要处理的干部,那也能多一个理由,总之自己还不能轻易做太多的事。

节流的问题,现在全县的干部都开始帮着他做了,暂时不用太耗费精力。

虽然他也知道,这件事最后也不会有太好的结果,但是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反正水已经被搅浑了,先看看大家怎么应对这个任务再说吧。

总之最后一定是要将人员都妥善安置的,这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那就只能是招商引资,让更多的企业来县里投资。

现在丁家宝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卖出第二步,那就是如何开源,发展经济的问题。

武进县的情况和桃园县还不一样,桃园县地处平原,有一个知名的酒厂,只要酒厂发展起来了,就能带动几百家的配套企业。

事实上也是如此,当初牟建东最先盘活的就是桃园酒厂,紧接着有很多小企业也发展了起来。

这个时候再去招商引资,让那些国内外的大企业来考察。看到这里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基础设施好,交通便利,自然就能重点考虑。

但是武进县大多数是山区,几乎没有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也是落后的一塌糊涂,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从武进县通过,也没有铁路和火车站。

仅有的两条省级公路,也是从市区通往旁边浑源县,和山的另一面的南山县的。

这两条省级公路在武进县内的路段,一直都比较差。市里每年都会拨款进行维修,但是拨款金额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

至于企业,就更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了。只有县城的周围,有几个小的药材加工企业,也是以药材粗加工为主。

几个制药企业,也是半死不活的样子。规模最大的一个就是,以前周老爷子的子孙经营的同德堂分支,现在已经几易其主,听说近期又准备拍卖。

目前能为县里提供一点儿收入的,只有一些矿业企业。而且只做最简单的采掘,相关下游附加价值高的加工企业,都在外地。

对于这些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高污染、低收益采矿企业,丁家宝不准备扶持,而且以后还要重点打压。

他也知道,武进县的干部大多数和这些矿老板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是真的打压这些企业,一定会惹起众怒,目前还不是时候。

在其他方面,**现象似乎并不严重,最起码在上级部门看来是这样的。因为一直也没有多少投入,自然也就没有**的机会。

可能也正是因为没有太多的**机会,也就让大家在这些方面,没有了多少干事的动力。

所有的项目都是依靠上级拨款,上级部门只要拨款了,对这个项目就会特别的关注,**的机会相对会少一些。

主要也是光凭上级拨款,肯定无法完成上级部门的要求。县里又没有资金支持,这就导致了每个专项项目都是捉襟见肘。

要是没有严重的偷工减料,基本也没有**的机会。让丁家宝比较满意的一个现象就是,全国都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在武进县还真没出现过。

可能也是因为,武进县地处山区,地质状况比较好。基建项目又是以修路建桥为主,用的砂石资源比较丰富。

县城也没有进行大拆大建,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在武进县销声匿迹。

县城人口不算少,大约有二十万左右,因为经济发展缓慢,除了体制内人员,能有稳定工作的人太少,盖了房子也没人买。

五年前也有个全国知名房地产公司,在县城里盖了两个小区,但是销售并不理想。省城同样品质的房子,一平米已经超过了一万。

即使在桃园县,这个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小区房价都在三千以上。但是在武进县,最终成交价一直维持在一千六左右。

目前全国房价有迅猛上涨的势头,省城和很多经济状况好的县城,几乎一个月就上涨百分之十。

但是武进县一直都是原地踏步,当然了房地产主要的价格还是地皮和各种税费,真正的建筑成本全国各地相差也不大。

只是通过这个巨大的差距可以看出,武进县的经济发展是多么的落后。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就是修路,但是修路用的水泥、砂子,石子,武进县都有很多相应的小工厂。

为了支持这些小工厂,当地的乡镇在负责的路段,都会使用自己辖区的小工厂材料,也算是自产自销。

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就无法改善。基础设施太差,就没有企业来投资,然后发展就越发慢,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没有工业和商业以及其他的第三产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很少,县里的经济还谈何发展。

这也是人员严重超编的一个最大原因,因为大家都找不到工作,就会想方设法的进体制内。

家里有一个当干部的,就能解决十个亲戚朋友的工作,这些亲戚朋友又想方设法地解决自己周边人的工作。

公务员不行,就进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不行就进劳务单位,总之工作都得围绕着各个政府部门来展开。

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现在这种状况,人员严重超编,县城的二十万人口中,有三万多人是吃公家饭的。

所以武进县现在的两种人,比全国其他地方都多。一个是“临时工”,一个是“地痞流氓”。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政府管理的因素,但也有很大的原因还是经济落后造成的。

但是经济虽然落后,这里的人却很少出去打工的。即使有人出去了,也会在一两年内就回来,就像邻居杨二妮这类的。

因为这里虽然正式工作不好找,要是没有太多的追求,单纯混口饭吃还是很容易的。

再加上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从这些方面来看的话,都是很适合生活的一个地方。

在这里生活习惯的人,去了其他地方都觉得不适应。这里的空气和气候,确实是全国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

丁家宝这几年的从政生涯,一直在思索着当年牟建东的所有做法。越来越觉得,这个牟书记真是不简单。

做任何事都是提前策划,而且环环相扣,等下面的人去执行时,让人感觉到那些事都是水到渠成,毫无违和感。

每到了一个节点,就必须这样去做,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很多人都认为,牟书记在四年之内让桃园县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他的背景深厚,自带光环,所以得到的资源也多。

就连丁家宝前几年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自己政治经验的增长,这两年丁家宝完全改变了以前的看法。

如果让一个很普通的人来当这个县委书记,即使给他再多的资源,他也无法达到牟书记那样的高度。

就拿石俊峰来说,他的光环并不比牟建东小多少。但是即使不被黄建利算计,他只能将桃园县越搞越差,不会有多大成就的。

丁家宝目前的做事风格,可以说是融合了牟建东、黄建利、曹绿萍三个人的特点。

在从政方面,三个人对他的影响都不小,都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