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佩瑜的快穿之路 > 第465章 女尊世界30

佩瑜的快穿之路 第465章 女尊世界30

作者:时光悠悠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15:13:04 来源:小说旗

佩瑜也听从了刘夫子的意见,主要是她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之前都一直在上课,她还是想要自己系统性地复习一下的。

因此,后面那一年,佩瑜都在复习功课,每个月出门去县城一次,不是为了去拿话本的分成,而是为了去还书借书。

通过墨香书店,佩瑜接触到了很多她想买都买不到的书,因为楼掌柜的东家听楼掌柜说了佩瑜要科举考试的事情,他作为佩瑜的一个忠实读者,把家里的有关四书五经和科举考试的藏书让楼掌柜带回来借给佩瑜。

佩瑜当然是喜出望外,觉得这简直是意外之喜,她看到这藏书里有一些还是孤本呢!

她还是按照老规矩,一个月借几本书,等那几本书读熟读透了,才把书还回去,然后再借下一本,循环往复。

而除了每月一次的去县城借书还书,顺便收一下话本赚的钱,佩瑜这一年时间就都在家自己读书复习。

很明显,刘家人对佩瑜的备考也非常重视,她们也舍得花钱了,隔三差五地就要买肉回来给佩瑜增加营养,佩瑜当然不会吃独食,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家人一起补了。

在这一年,佩瑜想要帮忙做家务,却遭到了家里人义正言辞的拒绝,因为她们觉得佩瑜已经很累了,却还要帮她们做家务,她们不能接受,为了让佩瑜安心复习功课,刘春梅和刘宁也开始学着分担家里的家务了,因此田东和李满仓并没有觉得很累。

身负全家人希望的佩瑜,也没有让她们失望,她每天努力复习功课,阅读借来的书籍拓展知识面,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晚上还要点着蜡烛看书到深夜,也是很拼了,佩瑜觉得自己还从来没有这样努力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佩瑜相信这句话,因此她不断地磨砺自己,即使她都可以把学过的内容倒背如流了,她也没有放松。

在佩瑜努力的这一年,成亲了一年多的刘一凡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被取名为马依依,马依依这个小婴儿生得玉雪可爱,让马家人和刘家人都打从心底里喜爱这个孩子。

而刘二房,在经过好几年的辛苦和努力之后,刘嫣然和刘静她们终于存够了开铺子做生意的本钱。

不仅刘嫣然松了口气,就连就静也觉得轻松了许多,这几年作为卖货女郎的日子,她们真是吃够了苦头。

终于,刘嫣然在县城租下了一家铺子,又进了大量的货在铺子里卖,生意开始渐渐走上了正轨。

只是刘嫣然的内心并没有得到满足,这只是租来的店铺而已,如果按照她的想法,现在这家店铺是买来的,她也应该在这县城有房子,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刘佩瑜。

刘佩瑜要么就不应该存在,刘家当是就她刘嫣然一个孙女就好,要么刘佩瑜就应该平庸且甘心平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优秀又是奶爷的心头宝。

都是刘佩瑜的存在,才让她刘嫣然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和累,让她现在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刘嫣然听说刘佩瑜在十五岁的今年就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了,她觉得心里很不高兴,她这些年这样辛苦,而刘佩瑜这个堂姐这些年却安安心心的读书,什么苦都没有受,现在还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她知道这个堂姐是有天赋的,真的有很大可能考上。

但是凭什么?

凭什么她刘嫣然历经苦难,而堂姐刘佩瑜却顺风顺水?

如果刘佩瑜真的考上了,别人会怎么评价她刘嫣然?

会不会说都是一家堂姐妹,怎么一个这样出息,一个却是做生意的?

不行,她不能够让这种情况出现,刘家,即使是分家了,优秀出挑的人,也只能有她刘嫣然一个人。

刘嫣然开始关心起了堂姐刘佩瑜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

她知道第一场考试一定是在县城考的,到时候她身为亲亲堂妹,怎么能够不去“关照”一下堂姐呢?

佩瑜不知道其他人的心思,她如今正在报名参加科举考试。

其实严谨来说,成为秀才之后的乡试,也就是考举人,才算是真正的科举考试。

而之前考秀才的考试,被称为资格考试,也就是童试。

童试要经过三个级别的考试,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

县试是安朝读书人参加的第一次官方考试,考试地点为其所在县,由知县主持。

县试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举行。

考前一个月,县衙会公告具体考试日期。

考生需要提前报名,报名时要提交三份证明材料——「亲供」「互结」和「具结」。

亲供相当于考生基本信息表,包含祖上三代信息,包含本人姓名、年龄、籍贯、体格、容貌特征和曾祖母父、祖母父、母父三代姓名履历,以确保你家是良民世家。

所谓互结,是指考生要找一同参考的五位考生写一份承诺书,承诺如一人作弊则五人连坐,这是科举防止作弊的无奈手段。

所谓具结,是请本县廪生(优等秀才)提供的「认保」材料,证明考生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而且出身清白,不是娼优或皂吏的子孙,本人也未从事过戏子之类的「贱业」。

县试一般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帖诗、经论、律赋、策论等。

县试合格者将参加第二级资格考试,叫作府试。

府试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举行,考试地点在府城。府试一般由知府主持,连续考三场。

府试又合格的考生,被称为「童生」。

尽管童生这个名字看着很年轻,但很多读书人一辈子连童生都很难考过。年纪小的童生可能十二三岁,年纪大的,六七十岁的童生也不少,甚至在有些家里,奶奶和孙女可能都是童生。

府试合格的童生,接下来要参加「童试」的最后一级考试——「院试」。

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每次连续考两场。院试的主持者是每府的学政。学政是每府主管官学和院试的官员。但与一般官员不同,学政由女皇直接从京城委派到府城,其性质类似钦差大臣,级别和地位都很高。学政任期三年,任期内要主持院试。

院试通过了,考生的身份就不再是童生了,而是「生员」,俗称「秀才」。

秀才的社会地位比普通百姓高,并享有一些特权。

比如见了知县不用下跪,还不需要服国家的差役和徭役,且名下的田地在一定的亩数之内免税。另外,秀才还有资格进入官学上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