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枪气素霓生 > 第127章 民心所向

枪气素霓生 第127章 民心所向

作者:莫道无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5 15:16:22 来源:小说旗

都说女大十八变,一年来苏清人出落的亭亭玉立,眉梢眼角已然有了几分“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神韵,可谓“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虽说不如郦宛丘那样祸国殃民,却足以艳压姜无媚施师菲诺三人。去年最不显眼的胸脯今年发育到接近郦宛丘的规模。

不是张崇义不想碰她,而是苏清人那种大家闺秀的内敛性格,着实跟张家大有胡风的热情狂放格格不入。

在书房里,张崇义好几次对她心有所动,刚想把她拉来热吻,她却不停地闪闪躲躲,忸怩作态,弄得张崇义彻底没了兴致。

张崇义求的是兴之所至,天可为被,地可为床。

苏清人却极为抵制在清平乐居卧室外的地方宽衣解带,她希望张崇义在卧室外要以礼相待,真想行夫妻之事,就应该规规矩矩去她清平乐居的卧室。

所谓周公之礼,礼数要到。

她嫁进来的时候没坐过八抬大轿,甚至连四人轿子都没坐过,她希望最后一点礼数不能缺失。

这些话只能憋在心里,不敢宣之于外。

两人的习性风格不在一个世界,一个在草原,一个在永安城。

如今的张崇义不想再搭理她,索性把她打入冷宫。

张崇义见到一群燕燕莺莺怯生生地走进书房,特别是前凸后翘的郦宛丘,本已发泄将尽的怒气很快就烟消云散。

他微微叹了口气,慢吞吞地坐回太师椅,挥手招呼妻妾走近一点,左手搂着郦宛丘坐左腿,右边搂着菲诺坐右腿,姜无媚施师站在他后面,亲昵地扶着他的肩膀。

唯独苏清人就像个远处来的客人,疏远而客套地隔着几步远。

袅袅生香的静室里,突然春光无限。

张崇义摸了摸郦宛丘的腹部,又捏了捏菲诺的肚子,左转看看姜无媚的小腹,右转看看施师,唯独没有搭理苏清人,登时满脸都是愁容失落。

“我大哥一妻五妾,到今年已经生了十一个孩子,七个大胖小子,四个闺女。我二哥一妻七妾生了一大窝小兔崽子。

你们进府都快两年了,怎么一个个全都没有动静呢,这是要急死我吗?”

众妻妾怀着替他消愁解闷的目的而来,结果被他一句话说的满腹愁闷,一个个羞愧地低下了头,看着自己平坦的小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张崇义才到十八岁,在中原地区看来尚未及冠,原本不该为繁衍后代而发愁。

不过张家世世代代镇守幽燕地区,常年跟青奴黑水浴血苦战,战事非常频繁,子孙后代的死亡率极高,向来鼓励早婚早育。

许多张家子孙十五六岁初通人事起就要承担起生儿育女的重任,张崇忠十六岁生长子张奇炫,张崇孝不到十六岁就生了长女张玉珂。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张家子孙随时可能战死沙场,倘若不能早一点开枝散叶,就是愧对列祖列宗。

去年的山阴古道战役,张崇义若是运气稍微差一点,或许就英年早逝了。

便是平日里最为唧唧喳喳的菲诺,也有些黯然神伤。

在其他的领域,青奴傻妞与中原女子大相径庭,唯独在生儿育女一事上,或许是因为青奴草原生存环境恶劣,青奴人对繁衍后代比中原人更为看重更为执着。

许多人的老婆被其他部落抢走,过了一段时间再抢回来时,哪怕老婆肚子里怀着别人的种,青奴人一般也会生下来养大,绝不至于偷偷弄死。

在人多就是兵多、实力为王的青奴草原,人口意味着绝对实力,意味着强大的话语权。

张崇义左瞅瞅右瞅瞅,情知一句话引得全体妻妾愁眉不展,连忙岔开话题,笑呵呵道:“怎么一起来书房了,有什么事吗?”

郦宛丘第一次生出无力感,颓然长叹道:“现在没事了,你不发飙就好。以后还是少生点气吧,怒气容易伤肝。”

其他侍妾默默无语,几人随意地聊了一会儿,全都意兴阑珊地打道回府。

承光十二年腊月底,涿郡郡守张微、信都郡守司马晋、河间郡守司马德,依例赶到涿郡大将军府述职。

半年来张崇义始终低调地励精图治,为信都河间郡百姓调整税制,废除一应苛捐杂税,打击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

以前,信都河间郡在大旗贪官污吏的压榨下,几乎都是执行三税一、二税一的重税制,田亩税之外还有人丁税、车马税,外加一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弄的民不聊生,百姓们叫苦不迭。

如今两郡参照幽州惯例,将人丁税编入田亩税,税制统一定为十税一,这对两郡百姓无疑是天恩浩荡。

信都河间大多位于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带,物产富饶,交通便利,冬春随便撒下一粒种子,夏秋就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老百姓原本足以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却被贪官污吏压榨的面有菜色、户无余粮。

张崇义治理不到一年,两郡百姓第一次能够敞开肚子吃到撑,家里的米缸面缸竟然多出许多余粮。

两地的老百姓日日夜夜为张崇义烧香祈福,保佑张家小将军长命百岁,保佑他永远执掌信都河间。

许多外地游历归来的百姓,特别是兖州等地逃难来到河间信都的难民,亲眼见证过兖州豫州徐州兵荒马乱的惨状。

他们知道三地如今打的热火朝天,平民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都极为担忧张崇义的三四万人马挡不住范进那些如狼似虎的叛军。

万一被叛军打进来,这种安稳富庶的生活就会毁于一旦。

许多人自行跑到郡守府请求当兵入伍,口口声声要保护家园,保护大将军张崇义。

人潮汹涌足有数万之多。

司马晋司马德虽然都有增兵的意愿,然而张崇义始终不同意他们大举征兵,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没有大将军府的命令,擅自征兵等同谋反。

二人经过多次请示,张崇义知道民意难违,勉为其难地同意将那些当兵意愿强烈的青壮,按照幽州惯例编入保甲,忙时务农,闲事训练。

消息一出,秋收后短短一个月内,两郡征到了八万多名保甲士兵。

张崇义命令常羽带着侯长贵等人负责训练保甲士兵,力求将他们培养成一批随时能够上阵杀敌的后备力量。

随着兖州徐州豫州战火不断蔓延,越来越多的三地难民涌进幽州以及河间信都等地,寻求张家的庇护。

与此同时,与兖州接壤的清河魏郡等地看着南边的范进叛军越来越强大,北边的张崇义一路南下蚕食,朝廷完全没有制衡之策。

他们为求自保,开始不遗余力地加税征兵,在原本就异常繁重的苛捐杂税上,新增了一条兵丁税。

除了中山郡依旧是按兵不动,冀州其他几个郡几乎都将税赋调到了二税一的恐怖程度,百姓在苛政的剥削下越发的苦不堪言,许多百姓拖家带口地逃向幽州和信都河间。

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短短几个月里,信都河间郡等地新增外来人口近五十万,两郡所有闲置的土地几乎都已分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