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枪气素霓生 > 第159章 难民难倒英雄汉

枪气素霓生 第159章 难民难倒英雄汉

作者:莫道无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5 15:16:22 来源:小说旗

“这范进不愧是一代名将,可他的才能仅限于行军打仗,治国理政非他所能。”

杨千钟看着有关兖州的军情邸报,尤其是铁匠工艺官逃窜一事,口中不无讥讽意味。

地面的野草枯萎殆尽,刚刚下过一场雨,倍增金秋肃杀寒意。

张崇义蹲在营帐外,拾起一根草茎塞进嘴里咀嚼着,神情肃然道:“带兵打仗难,治国理政更难,我要是没有先生辅佐,肯定远不如他,说不定死得更惨。”

杨千钟摇头道:“将军此言差矣,将军性格宽宏雅量,善于虚心纳谏,不会刚愎自用,又能任贤选能,用人不疑,这是古今明君贤君的必备风范。

即便没有杨某,也会有李某王某刘某为将军效死。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杨某不过是一匹驽马,是将军慧眼拔擢杨某于千万人之中,杨某才得以施展平生抱负。”

张崇义津津有味地嚼着草茎,不禁莞尔道:“还是你们读书人厉害,拍马屁都文绉绉的,让人百听不厌,通体舒泰,如饮佳酿。”

两人齐声大笑。

杨千钟说道:“五六月份,我们在济南郡抢收了几百万石无主的熟麦,足够数万大军支用两三年,麦子暂屯于济南城内,当前已运送一部分过来,后续还会分批输送,我方暂无军粮之忧。

唯一可虑之处,昨日收到平原郡济南郡两地的密报,说是入秋以后入境的难民突增,两郡各县镇有些招架不住。

前几个月,虽说大批百姓死于叛乱,随着两地形势趋于稳定,原先背井离乡的百姓分批返乡,加上千盛等四郡也有数十万难民涌来,这两郡的土地钱粮趋于紧张,怕是不堪重负。

难民一旦作乱,为祸之烈将不下于叛军。信都河间可以派兵封锁幽青边境,青州跟兖州徐州边境接壤上千里,中间还隔着一座泰山,阡陌纵横,处处皆路,就算有意封闭,怕是防不胜防,将军这可如何是好?”

张崇义早就在忧心此事,心烦意乱道:“我听说平原郡有两个县,爆发了难民抢粮,跟官兵起了冲突,死了几十个人,可有此事?”

杨千钟闻言一怔,摇头道:“尚未接到郡县消息,如今我们在前方与敌军对峙,各郡民务都是直接报往涿郡的大将军幕府,由长史大人酌情处理,只有重大军政要务才会派人报知大将军,难民抢粮这些小事怕是不会专程送过来。”

张崇义不知不觉陷入沉思,辖区各郡接近人满为患,再涌进几十万难民铁定消化不了,会被活活撑死,搞不好还会引发辖区动荡。

若是不顾一切强行接纳,安置难民的钱粮肯定会超支,将严重影响各郡的民政运转,后果不堪设想。

且若无闲置的土地供给难民开垦种植,这几十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就靠着公家存粮喂养,皇帝老子怕是也养不起,更别说区区的镇北大将军。

当然现如今皇帝老儿连个郡守都不如,据永安城消息,皇帝李鸿鹄昏迷卧床七个月,太子李虎贲监国。

李虎贲别说监国,太极宫都监不住了,诏令根本传不出太极殿,一切政令军令出自韩府金府两大权臣,两府各行其是,我行我素,政令军令相互打架,朝政早已是混乱不堪。

有个笑话,刚升卫将军的韩家二老爷韩云海,偶遇宫里一名美貌贵妇城外踏青,就吩咐心腹去找宫里的管事太监商量,要他尽快把那位贵妇送进韩府。

那管事太监二话不说,回城路上就驾驭着马车将美妇送进韩云海房内,当晚太子殿下发现太子妃郑氏迟迟未归,派遣心腹一查,才知道郑氏已成为韩云海的玩物。

太子殿下惊恐过后,彷徨了半日,急忙精心挑选了十名美人送进韩府,唯恐韩家兄弟看出他心怀怨怼。一国储君当到这等凄凉份上,古今罕见。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说兖州范进后院不稳,如今张崇义后院也悄然擦出火花。

他着实爱莫能助,只盼着各郡文员官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上策自然是纵兵驱逐难民出境,魏郡清河郡河内郡河南郡玩的就是这个套路。

张崇义存着这个想法,却是死活不敢下达那道命令,此举容易丧失民心,尤其是京城那批高谈阔论的文人清流,铁定会撸起袖子痛斥张崇义为善有始无终,不是真善。

这群不干人事的腐儒最为可恨,金家韩家把持朝政,祸国殃民,他们不骂。

青州叛军大肆烧杀抢掠,他们不骂。

兖州范进起兵造反,横征暴敛,他们不骂。

益州郁雄飞僭越称帝,他们不骂。

魏郡清河郡河内郡河南郡纵兵驱赶难民,他们还是不骂。

唯独张崇义派兵封锁信都河间郡,不准青州难民入境,他们就不遗余力地摇唇鼓舌,洋洋洒洒写了一堆诗文痛骂张崇义不仁不义,不恤黎民百姓。

其中一篇文章骂他是“蛮夷之后,奸佞之徒,妄称天数,窃据州郡,上不体天心,下不恤黎庶,乱国魁首,万恶源泉。”

好像天下大乱都是张崇义的罪愆,气的张崇义暴跳如雷,恨不得派兵潜入京城,把这群腐儒全部砍死。

杨千钟拼命善言开解,说这都是那些谶语的后遗症。

朝廷既然三番五次派刺客行刺,也会安排御用文人攻讦。

反正人间自有公道,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

如今大旗各州郡只剩下幽州并州还是一派极乐净土,将军的巍巍盛德不是卑劣文人三言两语可以抹杀的。他们越是狺狺狂吠,越是说明大旗朝夕不保。

张崇义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好在京城还有一些志高行洁的文人替他撰文辩解,歌功颂德,说他是什么“行尧舜之道,躬行古制,救黔首之苦,普惠难民,治民有方,安民有法。”其中就有他那位书呆子岳父的大手笔。

自承光十二年初,兵部右侍郎大人苏振被韩云山释放出狱后,他罢官赋闲于府,无非是吟风赏月,诗酒度日,倒也过得潇洒惬意。

他当了十几年的兵部右侍郎,却纯粹是个摆设,金淳中瞧不上他,他除了协助左侍郎草拟一些官样文书,就没有其他的任务,平日里只知在府里纸上谈兵,与朝中各方大佬都是相安无事,算是满朝文武中唯一没有政敌的奇葩。

这也是韩云山不杀他的原因,他只有文名清誉,没有朋党势力,充其量就是个有官衔的书生,不杀还能博个爱贤的美名,杀了只会惹来风言风语,得罪一堆文人士子。

张崇义每次想起这个书呆子老丈人就不禁想笑。

老子是书生意气,女儿是天真呆萌,嫁进张家两年,今年都快十八岁,还是原封不动的完璧处子,他懒得搭理她,就让她自生自灭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