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枪气素霓生 > 第165章 传檄定青州

枪气素霓生 第165章 传檄定青州

作者:莫道无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5 15:16:22 来源:小说旗

承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晚,镇北大将军张崇义率部击溃范进刑水大营八万大军,斩首一万七千余人,水淹、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张崇义率领步骑不眠不休地追杀逃兵,斩杀兖州四品以上知名大将五人。

代替范进镇守刑水大营的主帅、安北将军、定陶郡守常烈死于乱箭穿心。

东北营主将、中坚将军李向南死于床弩之下。

东南营主将、左军将军何甫死于张崇义破斧枪下。

兖州残余的两万人马狼狈逃回陈留城,刑水三座大营一应器械粮饷完好无损地落入张崇义之手。

承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上午,兖州大都督范进亲率大军猛攻济南城,在付出八千多人的惨重代价后,终于破城而入。

济南郡尉季大甫率领三千名残兵,在仓促集结的五千保甲士兵协助下,步步为营阻击范进的进城脚步。

下午尚修竹六千精骑突然杀出,疯狂冲击范进大军的后翼。

范进误判形势,以为幽州一万二千精骑全部杀到,仓皇率军撤出济南城,丢弃一应辎重物资轻装逃向泰山郡,虽然破城却一无所获,只留下了一万多具尸体。

尚修竹率领精骑一路袭扰追杀,五天歼灭兖州三千余人。

不过范进统率的精锐的确非同小可,虽说是一路撤退,却退的极有章法,甚至对尚修竹的骑兵造成了一定规模的杀伤。

兖州大都督范进迫于无奈放弃琅琊郡,率领残部退守东海郡,沿着泰山东海一线布防。

尚修竹只得被迫撤回济南郡。

承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大获全胜的张崇义听从杨千钟的谏言,没有狂飙突进继续攻打东郡,而是领兵徐徐撤出兖州,返回济南郡休整。

承光十三年九月初四,冀州清河郡郡守裴怀盛举城投降张崇义。

承光十三年九月初七,镇北大将军张崇义携着大破兖州兵的余威,传檄千盛、北海、胶东、东莱四郡叛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胁之以兵,命令所有叛军十五天内停止烧杀劫掠,开门投降,负隅顽抗者,一律处死。

四郡叛军闻讯弃城,四散作鸟兽奔逃,张崇义大军兵不血刃地开进胶东四郡,人称“传檄定青州”。

青州六郡全部纳入张崇义的麾下,此役张崇义名震天下,一跃成为当世最大诸侯,与范进廉斩金海潮等人并世称雄。

承光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张崇义大军进驻临淄的青州将军府。

青州将军府可谓金碧辉煌,府里遍地都是亭台楼阁,雕栏玉砌极尽奢华,犹如人间仙境,装饰远胜镇北大将军府。

可喜的是,经过叛军长达数月的袭掠,府里一应金银珠宝、陶瓷古董、珊瑚玉器、名贵书画或被席卷一空,或被打砸殆尽,但是亭台楼阁算是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了。

胶东四郡在叛军的摧残蹂躏下,百姓死伤逃亡过半,两百多万人口所剩不足一百万,半数以上县镇渺无人烟,郡县衙署付之一炬,广袤沃土沦为丘墟,苍茫大地满目疮痍。

秋风萧瑟中,枯黄原野上,远处稀稀疏疏的村落里,仅有的几条炊烟无力地随风摇曳,一只只老鸦嘎嘎嘎的哀鸣,仿佛在为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默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唯独没有人家。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杨千钟遥望着凄凉的风景,不无伤感的吟诵着诗词,马鞭一指前方,喟然道:“山河破碎,黎民倒悬,将军,重建青州任重而道远。”

张崇义心情沉郁,半天没有开口说话。

他们一行人纵马离开临淄城,一路行来所见之处,累累白骨多于行人,衰草枯杨多于五谷菜蔬,活脱脱就是个修罗场。

张崇义惨然道:“杨先生,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我张家一直梦想着逐鹿中原,逐鹿中原就意味着一场场血战,一场血战过后就是亿万生灵涂炭,无数百姓遭殃,我们是不是错了?”

杨千钟正色道:“大将军切不可有这般念头,生灵涂炭,百姓遭殃,非大将军之过,而是大旗朝廷昏庸腐朽,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老百姓早已是苟延残喘,朝不保夕。

就算我们不发兵,青州兵就不会作乱么?范进就不会打兖州么?廉斩就不打南阳、汝南么?凉州就不会内讧么?

要是没有大将军为百姓遮风挡雨,不知还有多少百姓要冻死饿死。

大将军,你于天下有功无过,千万不要胡思乱想。”

张崇义默然良久,眼中大有悲悯,长鞭挥舞,郁郁寡欢地拍马回城,此后数月忙于战后重建,无暇他顾。

承光十三年九月二十三,缠绵病榻数月的大将军金淳中病逝于永安城,卒年六十四岁。

金淳中大厦倾覆后,金家势力一夜间土崩瓦解。

金淳中头号心腹、城卫军大都督戚北山背叛金家,悄然改换门庭向当朝丞相韩云山宣誓效忠。

九月二十五日,丞相韩云山污蔑金淳中养寇自重、拥兵作乱、图谋不轨,出其不意地纵兵冲进金家,杀死阖府上下数百人口。

除金不换带兵浴血杀出重围,不知去向,金府一应妻妾子女一网打尽,金府在屠杀中付之一炬,与金府息息相关的三十五名文武官员遭到株连,全家腰斩弃市,上万人人头落地。

屠杀风波持续了一个多月,京城几乎杀得血流成河,无数王公大臣富商仓惶逃往幽州并州益州等地,大旗朝廷更加风雨飘摇。

九月二十九日,沉迷酒色十三年的大旗皇帝李鸿鹄终于在太极宫里无声无息地驾崩,卒年五十五岁。

这位皇帝在位十三年,只有第一年处理过朝政大事,此后埋头纵情于声色犬马,躲在后宫以御女为乐,一应军政大事交于权臣处置。

短短十二年,胯下所御之女不下于三千人。

消息传出后,万民欢呼,普天同庆,京城百姓自发走上街头敲锣打鼓,舞狮舞龙,鞭炮齐鸣,欢欣鼓舞不亚于欢庆春节。

太子李鸿鹄被迫灵前继位,据说还闹出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风波。

这位身材壮硕魁梧的太子殿下趴在丞相韩云山脚下,像孝子一样哭哭啼啼,宣称愿意效仿尧舜退位让贤,请求韩云山即皇帝位,只求丞相大人饶他一家性命。

气的韩云山用刀架在他脖子上,这位太子殿下才凄凄惨惨戚戚地登上皇帝宝座,改元永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