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枪气素霓生 > 第254章 新朝新制

枪气素霓生 第254章 新朝新制

作者:莫道无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5 15:16:22 来源:小说旗

幽静的清凉殿内,四面烛台上点满了红烛,姜无媚懒洋洋的趴在锦被中,张崇义用药膏替她涂抹伤口。

她自幼习武,二十一岁前一直在混迹江湖,以前的旧伤旧疤着实不少。

这些年在将军府里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常年用珍珠药膏养护身体,许多伤疤接近淡化,总算是恢复了光滑白皙的皮肤。

谁曾想此次又添了十几道纵横交错的伤疤,手臂肩膀后背各有几处,张崇义都为之叹息。

他涂抹一个伤口,就发出一声唉声叹气,真正的伤在她身疼在我心。

姜无媚倒是非常安静,似乎是因为感到愧疚,右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揉搓着褥垫。

张崇义替她擦完药膏,情不自禁趴在她香肩上舔了一口。

姜无媚如遭雷击,娇躯微微一颤,扭头歉然看着他道:“陛下,这次是我不好,都怪我害的你陷入险境,我以后会很乖的,再也不会缠着你出宫了。”

张崇义捧着她的玉颊,亲吻她的额头,轻声道:“夫妻之间说这些话就见外了,要怪就怪我没本事,没保护好你,害你受了重伤。”

姜无媚眼中闪烁泪花,双手将他搂在胸前,嘤嘤啜泣。

张崇义见她情绪不佳,顺手掀开被子,钻了进去。

烛火幽幽满床春色,总算使她消除了心魔。

后宫之中,清凉殿的规格仅次于椒房殿,品阶极高,向来是贵妃的住所,如今其他宫殿没有主人,宫里一千多名太监宫女倒有大半围着清凉殿打转。

当夜张崇义留宿清凉殿。

姜无媚掰着手指数了数,这是他近三个月里,第五次住在清凉殿。

殿外的寒风格外凄厉恐怖,殿内却没有一丝寒意,张崇义许久没有踏踏实实睡过安稳觉,这夜搂着姜无媚一觉睡到大天亮。

次日张崇义大会三省六部重臣在太极殿偏殿议事。

分别是中书令杨千钟、侍中张居贤、尚书省左仆射李千秋、卫将军向烈、镇国大将军兼兵部侍郎冯礼、吏部侍郎戴梦龙、户部侍郎诸葛长虹、礼部侍郎穆恪、刑部侍郎陶卿、工部侍郎段绾等。

陶卿段绾都是步兵将领出身。

陶卿原是罗明玉麾下的副统领,执掌过一段时间的步兵赏功刑罚。

段绾是步兵的前锋营主将,专职负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修建营寨等工兵事务,二人均是量才使用,专业对口。

如今最尴尬的只有礼部侍郎穆恪。

他原是杨千钟的助手,大将军府的参赞幕僚,虽说是明经出身的秀才,熟读四书五经,以前辅佐杨千钟处理政务。

穆恪没有在大旗朝廷六部任过职司,更没有接触过朝廷的礼仪规程事务,完全是张白纸。

当初他是极力抵触去礼部,一心想去户部或吏部任职,哪怕当个四品主事也无所谓。

杨千钟认为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思虑周详,辩才无碍,鉴于礼部无人主持,力排众议将他推荐到这个位置。

任职以来,穆恪当真苦不堪言,有时候恨不得上吊自杀。

中元大乱时,大旗礼部官员死的死,逃的逃,五品以上大员竟是一个都没找到,只找到了一个从六品的员外郎,且还是个庸庸碌碌的腐儒,一问三不知。

穆恪带着一群军职转业的文官,焚膏继晷地翻阅典籍,一点点梳理礼仪规程,完全是按图索骥,处处不得其法,纰漏百出。

当初张崇义的登基大典,按古制应该是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望于髃神,然后再宣读祝文、改年号、定国号国都等,还要奏雅乐、敲钟磬。

大旗灭亡时,宫廷乐师歌姬舞女几乎死伤殆尽,无人懂得奏雅乐敲钟磬。

穆恪从民间仓促招募了一批乐师,让他们对着古谱一遍遍演练。

由于时间紧迫,演奏技巧不够纯熟,大典当天,那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竟然边翻乐谱边演奏,导致雅乐时断时续。

张崇义气得干脆把他们赶出去,省了这套流程。

磕磕绊绊走完仪式后,一回头才发现祝文忘了宣读,张崇义君王肚里能撑船,没有计较这些细枝末节。

杨千钟张居贤等宰辅大臣却把穆恪骂的狗血淋头。

张崇义心有余悸,打死也不敢大封先祖建天子七庙,鬼才知道礼部这群菜鸟会不会乱来。

自己丢点颜面事小,连累祖宗面上无光那可是百死莫赎。

穆恪整天战战兢兢,每月都要递交一次辞呈,盼望早日脱离苦海,毕竟六部哪个衙门都比礼部来的舒坦呀。

张崇义总是一笑置之,将他的辞呈丢进火盆烧掉。

真把他撸了,去哪里找个更加任劳任怨的礼部侍郎呢?

此次朝会的主要议题是州郡改制。

张潮等人派兵扑向巨鹿,赵郡广平郡为兵威所慑,不战而降,估计巨鹿常山两郡年底即可纳入版图,届时就拥有了完整的青州冀州两州十五郡。

张居贤提议仿照旧制,在两州设立将军府或者大都督府,统辖一切军政事务,却遭到杨千钟的强烈反对。

“在各州设立将军府或大都督府乃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如果不尽快成立将军府或大都督府,一旦张微离开冀州,入京履职大将军,范进大军挥兵再攻邺城,谁能调动两州兵马御敌?”

张居贤言辞激烈,说的唾沫横飞。

杨千钟捧着玉圭挺身而出,大声驳斥道:“敢问侍中大人,自前朝成立将军府或都督府以来,天下可曾长久太平过?

“一州之地幅员辽阔,户籍人口高达数百万人,动辄拥兵数十万,一旦遇到野心勃勃、图谋不轨的大将军大都督,随时可以挥兵对抗朝廷,祸乱天下。”

“一百多年来,天下纷争不休,正是源于此制。”

“我朝初创,正要借此机会一举革除陈年弊端,创立永葆江山的新制,否则新朝难逃二三十年的短命。”

众臣无不骇然看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杨千钟。

大燕初创,他竟公然宣称难逃二三十年的短命,此言何其犯忌?

这要是在大旗朝廷,足够他撤职查办入狱了。

然而张崇义与杨千钟早年多次探讨过改制的问题,这些话私下里交流过无数遍,丝毫不以为忤。

张崇义最初倾向于采用韩家麒麟儿韩云山的构想。

他虽然鄙夷韩云山的志大才疏,却认为韩云山军政分离的构思乃是安邦定国良策。

各州必须军政分离,既设将军府,统领全州军队和主持境内城池关隘一应防务,同时设立一名文官刺史,总管民政税赋等事务。

将军刺史官衔皆为二品,将军隶属大将军府,刺史隶属三省六部,互不统属,互不干涉。

杨千钟却道如此构思虽好,却还是不能彻底扭转各州将军兵权过重的积弊。

一旦朝廷势弱,州将军手握数万大军,随时可以掌控刺史,进而谋反作乱。

他提出的规划更为激进,要将各州细分为若干道。

根据人口税赋多寡划分,人口经济大郡,三郡为一道,人口经济小郡,五郡为一道。

各道设节度使一名,治政治民治税。

设将军一名,治军事领防务。

如此方能强干弱枝,彻底削弱地方诸侯势力。

详细方案杨千钟早已拟好,张崇义也曾预览过,对此赞不绝口,称赞此制如若顺利推行,可保天下三百年不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