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漫漫仙途从争霸开始 > 第14章 朱雄英舌战群儒,始皇帝终于入庙

把秦始皇抬入帝王庙,是朱雄英当初对辘轳剑的承诺。

只是一直不到时机,朱雄英才没有提起。

拿下倭奴后,就又不同了。

多项实质性证据表明,倭奴的文明确实来自于徐福,和始皇帝关系不小,可以借题发挥。

去年朱雄英便想趁凯旋归来,提提这茬。

无奈赶上过年,人心浮动,心善的太孙殿下便暂时按捺住了。

到今年,蓝玉领兵出征后,朱雄英总感觉皇爷爷和父王好像对自己抱有愧疚之心。

又赶上祭拜帝王庙,天时又至。

朱雄英这才不再迟疑,果断提出正视始皇帝历史地位,还天下一个公道。

礼部郎中迟疑了,朱雄英可不会迟疑。

眼前这一幕,他几年前就在心中预想,早就有应对方案。

直接夹枪带棒数落道:“这什么这?说到底,谁都知道长城的用处、好处。

长城是不能拆的,如果可以,多建一些才好。

可是作为长城这一军事部署的主要设计者和操作者,秦始皇却被你们借着不合逻辑的旗号骂了几千年。

这公平吗?孔夫子老人家是这么教你们以怨报德的吗?”

礼部郎中:“这……。”

朱雄英摆了摆手:“没有争辩的能力,就别学人家强出头,入列吧。”

礼部郎中羞红了脸,弱弱回到队列。

见其他人不顶用,礼部尚书刘仲质亲自站了出来:“细细想来,殿下的话并非全无道理,始皇帝身上的污名确实应该洗刷掉一些。

只是焚书坑儒这桩事,却是无论如何也洗脱不掉的。

书,承载文化;儒士,教育万民。被粗鲁、血腥对待,实属不该。”

“是刘先生啊,你也转不过这个弯?”朱雄英笑道。

“还请殿下解惑。”

“书,有好书坏书,人也有好人坏人。

若是刘先生能拿出始皇帝焚烧的书籍名单,并证明这些书不该烧,那孤立刻离开奉天殿,绝口不再提始皇帝入帝王庙之事。

同理,先生若能证明天下儒士都是好人,并且愿意为他们作保,有儒士办了坏事便一起连坐的话,孤也就此离开。”

“这……。”

沉默了片刻,刘仲质十分有涵养的抱了抱拳,一脸愧疚的退了下去。

眼见堂堂礼部尚书都败下阵来,那些或各怀心思或榆木脑袋的官儿急了,当即又推出一个代表来。

“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造成秦国和六国多少死伤!

为了提供士兵和粮草,他在国内横征暴敛,使得夫妻离散,家家素缟。

难道殿下也有说辞替他遮掩这些事吗?”

朱雄英依旧不慌不忙:“孤先来说战死士兵的事儿。

很显然,任由诸国混战,死伤只会更多,所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便是此理。

帝王庙中的汉高祖、汉光武、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不皆是因为结束乱世,开创一个和平朝代而为人传唱?

何以到了始皇帝这里,又又又被区别对待?”

“这……。”

“再说横征暴敛的事儿,就算始皇帝处置操切了些。

可大争之世,时间不等人,只有快刀斩乱麻,才能尽快结束战乱,还百姓以和平。

磨磨唧唧的,等同于钝刀子杀人。”

“但诸国本可以实行仁道,有事好好谈,而不是打来打去,徒增伤亡,子曾经曰过……。”

朱雄英抬起右手,作势要扇这官员。

官员下意识躲了一下。

朱雄英笑道:“你看吧,孤要扇你,你无法左右孤的决定,更没法立刻用仁道感化孤,你只能躲闪。

这不禁让孤想起儒文化最鼎盛,但也被别国欺负最狠的大宋朝。

同样是诸国环绕,秦朝选择打,而宋朝选择谈,结果如何?

秦朝一统天下,结束战乱,虽出了不孝子,二世而亡,可时至今日,天下仍在用秦朝那一套框架。

而宋朝自太宗以来便屡屡战败,损兵折将,饱受屈辱,先有靖康之耻,后有崖山一跳。”

“这……不管怎么说,动手灭人家国家总是不好的,应该讲理,臣……。”

“呵呵,照你这样说,大明先前动手灭掉倭奴也是不对的喽?

既然你觉得不对,大明发兵前,你为何不劝阻?

这是你身为臣子的本分吗?孔老夫子是这么教你忠君爱国的?”

“这……。”

朱雄英撇了撇嘴,袖子一甩,不再多看这官儿一眼。

其他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是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又没有守节赴死的决心,一个个弱弱不敢言。

而像是胡惟庸、杨宪这等精于谋事的文官,则压根不想掺和。

大儒宋濂和国师刘伯温更不必说,都是得了道的人,早就看透其中关节,没出来给朱雄英站台就算对得起自己所处群体了。

“既然无人再反对,那这事儿便定下来了,就照太孙的意思吧。”朱元璋很满意乖孙儿舌战群儒的气魄和口才,一锤定音道。

朱标想的要久远一些,认为一动不如一静,反正始皇帝都是死了几千年的人了,翻不翻案又能如何?没必要得罪那些读书人。

说到底,帝王中总得有个反面教材。

不是始皇帝,也得是别的皇帝,没准别的皇帝更冤呢。

但想到父皇为了维稳,不让雄英带兵北伐,心存愧疚的朱标终是没忍心出面反对。

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朱雄英抱拳道:“既然始皇帝要入帝王庙,便得有人陪祭。

孙臣主张由秦朝名臣内史腾、王翦、蒙武以及修建都江堰的李冰陪祭。”

朱元璋照准:“下朝后,礼部跟工部协商一番,尽快拿出条陈来。”

从始至终默不作声的工部尚书这才站了出来:“臣领命。”

刘仲质心中叹了口气,也站了出来:“遵命。”

朱雄英:o(* ̄︶ ̄*)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