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小村姑,怼天怼地怼空气 > 第155章 科举那些事

穿成小村姑,怼天怼地怼空气 第155章 科举那些事

作者:心动莫论风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15:26:55 来源:小说旗

周氏连忙出去看,叶以欣听着好像是月姐儿的声音,也跟出去看。

还真是月姐儿,她身后跟着满脸通红的卫子腾。叶以欣有些想笑,这月姐还真是花心思,卫子腾来了就被她看到了。

“周婶子,我偶遇卫家小哥,就带他来了。”月姐儿笑眯眯的说道。人都带到了,她却没有要走的意思。

叶以欣偷笑,这月姐儿可真有意思,卫子腾又不是第一次来叶家,哪里用得着她来带。

不过,叶以欣也并不反感,女子嫁人可关系到一生的幸福,敢主动争取的女子实在太少。

之前有杏花大胆自救,叶以欣便也出手帮忙了。她就欣赏这样性子坚韧大胆的女孩子。

只是叶以欣对卫家母子多少还是了解的,卫子腾也还罢了,这是个倔强的纯真少年。

但那卫母看似知书达礼的模样,却是外柔内刚有些清高。她就不见得瞧得上月姐儿的出身。

“叶二姑娘,我娘做了些酥油鲍螺,让我带些给志远来。”卫子腾举了举手里的食盒说道。

“呀,难为你娘记挂志远,劳你这么远跑这一趟,快屋里坐坐。”周氏也知道卫子腾和自己儿女要好,也不作态推辞客气。

“是鲍鱼吗?这可是上好补品。”叶以欣听得鲍字,有些高兴。这东西可金贵,超市里也有,但是极贵。

“不是不是!这只是道甜点。形类鲍螺罢了。”卫子腾连连摆手解释。

周氏见月姐儿没走,也不得不虚请两句。她倒是不肯客气,就跟着进屋来了。

卫子腾没想到叶以欣家里竟然这么多人,一时有些手足无措就想告辞回去。

“子腾哥,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在吃火锅。二姐说人越多,吃着越有氛围呢。”叶志远见老师来了,赶紧上来拉着入座。

叶小晴见月姐儿来了,也拉她坐在自己身边。多了两个人,不过多了两副碗筷。

都是乡里乡亲的,叶家人也都纷纷热情招呼两人。

“这火锅香浓**,很是好吃啊。”卫子腾在志远的介绍下,红着脸吃了几口,惊讶的说道。

他本是吃了饭过来的,只想象征性的吃两口做做样子。实在是没想到这新鲜吃法如此开胃,竟让他欲罢不能。

“太好吃了,我恨不得舌头都吞了。周婶子您手艺可真好!”月姐一边不停的涮羊肉,一边不迭声赞叹。

“呵呵,你们喜欢就好。卫家小哥,月姐儿你俩多吃些。”周氏含笑招呼,将这火锅的功劳默认。

因着已经吃了小半个时辰,此刻火锅里混入的食材最杂,味道层次也最为丰富。

卫子腾吃了两口羊肉后,不过又吃了些菌子、青菜也就放下筷子了。

他是读过书的识礼之人,虽然第一次吃过火锅有些惊艳,到底还是有些矜持,不肯多吃。

月姐儿本是想多些机会和卫子腾相处,才厚颜跟着来蹭饭。她实在没想到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哪里肯住嘴。

怕是卫子腾这会已经不在她眼里。叶小晴给她下食材,月姐儿就不停的吃着,时不时的惊叹两句。

“正好卫家小哥来了,何不请教下他科举之事?”叶以欣见卫子腾放下筷子了,就说道。

她又和卫子腾简单说明了一下,刚才叶家闲来无事,正在谈论科举之事,奈何家里并没有人懂这个。

也别说叶家了,就是整个村子能详细知晓这事的人也不超过十个。卫子腾见是这事,清了清嗓子就说了起来。

要说别的事,他还真不敢乱说。但科举之事,他可是门清。当下详详细细的讲解了起来。

月姐儿这会儿也吃得差不多了,一对大眼注视在卫子腾脸上。少年侃侃而谈,脸上泛起自信而明朗的光辉。

据卫子腾所言,童生试有三轮,县试、府试、院试。过了府试则为童生,过了院试则为秀才。当然,也有的说法是没获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都可称为童生。

秀才也确实不易考,每县童生数百人,能通过院试的不过二三十人。有的文教不兴的县,甚至只有十来人而已。

而秀才也只能算科举的起点。

通过了院试成为秀才,才有资格入各地官学。一般都是入本籍县学、府学、州学。

但秀才也分三六九等,不是考中秀才就稳妥了。官学有月考、季考、岁考、科考等各种考试。

如果成绩入前三等还好,后三等则有相应惩罚!

尤其是考了第六等,秀才会被降为青衣,不许再穿蓝衫戴方巾,没有参加乡试的资格!

官学里的秀才只有第一等的,会由官府资助银钱米粮。但这名额只有二十人,唤为廪膳生员,等于是公费就学。

次一等为增广生员,名额也仅限二十人。若是廪膳生有空额,他们就可以补充为之,平时没有官府资助,等于是自费生。

第三等的是新考中的秀才,唤为附学生员,人数相对前两等更多些,毕竟每年都有考中秀才入学的新人。

附学生人数最多,待遇最差,考核也最频繁。

这些生员中最为优秀的廪生,县学每两年可保送一名到京城国子监就学,被称为贡生,那身份就相当于举人老爷了。

国子监就是京城的官学,聚集的都是全国最优秀的生员,或者是朝廷公卿子弟。

通过院试成为秀才,才真正有了科举的资格,可以参加三年一度在乡试。

乡试由朝廷下派学政,与各省主持考核。数千生员参加乡试,往往只取一两百举人,有的甚至只取数十名。

乡试可以说是最为艰难的考核。俗话说金举人,银进士就是这个道理。

中了举人,待遇可就真是翻天覆地,实现了阶层跃迁。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首先举人可免田税400亩,可就不是秀才那可怜的几十亩了。而且得中举人,既可以继续考进士,也可以选择当官。

虽然只是些基层的**品小官,但也完全脱离百姓身份了。礼遇上甚至可与堂堂县太爷称兄道弟!

至于后面的进士虽然免田税两千亩,那也只是锦上添花,属于在这个阶层走得更远罢了。

所以,科举而言,秀才只是个起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