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成小村姑,怼天怼地怼空气 > 第204章 县衙那点事

穿成小村姑,怼天怼地怼空气 第204章 县衙那点事

作者:心动莫论风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15:26:55 来源:小说旗

“大侄女可知道什么是官吏债?”刘大锤和叶家众人打了个招呼坐下,就冲叶以欣笑道。

“是子钱的一种吧?”叶以欣想了想道。

“嗯,差不多。但这种子钱是专门放给那些举人老爷的。助他们科考或者谋缺之用。”刘大锤不慌不忙的摆起龙门阵。

虽然刘大锤所说的和叶良才之事无关,但叶家人也被这些官场的秘事吸引住了。

安阳新任知县老爷姓左,讳励,字南安。要说他也是个读书的料子,十四岁考得秀才,二十岁中了举人,合府誉为神童。

奈何三次赴京会试皆名落孙山。本来地方豪绅、县学教谕等慷慨解囊资助他。可一晃十年未中进士,那些人的心也就凉了。

左励家贫,又没人肯再资助。走投无路之下,就有同榜举人指点他去找做“官吏债”的路子。

普通放贷总要有抵物,或者房屋商铺也可。但放官吏债的人不同,他们只看你是否有科举的潜力。

一旦举人得中,成了进士老爷那就发达了。哪怕是个三甲进士起步也是个大县知县老爷。那么放贷的人也就跟着鸡犬升天了。

不过是投入三五百两银子,只要举子得中进士,那其中的好处可比那点子利息回馈大得多了。

就算是看走眼了,也不怕。还可以替举子谋官。本朝进士金贵,举人那也不凡!

很多自觉进士无望的举子实际也可以做官。只不过起点低些,往往要从县丞、主簿、教谕这些位置做起。

如果有门路有银钱,也可以谋到一些中下县当正经知县老爷去。然后放贷者派人把持县衙要害部门。

读书人终究还要些面皮,未必狠得下心来搜刮百姓。可这些放贷者自然唯利是图,只求更快、更多、更早的连本带利收回银子。

这还不算完,搜刮得差不多了,也就拿捏到了官员的短处。毕竟他们这么搞,责任却要官员来背的。

以后但凡有个大事小事用到官员,他敢拒绝吗?

大大小小的官员被这些放贷者如棋子般拿捏起来,官官相护,自成体系。若说本朝党争全史第二,没有哪个朝代敢称第一。

这些背后放官吏债,进而操纵官员的幕后黑手,也是党争激烈的深层因素之一。

左励就是个标准的官吏债受害者。

据刘大锤所说,左励三试不中进士,就息了再考的心。转而候补外放官。可同样候补的举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哪年能轮得到他?

还是放贷者不想银子打了水漂,三千两银子开道,又动用了吏部主事的关系给他补了安阳知县的缺。

左励上任,放贷者竟然组织了三四十号人跟着他来赴任!

从师爷到六房主事都被这些人把持了。

所谓六房是仿中央朝廷的吏、户、礼、兵、刑、工的名目设计。这只是个统称,实际各县情况不同,还会设置更多的科房。

比如安阳县另有粮房、库房、承发房。还有课税局、河道等同级科房,林林总总十余种机构。

各房主事者为典吏,手下还有些副手经承、书办等人。典吏虽然只是不入流的小官,却也是有朝廷编制的正式吏员。

经承、书办这些人则是编外聘用人员了。放贷者虽然派了三四十号人,但分到各科房实际也不算多,主要占据主事位置罢了。

在这些人下面又配有差役。这些差役哪管得尽全县数万人的事务?他们又会聚集些跑腿的徒弟和随从。

这些人叫帮役。帮役之下还有助手,如同富户人家的帮闲。

因此,别看安阳县城不过两千户,加上各里各村五千余户,但管理这数万百姓,数百上千吃官饭的人还是需要的。

刘大锤着重说了下这个丁大头。这人就是课税局大使手下的差役的徒弟!当时和他一起抓叶良才的那三个人,则是丁大头的帮闲。

正经的差役坐在县衙只管收钱喝茶、围着上司溜须拍马。真正下去催收办事的都是像丁大头这样的帮役罢了。

若闹出了事,比如民变等情,丁大头就是最好的背锅侠。将他们免了差事,换个帮役也就是了。若帮役背不动,那就要差役来背。

刘大锤能被提拔为刑房典吏,也算凑巧。

年前各科房重新洗牌,也波及到了三班捕快,刘大锤就是那时见事不妙自己请辞走了。

但放贷者派来的人手分配好了各科房后,刑房主事却因故被召回。也正是这时节闹出了拐子案,刘大锤到县衙找典史报案。

左励左知县当时例行检查各房,和本县典史问询县牢狱情时,正遇刘大锤,得知此事非小当即组织人手下村围捕拐子。

最终没死一人就抓住了五个拐子。左知县大喜,上任伊始就破了大案,抓住了要犯,对他来说可是不小的政治资本。

而豪爽干练的刘大锤也给左知县留下了深刻印象,又得知他以前就在县衙快班当捕头,熟悉本县乡土人情。

左知县权衡再三,终是不甘心受那起人掌控,于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将刘大锤操作到刑房任主事典吏。

放贷者派来的人,由一位名叫钱川的师爷总领。左知县什么事都瞒不过他的眼,只是这钱师爷觉得刑房让给本地老人也好,就没计较。

刘大锤由小小的捕头喜提典吏,对他来说可是官场上质的飞跃。顺其自然的就成了左知县的心腹。

刘大锤跟本县典史熟悉,这可是他以前的顶头上司。典史和典吏虽然字面看着极其相似,却不是一回事。

典吏专门负责一个科房的事务。而典史则是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虽然典史也是未入流的小官,却在县里缺少县丞、主簿时可以兼任。

因此,典史可是由朝廷吏部铨选,属于朝廷命官。和六房典吏这种挂名的小吏比还是有些身份的。

刘大锤介绍这么多县衙详情,就是因为临府的那宗拐子赏银是被师爷扣下的,并不是左知县。

因为此事,左知县和钱师爷还闹得极其不愉快,甚至起了杀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