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趋吉避凶,从尚公主开始 > 第一卷 第149章 王霸之辩败祭酒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浩然书院既然在大炎境内,也得遵守大炎理法,若是不能遵守,那就请你们离开大炎!”

李锋面色严肃地冷哼道:“人证物证俱全,季伯达的案子已经定性,你们若是不服,可以向六扇门提出上诉,再敢聚众闹事,别怪本王按律法治罪!”

说罢,李锋身边的护卫便释放出强大的威压,顿时让这些儒生压力山大,纷纷低下头,退到两边去,让出一条路来。

可却依旧有不怕死的人,几个年轻的儒修一袭青衫,手握书卷,慢步走到李锋面前来。

其中一位书生面露讥讽的笑道:“李大人好大的官威啊!就算是皇帝也得尊圣人之道,不然他就做不了这个皇帝,你一个窃国之贼,也敢对我们圣人弟子出言不逊!”

“圣人?”李锋笑了:“百姓流离失所受尽压迫的时候,圣人在哪里?百姓食不果腹,易子而食的时候,圣人又在哪里?大炎被外族入侵,天下岌岌可危的时候,你们的圣人在哪里,你们这些高谈误国的书生又在哪里!”

“北莽也有儒修,也有你们所谓的圣人弟子,可当我一人杀穿北莽王庭,让北莽归降大炎的时候,这些圣人弟子却是第一个站出来投降的,而且还是第一个站出来给我著书立传,称我大炎得北莽乃天命所归,这就是你们圣人弟子?”

李锋慷慨激昂的几句话,就将这些儒生弄得面色窘迫,涨红着脸难以辩驳。

只因李锋所说的完全都是事实,就算大炎改朝换代被北莽攻破,天下百姓沦为异族奴隶,他们这些儒生照样可以出士入相,升官发财。

对于儒修来说根本没有家国这个概念,他们尽可以躺在圣人言的功劳簿下,拾人牙慧,谋取自己的高官厚禄。

“呵呵,我们几个刚才正在讨论王霸之辩,看摄政王这语气,是以为霸道能够解决一切麻烦了?”当先的白衣儒生岔开话题,咄咄逼人的问道。

李锋淡然道:“得天下霸道为先,治天下王道为主,二者相互促进,方能让天下长治久安,但对付不受教化,自私压迫百姓的人,本王一向没有王道安抚的耐心,当然习惯用霸道了!”

“强词夺理!”白衣儒生冷笑道:“圣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些不识教化的刁民,向来不知好歹,只有由我们这些读书人多加引导,才能让他们修身向善,否则便会天下大乱,只需要重视读书人,让士绅帮皇帝管理百姓,才能天下太平,这才是王道,才是一个王朝能够昌盛不朽的唯一办法!”

“像你这样不尊儒道,不敬读书人,一味放纵那些刁民,迟早有一天他们会不满所得,群起而攻之,一举瓦解大炎的统治,到时候你的霸道不见得能镇压天下刁民!”

“亏你口口声声圣人之言,连圣人的意思都领悟不透,真是白瞎了你这一个早慧的身体!”李锋冷冷一笑,已经认出此人便是浩然书院大师兄周敦儒。

周敦儒被认了出来,也不卑不亢,摇晃着扇子淡笑道:“你认识我又如何?我今日就要为了天下读书人跟你辩一辩,为我们读书人讨个公道!”

“好,我就跟你辩一辩!”李锋也无所畏惧,当即朗声道:

“圣人云:民可使由之,而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意思被你们一直用作愚弄百姓的正当理由,自以为多读了几年书,就高高在上,比下层百姓更聪明,更智慧,其实已经脱离了圣人之道!”

“就凭你这种连文脉都没开的白丁,也好意思妄谈圣人之言!”有儒生躲在人群里讥讽,却连面都不敢露。

李锋淡然的眼神扫过他,并不理睬,对于这种连脸都不敢露的家伙,李锋多跟他说一句话都是对自己的侮辱。

“圣人的意思,是说民众认可的政策,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必定不会出大差错,百姓也能知道政策对他们是好是坏,但若是他们不能理解的政策,就需要加以引导,多多解释,否则若是百姓不理解这个政策,施行起来就会非常困难,而且很大概率失败!”

李锋凯凯而谈,让站在远处观看这场辩论的祭酒和浩然书院院长等,都感到耳目一新,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这样一理解,就能明白圣人为何能布道天下,让天下百姓都敬重儒道了,只有跟百姓一条线的儒道,才能深入人心,而用心险恶,还想用儒道歪理来压迫百姓的,都会被百姓所唾弃。

“而且行王道,并非是像你所说的一家之言,只尊重你们读书人就算王道了么?”李锋不屑一笑:

“王道讲究节制自身**,注意迁善改过,以醇儒之道自律,若天下百姓皆如此,就可以免除很多**,敢问你周敦儒,是否能节制自的身**,以己度人,自省向善?”

“若是将你放到被奴役的百姓位置,你是希望遇到像先帝一样对剥削欺凌百姓的官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帝王,还是像我一样给予他们平等权利,可以自己耕种丰衣足食的摄政王呢?”

“百姓没有眼睛能看到高高在上的皇帝,却有自己的一双心眼,能感受痛苦快乐平等自由,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谁走,这才是真正的王道,也是圣人所言的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周敦儒面色一变,而后很快调整冷静下来,从另外一个方向攻击李锋:

“哼!就算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可你的霸道已经影响到了北莽百姓的生活,北莽原本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却因为你的一己之欲,将它并入到大炎版图之中,你这样做跟北莽入侵大炎又有什么区别?霸道全是出自私欲,于国于民有何利哉?你以一己之心夺万民之心,一己之利代万民之利,还说什么天下大义!”

“你是不是傻?没有一点记性?我已经跟你说过了,打天下需要霸道,我入侵北莽,也是以霸道与王道一统,行的是王霸并用之道!”李锋摇了摇头,有些失望地看着周敦儒,心里突然觉得此人不过如此。

“首先我将北莽纳入大炎版图,并非出自私欲,而是为天下百姓着想,你可知北莽素来想要南下,若是任由它隔三差五的骚扰边界,需要多少大炎百姓民脂民膏来充当军费?而对于北莽来说,常年抽丁备战,又要饿安宫多少家庭失去劳动力,耗费多少牛羊钱财?”

“这些都是百姓的辛苦所得,却不能以他们的意志作为消耗,只因为上层的一己私心,才造就了百姓的苦难!”

“而我攻入北莽以后,与民秋毫无犯,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小的代价下,就让两国成为一家,世代友好,再无战争的隔阂,无形之中为多少百姓保全了自己的财富和劳动力?这难道不是王道么?”

“两国成为一家之后,北莽跟大炎采用一样的政策,并无亲疏之分,达到天地大同的境界,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为一家而搜刮民脂民膏,这难道不是王道么?”

“我的霸道只是一时,能解刀兵之灾,能解两国世仇,而我的王道更是能造福亿万生灵,成就平等大世,难道我的王霸并行之道,还比不得你们这些自私自利,妄想继续愚民而肥的蛀虫,比不得你们这些沽名钓誉,以天下作戏的酸儒么!”

李锋连续的发文,振聋发聩,顿时让整个浩然书院为之一寂,安静的针落可闻!

这时候所有人才明白这个摄政王有多么厉害,他岂止是文武双全,简直是文能让儒修闭嘴,武能让武夫屈膝的盖世全才!

周敦儒脸上阴晴不定,一直在找李锋话里的漏洞,却终究难以找到一个缺口,再继续辩论下去,他就只有从窃国之贼上作文章了,可李锋又没有称帝,不算窃国,乱臣贼子能让百姓人人称颂么?

最终周敦儒找不到话来说,只能沉默下来,浩然书院九千学子,愣是没有一个人能跟李锋争论,全都缄口不言了。

这时祭酒曾侯乙笑着走过来,对李锋鞠躬拱手道:“师尊一席话令弟子醍醐灌顶,不胜感激,请恕弟子护驾来迟之罪,只因师尊的辩论令弟子太过沉醉,所以才会忘了上前替你挡下这些不开眼之人。”

李锋呵呵一笑:“不怪你,跟这些天才儒修在一起聊天,我还挺开心的,只是不知道他们开不开心呢。”

曾侯乙转头看了一眼像是焉茄子一样的学子们,不由笑道:“有师尊这一课,我想他们应该知道什么叫做民贵君轻了。”

“师尊,这是弟子早就为你准备好的开文脉宝贝,一点儒士丹心!”随后曾侯乙小心翼翼的捧出一颗,像是舍利子般的金色珠子,递给李锋。

儒士境等同于武道的神道境,已经成就自己的文道,只有那些在自己文道上圆满的儒士境强者,才能在死时留下自己的儒士丹心,价值难以揣度。

一颗儒士丹心,能够让致知境的儒修开启领悟自己的文道,增加突破儒士境的概率。

虽然曾侯乙送出的只是十分之一颗,却也足以买下半个大炎了。

“曾祭酒真是不知轻重,如此重宝,怎能送给外人!谁不知道今天周敦儒师兄也开文脉,他竟然不送给周敦儒师兄,送给一个折辱我们浩然书院的外人!”

“周敦儒师兄生而知之,三岁识千字,五岁可作诗,七八岁就已经遍览藏书阁的圣人之书,才名早就传遍荒岭十八国,被所有年轻儒修誉为少年儒圣,只为今天借立为祭酒的浩然之气开文脉,一举突破立命境,如此宝物怎能不给他,反而给一个武夫呢!”

“院长呢,我们不服,一起求院长做主!”

这些学子们义愤填膺,仿佛曾侯乙是用他们的宝物来赠送李锋一般不满,甚至嚷嚷着要找院长讨个公道,院长却不想掺和这种事,早就躲得远远了。

李锋诧异的看了一眼周敦儒,没想到这家伙也没有开文脉,就等着今天一鸣惊人了,不知道自己这个武夫跟他一起开文脉,谁的儒道境界更高呢?

周敦儒也存了这个心思,想着虽然辩论他不如李锋,可这些年积攒的先天才气,一旦开文脉,定可以远远将李锋给甩在后面,狠狠出一口恶气,找回刚才丢掉的面子来,便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李锋。

他大手一挥,自信笑道:“大家不必为我争,就算没有那颗儒士丹心,我也能开脉便成立命境!儒道之修持,不在乎外物,而在于对圣人之道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我周敦儒从来不弱于人!”

“李锋,以你的天赋,开不了文脉,就算你借助这颗儒士丹心,也注定止步于秀才境,终生难以问道儒修之巅,我劝你还是专心武道,将来武圣有望。”

周敦儒自卖自夸之后,还装作十分大度的对李锋劝道,那种与生俱来高高在上的心性,就让李锋十分反胃。

“本来不想让你再丢脸,但你还在这儿不知悔改,那我便再给你上一课,圣人之道为国为民,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李锋戏谑冷笑。

“牙尖嘴利,希望待会儿你还能笑得出来!”周敦儒捏紧了手里的折纸扇,将纸扇都捏成一团,气恼地咬牙道。

他现在可是浩然书院的祭酒之一,除了师尊孟刚峰以外,谁也不放在眼里,李锋一介武夫竟然也敢教育他,怎能不让他羞愤,誓要雪耻!

“今日学生周敦儒,恭请文曲星赐福,学生敬告圣人及周天神祇,开文脉以后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周敦儒早就焚香斋戒过,当场就站在广场中间,遥向天空一拜,启动开文脉的仪式。

随着他的话,天空风雷涌动,一下子漆黑下来,夜空之中的文曲星绽放万丈光芒,垂下一根粗如门柱的蓝色光圈,贯穿天地,将周敦儒笼罩在下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