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万历烽火 > 第6章 离别

万历烽火 第6章 离别

作者:追打孟了个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5:55:17 来源:小说旗

还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尤夫子对王奎和 何青松,郑兆元三人单独开小灶每天酉时才放他们回家。

让王奎锻炼诗赋,策论,让何青松,郑兆元反复写时文和策论。回到家天天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他已经非常熟悉了。

试帖诗和骈赋前世读过,但是当年不是很在意,现在不得不下功夫。好在王奎的记忆力特别惊人,在学校家里都在反复的背诵记忆。

试帖诗在《钦定韵谱》里面找韵脚,然后依照平仄写就行了,虽然做不出很出彩的诗来,但是也绝对不会不及格。

汉赋和魏晋六朝骈赋,汉朝的主要看贾谊《吊屈原赋》枚乘《鹏鸟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王褒的《洞箫赋》等等。魏晋六朝有曹植《忧思赋》《洛神赋》,陆机《文赋》,左思《三都赋》这些熟读可以增加自己诗赋修养。

时间转瞬即逝,已经到七月底了,下安里一带田里的谷子都要开始黄了,天气更加炎热,核桃树上的蝉叫的凄惨,让人难受。

还有两天三人就要启程了,何青松和郑兆元到县里去是因为他们都有亲戚在那里,他们和王奎一起大家方便一点,路上有个照应。因为从塘坝下安里到遂宁县有足足的百五十里,走路要走三天多时间。

这几天太热了,早上起床一动就开始冒汗,晚上半夜才回凉。

王奎干脆放弃练字了,就看一些骈赋诗歌这样的杂书。尤夫子早就不让他们到学堂去了,因为学堂人多杂乱,影响他们复习。

这两天王奎陪着黎氏有时候聊聊天,讲讲话惹得母亲高兴之余又是惆怅,站在旁边的红儿悲喜交加,却又不敢表现出来。

下午王伯贤早早从外回来,陪着儿子说话,帮着准备一些需要带走的东西。一家人亲热得不忍分离。但是王氏父母都知道不能留儿子,虽然舍不得但是绝不会耽误他的前程。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明天王奎就该出发了,黎氏和王伯贤坐在屋檐下乘凉,看着进进出出收拾东西的下人。

黎氏叫来王奎悄悄的给他说爹娘知道给他想办法,这个半截话听得王奎莫名其妙,一时半会没有回过神来,黎氏看儿子这样,笑着说连父母都要哄吗?王伯贤说:“知子莫若父!”

儿子你放心去考,回来的时候爹和你娘什么都给你办好!这话让王奎吓了一大跳,难道他们这么快就给我和红儿办喜事?我还小啊红儿也还小,还得等几年。

这事儿可不能由着他们,到时候整的进退两难,可以挑明但是不能结婚啊!

于是,王奎就让父母听他说,可以挑明或者订婚,但是不能完婚,他爹和黎氏才明白儿子以为他们要跟他结婚!

黎氏笑呵呵指着小子说道,原来你早就有打算,告诉娘你俩好多久了?让下人把红儿叫过来。

经过一阵阵和谐的讨论,王奎和红儿终于明白了黎氏的意思,原来是这样的啊,羞得王奎满脸通红。

红儿撒娇的拉着黎氏躲在她怀里不敢看人!

到了戌时王伯贤把家里的下人全部找来坐在堂屋里,天气炎热都扇着扇子。王伯贤看了看他们,说道叫大家知道几个月以后红儿就和少爷订婚,平时有什么事红儿叫了大家跑快点!

满屋的下人都大吃一惊,接着欢呼起来。因为红儿对他们很好,也很体恤他们,有时候帮着大家做事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主子。

红儿和王奎站在他爹和娘的两边对着大家拱手,黎氏让春丽给大家发红包,这是主家有喜发红包是必须的。

红儿拉着赖婶的手,因为除了黎氏就是赖婶对她最好了。赖婶看着这个天仙一样的姑娘有了这么好的归宿,那个高兴啊!其他几个婶子也过来恭喜红儿。

春丽更是感慨,平时总是和红儿一起进出怎么都没有看出少爷喜欢红儿,大家都没有往这个方向想过。

只知道少爷生病的时候红儿三天三夜没有睡觉,守在少爷身边有时候暗暗落泪,大家都以为这是姐弟情深。

遣散了众人,王奎回到书房还想看看书,红儿跟进来说到少爷我去打水洗把脸你就睡吧,明天一早你就要出门了。

王奎直接打住红儿说到,以后不要再叫少爷,你我既然要定名分,就叫我名字,你和我是平等的。要不叫奎弟也行,红儿一听叫弟这不好,显得关系暧昧,以后别人知道了不好,那就叫名字好了。

王奎暗暗满意,红儿心思缜密,用现代话来说不是那种傻白甜的废物,以后自己离家她独立处理事情也好放心!

夜深了,王奎明天要赶路,落枕就睡了。

一夜无语王奎一大早自然醒来,红儿就给他打来洗脸水,用盐把牙擦了。红儿和黎氏给他把包包打好,让赖婶的大儿子王东来背上,赖婶再三叮嘱儿子出门对少爷要细心,不能让少爷喝冷的,吃冷的。

离考试还早天气热赶路不要那么急,不然发痧了不得了,出门在外多个心眼。王东来连连点头,说记住了。让大家放心,一定会照顾好少爷的。

王伯贤看着儿子拍拍他的肩膀,也说不出什么来,该说的已经都交代了,出门难以预料的事情也多一切都看自己怎么处理!王伯贤相信自己的儿子,连王直这样大官都看得上自己的儿子,还有什么不相信的?

王奎叫到:“爹;娘,我走了!红儿我走了你们都照顾好自己,别担心我。”

红儿眼睛雾蒙蒙的,还好天没有亮看不出来。王伯贤觉得时间差不多了,走晚了天热,黎氏赶紧把个沉甸甸的袋子递给王奎!告别了家人王奎坐上了牛车,王东来坐在前面赶着。

王奎和何青松;郑兆元约好在塘坝场出场口拦河堰的地方汇聚,等王奎赶到拦河堰的时候,他俩已经到一会儿了。

于是三人正式上路向遂宁进发,由于是牛车,路上走的慢悠悠的,好在三人不急,看着路边的风景也不觉得寂寞。

放眼望去乡间的田野,稻田的谷子沉甸甸的垂着头,溪水潺潺荡漾,一派生机盎然,又承载着丰收的希望。

要到太安场就要过琼江渡口了,一路走来赏心悦目大家兴致都极高到中午的时候就要到中安里了,这里有官府设置的检查站,出门的人必须要有路引,否则就会被抓起来投到牢房里去。

三人陆续出示了里正开出童生考试的路引,很快速的通过了检查站。

公人还让他们路上小心一点,早上早点上路,晚上早点投宿不要错过地方,以防不测,三人很是感激这些公人的好心。

到了下午未时末太阳很大很毒了,晒在身上火辣辣的疼,好在已经到上安里了。

他们快速的找到客栈,定了个四人通铺,王东来打来一大盆热水,小二也提来一大桶温热水让他们擦汗王东来让小二把牛用嫩草喂了。

晚些时候小二送来一盆绿豆汤,几个炒素菜,一盆粥,一些饼。四人吃饱了,聊了一会天,天黑就睡去了。走了一天实在太累了,明天还要赶路。

第二天寅时小二敲开门说客官昨晚上吩咐今天来叫他们的,四人迅速起床洗漱,简单吃罢早饭,图个饱就是,没有其他讲究很快四人都上路了。

一路进发,一路风景,也一路疲惫如此两天后到了遂宁县。王东来以前跟着王伯贤出门办过事的,知道怎么去进城和人打交道的。

交了入城费后,王东来就把牛车向着穿山书院赶去,先把王奎放下去,再把何青松和郑兆元一家家的送过去。王奎来到书院门口给守门的两个壮汉拿出刻字的木块,他们看了让等一会儿。

一人飞快跑进去了,另一人让王奎站在林荫下等候,一会儿那壮汉出来了帮着王奎拎着东西进去了。王奎给另一个守门的壮汉说:“大哥,我有一家人赶着牛车等会到了来告知我一下,说着塞给他一个小银颗子。”壮汉连声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