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很野蛮 > 第119章 本来只想做个罐子

大宋很野蛮 第119章 本来只想做个罐子

作者:牧尘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6:45:18 来源:小说旗

赵颀不回来,一群人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没谱,这赵颀一回来,所有人都感觉突然间就振奋起来。

不知不觉,就这短短的个把月时间,二麻子二毛等跟一群茅湾村的年轻人几乎都以赵颀为核心,将他当做了主心骨。

要知道半个月前,这些人几乎都还是整天在码头当一个搬货的苦哈哈,但自从工地开工之后,每天不光车接车送管吃管喝发双倍的工资,听说等这个海港完全修好之后,所有人都还会有分一大笔钱。

尤其是二麻子和二毛这两个打酱油的核心跟班,更是亲眼看着赵颀从修一个破玻璃瓶开始,如同变戏法一般折腾鼓捣出来这样一个庞大的海港,而且还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将这个海港快速从一个单纯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而他们两个几乎啥事都没干,也都跟着混成了海港的投资方股东,如今大权在握,每人都戴上了一个工程管事的头衔,整天带着一群人在工地巡逻指挥,半个月混下来,俨然已经有了几分工程主管的模样,将平日一群嘻嘻哈哈无组织无纪律的年轻人训练的十分听话。

尤其是二麻子,采用了赵颀的军训式方法,每天将招募的十多个年轻力壮的保安集合到一起,早晚按时出操,跑步,操练刀枪,喊号子,虽然在赵颀看来仍旧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加上统一装束和打造的铁棍刀枪,一个个英姿勃勃隐隐有了几分令行禁止的架势。

最主要的是这都是一群在码头打架赌博的混混,真的打起架来也很蛮横。

实际上在赵颀看来,宋朝的底层百姓并不柔弱,反而都很野蛮也很崇尚武力和暴力,一言不合拳脚相向实在是太常见了。

后世人常说积弱积贫的大宋主要表现还是在朝廷方面,重文抑武导致了上层阴盛阳衰,朝廷充斥的都是手无缚鸡之力满口之乎者也的读书人,因此看起来比较阴柔,而打仗的时候,领兵主帅一般也不是武将,而是文人,甚至有的时候是太监,这种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外行指挥内行的军事行动,注定不会有太多太好的结局,只要不是皇帝御驾亲征,打平就算是大胜,至于打输……那个实在太正常了,而皇帝亲征从来都没赢过,基本上每次都输的很惨。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的名头都是打仗打出来的,绝对不是读书读出来的。

虽然大多数朝代打完仗都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偃武修文,然而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唯独只有宋朝还没打完仗就开始偃武修文了,这种还没成功便自残三刀的风格,完全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对手,因此整个大宋一朝,历经契丹、女真、蒙古等蛮族的欺辱,三百年国土沦丧越打越小,边界从黄河移到淮河,从淮河移到长江,眼下,已经快到了亡国的边缘。

然而穿越到了这个操蛋的时代,赵颀必须振奋精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即将亡国的大宋做些什么,而这种想法几乎毫无理由,纯粹就是一种身为华夏子孙血脉中的不甘。

赵颀对宋朝文化非常喜爱和倾慕,无论诗词歌舞,还是瓷器书画,甚至风俗习惯以及科技文明,历朝历代都没有能够超越宋朝的存在,可以说宋朝是中华文化最为辉煌集大成的时代,而宋朝留下的各种宝贵遗产,也是中国收益最多最大的一个朝代。

因此宋朝在精神文化方面造就的辉煌和为后世留下的遗产,不亚于秦汉盛唐。

即便是有人想否认也否认不了。

喝酒饮茶、琴棋书画、小说故事、诗词歌舞,农业、工业、航海、教育、商业、科技……,凡是后世所有能够看到想到用到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宋朝发明和传承下来的,宋朝虽然羸弱,但士族回望三代的寻根发掘,但却将秦汉盛唐粗狂和豪放的文化雏形慢慢变成了一种精致的文明传承,不光影响了后世数百年,而且还影响了整个东南亚甚至整个世界。

范仲淹、欧阳修、辛弃疾、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李清照、柳永、陆游、岳飞、包拯、朱熹、赵孟頫、黄庭坚、文天祥……

若是细细数来,怕是流传千古的名人都能列出数百位来,这些人随便拿出一个,都是令人油然恭敬之辈,他们的诗词书画,他们的传说故事都能写成厚厚一本传记,然而在宋朝,他们却都混迹在官场民间,过着普普通通甚至是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

但眼下,这个时代终于要结束了。

如果没有人去拉他一把,十多年之后,蒙古人的铁骑将会踏遍华夏的五湖四海,锦绣江南,也将变成野蛮人的牧马场,汉人彻底沦为奴隶。

但无论理想多么丰满,摸起来多么柔软,一切都要有自己的基础。

眼下这湾小小的海港,就是赵颀拯救华夏的起航之地。

甚至赵颀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只想做一个玻璃罐子赔给别人而已,阴差阳错之下竟然混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说这就是大宋商业繁荣宽松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其他的朝代恐怕都不会如此简单的成功。

“聿~”驾车的冬瓜一收缰绳,马车稳稳的就停在了一群人旁边。

围观者只以为又来了感兴趣的房客,皆都没有太过在意,而正在圈中讲的口干舌燥的刘掌柜却一下如同见到了救星一般撇下所有人大步走上来激动的说:“大郎你可终于回来了,这事还得你亲自来做!”

“不急不急,方才我听刘员外讲的挺好!”赵颀笑着拱手打招呼。

“好啥,我都是赶鸭子上架,虽然都是按照你说的介绍,但总感觉有些说不清楚,还是你来吧!”刘掌柜一把抓住赵颀的胳膊直接就拖进人群之中。

“咦,这不是在三江口码头遇到的小哥么?”人群中有几个从鄞县赶过来的客商认出了赵颀。

“多谢各位前来捧场,我上午正是去灵桥码头宣传小龙湾海港,自我介绍一下,小子赵颀,杨公镇茅湾村人氏,这小龙湾海港就是由我和刘员外还有漕运司吏杨长山等人合伙投资兴建的,可能大家先前也听刘掌柜介绍过了,整个海港分做三期工程,总投资超过七十万贯,建成之后将会形成十座新型码头和三十余座库房的庞大规模,当然还有各种配套的客栈商铺酒楼别墅等项目,诸位应该已经看过我们的宣传单和规划图,建成之后几乎会一模一样,这些商产房产其中一部分我们会拿出来对外售卖,剩下一些会保留下来作为资产对外租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