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很野蛮 > 第213章 新来的知府

大宋很野蛮 第213章 新来的知府

作者:牧尘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6:45:18 来源:小说旗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张远忠张远毅夫妻四人因为得到了赵颀的长期雇佣,因此干活儿也非常卖力,起早贪黑的不停忙碌,第三天下午,阿安留下的十多亩稻子便全部收割完毕,而且还都帮忙用推车运回阿安家帮忙晾晒起来。

而收割完稻子后,赵颀不光付了三贯钱的工资和三十斤大米,而且还借了十贯钱给兄弟二人,好让他们就在附近找一块荒地先搭建两栋茅草屋暂时安置下来,等到入秋之后自家的房子修好,到时候和可以把阿安这栋房子让给他们住,至于以后的生活,只能靠他们自己努力了。

脱粒机的出现,也让今年茅湾村的早稻收割变得与往年不一样。

这两天村里讨论最热闹的不是谁家的粮食收了多少石,而是脱粒机。

而作为打造脱粒机的马车厂,这几天马车打造也彻底停了下来,几个木匠和十多个徒弟帮工都在全力打造脱粒机,发财之后的茅湾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争着要打造一个加快收割的速度。

特别是杨大元杨大虎和二麻子等人,在看到脱粒机之后更是眼红的不得了,也不去工地上工了,直接守在马车厂等到脱粒机打造出来便让雇工赶紧抬到自己家稻田里抢收起来,

而随着茅湾村这个新奇玩意儿被传开之后,整个杨公镇的人都跑过来跑来看热闹下单,赵颀为了不耽误马车的制作,干脆让马车厂把制作方法传播出去,让这些要购买脱粒机的人自己去找木匠制作,因此短短三天时间,杨公镇附近几个村子很快便出现了不少脱粒机,虽然数量远远赶不上市场需求,但想来等到十月份的晚稻收割的时候,整个庆元府甚至江南许多地方都会有脱粒机出现。

这件农业机械虽然谈不上划时代的产品,但对于本来就兵荒马乱的大宋来说,也必然会多一些帮助,甚至会增加不少的粮食收入。

因为收回家晒干入仓的粮食才算了粮食,淋雨泡烂在田里的粮食,永远都是所有农民最大的伤痛。

而收完粮食的赵颀,也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家房子和海港的建设上。

进入七月之后,早晚虽然渐渐变的凉爽起来,但秋老虎依然凶猛,白天的温度并没有丝毫改变,收割完的稻田里很快又长出来一茬儿绿油油的禾苗,努力的在与时间赛跑,要在冬天到来之前再结一轮稻谷。

蒙古人入侵的消息还在源源不断的传来,但总体来说比较平稳。

积弱积弊的大宋看起来依旧没有雄起的希望,前线的伤亡非常惨重,四川接连丢失十多州县,但前线的抵抗还是非常猛烈,南宋这个腐朽的朝廷大概也知道这是挣扎拼命的关头,因此大量粮食军饷源源不断的被征收之后送往前线。

福建和两浙路作为大宋最繁华富庶的地区,一直都是朝廷税收的主要征收地,今年的商税和田税又增加了不少,但在官府强大的压力下,在征税官员和里正乡老的各种威胁劝说下,加上底子比较好,庆元府的田税征收的还算比较顺利,基本没有出什么岔子。

而在茅湾村更是征收的顺利,眼下几乎家家户户都不是靠这几亩地维持生计,而且今年风调雨顺也是一个丰收年,里正来说过一次之后,村正杨三爷也在全村通告,很快田税就全部交齐,速度快的让镇上的税吏都感到惊讶,报告给县衙之后,县令崔志寿还还当做自己治下有方的政绩报告了新来的知府赵葵。

而赵葵在询问几句得知是发明脱粒机和正在修小龙湾海港的茅湾村后,专门安排官员来茅湾村表扬了村正杨安平,还赏了他十两银子,只把杨安平幸福的差点儿就嗝屁了。

赵葵这个人赵颀虽然不熟,但也不算毫无了解,主要是这个人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抗金抗蒙都非常积极,算是南宋末年少有的军事统帅,而且年纪比吴潜还大,眼下至少都有七十岁了。

虽然赵葵是武将,也没考中过进士,但这个人学识渊博治军有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儒将,而且诗词和书画都非常厉害,不过端平入洛失败之后,赵葵和全子才作为领军的主帅都背了黑锅,赵葵被弹劾降官,不过很快又被宋理宗启用,甚至还想让他当宰相兼枢密使掌控朝廷军政大权,但被赵葵四次拒绝了,因为他不是进士出身,朝廷很多人不满意,作为一个武将自然脾气也很大,懒得受满朝文官的窝囊气,根本就不接诏书。

而若是喜欢宋朝演义故事的人可能对赵葵更加熟悉一些,大名鼎鼎的红袄军起义就是被赵葵镇压的,因此赵葵也被民间描述为一个南宋朝廷的帮凶和大坏蛋,而在红袄军中还有一个传奇女子,那便是红袄军首领李全的妻子杨妙真,长的面若桃花身姿若柳,一套梨花枪更是无人能敌,曾经在抗金的战场上将金军杀的屁滚尿流。

赵葵眼下的身份和地位,比之吴潜更加强大,不光领有宁远军节度使的身份,还有魏国公和少保两道封爵,而三公三少三师这种头衔,非大功不可得,而且还得皇帝喜欢才行,由此可见赵葵在皇帝赵昀心中的地位,可以说就是当朝柱国一般的存在。

吴潜离开,朝廷随即就派来一个更牛逼的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庆元府在朝廷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在南宋末年,朝廷的抗战派还是不少,吴潜、赵葵、程元凤、江万里、叶梦鼎都是坚决的主战派,而这些人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因此宋理宗虽然看起来老迈昏庸,但实际上在用人上并没有太大问题,挑选的丞相将帅都还是非常可靠正直之辈,但奈何宋朝的官员制度缺点太明显,朝堂争斗太厉害,若是一味的正直,完全讨不了好,一旦被人弹劾就要接受调查,再有一些人推波助澜之下,丞相位置还坐不热乎就会被赶下台,只有丁大全贾似道这些比较奸猾的人才能混的如鱼得水。

赵葵知庆元府的消息早在吴潜离开后不到十天便已经在杨公镇传开,报纸上也已经登载了京师朝堂传出的消息。

不过赵颀也没打算再去凑热闹刷个脸,因为眼下小龙湾海港已经走上正轨,他已经不需要另外寻一个靠山了。

眼下吴潜在他的蛊惑下已经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鄂州上任去了,有他提前叮嘱提示,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一品大员,赵颀相信吴潜能够做出足够的准备。

而且和吴潜知鄂州的消息一并传出来的,朝廷还有另外一条不起眼的命令,那就是调任濠州知州李庭芝知黄州。

这个消息让赵颀安心了不少。

吴潜不是真正的武将,但李庭芝却是一员大将,在历史上的抗蒙战争中表现的非常抢眼,最后被叛徒出卖之后不肯投降被蒙古人杀死了。

有李庭芝在黄州相互支持,想来鄂州将来即便是被蒙古人围困,肯定要比曾经发生过的鄂州之战要轻松的多。

而其实赵颀还想知道他推荐的另一个人文天祥的消息,结果却没找到,可能是文天祥眼下名气太小了,还不值得朝廷在朝报上单独列出来。

只要这次吴潜在鄂州抵抗住忽必烈,那么将会成为这场抵抗蒙军的大功臣,然后升任丞相绝对会顺风顺水,而眼下朝堂红人丁大全就会下野。

而一旦在朝廷有了吴潜的支持,赵颀相信接下来的许多事都会变得顺利许多。

不过他也有些忐忑,经过他这个穿越过来的搅屎棍这样搅几下之后,蒙古人这次的进攻会不会变得和历史上不一样。

毕竟自己这算是给大宋开挂了。

若是老天感觉有必要要重新升级一下,刷新任务难度的话……

赵颀呲牙咧嘴的感觉腮帮子有些疼。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