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很野蛮 > 第88章 外援

大宋很野蛮 第88章 外援

作者:牧尘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6:45:18 来源:小说旗

“大郎等等!”就在赵颀放弃了房地产开发的念头之后,杨安平却来了兴趣。

“三爷有话请说?”赵颀点头。

“大郎方才说想多买点荒地,借修仓库的机会多吸引点儿人气,我也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不知道大郎有没有更仔细的打算,老头子也想听听!”

赵颀脸色虽然不变,但心中却微微有些小激动,看来自己刚才看似不经意的几句还是有效果。

其实对于买大湾村这块地赵颀还是有些担心的,价格的确便宜,但位置的确也有些偏,而且农村人的尿性他很清楚,特别是在这个以乡村和家族为单位的封建时代,有时候什么法律文书都不太好使,一旦等他真的将这个地方经营的比较热闹繁华之后,当地农民眼红来闹事,那时才是真的麻烦,告官打官司这种想都不要去想,赢了也没啥用。

因此想要保住自己辛苦经营的果实,就必须要有很强大的后台。

村正杨三爷的儿子在漕运司当官,这是赵颀已经了解的事。

因此在这次和大湾村的地皮交易之中,赵颀瞬间就想到了要把村正拉进来当一个保人和见证人。

一是可以借此震慑猪大肠等人,二是也是想试探一下能不能将杨三爷拉上自己这条船。

经营货仓这种生意,平日只在码头帮工的杨大元和在村里打铁的杨大虎等人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还需要更有能力、更有实力和势力的靠山才行。

杨三爷虽然说不上多有钱,在杨公镇也不算多出名,但好歹有个在朝廷当官的儿子,而漕运一直都是朝廷最重要的物资转运机构,负责钱粮盐茶布往京师和前线的输送。

虽然到了眼下的南宋末年由于运河淤塞和民间货运的不断发展,官方漕运的货物已经不及北宋时期的十分之一,但朝廷仍旧十分重视,只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漕运已经基本上只能满足临安的物资供应。

但即便如此,作为稻米主产地和商业发达的庆元府,而且作为京杭大运河东南起点的三江口,漕运看起来依旧非常兴盛。

东南各州府的税款、广州福州等地来自于东南亚和中亚西亚的进口物资,还有日本朝鲜琉球的贡品、两浙路的大米、福建的茶叶、广东的蔗糖、舟山群岛的大量海产,几乎都是通过漕船源源不断送往临安满足数十万禁军和百万京师百姓以及皇宫大内的用度。

何况漕运司并不是普通的地方官衙,而是路一级转运使的直属机构,并不受当地州府管辖,不仅独立而且权力非常大,就算是民间的许多商业货运,若是涉及到朝廷专卖的盐酒茶铁等物资,照样要经过漕运衙门的许可,不然就算是走私。

因此这庆元府海港的漕运司,就是一个权力十足的油水部门。

虽然杨安平的大儿子只是一个普通漕吏,但每年还有数百贯的收入,家产颇为富足,家中购置庄田上百亩,镇上也还有一家粮行,出入车马奴仆,绝对是村里一等一的大户人家,平日基本上都见不到人。

按照赵颀的想法,若是能够将杨安平也拉上船,以后要是大湾村的人闹事至少也有了一面挡箭牌。

眼下杨安平想听自己对大湾村那块荒地的开发设想,赵颀自然很爽快:“既然三爷想听,小子自然知无不言,但这件事无论如何操作,最终还是需要一大笔钱才能盘活这块荒地!”

“那是肯定,但你的想法先说来听听,老头子钱没多少,但在杨公镇还认识几个人,若是真的能行,老头子东西借点儿也能凑上点儿钱跟你一起发财!”杨安平满脸笑容的点头。

嘿嘿,看来鱼儿终于是要上钩了。

赵颀满脸笑容的从怀里摸出来几张图纸在茶几上摊开。

“三爷,您看这是我在家画的一些图纸……这里是大湾村,眼下和海港最近而且唯一没有用上的地就是大湾村这块地方了,主要是这个海湾太小,而且中间还隔着两座海岛,但这个地方其实也是天然的避风港口,几乎附近所有的渔船都是停靠在这里,有时候遇到大风浪,便有许多商船会停靠进去,所以这也是这个地方的优势,我本来打算是将这个海湾的荒地全都买下来,然后将中间部分的码头重新修建扩大到十个,这样就能保证充足的停靠位置,借助码头将中央区域打造成一个货仓基地,最好是专营一些比如茶叶、蔗糖、香料、绸缎等货物,这样就会吸引一些同类型的商行前来开设店铺,前期可以采用降低停靠费用和仓储费用来吸引客商,还可以用一种新式的装卸方式加快货物的装卸……”

大湾村昨天赵颀下午专门和二麻子跑去看过,的确十分荒凉,完全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唯一的好处就是海湾风平浪静,一个简易的码头也能停靠中型海船,这个海湾平日都是渔民靠岸的地方,商船停留的很少,但也并不是没有,海滩附近有十来户渔民,祖辈都是靠打鱼为生,房屋破旧看起来非常穷困。

现场看过之后,赵颀自然有了一些打算。

若是能够将整个海湾附近的荒地都买下来,这样就有了将近三里长的一段海岸线,但要想将整个三里长的区域全部改造出来,怕是要投资数十万贯钱,当然投资开发成功的话,收入至少有上百万贯,直接一跃而成大宋的顶级富豪。

但这样大手笔不说投入大,风险也很大。

退而求其次,赵颀的打算就是买下中间最好的一段地皮,大概有一里的海岸线,加起来大概有五六百亩,但要想凭借两万贯钱将码头和货仓全部改造成功,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赵颀只能再退而求其次,就是刘东所说的这三百亩完完全全的荒地,就在码头附近,海岸线大概有三百米左右,但到处都是礁石,要想改造平整也要花不少钱,好处是一旦弄好了基本上就是在海港最中央的核心区域,以后别人想来,只能向两边扩展。

但无论是哪一种开发方式,一旦等到自己花力气引来了客商将这个地方变得热闹起来,大湾村的村民必然会眼红,扯起皮来非常麻烦,若是货商的货物被破坏,几次之后商家扛不住撤走,最后一番辛苦就白费了。

后世许多偏僻山村在开发商开发成功之后被当地百姓官员吃拿卡要赶走的事数不胜数,打官司都打不赢。

因此赵颀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要引入一些更有实力的外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