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民国之文豪 > 第104章 打火机

民国之文豪 第104章 打火机

作者:决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5 19:35:19 来源:小说旗

这种别人家的家事, 是不好管的, 这道理大家都知道。

姚太太也是个明白人,不等穆琼说什么,便道:“她走了,我也要走了。谢谢你们。”

“你打算回去?”穆琼再次问。

姚太太又一次坚定地摇头。

“为什么不回去?”穆琼又问。

姚太太听穆琼这么问, 想了想才道:“我要是回去, 她……我婆婆一定会把宝儿再扔掉的, 还有大丫……她已经在给大丫找婆家了,只要有钱, 脏的臭的她都不在乎……我不能让她把大丫胡『乱』卖了。”

“你婆婆也太坏了吧?”李珍瑶皱眉, 她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 对她肯定是没有对她的兄弟那么好的,但他们却也不会这样子害她:“你丈夫呢?”

姚太太的神情淡淡的:“他已经死了。”

这时的人, 说起自己已经过世的亲人, 是绝不会直接说“死了”的,一般都是说“不在了”,“没有了”什么的。

姚太太直接说“死了”, 足可见她对丈夫, 是没什么感情的。

“你有地方去吗?”穆琼又问。

姚太太道:“我之前有个关系不错的姐妹, 我打算去找她。”

“你不回娘家?”李珍瑶好奇,一般女子遇到这情况,都会回娘家……

“我欠了我几个哥哥许多钱,我没脸回去。”姚太太道。

姚太太原名戚秀芬,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家里开了一家布店,一家老小自己染布自己卖,生活过得算不上多好,但也不坏。

她是家里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儿,还很受宠,打小就不用干什么活儿,平常在家也就锈点小东西玩儿。

甚至,她还识字。

她是女子,是没得读书的,但她的几个兄长多多少少读了点书,她的父亲也认字,你教几个我教几个,她也就打小认字了。

等到她长大,家里给她选夫婿,更是千挑万选。

当时姚家开着酱园店,生意很不错,她公公跟她父亲是好友不说,姚家还只有一个儿子,将来家业都是这个儿子的……她父母觉得这是再好不过的结亲对象,便将她嫁到了姚家。

结果,就因为姚家只这么一个儿子,家里人全把他当宝贝蛋宠,以至于她丈夫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这人一开始不过是在外面找找相好的,整日里听戏赌钱不着家,可后来,竟是抽起了大烟!

她公公还在的时候,家里还能周转,倒也不至于过不下去,但后来她公公不在了。

她丈夫很快就把家业败光了,还到处借钱,当时就跟她娘家借了许多钱,再后来……

都说她丈夫是为了不连累家里人自己自尽的,但她知道并非如此。

她丈夫当时是想『逼』她婆婆拿钱出来,『逼』她婆婆卖房子,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不小心真把自己给吊死了。

她婆婆因此痛不欲生,但她没了丈夫,其实是松了口气的。

她的长子读书好,她熬上几年,把这个孩子供出来,家里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为了能给姚宏读上书,为了能让家里有份收入,她甚至厚着脸皮去自己的娘家借了许多钱回来,填补自己丈夫留下的亏空,以便能保住房子收租。

当时她刚刚丧夫,又生了小儿子,平常还要做家事,要绣花补贴家用,一时间没空管着大儿子,等回过头来,就发现自己的大儿子跟自己的丈夫一样,有些不管他人感受。

不过,那到底是自己的儿子,在她看来总归是好的,也就没当回事。

她每日里带着两个女儿做针线,做得眼睛花了也舍不得停下来,就盼着儿子能出息了。

她也一直以为儿子能有出息。

直到去年儿子偷拿了钱的事情闹出来。

她这才意识到,这个打小就被她婆婆抱去养的孩子,跟她丈夫一样被她婆婆宠坏了。

她当时很失望,也很自责,就私底下去找儿子,想跟他谈谈,让他懂事一点,可是她儿子并不愿意听她说话。

倒是像她婆婆呼喝一样,讲她说了一通。

她一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这也就算了,家里本就缺钱,那之后她婆婆还愈发爱藏钱,竟是不让她和她的两个女儿吃饱。

至于她的小儿子……这孩子生下来就瘦小的过头,瞧着还有点傻,最不讨她婆婆的喜爱,她婆婆那是连饭都不肯给他吃了!

她和两个女儿,只能省下自己的吃食来给孩子吃。

她们整日里挨饿,只能吃红薯就算了,还吃不饱,针线活哪里做得好?做不好她婆婆又非打即骂……

最让她心寒的是,她大儿子瞧见了,竟只当做没瞧见。

她的日子过得极为艰难,但她也没想着离开,毕竟她无处可去。

她爹娘都已经不在了,她在家里的时候,她哥哥虽然疼爱她,但这么多年过去,她的哥哥自己都有孙子了,自然不可能还像以前一样顾着她,更别说……她还欠了几个哥哥许多钱还不出了。

这两年过年她回娘家去,她嫂子连门都不给她开。

她只能忍着。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她婆婆竟然把她的小儿子给扔了。

这孩子并不是在她期待中降生的,但也是她的骨肉!他确实傻,但这几年从不惹事,她绣花的时候,就在旁边乖乖地坐着,默默地陪着她。

天天吃不饱穿不暖,她为什么还能坚持?还不是因为考虑到这孩子没了她,怕是要活不下去?

健健康康,活泼可爱的男孩儿,送给别人之后,兴许也能过上好日子,但她的孩子连话都不会说,被丢了之后,怕是只能活活饿死!

她婆婆听说有人收留孤儿之后,就告诉了她,说要把她的小儿子送去,她当时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但她婆婆还是把她的孩子给扔了。

她发现之后就急急忙忙追了来,幸好孩子没事。

她每天和女儿一起绣的花,少说能卖两三『毛』钱,虽说不多,但养活她们绰绰有余,现在日子竟过成这样!

她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尤其是,她知道自己的婆婆,就喜欢让她不好过,还固执己见,比如这次她若是回去了,她婆婆肯定会想办法扔了她的儿子,还有她的两个女儿……

她是不打算再回去了。

戚秀芬的眼里,满是坚定。

穆琼注意到了她眼里的坚定,还挺欣赏的:“要在这世道过下去并不容易,但一个人只要自己立得住,就不用怕。”

穆琼这边的孤儿院缺人手,穆琼一开始,是想把姚太太留下的,但后来仔细想过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这倒不是他怕姚老太太,而是他担心姚太太放不下姚宏。而只要姚太太放不下姚宏,她跟姚家,就有的牵扯。

他虽然不介意行善,但也不想找麻烦。这世上比姚太太可怜的人,多了去了。

穆琼没留姚太太,姚太太也没死皮赖脸地留下,很快就离开了。

李珍瑶有些不解:“先生,孤儿院不是缺人手吗?你怎么不把她留下?”

“我不可能见个人可怜,就把人留下。”穆琼笑道:“她并不是没有后路,我知道她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

说起来,这种以给人绣花为生的女子,穆琼见过的并不止姚太太一个,当初他在陈老板的西餐馆干活的时候,曾找陈老板一个已经过世的好友的妻子帮着做窗帘,那人就是跟姚太太一样,在丈夫过世后,凭着自己的手艺养活自己的。

她的日子,过的可比姚太太好多了。

而姚太太真要立得住,其实也能这样……姚老太太年纪不小了,还是个裹了小脚的,姚太太难道还打不过她?

姚太太走了,穆琼就和金怀来一起,忙活起孤儿院的搬迁来。

他们雇了一辆马车,行李全都搬了进去,几个行动不便的孩子也能上去,剩下的人,则全都自己走路。

便是他,也是走路的。

李珍瑶和杨瑜君原本想要叫车,瞧见这一幕,就跟着一起走了,走在穆琼身边。

她们很穆琼已经见过几次了,但之前多半是在聊孤儿院的孩子,并没有好好说过话,这会儿一起走,倒是跟穆琼聊了起来。

“先生,你年纪轻轻,怎么能写出这样好的书来?”李珍瑶道。

“我看书看得多。”穆琼道:“你们想要投资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书,读书。”

换做现代,想要投资自己的方法多了去了,报班学外语,去考证,或者学点技术,学点特长,都是在投资自己,但在这个时代,想要让自己得到提升,最好还是看书。

只可惜这时候能看的书不多。

但就算不多,也有很多能看的。

不说别的,就说《资治通鉴》之类的书,去看看肯定有用的。

更棒的是,对现代的孩子来说,非常难以理解的文言文,这时候的孩子,完全是可以流畅阅读的。

“先生你觉得我们看点什么书比较好?”李珍瑶问。

“能被带到我们的国家的外文书,应该都是不错的,都可以看,而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书能看……”穆琼推荐了几部。

李珍瑶一一记下,又问穆琼:“先生,你接下来打算写什么书?”

穆琼笑笑:“我暂时就写《流浪记》了,不过我打算翻译一些书。”

写书很赚钱,但穆琼的时间实在不多,暂时就不写新书了。

但他决定在空闲的时候,做一些翻译。

“先生打算翻译什么书?”李珍瑶好奇地问道。

穆琼道:“我想翻译一部《百科全书》。”

近几个世纪,西方国家先后出版了《百科全书》这样的书,比如在英国,就有《大英百科全书》、《大英少儿百科全书》等,但这些在国内是没有的。

穆琼打算在自己有空的时候,翻译一些这样的书出来,初期可以刊登在教育月刊上,翻译的多了,则可以刊登出来。

这些都是可以开拓民众的眼界的,而他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件事了。

而这,还跟傅怀安有关——傅怀安从家里拿了些英文书到学校里放着,其中就有一套《百科全书》。

这样的书里,有很多少见的单词,那些学生还看不太懂,但他是能看懂的,他甚至还能从中挑出许多错误来。

穆琼琢磨着,自己翻译的时候,可以专门翻译其中那些正确的知识。

一行人走了快一个小时,才来到位于平安中学附近的孤儿院。

这个孤儿院只建了一个月,雕梁画栋什么的,是一概没有的,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砖瓦楼,白墙黑瓦。

这样的建筑,在穆琼看来普通的很,但对这些孩子来说,这样的房子却是再新『潮』不过的。

他们的卧室都在房子的二楼,里面已经放上了很多不到一米宽,不到两米长的床,一张碍着一张并排放着,每张床的床下,还都放着一个箱子。

“这个孤儿院是霍二少建的,他供你们吃穿,这个你们都是要还的。等你们长大了,在这里住了几年,就要帮霍二少干几年活。”穆琼道:“此外,你们在这里干活,能换取工分,而工分你们可以拿来换肉换鸡蛋,还能用来换其他的生活用品。”

这个将来帮霍英打工的规定和工分制度,是穆琼近来想出来的。

孤儿院的孩子的生活,比现代那些孤儿院里的孩子过得要差很多,但跟这时候的人比,却已经过得跟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差不多了。

他可以不给他们吃穿,但这样一样,孩子们的营养跟不上,也不好。

因此,干脆就定了这样的规定,而这已经得到了霍二少的同意。

这些孩子当然是没意见的,反而生出斗志来,都想要多赚工分。

至于将来帮霍二少干活……这些孩子也没觉得不对。

他们都是过过苦日子的,知道活下去有多难,霍二少愿意养大他们,别说只是为霍二少工作了,便是为霍二少卖命,也是应该的。

他们『摸』着自己分到的床和箱子,一个个激动极了。

穆琼午饭是在孤儿院吃的,金怀来今天买了猪肉,做了猪肉烧油豆腐给孩子们吃。

食堂里摆上了最简单的桌椅,孩子们每人一个陶瓷大碗,先拿着碗去盛饭,然后再拿着饭碗去拿菜,拿好之后,就坐到桌前吃起来。

油豆腐就是北方的豆腐泡,上海这边的人很爱吃它,炒菜炖肉什么的,都爱放一点。

毕竟这是油炸过的东西。

每个孩子分到一块猪肉,两个油豆腐,连着肉汤一起舀在他们的碗里,让他们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

穆琼和李珍瑶等人,吃的也是一样的东西,他们找了个角落里的位置坐下,一边吃一边聊。

结果正吃着,路灯端着他的饭碗来了。

他的饭碗很大,里面装的饭一点不比穆琼碗里的饭少。

“是你啊,你怎么来这里了?”李珍瑶好奇地问道,对这个当初撺掇着别人给她磕头的孩子,她印象还挺深刻的。

“李小姐,杨小姐,穆先生,我是来谢谢你们的。”路灯道:“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磕头,我就不磕头了,但我还是要谢谢你们!你们以后有事,尽管吩咐我去做,就算是抛头颅洒热血,也是可以的。”

这个孩子很油滑,之前总是满嘴谎话,这会儿表情倒是非常真挚。

还连抛头颅洒热血都知道了……

穆琼道:“我不过是帮着管你们几日,不用你抛头颅洒热血。”

“要的,穆先生,我从金院长那里打听出来了,他说李小姐收留我们,霍二少给我们建孤儿院,都是因为你……谢谢你。”路灯道:“我之前想跟你姓,是想你多关照我一点,但我现在真的觉得跟你姓很好!穆先生,我会好好学认字,我想都去看看。”

“我等着。”穆琼道。

路灯的脸涨红了,瞧着很是激动。

吃过饭,穆琼就打算离开,结果他刚出去,就看到了傅蕴安。

“傅医生,好巧。”穆琼笑道。

“是好巧,你怎么在这里?”傅蕴安问。

“孤儿院建好了,我把那些孩子搬了过来。”穆琼道。

“原来已经建好了,我都不知道。”傅蕴安看了看孤儿院的大门。

穆琼道:“怕知道消息的人多了,都把孩子扔过来,所以这里有个孤儿院,是不往外说的。不过霍二少知会了租界的巡捕房还有上海县城的警察局,如果看到流浪的孩子还有被扔掉的婴儿,都可以往这边送。”

“这法子不错。”傅蕴安道,又问穆琼要不要跟他一起回家。

穆琼当然是愿意的,当即坐上了傅蕴安的车子。

头一回跟傅蕴安坐一起的时候,穆琼心里想杂七杂八想了很多,但现在他却已经习惯跟傅蕴安坐一起了。

跟李珍瑶告辞,穆琼就上了车。

穆琼将孤儿院的事情告诉傅蕴安,又问了医院的情况。

傅蕴安把医院的情况说了,又道:“我已经在跟几个大『药』房商量合作研发中成『药』的事情了,到时候应该还能赚上不少,这多亏了你的主意……我给你带了谢礼。”

“傅医生你太客气了。”穆琼道:“你之前帮我找房子,我都没谢你。”

“也就是一个小玩意儿,是别人送我的。”傅蕴安拿出一个打火机送给穆琼。

这是个很漂亮的卡地亚打火机,要自己加油的,价值不菲,至少比穆琼之前送给傅蕴安的钢笔贵多了。

毕竟穆琼当初买钢笔的时候,手上钱不多。

“傅医生你怎么不拿着自己用?”穆琼问。

“我还有。”傅蕴安拿出一个一样的打火机给穆琼看:“其实我不抽烟,都用不上。”

穆琼也是不抽烟的,但身上带个打火机还挺方便:“那我就收下了,谢谢傅医生。”他想办法买点什么,回送给傅蕴安好了。

两人一路聊着,回到了住处,这才分开。

穆琼回到家里,先看了些书。

他上辈子看过很多书,但人总不能吃老本,还是要看点别的书的。

当然了,他现在看的书,跟以前看的不同。

那时候他都是由着自己的爱好看,看的多是历史、小说什么的,但现在,穆琼却开始看一些其他的书,比如《君主论》什么的。

这样的书看起来很无趣,但还是很有必要看一看的。

孤儿院搬迁好的第二天是星期一,而这天,又是希望月报上市的日子。

这一期的希望月报上,刊登的,正好就是有穆琼写了用来安慰霍二少的“同『性』结婚”情节的那一篇。

其实在现代,照样有很多黑暗,照样有很多山区的百姓过得不好,甚至最底层的一些人,还是连吃饭都成问题。

但穆琼写的时候,完全没有涉及这些。

都是小说了,都是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了,又何必再去写这些?

这一篇,其实主角张幸和那个打扫卫生的大妈关于同『性』的讨论,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写完这个,很快就话题一转,写到了张幸被人带着看新闻。

新闻播放的,是某个地方发生了地震。

地震!张幸看到这条新闻,很是担心,怕那些百姓过得不好,然后,他就看到新闻里,一些士兵去救人了。

明明还有余震,这些人却还是奋不顾身地去救人,与此同时,各种救援物资被送到灾区。

整个国家都运转了起来,都在帮助灾区。

张幸都看愣了,晚上被赶去睡觉的时候,心里还空落落的。

他的家乡,曾经遇到过水灾。

哪有什么赈灾?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帮助?他们只能自认倒霉!

『迷』『迷』糊糊之中,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时代。

这希望月报一上市,便有很多人前来购买,看过之后,人们跟张幸一样感慨万千。

“国家国家,就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士兵……真是再好不过的士兵了。”

“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我的国家如此关心百姓,能不能看到我们的士兵,如此爱护百姓!”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