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民国之文豪 > 第90章 《英文短文》

民国之文豪 第90章 《英文短文》

作者:决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5 19:35:19 来源:小说旗

这年头, 雇个帮工, 一个月也只要给四五块钱, 挂个学徒的名儿, 包吃包住之后, 甚至只要给一两『毛』钱。

但各处都缺人, 缺懂一门手艺的人,更缺会认字会算数的人。

这几年,霍英已经带出来不少人了,但还是缺人,缺很多人。

“那些孤儿要长大还要很久。”傅蕴安道:“十年后……谁知道会怎么样?”

“这倒也是,这世道变化太快了。”霍英道, 就说十年前……那会儿谁会想到大清说没就没了呢?

“更何况,这年头也不单单是那些孤儿过得苦, 父母双全但吃不起饱饭的大有人在……二哥,你不如找吴掌柜去那些受了灾的县城招工, 指明要年纪轻的,等他们来了上海, 再看情况分开培养。”傅蕴安道。

他们已经买回来很多机器, 很快就要开工厂了。

上海这边物价贵, 工资也高, 在本地招工成本很高, 去外地招工的话……包吃包住一年给做两身衣服, 每月给两个大洋这样的待遇,就有无数人争着抢着要来。

甚至于, 有些人贩子去穷苦地方,十个大洋就能买回来一个女人,上海风尘场所的女人,很多都是这么来的。

傅蕴安觉得,他们也可以如此招工,只是,等招来了人,每日给他们安排的活儿可以少一些,然后找人教他们读书认字,到时候若遇到有天分的人,自然可以挑出来着重培养。

“就这么办。”霍英直接应下了:“我让老吴去招些人回来。”

两人商量好,傅蕴安就通过暗道,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他抬头望去,傅怀安房间里的灯还亮着。

之前他一直担心傅怀安在外面会被人骗了学坏,因而给他定了规定,晚上必须回家。

那时傅怀安满心不愿,现在倒是每天早早回家,再不在外面逗留了。

傅蕴安回了房间,而傅怀安,他这会儿还盯着那部《安徒生童话》,研究怎么翻译里面的故事。

教育月刊问世的第一天就售罄了,好在这两天,加印的跟着上市了。

这刊物卖的极好,不仅在上海这边卖出很多,在杭州苏州南京等地,也同样卖得极好。

毕竟这是楼玉宇做主编的刊物,而且,此时给孩子看的读物,着实有些少。

但凡家境不错,对孩子的教育又重视的人家,都不会吝啬于给孩子买这么一份刊物。

而这盛况,无疑激励了他。

知道想到有几万人看了自己翻译的小说,傅怀安就觉得兴奋。

他父亲最敬重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也是有学问的人了!

正因为这样,他现在每天回家之后,都跟着老师认真学英文,学过之后,还会做一些翻译。

反正他也没别的事情好做。

第二天。

穆琼一大早就去了郊外的宅子。

他到的时候,那些孩子全都在等着他,一个都不少,至于吴妈,她已经把粥做好了,粥里还按着穆琼的要求,放了年糕。

穆琼给这些孩子分了粥,又给了每人一块腌制好的萨门鱼,至于咸菜,这是随他们想吃多少吃多少的。

“先生,我们糊的信封卖不了多少钱吧?你怎么顿顿给我们吃好的?”路灯端着年糕粥凑到了穆琼身边。

穆琼出门很早,没在家吃东西,这会儿同样端着一碗年糕粥,吃的菜也同样是腌鱼和咸菜。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他没少吃腌鱼,都吃腻了,后来再不要吃这东西,朱婉婉也就不买了。

现在又吃上腌鱼,才发现自己已经没那么讨厌这腌鱼了,甚至觉得挺好吃的。

毕竟这可是用三文鱼做的咸鱼。

“你知道李小姐为什么要收留你们吗?”穆琼问。

路灯道:“李小姐心肠好,她同情我们。”

“我也是。”穆琼道:“我同情你们,我希望你们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所以才会给你们吃好的。”

这世上有很多人,是不吃嗟来之食的,但这些人里,绝不包括这些孩子,穆琼也就大大方方地说了。

路灯看了穆琼一会儿,又问:“什么叫有用的人?”

“那些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努力工作的人,都是有用的人。”穆琼道:“你快点吃饭,吃好了我还有事要跟你们说。”

年糕粥已经凉了,路灯夹了一大筷子的咸菜拌在里面,三两口就将所有的粥吃下肚子,然后又把咸鱼塞进嘴里含着。

这些孩子都已经吃好了,穆琼让他们坐好,然后拿了十根筷子,开始教他们数数。

没错,这些孩子大多是连数数都不会的。

“以后你们糊了信封,要学会数数,数出自己到底糊了多少。”穆琼道,然后教他们数了1到10。

他反复教了几遍之后,路灯洪小花还有另外两个孩子,就已经会数数了,但还有一些孩子满脸茫然,压根学不会。

这几个孩子,还不是那些傻的……

这些孩子的智商虽然没有问题,但他们以前从未接受过教育,如今一时间也就学不会……

穆琼让几个已经学会的孩子先去糊信封,继续教剩下的孩子。

一直教了一个小时,他才让这些孩子全都去糊信封,然后往门外走去。

“先生!”路灯突然追了上来,他的嘴里还含着咸鱼,说话有点模糊不清:“先生你要去哪里?”

“我去买肉。”穆琼也不瞒着他。

“先生,你昨天去买肉去了很久,你是去哪里买的?”路灯问。

穆琼说了一家肉铺的名字。

路灯就道:“先生,你买肉可以去旁边杀猪的市场买,去哪里买肉比去肉铺便宜很多……先生,我带你去吧!”

“你不糊信封了?”穆琼问。

“我这就去糊!”路灯立刻就回去了。

这宅子之所以租金便宜,是因为宅子附近有一个粪池一个杀猪场。

穆琼之前从未去过那边,现在听路灯说起,才往那边走。

值得庆幸的是,粪池离得远一点,杀猪场更近……穆琼进了杀猪场,就听到了猪的嘶吼声。

一些壮汉将猪横着按在条凳上,凳边放一个接猪血的木桶,正在杀猪,也有人在给浸在热水里的已经死了的猪刮『毛』,还有人在给猪开膛破肚,或者洗猪肠什么的。

上海每天消耗的猪肉,大多出自这里。

杀猪场里的气味很不好闻,地上满是血污。给猪刮过『毛』后,他们就随意地将混着猪『毛』猪粪的水随便倒在地上,然后把下一只猪扔进缸里,倒上热水软化猪『毛』……

穆琼之前从未见过杀猪,这算是瞧了个一清二楚。

而那些杀出来猪,他们就放在旁边的一个棚子里卖。

这里是杀猪的地方,肉确实卖得便宜,但不零卖。

猪杀了之后,他们先沿着脊椎对半切开,然后每一半再分成前腿、肋条、后腿三部分,在这里买,至少要买这么一部分才行。

当然了,要是有人买整只的猪,那还能算的再便宜点。

穆琼买了一整只的猪后腿,这时的猪没的吃饲料,多半是是吃猪草番薯剩饭的,养一年『毛』重也就百来斤,杀了之后净肉最多七八十斤,一只猪后腿称出来十几斤刚刚好。

在发现这里还有猪血卖之后,他又买了一些血豆腐。

杀猪的时候,把猪血放进一个木桶,然后倒上盐,倒上水,等它凝结之后再用锅子煮熟,就成了血豆腐,这种血豆腐穆琼没吃过,不知道味道。但他觉得给那些孩子吃点不错,至少能补血。

他出门的时候只拎了个篮子,装不下这么多东西,幸好这附近有帮人送货的人,他花了三个铜元,那人就帮着他把猪腿和猪血送到了宅子里。

“这宅子里住的不是些没人要的孩子吗?怎么还买肉?”这人把东西送到,有些疑『惑』。

“那些孩子现在都在帮我干活。”穆琼道。

“先生,那你还要人干活吗?”这人立刻就问,满脸希冀地看着穆琼。

穆琼一愣,随即道:“那些孩子干活不轻松。”

“不轻松啊……那算了吧。”这人有些犹豫,又道:“唉!我家那两小子现在整天闲在家里没事做,我就想给他们找点活儿干。”

“你的孩子多大了?”穆琼问。

“一个十二,一个十岁了。”这人笑道。

穆琼用惯了实岁,平常说年纪,都是说的实岁,但他知道这位父亲说的是虚岁。

他的孩子,恐怕只有十一岁九岁,或者更小。

这年纪在他看来还很小,但对这时候的人来说……“这年纪不小了,可以找个学徒的活儿让他干着。”

“活儿可不好找,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给他们找活儿……”这人道:“实在不行,就先跟着我给人送货吧。”

穆琼没接话,喊吴妈拿了个脸盆出来,接了猪血,就让他回去了。

他跟着傅蕴安去义诊过之后,就已经知道了,这世上很多人都过得非常艰辛。

他没办法帮助所有人。

中午穆琼让吴妈做了白米饭,又做了豆腐猪血肉末羹。

猪血有股味儿,他并不喜欢,但这些孩子各个吃的津津有味。

习惯了挨饿的人,是不会挑食的。

把路灯剔除在外,穆琼检查过剩下的孩子糊的信封之后,给了做的好的那些孩子每人一块糖。

路灯眼馋极了:“先生,明天还有糖吗?”

“有。”穆琼道,然后检查了路灯做的信封。

他糊好的信封并不是特别多,大约前面七八名的样子,但质量挺好,穆琼还挺满意的:“你的信封做的很好。”

路灯顿时得意起来。

穆琼对路灯的印象变好很多,但他还是按照自己昨天说的,并没有给路灯奖励。

吃过饭,穆琼就离开了这宅子。走的时候,还带走了猪蹄和部分猪肉。

到了平安中学,将猪蹄和猪肉放到厨房,穆琼就马不停蹄地去给学生上课了。

上完两节课,他又把各个班的英文课代表叫到办公室,然后给他们安排了一些任务,让他们盯着班里的学生学英文。

要不是教育月刊后面两期的内容差不多已经敲定,《流浪记》和《我在百年后》还有点存稿,穆琼觉得自己怕是会累趴下。

正想着《我在百年后》,穆琼就听到盛朝辉道:“穆琼,希望月刊出新刊了,我给你买了一本!”

说着,盛朝辉就将一本月刊放在穆琼面前。

“谢谢,我把钱给你。”穆琼道。

“不用,我现在可不缺钱!”盛朝辉道:“要不是你,肯定没有现在的教育月刊,我也赚不了这么多钱,你跟我计较这几『毛』钱做什么?”

穆琼闻言,就没有坚持要给钱。

盛朝辉又道:“对了,你开那个孤儿院缺钱吗?我可以捐一些。”

“不用了,钱其实不缺,这缺的是人。”穆琼道,又问了问教育月刊的情况。

盛朝辉道:“我们的编辑部傅医生已经在建了,很快就能建好,要不了多久就能搬进去,招人也找好了。我母亲娘家有个表弟,虽然读书读的一般,但极擅长跟人打交道,我打算让他帮着打理各种杂事,至于抄写员,我请了个专门抄书的老先生。那老先生原先是专门给人抄古籍的,什么字体都会写,字还写得极为工整。”

此时的很多古籍,是不会再版的,很多人想要,便要请人抄,以至于一些书店,专门养着一群抄书人。

这位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给书店抄书,有时候活儿很多,要没日没夜的做,有时候又没有活儿,很不稳定,这老先生年纪大了有点受不住,就不做那个了,来盛朝辉这里找了个活儿。

这些事情,本就全由盛朝辉负责,穆琼便没有多问,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他便往那郊外的宅子赶去。

穆琼忙得很,都没空看希望月刊,也就不知道这刊物,今日跟之前一样卖得极好。

与此同时,他的教育月刊,还被蔡松山弄去了北京。

北京的物价,远比上海便宜。

这里是京城,自古以来建了很多将外地的粮食蔬菜送来的渠道,近些年又流失了许多人,米价菜价之类,便都比上海要便宜。

在上海,给人当掌柜月薪少说七八元,多则十元十一元,但在北京,很多只有五六元。

帮工伙计之类,赚的就更少了。

但也有些东西,这儿卖的比上海贵,比如各种进口的东西。

在上海卖两三元的钢笔,到了北京至少翻三倍。

一辆南方来的火车缓缓驶入北京火车站,车门一开,车上那些已经在车里坐了三天三夜,满身疲惫的人,便你挤我我挤你的下车了。

一些挑夫连忙过去询问,问有没有人要找力工。

蔡松山从车上下来,立刻就喊了几个力工帮他去火车上搬书。

他这次来北京,带了教育月刊和希望月报各千本,而这些书,他直接让人用板车拉去一家书店。

他来北京,是来谈生意的,他打算把这两本刊物卖到北京来。

当然了,这事要办好,少不得要找个合作者。

到了书店,书店伙计立刻就出来了:“先生,您是来卖书的?”

“把你们掌柜的叫出来。”蔡松山道。

蔡松山是外地口音,那伙计不解地看了他一眼,又看看他身后用车拉着的用纸包好的书,到底还是去找掌柜了。

书店很大,周围摆了一圈书,中间则放了四张八仙桌,这会儿,每张桌上,都有人在看书。

蔡松山被另一个伙计引到其中一张桌上,那伙计还给他上了茶。

他喝了一口茶,又打了个哈欠。

在火车上睡不太好,他着实有些累了。

“你是来卖书的?你都带了什么书?”跟蔡松山坐在一张桌上的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问道,又接二连三报出许多书名来:“有没有这些书?”

他报的书,蔡松山大多没听过,但想也知道,应该都是已经很久不曾再版的古籍。

这世间的文人,大多爱书,爱藏书,可惜有时候遇到不肖子孙,或者家里败落了,那些书便会被低价卖出……北京这边,这样的事情尤其多。

“我卖的不是古书,是上海那边运来的新书。”

“可有《英文短文》?”这人立刻就问。

蔡松山不明所以:“《英文短文》?”这人刚刚还想问他买古书,现在就要买《英文短文》了?

“这书我倒是没带来……它不是没有《求医》和《留学》卖得好吗?”蔡松山问。

“那是之前,这几天这书已经没处买了!”那戴眼镜的人道。

旁边的人也道:“确实!自从刘先生写了那篇《年过五旬学英文》的文章之后,这书便卖光了!”

蔡松山连忙问起来,这才知道,原来不久前,赫赫有名的刘仪成刘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他学英文的过程——刘老先生,他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英文!

当然了,刘老先生写这么一篇文章,主要是为了阐述一个观点,那就是国人应该放眼看世界。

这文章写得极好,极打动人,而刘老先生表示,他能在短时间里学会英文,全靠了《英文短文》这书。

这相当于就是给《英文短文》打广告了!这本一开始卖得并不好的书,突然就火了!

又因为它定价不贵,一本书只要一『毛』钱,竟是引来北京的人争相购买,凡是在学英文的,都会买上一本!

这书送来北京的本就不多,现在这么一折腾……大家顿时就没处买了。

“我运来的,倒不是《英文短文》,但里面有写了《英文短文》的作者楼玉宇做主编的杂志,这杂志在上海卖得极好……”

“楼玉宇主编的杂志?”那戴眼镜的人立刻就道:“快拿来给我瞧瞧!” 16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