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之太行山上 > 第46章 伏击进行时

抗战之太行山上 第46章 伏击进行时

作者:歪打不留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20:44:39 来源:小说旗

火没有点,油也么得烧,鬼子也没有来。

3月3日清晨,在等待中小憩了一夜的保安团战士们睁开了惺忪的眼睛。昨晚除了轮流值班的哨兵,战士们都睡的很好。一块大大的兽皮垫子,一床不算厚的棉被,一个班的兄弟们躲在山包后面往一块一挤,睡。

情报显示得很清楚,鬼子大概上午十点钟路过。侦查兵也派出去了三里地。

同行的八路军战士们就没这么好的命了,没垫子,没被子,只能几个人靠在一起背靠背的休息一会,奢侈点的还能抽根烟。同样是当兵的,这待遇差距……不过八路军的战士们也没啥意见,一年年的吃不好穿不暖,来了趟保安团,不但吃了几天好饭,还白得了一身新衣服,虽然衣服染的黑一块绿一块儿的,可总算是新衣服不是。

当天亮时观察周围的人的时候,八路军战士们才发现,这衣服一穿,往地上一趴,居然有“隐身”效果。人就在那里,可你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这时候八路军战士们才知道,这可不是胡一舟贪便宜买了些“染废了”的棉布来做衣服,这对于经常在山间活动,时不时来个伏击战的八路军士兵来说简直是“宝衣”啊。

天亮了,喝着水壶里的凉开水,吃几口随身携带的军粮,空空的肚子立马不饿了。战士们陆陆续续的进入了阵地潜伏下来。这“军粮”还真是好东西,就吃了几口,还真顶饿,就是得多喝点水。听说这“军粮”也是胡团长安排人做出来的。不过保安团的战士们已经见怪不怪了,胡团长领着学生娃连肥皂这么高级的东西都能做出来,做一点吃食还值得大惊小怪?

同样的早晨,九寨里的村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或坐或站的等在村口,等着每天都经过的队伍。只是当大伙儿看到只剩下短短的一截队伍的时候,很多人都沉默了。队伍过去后,男人们闷头开始准备下地上山,年轻的小媳妇们则是抱着自家娃娃一脸惆怅的回家,年长的妇女们则是神神叨叨的开始祈求满天神佛保佑自家出征的娃娃平安。

伏击点,上午九点钟,一个老农赶着一辆牛车吱吱呦呦的走了过来。转过几个弯便来到伏击阵地前的公路上悠哉悠哉的往县城方向赶。

“怎么回事?怎么还会有老百姓过来?侦察兵是怎么回事?”高承云着急道。公路上可是埋了地雷的,要是伤者老百姓可就罪过大了。再一个地雷一响伏击可就暴露了(补充一点,那时候的所谓公路基本上是土路)。

“稍安勿躁”躲在山后的胡一舟对着过来的几个连长说道。伏击阵地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暴露,现在众人是去也不是不出去也不是。

牛车还在缓缓向前,离着地雷是越来越近。战士们有心过去阻止,却没有得到命令,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牛车压向地雷。而后,什么事也没发生。牛车依然慢悠悠的向前,老农继续在车上打盹。

怎么回事?地雷就埋在那里,战士们记得很清楚,可怎么就没响呢?得不到答案的战士们只能压下心头的疑惑继续潜伏。

上午,九点半,侦察兵回来报告,运输车队已经接近三公里处,12辆汽车,前后汽车上拉的鬼子,中间是物资,前面还有六两跨斗摩托车开路。鬼子没有山炮,只在每辆汽车顶上架上了机枪。前后两辆是九二重,其它是歪把子。

得到命令的战士们忙活了起来,刺刀出鞘,子弹上膛,手榴弹保险也打开,一个个静静的等着鬼子到来。

九点五十分,鬼子提前出现。轰隆隆的发动机轰鸣声隔得老远就能听到。六辆打头的摩托车领先百米在前方开路,时不时的拿架在挎斗上的机枪对着周围的山包扫射。

躲在山顶棱线后只露出一点缠着各种树枝枯草的头盔的战士们紧张的要命。好在训练项目中就有“枪林弹雨,炮火连天”这个科目,虽紧张但却无人暴露。至于八路军战士们则是见怪不怪了。

在远处的一处山顶高地上,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一幕的徐帅才放下一半的心。而他的首位则是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军官,一个个拿着望远镜观察着,

鬼子的摩托车前驱队伍快速驶过地雷区域继续向前,然后在到达下一个弯道的时候停了下来等待后面的车队到达。山道弯曲,难得有这么一段相对“平直”的路段,鬼子们也可以停下来抽口烟。

后面鬼子的车队很快便依次的转过弯开了过来。汽车每辆车间隔在20来米,行驶的很慢。最前跟最后的卡车车斗里拉着的是两个小分队的鬼子,再刨去前驱摩托车上的十八个鬼子,剩下的鬼子则是在车队的两边排成一字长蛇阵,跟着汽车慢跑。

保安团的战士们紧紧地用目光盯着前面的小鬼子。有些紧张的则是盯着准星,数着从自己枪口前经过的鬼子数目。距离太近,近到可以看清鬼子的长相,虽说打过一仗,可那是在夜里,鬼子看不清,就当是打靶子给练了枪法了。这次面对着活生生的人,难免紧张。缓解紧张的办法有很多,许多保安团的士兵嘴里就在无声的念叨“身后就是家,鬼子来了杀”“鬼子上山瞄他的头……”……

等待,往往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鬼子打头的汽车在战士们的眼中仿佛就是乌龟在爬一样的慢吞吞。几个负责埋设地雷的士兵则是紧紧的盯着那颗牛车摩托车经过都没有爆炸的地雷。心里在嘀咕,地雷不会坏掉了吧?

在万众瞩目之下,鬼子的汽车终于压过了地雷,然而地雷却没有爆炸,鬼子的汽车也只是稍微有所晃动,就跟路上压一个小土坑没啥区别。就在众人失望的时候,鬼子的汽车底下突然一声巨响爆出一大团火焰。鬼子的汽车被高高的抛起然后再重重地落在地上,车上的鬼子兵则是被冲击波远远的抛飞,一个个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陆。

“用量刚好”胡一舟抚摸着上嘴唇的胡子茬默默地想着。

地雷,是发源于我国的防御武器。价格低廉,制造简单。分类主要有反步兵雷跟反坦克雷两种,反步兵雷又分出一个反步兵跳雷。起爆方式有压发式、绊发式、松发式。胡一舟埋设的地雷属于松发式的反步兵地雷,就是用药大了点。

许多的影视剧里面都会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个士兵踩上了地雷,然后站着不动了,大声要求战友们远离自己。这之后就会有主角或者主要配角出现,绑绳子也好,压沙袋也罢,甚至用手按着都行,最后都免不了把踩地雷的士兵的鞋底子割下来从而排雷。(详情请见电影《集结号》)

鬼子的汽车可没有士兵们脚底的敏感度,所以就这么开过去了,被地雷送上天也就成为了必然。这里的关键就是胡周的埋设方法。这里他采用的是“大踏板”式的埋雷方式。支撑在地雷上面的立木跟木板可以撑得住几百斤的牛车,也可以撑得住几百斤的摩托,可绝对撑不住几吨重的卡车。

在汽车炸飞后最先反应过来的不是小鬼子,而是一直拿着枪找好了自己目标的士兵们。就算鬼子咋精锐,反应速度也不可能在突发状况的情况下拥有跟已知会爆炸的保安团士兵相比。当然八路军战士的反应更是快于众人,没办法,习惯了。

早就找好自己目标就等着地雷炸响的士兵们在听到炸响之后便果断的开枪射击。在胡一舟一直强调首发命中的要求下,被瞄准了的鬼子也只有见天照大神一条路了。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枪声便在这片山包上响起。

在胡一舟的训练下摧残了几个月的士兵们此刻显示出了他们的训练成绩。捷克式的机枪手们始终在记得教官的话,压制,压制,再压制,短点射,长点射。于是每辆汽车上的机枪都有两挺以上的捷克式在招呼。密集的子弹在车顶上打出一个个小洞,在机枪上打出一串串火星,也在已经变成了筛子的鬼子机枪手身上爆出一团团血花。谁让你死了还趴在车顶上的了?

“潜伏,冷静,要么不开枪,开枪必见血。先打掷弹筒,再瞄机枪手,干掉指挥官,鬼子全上天。”享受了袁革几个月念叨的精确射手们也将他们的子弹射进了早已瞄好的鬼子掷弹筒兵的身体。倒霉的掷弹筒兵们还在为爆炸错愕的时候,便相约去找天照大神现身去了。然后,掷弹筒的副射手。再然后是机枪手和正在努力向着机枪靠近想凭借机枪开火的鬼子兵。

在前方抽着烟的打头的6辆鬼子摩托车的鬼子在听到后方的爆炸后,除了一辆加速向前往县城方向求援之外,其他的立马调转车头回援。只是他们没有往车队方向行驶而是直接把机枪对准了伏击阵地开始扫射。而等待他们的,则是两挺民二四跟六挺捷克式组成的交叉火力网。

当然,说了这么多,除了前头的小鬼子,在当时也就是十几秒的事。十几秒后,随着二十声爆炸响起,一片弹幕覆盖了鬼子的车队。

保安团对付鬼子的第一仗,开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