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之太行山上 > 第70章 电报跟九寨手榴弹

抗战之太行山上 第70章 电报跟九寨手榴弹

作者:歪打不留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20:44:39 来源:小说旗

3月6日,早晨,延安。

匆匆吃过早饭的毛竹席正在拿着一份长电报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的还露出笑容。赶来的朱老总看到主席的表现没有上前打扰,而是拿起桌子上的另一份电文看了起来,一会儿也投入进去。

等朱老总看完,才发现主席正在看着他。

“老总啊,你对这份电报有什么看法?”主席问道

“有想法,有操作性,怎么发现这些方法里有你的影子?”朱老总对主席很是了解。

“哈哈,这是那只小皮猴子今天一大早给发过来的,拿,我这里还有一份。”主席笑着说道。

“《论民兵及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及游击战法》,这不就是《地道战》跟《地雷战》的理论么?这个小子什么时候把你那套人们战争理论给学去的?”朱老总很是高兴。

“我哪里知道,那个小皮猴子成天的在跟前晃来晃去的,谁知到什么时候就给学了去?”主席毫不在意,还带着几分欣喜,严格说来那只小猴子可算是自己的真传弟子。

“你再看这个……”又是一份电报。

看完电报的朱老总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下定决心的说道:“要不要把这只小皮猴子给弄回来?他在那边太危险了!”

“他能回来?”主席说道

“那就多给他派点兵过去,一个营少点,再给他一个营。多了反而会被鬼子注意到,那个小子现在可就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朱老总说道。

“我看用不到,我想鬼子压根就想不到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就有一个兵工厂存在。报告上说了,他的九寨比较团结排外,生人很难混进去,这就给保密工作带来了便利。他用的那些工人也都是跟鬼子有血海深仇的,这个比什么保密工作都管用。派的人多了,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主席说道。

“那可是轻机枪跟迫击炮啊,还有炮弹。”朱老总说道。

“不是有图纸过来么,还有他的练兵方法,听说他的兵练得很好,向前就让他总结了一份经验报告过来。”主席说道

“有图纸,你有材料么?就他说的那些炸药名称,听都没听过!”朱老总说道

“拿,这里写着呢,他把一个叫杜庆良的大学生给派了过来,那些炸药就是他跟杜威弄出来的。”主席说道。

“我就纳了闷了,这小皮猴子什么时候会搞军工了?”朱老总对那小皮猴子太熟悉,严谨科学的军工跟那个皮猴子?朱老总还感觉很荒谬,但又不得不信。

“他说是在上海的时候救过一个外国的军工专家,跟着外国人学的”主席说道。

“你信?”老总说

“不信也信,你还能把那小猴子给捆来?”主席说道

“我,哈哈哈哈……”两人相视而笑。

两个人都猜出来这些都是胡一舟给弄出来的,只是不便明说罢了。现在把胡一舟弄过来还真是不合适。也就由得他在外面“野”了。

“这些图纸跟这个军工专家过来之后一定要保护好。鬼子对我们这边的渗透很厉害!”朱老总提醒道。

“嗯,看来我得出手了,那些人有点不太安分了!”主席没再说别的。

中午,天气晴朗。

九寨的胡家村一片忙碌,村中祠堂前的小广场上搭起了一溜小敞篷。胡三叔领着人正在敞篷外边制作一个个的木质手柄,而在敞篷里面,一箱箱的手榴弹铸铁壳体放在地上,一箱箱被分散包装好炸药也放在木头案子上。

敞篷外的广场上,大学生军工彭真正在给大家讲解如何组装手榴弹。他的身后竖着一块黑板,黑板上画着手榴弹的剖面图跟组装图。彭真仔细认真的给面前的十多位妇女讲解如何组装手榴弹。胡一舟的大嫂二嫂也在其中。

仔细讲解了几遍之后,彭真又给大家示范的组装了几个,然后指导着妇女们自己组装。那时候的女人地位不高,不过在九寨这里就不一样了,女人是真的能顶半边天的。

手榴弹组装真的很简单,把木柄,雷管引信,炸药装好,镶在一起就完事。看着每个人都做了一个之后,彭真便把做好的手榴弹收过来交给边上的民兵去村外的试验场实际检验。

试验场就是后世解放军新兵练习投弹的练习场地的样子。有防弹坑,有沙包墙。

负责实验的是村里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叫胡大海,同时也是村里的民兵队长。胡大海家里是放羊的,扔手榴弹的活没人比他更合适。

德制长柄手榴弹的重量是0.61千克,也就是一斤多,战斗部是0.17千克的TNT。一个德国老兵可以扔出50米。

胡一舟这次设计主要是减轻了手榴弹的整体重量,全重400克,战斗部140克“恺字炸药”或者是钾梯炸药,爆炸后可产生80到100片的破片,爆炸半径10到15米。重量轻,威力大,同样的负重能比着德制长柄手榴弹多带两枚。

胡大海拿着十多枚手榴弹来到试验场开始投弹实验。对于一个放了一辈子羊的老人来说,扔十几个手榴弹不要太轻松。哪天放羊不得仍上个百八十块石头圈羊?反正接下来的时间里胡大海同志给大家演示了各种花式扔手榴弹。

实验结束,延时5秒爆炸一丝不差,爆炸半径15米毫无问题,破片多少没法测算,可绝对的不低于80片(弹壳上有预制破片凹槽),可是老头你最远的扔了了近百米算是咋回事?这不是在拍神剧,你咋不去炸飞机呢?

换了个人试了一下,这次的成绩就比较靠谱了,70米,一个优秀的成绩。

做完实验,大家心中有数了,胡家村的手榴弹生产正式开始。

这款手榴弹也被胡一舟正式命名为“九寨军用手榴弹”。

实验完军用手榴弹的胡大海没闲着,村里的爷们又给送来十几颗手榴弹。胡大海二话不说就开扔,还是扔那么远,就是效果差点,手榴弹不能说一炸两半,可威力也不算强,能有十几块破片。

得知实验结果的彭真跟胡青又商量一番之后,直接把铸造的壳体份量减轻,加大装药量,预留破片减少至18片。经过一番试验后,这款被称为“九寨十八瓣”的九寨民兵手榴弹正式问世。

经过了胡家村的试点之后,手榴弹的生产工作正式在其它几个村子开展起来,但是不包括孙家集。孙家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些比较隐秘的事情不能在这里进行,不过生产点黑火药就无所谓了。

“谁家过年还不放个炮仗?”这就是孙家集民兵们的口头禅。只是你们把黑火药给弄成颗粒状算咋回事?

仅用了三天,九寨这边的手榴弹生产工作就顺利的进行了起来。虽说主要劳动力是妇女们,但越是在这种战乱的年代,妇女们越是知道军火的重要。又加上妇女们天生的细心,手榴弹的质量绝对的有保证。要知道使用这些手榴弹的不是自家的男人就是自家的娃娃。

一天生产1000颗军用手榴弹跟2000颗民用手榴弹,这就是九寨的产量。一看不少,可是一分散下去真的不多。8个村子,200多位妇女,300多位大叔大爷的,一个人一天也就做几个手榴弹而已,这还是限于材料不足的情况下。

等到兵工厂正式运行起来,炸药的生产量足够,全力生产,这产量……要不说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呢。

胡一舟把手榴弹的生产工作全权交给了彭真负责,又从警卫连抽调了一个班来跟进保护。警卫连缺失的战力则是从底下的部队选拔。现在全团都知道警卫连是全团的精锐,士兵们也都以进入警卫团为荣。别的不说,警卫连的军饷就比其它连队高出一块大洋。

胡一舟没有去跟进手榴弹制作,是因为他在跟进太行一号。

现在放假的已经结束假期回营,各部队建制已经归位,新添了营徘一级的作战单位,各部门都处在磨合期。各连队新添的新兵的训练工作交给袁革颜淮他们绝对放心,毕竟他们得到了胡一舟的真传。胡一舟正在琢么着是不是专门成立一个新兵训练机构专门负责训练新兵,一旦有了战损随时可以补充兵员。

太行一号的生产很顺利,滑膛枪的枪管加工也简单,毕竟霰弹枪的枪管要粗于普通步枪不少,还没有膛线。

眼看着一杆杆的霰弹枪被组装起来,一颗颗的子弹被生产出来,胡一舟很是自豪。虽说他在这上面也就花了画图纸的功夫而已。

一个星期,50杆霰弹枪,3000颗霰弹,这就是产量。子弹的产量还没有手榴弹高。

这次的霰弹没有再用5毫米的12颗钢珠,而是把钢珠缩小到3毫米直径,相应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这样是为了同步定向雷,毕竟5毫米直径的钢珠做出来的定向雷体积大重量也大。考虑到杀伤力跟运输效率,这才做出如此的改变。

在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的条件下,钢珠的生产也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有了胡一舟的工艺图纸支持也不容易。

“做不圆还做不出扁的来?反正早晚要招呼到鬼子身上,弄那么圆了干啥?”这是胡一舟得原话。条件有限,一切只能将就。

现在的铸造厂很忙,每天都有上百位村民进山挖掘跟运输铁矿石、煤炭。好在铁矿跟煤矿的位置不算偏僻,山里的小毛驴可以到达。否则钢铁的生产成本就太高了。

霰弹枪有了稳定的产出,装备部队就成了必然。每个班先装备两支,每只配30颗霰弹,等以后多了再慢慢增加。以近战偷袭为主的战斗中,霰弹枪的威力将会被无限拉大。霰弹枪配合九寨大枪,谁遇到都得跪。

胡一舟在铸造冶炼厂待了一天,也没有等到要等的人。

“他们明天该回来了吧?”傍晚的时候,胡一舟望着进山的方向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