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抗战之太行山上 > 第72章 青山埋英魂,兑换手榴弹

抗战之太行山上 第72章 青山埋英魂,兑换手榴弹

作者:歪打不留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20:44:39 来源:小说旗

1938年3月12日,上午十点,赵家村东面孤山。

保安团除了警戒人员,全员集中在孤山脚下。他们胸戴白花,执枪列队而立,面容悲痛的望着山坡上新挖出来的130口坟坑。

山坡上,安放着130着棺材,里面安放的是面容被整理的干干净净的八路军战士的遗体。除了,其中的六具,那里面放着的是崭新的八路军装跟一大捧的泥土。泥土则是取自宋连长引爆那个炸药包炸出来的大坑边上。

棺材有新有旧,都是原色的,很是结实。在山坡的一角,一队乐手正在演奏但当地人发丧的乐曲。

这一幕,庄重而肃穆。

昨晚,在胡一舟的要求下,牛云峰找到了赵家村的族老。在听明白牛云峰的诉求之后,赵家族老立马发动全村的村民前来帮忙。而孙家集的族老则是早早的就带人来到了保安团军营。

那时候各村各寨都有专门负责丧葬事宜的人,其中也有专门整理仪容的人。

经过一夜的忙碌,124位战士的遗体被整理好入殓。使用的棺材则是各村各寨凑出来的,不够的也在各村木匠师傅的合力下连夜做了出来。

在一阵阵的哀乐声中,一具具棺材被埋进了坟坑,堆起坟包,战士们的英魂彻底的融入了祖国的山河之中。

战士们没人喧哗,都在静静的看着这一幕。周围围观的百姓们也在静静的观礼这一幕,只是面容中带着几分悲痛。一声声压抑的哭声从一群人中间传了出来,他们是昨天新到的工人、技师跟进步青年。这一个个鼓起的坟包,每一个都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心中。这些人的牺牲,换来的,是他们的安全,为的,是民族的解放。

赵家村的族老,在山前做好的祭台上,用苍老但还是有力的声音念着一片古老的祭文。

有些调皮的小娃娃也被这一幕场景震慑的安安静静的藏在自家母亲的怀中。

“他们是谁?”这是孩子的想法

“他们是英雄!”这是乡亲们的想法

“他们,是战友,是亲人,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魂”这是战士们的想法。

在山前的侧方,一队仪仗兵一字排开,手中的中正式步枪擦得铮亮。

在山前,一座六米见方的石台正在建筑中,这里将来会被安放一块石碑。碑文已经写好:正文是“英魂长存”附文则是这个连队的英雄事迹。

坟包堆完,墓碑也立了起来,有些上面有名字,有些则没有名字。一个连都打没了,虽然一早又被拉回军营的陈兵跟工人们努力的回忆这些战士们的名字跟长相,可是还是有一些人没人认识。

有的人,就是这么的默默无闻,他们沉默、安静、几乎没有存在感。可是当国家民族需要的时候,他们依然挺身而上,然后,会默默地死去,会默默无名的葬身在某个远离家乡的地方。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号———“无名英雄”。

乐声停止,念完祭文的赵家村族老已然下去休息。

“九寨的父老们,保安团的弟兄们”胡一舟站在祭台上,背对满山英灵,面对九寨父老跟保安团士兵。

“今天,我们在这里埋葬了一百三十位八路军战士;今天,我们在这里埋葬了一百三十位亲人;今天,我们在这里埋葬了一百三十位英雄。

值此乱世,日寇横行,国土沦丧,同胞被屠,姐妹受辱,我辈军人,当奋勇向前,不惜此身。面对日寇,我们不能退,身后就是爹娘,面对日寇,我们当挺身而上,为的是我们的民族。

英雄虽然故去,但是精神仍在;英雄虽然入土,但是英魂长存。从今天起,此山正式命名为‘英魂山’。

从今以后,凡是为守护家乡,与敌皆亡者,可葬入此山;凡是领兵作战,歼敌无算者,可葬入此山;凡是为国为民,劳心劳力,鞠躬尽瘁者,可葬入此山;凡是有所创造,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者,可葬入此山。

英雄已逝,我保安团无以为祭奠,只有数十日寇之头颅敬上。

鸣乐,鸣枪,奉祭品。”

前排的仪仗兵四十五度举枪向天开始鸣枪射击。伴随着枪声的是一个个的沾血的鬼子脑袋被一一奉上,很快就在墓前垒起一个京观。

“一曲《英雄赞歌》,祝英灵一路走好。”胡一舟喊道

“风烟滚滚唱英雄……”

一曲英雄赞歌在英雄的墓碑前响起。

伴随着歌声的结束,这场葬礼也进入尾声,士兵们带回军营,赶来的百姓们也各自归家。

“小……胡团长,我代表宋连长跟战士们谢谢你。”回去的路上,陈兵对着胡一舟说道。

“您代表您自个就行了,宋连长跟战士们应当享此殊荣,不必道谢。反而是我们要感谢宋连长他们。感谢他不惜身死的把设备护送过来,感谢他们为九寨,为民族所作出的牺牲”胡一舟说道。

“对了陈叔,兵工厂的位置您也看了,有什么困难没有?”胡一舟问道

“没有困难,山洞条件很好,够宽敞,够深,高度也合适。”陈兵回答道

“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没有,很好。粮食够吃,还有肉,这就很好了。”陈兵说道

“行,那一切就交给您了,尽快恢复生产,早一天出产,我们就多一份力量。军工生产就是打仗,多造一颗炮弹,就相当于多杀死几个鬼子。”

“我知道,这几天先调试设备,很快就能投入生产。倒是炸药发射药的生产很快就能进行,工人里面有三十几个原来就在炸药生产厂里”陈兵说道

“行,现阶段咱们原材料充足,可以加速生产一些黄色炸药跟恺字炸药,军用手榴弹已经停产了。”胡一舟说道。

“说起手榴弹,我刚好想问一下,怎么还分了军用民用?”陈兵问道

“填充的炸药不一样,军用的是钾梯炸药或者是恺字炸药,民用的大多是颗粒黑色炸药”胡一舟说道

“效果呢?差别大么?”

“军用破片80片以上,爆炸半径15米,民用的破片十八瓣,爆炸半径10到15米”

“十八瓣?很厉害了……小胡子,咱也不是外人,我来的时候老总特意交代,那个,太行一号霰弹枪要多造,子弹也要多造……可我没想到这过来之后你这里居然能做手榴弹了,还是老百姓在生产……我是说咱们的产能?”陈兵吞吞吐吐

“没问题,陈叔。霰弹枪在伏击战中的作用我比你清楚,尤其是咱们八路军。一支霰弹枪配合五六只长矛可以起到的作用可比几支步枪管用。”

“产能您不用担心,我弟弟胡青搞的那套水力冲压机床你还没见到吧?你先多弄几套冲压机床,包括子弹的冲床出来,再全力生产就是了。其实这里面的关键就是子弹填充的发射药,这种药全世界只有咱这里能弄出来。以前是没人,现在咱们人多了,一个月出那么四五百只还是可以的,毕竟还要生产别的东西。”胡一舟侃侃而谈。

陈兵深以为然。

手榴弹,多了也是麻烦事。

军用的手榴弹停产了,原来生产的5000多颗分下去一人三颗正好。再加上以前的储备可是不少,平均下来一个步兵手榴弹手雷的有够十颗了。至于民用的手榴弹,本来民兵的手里就有很多巩式手榴弹,现在做的民兵们也看不上,只能想办法“处理”掉。

“徐叔,商量点事呗?”不知为何,胡一舟在许帅跟前一直端不起来。

“哦,什么事?”许帅问道

“徐叔啊,我这里开始生产手榴弹您知道吧?”胡一舟问道

“九寨这里除了孙家集的外人有谁不知道么?”徐帅反问。

“您看啊,咱们八路军这么困难的抗日,我这里又能生产手榴弹了,是不是给咱们队伍上提供一部分?不要钱,免费提供,到时候让八路军的同志们随便拿点缴获的破铜烂铁啦,破枪烂炮啦,子弹壳炮弹皮的换就行。”胡一舟说道。

“嘿,你个小皮猴子,还真是咱山西老乡,你是一点都不吃亏啊。”徐帅笑道

“不是不吃亏都是乡亲们亲手做出来的,总不能让乡亲们白忙活是吧。再说我这里还需要原材料不是,总不能坐吃山空是吧。”胡一舟说道

“那你小子想怎么换?”

“只要5斤废铁就能换一颗手榴弹,一斤废铜换两颗”胡一舟说道

“这个换法还行,一斤废铜换三颗吧”徐帅说道

“行行行”

“我说的是军用的”徐帅说道

“叔,您是我亲叔,您才是山西老乡。我这军用手榴弹的成本都不止这个钱啊!”胡一舟说道。

“这样吧,都是自家的队伍,你就吃点亏,一斤铜或者是十斤铁换一个军用手榴弹总行了吧”徐帅说道

“行,你看着办,您负责跟他们联系吧,我这全是为人民服务了。”胡一舟说道

“对了,你那个霰弹枪做出多少来了?小叶那里又打了几仗,那个枪打伏击实在是太好用了,你这里怎么个换法?再给你来点新兵?”许帅又问道。

“不换,给啥都不换。亏死我了上次。”胡一舟落荒而逃。

“想换子弹可以,一斤铜换他三个”胡一舟的声音又远远的传入徐帅耳朵里。

徐帅摇头而笑。

离开徐叔,胡一舟回到团部。手榴弹换废铁废铜就是个说辞,这年头不管什么东西什么价格的,关键是军火这种东西有钱都买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