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137|0137.@

帝王之友 137|0137.@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这处院落虽然不小,但连乡绅的水平都赶不上,至多是个富农。家里养有鸡和牛,虽不种田,却也有两三个粗使的下人做些重活。门窗墙壁虽干净却布满了老旧的痕迹,但崔季明却感到了从心底而来的熟悉。

在妙仪出生前,崔季明几乎每年过年或中秋,随着崔式会来这里一趟桐庐附近的这个村镇。后来妙仪出生后被祖父抱养,三姊妹便正月都在这里团聚,崔式却不大来了。

他会叫车队跟着舒窈季明一起来,带满了年货,让三丫头在这村内一直玩到过元宵再回建康。在村镇内跟随驱傩的队伍带着面具又跑又唱,在各家门内点燃的火堆间扔竹节和旧衣裳,将妙仪抱到肩上看下人挂鲤鱼幡子,三个丫头一起坐着吃饭,连乡村的粗茶淡饭也其乐无穷。

祖母楚氏是江陵郡望的女人,平时话并不多,却很会生活。明明曾经也算世家女,生活在村间也没什么怨言,反倒是用那带着银镯子的一双手,引着下人做出满桌饭食,照顾三个姑娘也游刃有余。而在崔季明的印象中,崔翕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他特别喜欢一只手抱着妙仪,夹着她到处走来走去,大邺并没有什么君子远庖厨的讲究,时人多贪珍馐,他偶尔也亲自下厨,做些炙品一边烤一边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

一直到去长安之前,崔季明对崔翕的印象都是有些严厉,嗜酒爱棋,有魏晋士人的老爷子。

到如今,崔季明站在熟悉的院落内,心情有些复杂。

她笑着跟楚氏道:“祖父这会子在不在家中,别让我好不容易归来,又扑了个空。”

楚氏并不过问崔翕的事情,笑道:“他前几日说是旧友约出去游山,恰好刚回来!不过这会儿正在棋室,瞧你一路风尘仆仆的,进来洗把脸再去找他。”

同旧友去游山么?崔季明笑了笑,跟楚氏进了屋内去。

与建康那几乎奢华到令人惊骇的崔家宅邸相比,这村内实在是简陋到从社会顶尖生活一下子变成普通农户。但毕竟是小时候常来,一切都很熟悉,崔季明垂头走进屋内,洗净了脸,楚氏又捏捏她的手,又去拿着软膏要她搽在脸上皴裂的地方,她年纪毕竟很大了,目光都浑浊,眼神却不肯放开这个小时候乱蹦跶的丫头。

崔季明实在受不住楚氏又说什么她胳膊太粗了之类的话,连忙往后院棋室那边逃,她还未来得及敲门,里头就传来了崔翕的声音:“进来吧。”

她推开门,崔翕坐在靠窗户的棋盘边,日光映亮了棋盘,光反映在他面上。崔翕穿着棉麻的宽袖长衣,头发花白束在头顶用木簪固定,右眼因为年轻时被流矢划伤过,眼皮耷拉着,眼神呆滞。他左眼看见了崔季明,神情矍铄,眸中微微闪过光。

崔季明心中竟升腾起一阵紧张,她抬手朝崔翕行礼,崔翕道:“近两年没见,大郎长高了许多。”

他看见了崔季明眼窝里的琉璃镜,似乎也并不吃惊,没有问过她眼睛,道:“过来坐,要你大母给你做肉羹,你总惦记。”

崔季明笑道:“小时候贪肉,大了反而贪甜。”

崔翕知晓她是个臭棋篓子,并不愿与她以棋来论话,伸手收捡棋子道:“听闻你得了时疾,怎么如今才道建康来养病。”

崔季明心知瞒不过,道:“那些话不过是胡说,我随阿公去了边关。相较于念书,我还是愿意往北边荒漠里跑。”

崔翕:“如今你打仗已是一把好手,你毕竟年岁还小,虽可入军但伴读身份绊着,不好直接去任官职。”

崔季明垂眼笑:“打仗的那些带兵之法在祖父眼里怕也不过是些小儿科。为将也不过是大邺的一把刀罢了。”

崔翕发现眼前的丫头不但越来越能够独当一面,也开始学会虚与委蛇了,道:“你既然选择为男子,只要做得出一番事业,我都欣慰。只是怕交友不慎,站错了队。我知晓的,黄璟已经去了突厥那边,你也应当再见过一次言玉。”

果然他一直都知道,崔翕觉得根本没必要跟崔季明故弄玄虚。

崔季明本还想说些什么不着边际的话,但半晌后还是开门见山道:“行归于周,到底是什么?祖父牵涉的很深么?”

崔翕将手中的一把黑子,放入棋篓,道:“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我知道你想问的是如何归于周。自我年轻出仕以来,行归于周便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候不过是个口头约定,是个忽悠不了几个人的雏形。如今,除了这四个字,也难寻行归于周的痕迹,既没有相聚的宅院场所,又没有所谓的盟约文书,非要说,便是一群人的代称吧。它形成的很慢,很慢,到如今这十几年,才渐渐有个差不多的样子。”

崔季明伸手去收拾棋盘上剩下的白子,崔翕道:“从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不甘。世家自魏晋南北几百年的动乱见,此起彼伏的掌权,最后却落到了如今一个个衰落下去的下场,终是觉得再过几十年就是真正落幕的时候,最后再不拼一把,只能在洪流中一个个被冲散了。”

崔季明早想到这个回答,她道:“纵然不甘心,但世家也仍然能在朝堂上相互角逐,为自己谋取利益不是么?阿耶曾与我说过,有人想换个玩法。难道是希望,不再有皇家……?”

崔翕往后倚了倚,身下的竹椅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他模样活像是妄议朝政的乡野老叟。

他轻轻咳嗽了几声,笑道:“阿式那小子居然会与你说这些,是他终于死了心,还是开始打心眼里将你当做了男子。老夫知道的,你虽是睿王伴读,却奇异的与端王交好,对于行归于周的印象,怕是因为憎恶言玉也好不到哪里去吧。你是试探的态度,想着怕是很难认同,却不能一无所知。我并不担心你知晓了之后,会厌恶或会认为这些事不对,因你的妹妹,你的阿耶都绑在这一艘船上。你要不然便做回女子,同你的妹妹们一起蒙着眼睛,在湍流中一无所知的等待结果;要不然你便摘下眼罩,与船上其他几人一起努力将船平稳前行。但水势湍急,顺流而下,你纵然手中有一根杆,也不可令这几层的大船停下,反倒是你做的越多,越可能使这艘船倾覆于湍流之中,将你连同所有人一同葬身水底。”

崔季明缓缓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我身为男子,能活的更多自由,却不料……因我成为的是崔姓的男子,反倒是不得不捆上了更多的责任。”

崔翕:“我同意你成为男子,更重要的是二房无子,需要一个人走出来。你出来既是为了想让你接手贺拔家的部分兵权,在军中多一些威信,更重要的是也从我手中,接手崔姓二房的权势。我本并不认为你可担此任,毕竟小时候做个丫头就显得很不可靠,甚至我觉得等你长大,可能连男子身份都藏不了几年。但你做到了,如今你穿上男装已有九年,呆过军营也带过了兵,成为了睿王伴读进入东宫。许多事情的失败,与你也少不了干系。我倒不气你,毕竟你一无所知,但仍然能阻止去年调兵救援凉州一事,又能救回太子性命杀死蒋经,再加上如今突厥分裂的局势。你已经比同年龄的少年还要优异了。”

崔季明想起自己做的这一切,无一不是在以自己的姓氏代表的利益集团为敌,几乎想嘲笑自己,有种心头无力的挫败感。

崔翕叹道:“行归于周内不止是以南地为主,其中世家数量极多,世家之间各自有通信的方式。几乎每年的重要决策时,会有各个世家派出自家的代表进行会面行事的商议,各家基本是独立的,资源并不共享,只是在某些大事时会有短暂的联合,还有一些几十年间逐渐势弱的小世族成为其他姓的附庸。但这些需要商议、表决的大事,需要有人来实行决议的结果。真正来实行监督的人,在行归于周内有三人左右,也被称作‘相公’。大约在两三年之后更换一次,但毕竟是依势力而定,老夫是第二次继任,如今已经是第五年了。”

相公是旁人对宰相的敬称,而行归于周已经冒出来了三个宰相,崔季明也不知自己该做出怎样的神情。

崔翕谈起行归于周,却丝毫不提及究竟有哪些世家,只说行归于周内是如何行事的,崔季明越听越心惊。纵然以她的水平,也知晓这种形式,与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很多地方都相似,或者说更纯粹更贵族化。毕竟由于大邺土地宽广,世家众多,其中如何相互牵制的结构也更精妙复杂,这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然而真正在崔季明学过的历史上,并没有类似贵族共和制的体系出现。

而她不明白,为何在如今的大邺,只是早几十年的统一与改政下,到底因为哪些偏差,世族之间才会自发孕育出了这样从来没有的政治。

崔翕道:“以如今来看,皇姓对于治理天下,并不是绝对需要的。”

崔翕根本不掩饰行归于周的野心。这既不能说是篡位,或者是其他的谋反……因为行归于周想要的从来就不是皇位,而是将如今的帝国政治转化为新型的邦国政治。

这种改变大格局体制的事情,在历史上也不过有三次,而行归于周究竟是可笑的尝试,还是翻天覆地之前的酝酿,连崔季明也一时难说清楚。

崔翕讲了些许凤毛麟角的想法,类似与这种新型邦国制与旧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有怎样的不同,如何利用郡望来实现地域性的政治。

崔季明想说这一切根本就是不合理的,但崔翕的言语中,让她挑不出她能说的理由。她一面有些恨自己不够博览群书,对于治国与政治了解的太少,根本说不出弊病,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崔翕的说辞看起来太完美了。

要不然崔翕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有着心里向往的完美政治,有着崇高的理想。

要不然……行归于周的这套说辞就是卖假药似的宣传语,崔翕有意抹去了背后的致命漏洞。连他自己怕是也知道行归于周是不可能的,但这样将大邺闹个底朝天的大旗下,有他,有其他世家无法掩饰的野心。三百年乱世的浑水,平静下来的结果已然使这些人不满意,大邺的潭水清澈了百年,再藏不住他们的手,他们也不满于绕着圈子用官僚政治来为自己谋权。想来一场大的,唯有将这滩水,搅得如大邺诞生之前那般飞沙走石。

崔季明只觉得后背上淋淋的汗流了下来。政治甚少显露出多么磅礴的样子,血流成河的战役不过是政治无法阻止的副产品,真正决定一个国度驶向未知方向的,不过是几个人物在房间内的谈话,来回十几封带着问候的书信,一个仆人端上来的毒酒,几匹兵马快的不留痕迹的刺杀。

而所谓的让她……让她随着贺拔庆元习武,尽量接手代北军兵权,不过是希望崔家接手部分兵权。这既是让行归于周的分量更重,也是让崔家在行归于周内权势愈发庞大。或许之前几次几乎要将代北军或贺拔庆元击垮的阴谋,是崔翕在行归于周内的对手而为,为的就是将代北军权打碎,各家分食,而不能让崔翕一人独大。

她发现这其中的水深,已使她无法细细思考这些事情的缘由了。

而贺拔公是否知道这件事?

贺拔姓的军权已经走到了尽头,代北军难再成为独立的集团。当初与崔家联姻,而他长子娶的也是李姓女,难道为的是与行归于周有一定的联系,而不至于得罪么?一边是鼠目寸光且根本不肯善待代北军的皇帝,一边是想要推翻政权野心勃勃的行归于周,他是不是也必须要选择一方?毕竟崔翕这一方,有崔季明一直陪着他,或许贺拔公在崔季明身上情感影响了他的抉择,他培养崔季明便是在隐隐倾向于崔翕。而行归于周内的其余世家是否是眼见着这样的状况,也再坐不住了?

崔季明不知道贺拔公对于这些状况究竟了解多少。

他要崔季明不可再出入军营,或许并不是因为贺拔家与氏族天然的对立,而是他看出了些什么,选择回头站在了皇权这一边?那她私下几次跑去贺拔家,偷偷跟着队伍讨伐突厥,贺拔公内心又该是如何做想的?崔季明此刻坐在凳子上,脊梁内仿佛被钢针贯穿钉在凳面上,她拼命的思考着以前种种自以为是的天真,仿佛此刻才窥得政治的深邃面孔。

忽然耳边响起了敲门神,崔季明整个人坐在椅子上一哆嗦,猛然回过神来。

外头传来了楚氏的声音:“午食已经好了!你们爷孙俩也该出来吃饭了!”

崔季明只感觉额头上的汗顺着流下来,她两脚发麻,对面的座位上,崔翕已经不在了。

她刚想开口回答,一双手按在了他肩膀上,崔季明猛地一哆嗦,身后的崔翕看她吓到了,似乎有些于心不忍,道:“大郎,你如今有两条路可走,选择换回女装,做个女子,咱们之间装作这场对话不存在过。你也到了婚龄,若世家子中有欢喜的,今年便可着手做打算准备嫁人。或者选择永远成为男子,此生再不许换回女装,天下知道你真实身份的人不可再活着,你不能有任何的破绽,必须独自前行下去。然后你会娶妻,会有个崔家的‘血脉’,或有一日,你累了,也可让崔季明的身份死去,自己做个闲云野鹤。”

崔翕轻声道:“七岁时候你自己选过一次,那时候可当孩童玩笑。如今你必须再选一次,却是不能回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