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155|150.0150.¥

帝王之友 155|150.0150.¥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殷胥没想到她会说这个,他惊了一下。前世他是因为永王政变才知晓此事,而崔季明为何在这个时候提醒他?

他想低头看一眼崔季明,她却紧紧抓住他的衣领,埋头道:“胥,天底下很多人都是你的敌人,隐忍与低调已经不能使你渡过眼前的坎了,你必须亮出獠牙,才能控制别人。”

殷胥拥着她肩膀,因她说这话的语气而一抖。

崔季明本还想说些什么,却再难开牙关。以殷胥的敏锐,他必然能察觉到事情的端倪。

她对他的行事和能力向来没有过怀疑,从当年在万花山的火堆旁,她就知道殷胥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有理智与宽容,有前路崎岖绝望却慷慨而行的勇气,也有敢承担责任且矢志不渝的信念。崔季明不知道前世他面对内外的忧患,可曾想过撒手荒唐一了百了。但纵然如此,他这一世还是没有逃避。

她是从心里敬仰他身上沉默的品质,也从不觉得有什么能击倒他。

可她不想让殷胥的人生里也出现那四个字。

无能为力。

殷胥显然也知道崔季明似乎瞒了他许多,但毕竟在弘文馆时,崔季明就说过很难与他同行,此刻他也能够理解。他的手才搭在崔季明的肩上,崔季明却松开了手,道:“别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这雪要是再下,你过两天不还是要来我家蹭饭。快走吧走吧。”

她说罢猛然收回手来,连个侧脸也没留给他,转身回了院内。

殷胥有种预感,或许崔季明以后又会嘻嘻哈哈,当这话再没说过了。

崔季明走在院内,她一直在考虑,这一年多以来,她手中关于行归于周的证据已然足够多。然而证据又有什么用?

在去年这个时候,她也已经将自己的计划与崔式说。崔式怕是没想到崔季明,竟然会重蹈他当年的覆辙,他无法接受此事,一心劝阻,甚至希望崔季明能诚心去加入行归于周。

然而崔季明心意已决,在她知道李党与几家门阀都在扶持军镇,在山东河北以及江左一带,由于曾经府兵紧缩造成的大量外流兵力,部分军镇公然抵抗朝廷政策,一人任几处军镇节度使,大量吸收流兵,俨然有随时掀起内战的准备。

她绝对要在军镇割据动手之前,先将行归于周的计划打乱。

崔式或许是感觉到了山雨欲来,或许是他自己当年心火未灭,他最终在崔季明坚决的态度下,站在了她这一方。

崔季明去年初春曾短暂的见过他一面,二人在家中小酌,崔式应下此事,如同为远征的孩儿送行般,多喝了两盅。他喃喃的叨念崔翕对他的教导。

崔式反复重申自己的愚蠢良心。

可他也不认为崔翕所谓的聪明是聪明,所谓的家族传承是光荣的。人正因为没法像王八活得那么长,就极其爱用血脉来当成生命的延续,用祖宗增添自己有限生命里的光辉。

然而只记得祖上的荣光,忘记了荣光背后的义无反顾,忘记了功绩背后曾经背水一战的勇气与脊梁。只为了让姓氏能跨越一个时代后一直传承下去,已经失去了可传承的东西,只剩下传承本身了。

崔式端着酒杯,笑骂:“这要是传承,母猪下崽也不是传承。一只母猪的血脉可以无限传承下去,一只母猪要是有能耐,半个陇西都能叫她祖宗。哪里有不灭的世家,气数总要将尽,谁都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想拖到最后一步,快上了岸都非要扑腾别人浑身是泥水。”

崔季明默然给他倒了一杯酒。

崔式甚少如此贪杯,仰头而下,他如同一个醉了酒之后开始掰扯八年抗战历史黑幕的老大爷,说的却是他心里头憋了太久的话语。

他哼哼笑道:“人人都以为自己是那扑腾的鱼,或是那最后将鱼抓到手的人。谁知我们不过是那被溅起的可怜泥水而已。”

崔季明坐在他旁边,崔式手指抚摸过她的头发,道:“季明,我有很多话想与你说,却不知该从何说起。什么一切化成一个词一句话,你阿耶我这辈子竟知道了些散碎玩意儿,跟你讲不出几个字箴言来。但,银钱、理想与良心,这三样东西一个腌臜,一个无望,一个拖后腿,却是能让人活的不像猪的关键。”

崔式:“大丫头,你要信自己的心。比死于权势斗争下更惨的是,漫长的人生被后悔与无能为力而折磨,到那时候连给自己一刀的勇气都会被消磨干净了。”

崔季明眼底微微发疼,抓着崔式的手臂,将脸埋进去。她从一个家人得了那药丸,却从另一个家人口中得到了这样的话。

她至今没将那药丸一事说给崔式。

她也头一次感谢上天,让她投了这么一次胎,连爹都给配了个世间最好的。

崔式道:“此事你可与贺拔公商议。他手里有兵,斗殴虽不是世上最管用的法子,但打到他服气却是个好法子。”

然而纵然如此,崔季明的力量还是太单薄了,简直单薄到可怜。

说是只能添块血污的螳臂当车也不为过。

对于此事,崔季明不可能去硬碰硬,她想依托的是行归于周内部的不断斗争。崔季明也考虑过:“将行归于周一事,若是告诉端王如何?如今似乎端王也很有势力,他若有能力与行归于周——”

崔式摆了摆手打断她的话:“他有的势力,能算什么。他能罢免朝廷重臣么?还是他能调动长安洛阳的中军?他的势力都是间接影响,他推行法案,哪个不都要经过皇帝的手?你若是想将他像兆那样利用来打头阵,我不介意。但若是想靠他来跟行归于周对抗,你是在将这么个唯一可能坐稳皇位的人,往死路上推。”

崔季明当时的确有过打算,要将行归于周一事告诉殷胥,此事听到崔式一眼,心里头如踩空落入深渊般一抖。

崔式道:“以他的能力都足够成为行归于周的眼中钉了,若是一旦他表现出知晓行归于周内|幕的样子,李党崔党携手,杀的第一个就是他。不但要杀他,还要将他的那些势力都绞碎,然后再将连子嗣都没有的薛菱拉下来。如今他们还没这么干,是你祖父怕端王不在,李党手中的兆就成了通行王牌。”

崔季明沉思:“那阿耶的意思是与圣人说此事?”

崔式往后仰了仰:“只有他。”

崔式:“再如何说他昏庸,不辨真相,在朝堂上受桎梏。但这天下能跟行归于周正面对抗的,肯定只有皇帝。薛菱再怎么垂帘听政手握朝堂小半边江山,端王再怎样眼线消息遍天手中富可敌国,他们也没有直接派遣天下兵马的权利。”

而殷邛的多疑也是一颗闷雷,伴君如伴虎绝不是作假,崔季明也不可能对殷邛和盘托出。

此事每走一步都是惊险,崔季明几乎夜不能寐。

良心与背负挂在梁上,日日往下滴血。

她总感觉头上泼着一盆不干的黏腥。她甚至羡慕起殷胥,他怎么就将日子过得这般坦荡干净。

顶着这样疲惫的心境,建康的风雪终于稍微停驻了些,而城外,自湘地至江左,大邺经历了比前两年更甚的冻灾。曾经在新政鼓励下普及的高产稻种蔫在田里,大雪封路封湖大量佃户百姓冻死家中,早些时候各城还放农户进城避寒,但当各城储备的薪柴与石炭几乎被耗空,连城内的富户在家中都冻得无法忍受时,进城也不能解决问题了。

高祖之前,江南产粮量根本无法与中原相比,但如今江南地区的储粮几乎可以与中原相媲美。但粮面纵然有,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也根本没法快速运向各地,贺拔罗在机枢院内似乎想制出可破冰的船只,但等到能实用,估摸着也要进春天了。

今年的艰难,是无论如何都要面对的。

流民与暴动几乎是在雪稍微一停时就四处发作,就跟深夜沙地里一片熟烂的西瓜,噼里啪啦的在地里崩。官兵还未曾出动镇压,郡守还没来得笑的像瓢一样分发薪柴棉衣,下一场更突如其来的风雪,就将参与暴动的流民,在手拿铁器怒气冲冲向衙门而去的路上,就冻成了糠萝卜一个个全倒下了。

自然,这些冒着风雪出来的流民,也都算成了被朝廷害死的人。

空宗大肆收纳流民,各个佛门下僧侣人数激增。也不知怎么的,明明都是没有薪柴住房,衙门没有,便是弃百姓于不顾,便是要他们冻死在田地里,官府给两瓢暖粥也要怒骂两声米少。到了佛寺内,人数激增条件更差,一个个连蜷缩的地方都没有,都觉得得到的两碗热水也是菩萨恩赐,感恩涕零的先谢过了佛祖,又连带着把道家的也谢一谢去。

崔季明看不懂,朝廷也看不懂。

空宗看似能稳下一波局势,朝廷松了口气,想着要不然还是把钱拨给佛门,他们更有法子。却不知为何,前两天感恩戴德念两句阿弥陀佛的流民,在佛寺内喝饱了一肚子的冷水,居然也能从僧尼们念佛中获得什么不知名的信念,迸发出一身咣当的力气,带着更多一帮老弱病残,朝衙门与其他村落冲去打砸抢烧了。

打衙门,郡守也不怕。抓住几个典型回来捞顿板子,维护一下官府尊严也就罢了。

但流民绝大多数还是怕那衙门的高高门槛,他们更爱的是拿上镰刀的一瞬化身匪首,去将刀刃棍棒对向有余粮薪柴的其他村落。

都是世道上种二亩三分地,风雪也不会长眼忘了他们,或许是因为家中妻女勤劳,或许是因为他们节俭省粮,总有些人还是有法子活过冻灾的。但谁叫有人过不好呢。

过不好,就要拉着别人都陪葬。

朝廷眼见着几个根本受灾不严重的村落,如同被蝗虫和突厥人来回绞过三波一样,成了活人都剩不下几个的空村。

受灾,流民和暴动,可怕之处就在这里。他们像是瘟疫一样,怪不得老天爷,便要将旁人一并拉入不幸。

一**倾轧,南地显然有些控制不住局面,此事已经闹到上报朝廷,怕是朝廷也在一筹莫展。

外头冰雪寒天时,行归于周的会选却在延期近半月,来人不足预计一半的情况下,在被无数奴仆敲碎了冰的嘉兴内湖举行。游船画舫办成了个关扑玩乐的地方,内湖三处码头随时上下人。一切都避免了太多世家人同时在场的可疑。除了中层十几人看守的长桌上摆满了投壶用的银壶,里头各有筹片以外,这场聚会看起来于普通的聚会并无不同。

今年是特例,往年大多是在节日选下院落,人头攒动出入也无妨。今年来建康的人本就少,李家不知为何选择了这么一艘画舫。

然而在登上这雕梁画柱,宽阔复杂的三层画舫之前,崔季明在这段时间内,已经得了太多暴风雨前的消息。

万贵妃托兆,将消息传至南地,声称她得到了皇后与薛妃联手为殷邛下毒的证据。崔季明与众人怕是都从未想过,薛菱会和林皇后联手谋害皇帝。而兆这边若是得了证据,连拥兵自立怕是都能得到正当理由了。

而另一边,萧烟清献计,提出整顿政绩考核的新行事方法,薛菱不顾群臣反对,提拔萧烟清为国子监太学博士,官五品,国子监都因女子正式封官一事炸开了锅。萧烟清一时成长安洛阳追捧的人物,其本身又是安王妃与安王之师,名声显赫,以致她开制讲之时竟万人空巷。

也没几个人能真听明白她讲的论法,但凑热闹看新奇是天下人本性,有无数贵妇公然支持,连她写过的旧稿用过的毛笔都成了奇货可居的摆设。甚至如今春闱前,无数世家女抹名投行卷,连带崔夜用在内的几位权臣不知真相,携那些才绝惊艳的行卷想找到原主,站出来的却有大半都是女子,闹得一阵荒唐,致使一时不敢有显达官员出来推荐。

显然如今的长安,也因为薛菱而搅起了一阵阵狂风。

这一两年的大邺,变化太多。

崔季明登上船去,满船的熟人让她心里头都惊到麻木。

王家打头来的是王晋辅,这位当年跟着贺拔庆元出使波斯,回来一路颠簸饿瘦了十斤的舍人,如今也升为中书侍郎。他身后跟着几个和崔季明年纪相仿的小辈。

而郑翼也不是独自前来,来的还有荥阳本家两位远亲撑场面。也不知道荥阳本家,那几百人吃饭的大宅门里,都觉得自个儿喝的是几十代祖宗喝的水,一身纯正高贵的血,竟然对待郑翼都相当的倨傲。

崔家也有位百年前南渡至江左的旁支派了人来,但南渡的五姓大多根基不稳,比不得博陵、清河的本家,因此那位崔姓中年男子对待崔季明的态度,看起来十分小心翼翼。崔季明没印象,对方却说当年崔季明一身泥泞,敲得是他们家的门。

那中年男子眼睛漆黑,崔季明本想说两句感谢,却猛然反应过来对方是什么意思。

她决定做男子,是归家之后的事。那时候那旁支崔家的女主子还叫人给她洗净了换上新衣裳。对方这似暗示似威胁的态度,实在算不上有自知之明。

崔季明笑了笑:“祖父也是老了,做事不利索,倒是忘了你们。”

她笑罢便走,那中年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多少年待在南地,连个官职也没有,忘了脑子该怎么用,反应了一会儿,才面上一片惨白。

会选头一轮已经在上层的广间内述罢,关于言玉是否能够成为三宰之一,如郑翼预料的那般通过了。言玉一身旧裳,立在画舫之中格格不入,身边跟着个谢家的年轻人。向他来恭贺之人寥寥,毕竟行归于周内没几个人不认识他,十年来,对于他的未来也都心中有数。

言玉并不在意,崔季明甚至觉得,他是算好了各家的心思,笃定自己能登上三宰之位的。

崔季明正临江与几位长辈客气过,却看着如今李党的相公,李沅的庶子李治平,带着几人朝她方向走了过来。崔季明心中如临大敌,面上笑的温和。

李家是非常独特的,他们对待家中人才也算是不拘一格。像崔郑王几家培养后代人才,靠的是断绝庶孽,着重培养少数的嫡子,稳固家庭关系。而李家则是开枝散叶,不论庶孽,只要有血缘姓李,全都接到本家来层层培养层层淘汰,母族出身根本就不在乎。

像眼前的李治平,四十出头气度非凡,他身量颇高,蓄有短须。手握几处军镇,在朝廷削弱的号令下巍然不动,跟随李沅出入有十几年,老不死的爹挡在前头他也不急不躁。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论摆在哪里都耀眼的中年男子,其母出身竟是个酒馆的杂胡舞女。

崔季明躬身行礼,李治平回礼笑着与她问候两句。

这些都是程式,只是崔季明一瞥眼,看见了李治平身后的人,身子一僵。

他身后之人,至少曾在她脑袋上砸下七八个包,每次拎着她起来扔到堂外去倒立

——正是何元白。

她几乎都要忘了,何姓也是南地显赫,何元白诗名远扬,在长安洛阳学生与追随者无数,年轻时又曾立下军功,是何姓中的翘楚。

何元白知晓崔季明如今也接手崔翕的部分事务,却未想到在这种情境下,遇见那个总是披着小花毯睡在课堂上,醒来就胡作为非的学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