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162|160.0160.@

帝王之友 162|160.0160.@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崔季明指着远处道:“这场仗是真的没胜算的,你看,且不算流民,但那两侧军队,便是两州的军镇,你看他们甚至带来了攻城的楼梯。若他们是逼迫流民而来,我们还可以挑起流民与军士之间的嫌隙,但如今这些流民是得了佛门的恩惠,又把这些兵当作后盾而来的。”

她心中更沉的是,刘原阳不死或许还可诬陷在言玉头上,但面对如今的战局,她若是显露出偏颇宣州,几乎就是在行归于周内暴露了自己。

崔季明早想到自己要暴露,但没想到可能会这么早。

她站在箭楼上想了许多法子,什么前去误导来军,什么立刻要刘原阳派兵截断——她在心中预想了极多,但都不现实。兵道不是在脑子里想就够的,她必须要考虑时间、天气、对方的目的——以及什么是最重要的。

崔季明道:“撤退吧。刘叔,南地要变天了,此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被朝廷以外的势力占据,你的兵是南地多少年都没有过的精良,他们不该在这种时候送死。”

刘原阳半晌道:“三郎,你说的对,宣州是大城,这里头的百姓人数太多。但我要留在这里争取时间,疏散一座城,可不是你想的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出去打散他们的队伍,最好能在城外撑过明天清晨。”

他这时候已经抛却了所谓牺牲与壮烈,因为没必要的牺牲是战争中最令人诟病的。刘原阳满脑子都是理智,他的经验在拼命往前翻页,告诉他在这种状况下该如何判断。

崔季明也冷静下来,她道:“宣州城内还有守兵,不如带一小部分兵回城守住城楼,刘将军带兵,分三路,两路在宣州两侧,拦截流民和士兵不要往唯一开放的城门而去,另一队做主力不断击散他们,以伤人为目的,重要的便是拖延。”

刘原阳点头:“我的兵不怕死,不是因为他们有以一当十的勇气,而是因为我的阵法之下,不会轻易让任意一个人死。他们一个帐篷下十二人是一个阵法,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每日练兵练兵也在一起,三五年都是固定的十二人日夜相对,是一个靠眼神就能交流的团体。此阵没有什么学名,我管叫撒芝麻,一小团是一个阵法,互相之间不联系不影响,只专注自己的杀敌。”

崔季明从未听说过这样的阵法,在西北,结阵便代表着围合,在他这里,结阵却是分散。崔季明想了一下,眼睛深处那点火再度燃烧起来:“刘叔,我相信你。那既然如此说好,我身上带着咱们凉州大营发令的鸣镝箭,一旦城内撤退过七成,我便命人于墙头上发射鸣镝,刘叔提前于手下士兵讲好,所有人听见鸣镝,立刻打散撤离。”

她心中有了个概况,这种打仗的方法,只能用在刘原阳说的这种散阵下进行,她笃定道:“本就是一粒粒芝麻,便不要管其他的阵,只顾好自己十二人,向周边的空地逃走。对方的目的是攻下宣州,必定不会追太狠。然后各自不要再回宣州城,去宣州城附近的村庄中去,尽量协助周边村庄撤退,宣州城内田地以租佃为主,那些农民不会太过依恋土地。然后所有人提前说定好,往和州方向去,路上会面就合流,若是不能会面,就以和州作为终点。”

刘原阳点头:“可以,四周村镇还有很多残留的人口,我的兵很多都是附近的村庄长大的,他们肯定希望能去回救。我一定会拖够时间,这多少年我和他们吃住在一起,我了解他们的心性,更信任他们的能力!”

崔季明望向远处,渐渐靠近的队伍,已经不能使她更恐惧了,她也无所谓何时暴露在行归于周之下了。她不可能为了隐忍一两步,而任凭上万人失去性命,就算留不住这座城,她也要将伤亡,降到最低!

而且此次显然是局势要变,她认为此次回到长安,有此次的事实在,或许可以与贺拔公、阿耶一同进宫,向圣人透露部分李党的状况,引得圣人对行归于周直接派兵,下死手将根□□。

她心意已决,抓住了刘原阳的手腕,道:“刘叔不要觉得我这人心性不好,但于我而言,你与你手下那些精兵的性命,比宣州城内百姓要重。东南一带多少年没有过因地制宜的兵器和阵法,没有优秀的将领和精兵。你们能活着,能将这些兵法阵法推广开,才能在以后若是要再攻回此地时,让朝廷的官兵损失更少,让战争更快结束!”

崔季明道:“一个有才的文官能造福一方百姓,一个有能的武将能少让多少人白白送死!你活着,才能救更多人!”

刘原阳未曾想过,幼时那个干嚎着挨打的小子,如今口中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扯了扯嘴角,将怀中的一枚宣州令军牌递给崔季明,抓住了她的手:“我知道,我也不会想死。死在他们手里,那是我这辈子最差的结局。”

他短促用力的握了一下,转身便朝从木梯上爬了下去,他没有回头,如今也没有时间回头了。刘原阳带着渐渐围过来的兵,朝点兵场上走去,一群年纪二十出头的青年,怕是十六七岁开始当兵的时候,就呆在了这里。他们也望着刘原阳的背影多少年,将这个连午食的面饼子都给压实,连穿衣用物都给考虑好的男人,当做了兄长或父亲。

崔季明知道,以带兵之道来讲,将领和士兵之前依赖关系太重,并不是最好的带兵方式。

敬畏将领,战场上如同沉默的死士一般,一呼百应的兵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的。

但她看到那些青年们拥着刘原阳走远,她知道这些人不是大邺四处征战的立威之师,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守卫家乡的一方子弟兵。

他们看重的不是这一支队伍的尊严,而是宣州成内外每一个百姓的性命。

崔季明这才感觉到,一方水土不但养一方百姓,也养一方兵。大邺自南至北如此的领土,既有台州水军乘船于海波之上,有巴州蜀兵维护各族平衡,也有凉州大营驰骋大漠来来回回争一两处绿洲石城。

兵常常做上位者手中的棋子,成为政治来往中最强力的一招,却常常被忘记了——兵之要义,便是将背后留给手无缚鸡之力的亲人百姓,将刀尖向去手持兵器妄图伤害他们的敌人。

崔季明定了定心神,攀着竹楼跳下,考兰与其他几人围住他,帐篷被扯开也没找到陆双的身影,一部分陆行帮的高手,跟着痕迹去寻找陆双了。

崔季明道:“让他且去吧,他不会忘了要做的事情的。咱们有更要紧的事情,回宣州城!”

他们几人策马,带上了几百名刘原阳手下的士兵,赶在大军先一步,进入宣州城内。宣州作为手工业重镇,城内相当繁华,在夜间也四处挂满了灯笼,街道上积雪映亮,还有不少车马来往。崔季明跳下马去就窜上城墙,率先出示了刘原阳给他的令牌,宣州城守立刻命人紧闭除北侧以外的全部城门。

从大邺立国之时,都是殷高祖带兵往北打上去的,向宣州这样的城,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守城的将士毕竟不像是刘原阳那种血海里拼杀十几年过来的,对于如今的状况还反应不过来。

崔季明没有朝堂上的身份,她很难直接接手战局,只简单说了几句如今的状况,命城墙钟鼓响起作为警告,除却守城士兵以外,其余人一同下去,疏散百姓。

她只来得及看一眼,刘原阳的三千多将士,已然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小围阵,静默的立在城墙下,每一个阵法中的伙长正手持火把,仿若点点星光散步黑暗之中,又像是河流中冲刷几十年不变的石块,静静等待着人潮的涌来。

她心里头暗骂一句刘原阳这个没文化的,如此阵法,唤作洒星多好,非要起名叫做撒芝麻,也不知是不是哪日吃着烧饼想起来的!

她看着城墙上的士兵也慌慌忙忙的动起来,去尘封不知道多少年的兵库里去取箭矢,心中也顾不上这些,她还要去通知官府,不得不赶紧先走下城墙,留几个刘原阳手下的百夫长在城墙上,帮着撑一把场面。

而就在混乱的钟声在宣州城上纷杂响起来时,宣州官府内,刺史正在与端王核对周围受灾的人数。已经很晚了,但宣州刺史心急,端王也相当任劳任怨,屋内点满灯烛,桌案堆满文书。

端王十分擅长算学,也不必动笔,心里头就能将数算个差不多。他正要开口说赈灾下一步该从何处入手时,却听着外头想起来不间断的杂乱钟声。

宣州刺史心头一惊,除了每年新年,宣州城墙四个大钟几乎就没响过,而此刻却是几乎四个同时在响,到底发生了什么!

殷胥没有反应过来,宣州刺史却知道如今外头世道这么乱,这样的钟声绝不会是好事,他一把合上文书,道:“端王,不管是什么事,您先出来咱们可能要找地方避一避!”

他话音刚落,外头就有个下人径直推门进来,满头大汗道:“刺史!刘将军的兵进城,说城外大批流民和兵士集结,要城内尽快撤离!已经封锁了三座城门,外头街上都乱套了!”

宣州刺史惊道:“什么?流民不是都退回安吉了?!先送端王出去——”

殷胥起身,抬手道:“不必,我随你一同出去看看究竟发生何事。”

一群下人肩上扛着挂满一排灯笼的长杆跑进院内,殷胥收拾好手边的东西,耐冬和其他几位侍卫走在身边,一行人在一圈套一圈的院落里踩下纷乱的脚印。殷胥心中正想着到底发生了何事,之前在建康齐聚的那帮人谋划的难道就有流民一事么?他应该先去安王府,安顿泽与刁琢离开——

他心里头想着,四周院落里是惨白灯笼照不亮的一团黑暗,这还未走到门口,便听到灯火通明的前门处,传来熟悉的怒斥:“让开!这会儿耽误人命,你可担待得起!不必叫他出来,我直接进门去见刺史!他在哪个婆娘的床上,这会儿也要拎起来!”

殷胥往前迈过门槛,宣州刺史听见有人要找,连忙先快步过去。

崔继明见到里头圆领青衫,头戴黑帽的中年男人快步走出,一看衣服颜色便知是刺史,高声道:“刺史,请立即安排百姓离开宣州城,对方人马已经快到了城墙之下。两州军镇的士兵和流民一同前来,想要攻进宣州城内——”

她话才说到一半,就看见某个人身披鼠灰色斗篷,快步走进门前灯笼下的光晕里,斗篷上头厚重的毛领落满碎雪,那一贯沉静的面容上满是惊愕,他正瞪大眼睛望着她。

崔季明也是一惊,话卡在了嗓子里,是她忘记殷胥也在宣州城内了!

殷胥快步上来:“崔季明,你怎么会在此地!”

外头的街道上,不少人正在借车,有人收拾东西往牛车上绑,有人抱着妻女就往城北赶。宣州城内灯笼翻飞,光影乱晃,大雪再降,乱作一团,街道上满是呼喊。殷胥眼里的崔季明一手还拎着长刀,满身是血,就这么站在门廊下惊愕的望着他,站在后头混乱的背景里。

崔季明先定了心神,她看出来殷胥的片刻的惊慌。若是她不在这里,单是如此的局面,殷胥还不至于会慌。崔季明连忙伸出手去,抓住他的手指,道:“我也要往长安去,此地军镇节度使是我幼时的长辈,我去拜见他却不料突然遇到这等事情。他带几千将士守在城外拖住流民,我进城来通知。”

她几句话,将事情先讲的让他心安。崔季明手指滚烫,上头还有些干涸的血痕,她望着殷胥的眼睛,好似怕他会恐慌一般,不顾外人目光,一只手抚在他后背上。

殷胥一瞬间再怎么吃惊,也渐渐收住了神情。但此刻崔季明就跟安慰小孩似的样子,让他有些想笑。他跟她两世还有什么场面没见过,多少人马的部队没有应对过,至于会需要她来安抚么?

宣州刺史没认出来冲来的少年是谁,但见他与端王是相识之人,也一时连忙问道:“到底是何处来的流民,有多少人?”

崔季明手没有从他背后拿开,明明衣裳很厚重,但他好似还能从后背感觉到她掌心传来的热度。崔季明冷静道:“加上流民,或许上万不止。这还可能是第一波,附近几州中既富庶又成功镇压过流民的,便只有宣州了。我建议端王率先去送信往和州,和州有长江边最大的港口,又靠近富庶的江宁,既能方便让宣州过去的百姓往其他州去,又能暂时支撑起这么多人的口粮。”

殷胥在衣袖下捏住她的指尖没有松开,道:“和州因靠近长江,此次冻灾江水并不会冻结,因此来往有其他地方的粮草送至,几乎没有受冻灾影响。唯一缺点就是距离宣州有些远,若是这几日再来风雪,怕是妇孺很难撑到那里去。”

崔季明道:“没有办法也只能这样,多带些石炭上路,牛车驴车让妇孺老者乘坐。南地以步兵为主,他们没有多少马。他们主要是占城,占矿,得粮草,不会派太多人出来冒着风雪追百姓的,不必走的太过匆忙。”

殷胥点头:“那此计可以。”他说罢,直接转头与耐冬说话,耐冬点了点头往外走去。

崔季明知晓他传信的路子是最快的。

宣州刺史连忙点头道:“那我去叫各部的人,组织百姓撤退。”

崔季明道:“实在带不走的东西,就烧掉。虽然他们暴民进来也是找饭吃,但我们不能给他们留下东西,看他们吃饱了再去侵扰其他州县。他们只有发现宣州城内无利可图,才有可能和带他们来的将士发生矛盾。”

宣州刺史点头,他有些犹疑道:“那矿坑要炸么?”

崔季明凝神想了一下,道:“矿坑炸不得,一旦矿坑内开始燃烧,很有可能地底下整个石炭层都燃烧。暗火在地下根本没法扑灭,燃烧上百年都有可能,整个宣州的一片石炭都会被白白浪费。他们想要开采,可能还去找别的矿苗,挖矿坑,怎么都是拦不住的……等等——”

她想着,坏笑道:“对,虽然拦不住,但不能让他们捡现成的。倒水,命人往矿坑内灌水。”

殷胥眼睛亮了一下。矿坑内地势低洼,极其容易积水,这个天气下,死水没多久就结成冰,矿坑肯定就废了。若几日再冰雪,他们命流民做徭役去开采矿坑,肯定也少不了摩擦。

宣州刺史连忙点头,他连个礼都忘了行,急急忙忙的带着差役朝外冲去。

溢满灯烛之光的门廊下,崔季明转头道:“安王与安王妃也在城内,百姓也需要安抚,你找到他们二人,带他们一同去和州。我还要去城墙上看一下状况,晚一点我去跟上你。”

殷胥伸手蹭掉她脸颊上一块干涸的血污,摇了摇头:“撤退百姓的路上,有泽一人撑场面便够了,两个王爷和一个王爷作用是一样的。我轻装上阵,也没有旁人跟随,同你一起去城墙上。”

崔季明就知道他会这么说,她想要抽回手来,却使劲儿怎么拽都拽不回来了。殷胥用力捏到生疼,门廊外头两个下人特别尴尬的瞧着他们俩,也不知道该转头望门外,还是一脸恭敬地等着。

殷胥态度坚决:“你别想让我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