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203|0203.¥

帝王之友 203|0203.¥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兆看着一行活像是捡破烂般的马队进入军营。

前头马上坐了个瘦长的姑娘,她裙腰别着两把短刀,对康迦卫拱了拱手,出示了一块玉佩。康迦卫了然,引着他们到主帐前:“我听着前头报,说来了位王爷。也真是一个个瞎说。”

兆站在一旁,权当自己是背景一般扫向这老弱病残的马队。

阿穿往后头扫了一眼,低声笑道:“也是怪卫兵拦人,怎么都不给我们通报,我们只得把睿王的名号搬出来。”

康迦卫一愣:“睿王……”

睿王等于前太子等于……

阿穿说罢,她身后一匹马上胳膊脖子上缠着布条,带着斗笠的青年微微低头,算是行礼。

康迦卫简直懵了,今儿是什么天,他倒是听过关于睿王出宫做游侠的传闻,居然还真的当上了风餐露宿跟流民没差的游侠啊。

修哑着嗓子开口道:“康将军不必在意。我既向朝廷认罪,又贬为庶民,如今在外行走,丢了命也没甚么人在意。更何况跟他们一行走来,我也丢不了命。此次来山东,也是圣人的意思。”

兆惊愕的看向马上那个男子。

从帽檐下露出的半张侧脸,看起来分明就是修。然而这说话的口气,这性子,看起来却……

阿穿捏着信,刚要下马对康迦卫说什么,兆先迈出一步,道:“修?是你么?”

修惊得在马上一僵,摘下斗笠呆呆的望向兆。

就如同兆身在兖州也听闻过修带兵逼宫,大火烧宫城,先帝惨死的事情。

修也从只言片语中知晓了兆率叛军攻向汴州,后死于战线之上。

然而如今却都是一身平民打扮,站在各自眼前,竟一时觉得恍如隔世,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修怔怔才开口:“你居然还活着,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

兆沉默了一下。

修又道:“……我又有什么脸说你,我自己做下的事也不比你好多少去。你不回长安?你活着也好,此事还是要报给胥的。”

兆:“我不想回长安了。反正阿娘也不在,长安又没有我能在的地方。如今我至少了解山东地区的兵力、郡望家族,想尽力……做点什么。”

康迦卫本还怀疑兆的身份,如今看着两人相见,也不得不信真的有两个落魄王爷都跑到汴州来了。

阿穿在前头翻了个白眼,道:“早干嘛去了,如今仗都打起来,你的叛军都已经在各地分立了,才觉得自己坏了事儿?”

她跳下马,对康迦卫道:“康将军,这是到了洛阳的密信,荥阳附近郑家有不轨之心,生怕出了意外,就由我们先递过来了。”

康迦卫瞥了一眼,上头有朝廷的印痕,他对兆道:“抱歉,永王殿下既已被贬为庶民,您又曾率叛军,臣等很难再相信。此事应有圣人定夺。更何况,殿下,你以为只有你了解山东地区么?我们来打仗的,必定也是做足了功课。能使您不被收押不被砍头而站在这里的,不过是因为您的姓氏罢了。”

兆脸色白了白。

康迦卫抬手走进帐内,却又退了出来,下定决心道:“您觉得自己还年轻是么?崔家三郎算来应该与殿下同岁吧,她却在这场战役中带兵几千人,围剿成武,灭了于仲世,然而就在您所谓从叛军手中逃出来的路上,她带兵死在了郓州。”

康迦卫说罢,只觉得干涸了许久的眼眶愈发酸疼道:“殿下,天下有多少年轻人,弱冠之年,已经成就一方霸业。而您回想一下,您都做了些什么!您怕是连战场都没上过一次罢!”

他说话堪称掷地有声,将两个青年人震在原地。

修满脑子都是……崔季明死了?

兆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能说出来。

康迦卫摆手:“带殿下去帐内休息,不可随意在军营内走动。”

两个卫兵架住了兆的胳膊,拖着他往营内走去。

兆回头朝修喊道:“你要去哪里?!离开了长安你要去哪里?!”

曾经没少斗嘴、不合却也曾一起读书玩耍的两兄弟,只来得及匆匆过面,几句对话。

修开口:“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到处去看看。”

他还没来的说完话,就听着一声哭嚎,阿穿扑向了康迦卫:“你说三郎死了?!你说我家三郎……战死了?!”

话被打断,兆已经被卫兵拖得远了。

修还没来得及多说几句,就听着身后老秦也在喊:“扶我下马!林修!扶我下马!姓康的,这话不可乱说,我徒儿武艺高超……怎么可能?!”

修站在营中,听着老秦满面不可置信的敲着铜杖,阿穿是当真掩面嚎啕大哭,心中更生茫然……

这世间变得太多了。

旅途的终点成了混战的战场,行路上有太多他不忍直视的人与事,兄弟各自分离地位截然不同,昔日的玩伴成了尸骨。

短短半年,山河分割,故人别离。

他甚至忍不住想,难道世事就是如此么,迎接着无数来不及感慨的变故兜头砸来。

他低下头,想将瘫坐在地上的阿穿拽起来,她扑进他怀里,哭的不断抽噎,修只得笨拙抚着她脊背安慰。

康迦卫扫了他们一眼,竟此刻才知道崔季明一人身死,居然也会有如此多的人为她不公感慨,他心中稍稍得了一点无济于事的安慰,向诸人行礼,走入了军帐之中。

**

建康湖内一座船舫之上。

外头骤雨急降,跟天上掉黄豆似的噼里啪啦砸在雨棚上,打的里头一阵细细密密乱响,就这样的天儿,歌也没法唱,琵琶弹起来,大珠小珠全跟水珠子的动静混到一起,两个年轻娘子只得穿着软底的锦缎鞋,在地毯中央跳舞。

偏生瘫在榻上的那位英俊年轻人,眼见着抱着坛子眯倒过去,她们二人只要静悄悄的一停,他就跟让人一巴掌打醒似的,从榻上弹起来:“我没睡,没睡。不许停!”

两个娘子扁了扁嘴,小的那个才十二,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年轻人上了船,感慨的第一句便是:“这行业怎么年龄层次越来越低了。”

谁也没听懂,面面相觑。只是年轻人塞了几片金叶子到大点的那娘子衣领里,顺手拍了拍:“包船。想来这豪雨,你们生意也差,多给几个子,明天就当放个假。哎,你说你吃什么长大,小小年纪,胸这么大!”

两个娘子看着金叶子,高兴的原地一阵乱蹦跶。如今蓄家伎成风,显然这些姑娘们也是遭遇了淡季。她们跑进船,让两个老的眼睛都瞪不开的乐师吹起了芦笙,在吹了上气没下气的动静里,把那年轻人夹到二楼去。

船舫很小,二楼的地板咯吱乱响。

有钱就是大爷,更何况这么好看的大爷职业生涯三十年都未必能遇见一回。这年轻人一身麻布短打,脚踏草鞋,带着斗笠和蓑衣,甚至还拿着裹着布条的一人多高的烧火棍子。两个小娘子也不甚在意,只要身上没虱子,别一搓一层油灰,看起来多土都无所谓。

年轻人还没来得及说几句,两个娘子便挽着他胳膊,笑嘻嘻的问:“你不是汉人吧!我看你面向像波斯人——他们都说波斯人眼睛大的跟琉璃球似的,你也差不多!哎呀你头发也是卷的——这是什么?原来你们波斯男人也打耳洞呀!这耳环可真大,是青铜的么?你也不嫌沉呀!”

两个小娘子都是最活泼好动的年纪,叽叽喳喳嘴上不停,合上门跨几步,就把崔季明按倒在了床榻上。若说大点儿的还知羞,小的那个简直就是跟玩过家家一样爽利,三两下眼见着急就能把自己扒光,崔季明眼睛都直了,伸手就去拔刀。

呛的一声冷响,十二岁那个小娘子吓得往榻边躲,看着长刀的寒光,惊恐的往后缩去,一个没在意,从榻上掉下来摔了个倒栽葱。

她们这才发现,年轻人手里的烧火棍,是一把长的吓人的刀。

大娘子见过场面,连忙笑道:“呀!是南矛刀!原来是个兵郎!可别吓我们这些连菜刀都拎不动的!”

崔季明也是本来想去扶那小娘子,没赶上。她听了被叫做南矛刀,脸上冷了下来,却抓住那木棍一样的刀鞘,看也不看,分毫不差的插回了窄窄一线的刀口内,将刀横在腿上:“不用你们伺候,这下雨天要不唱歌,要不跳舞。”

看着那个脑袋着地的小娘子一边穿衣裳一边含泪,有点惧怕。

崔季明无奈只得挤出了自认最能撩人的笑,果真那小娘子呆了呆,面上浮起笑,从地上爬起来,站在地毯上跳些已经烂大街的胡旋。跳舞显然不是她们的强项,崔季明也不在乎,她最善夸人,一阵赞赏,两个娘子跳得愈发起劲。崔季明走过去,分别拉开旁边三个方向的三扇窗户,任凭潲雨进来,浸湿地毯。两个娘子想抱怨,崔季明又从怀里扔了片金叶子到地上:“凭栏卧听风吹雨,我喜欢这情调。”

小娘子连忙把金叶子捡起来塞到裙腰里,笑道:“奴也喜欢。”

崔季明抓着旁边的酒坛抱紧怀里,抛起煮豆子扔进嘴里,时不时不留痕迹的朝三面窗外望去。

她忽地开口说道:“我吴语说的可还好?”

小娘子捂着嘴嘻嘻笑起来:“莫不是外头来的郎君,跟本地的婆娘学的?就算是江东,男人说话也不会像女人那样拖音!倒是也没错,就是一听——不像个男人!”

崔季明挠头,无奈崔式都不大说吴语,她从小学正音,吴语还是后来跟常年呆在建康的舒窈、妙仪所学,难免像女孩子。

崔季明只得将音节缩短,再说几句,两个娘子吃吃笑着才点了头。

她本来以为,湖虽大,等上一两个时辰也能等到,却不料一等就是将近三个时辰,两个娘子早就跳不动,坐在一旁矮凳上,吃着下头也不吹芦笙的两个老太给煮的馄饨,问崔季明:“还不靠岸?”

崔季明嗅了嗅馄饨的香味,强忍着饿,道:“先不靠岸。我这还想感受一下雨夜的湖中呢。……馄饨有没有多煮的?”

小娘子笑嗔道:“就多剩几个了,你好歹也是为有钱的主,就跟我们一道吃食?剩几个闷在锅里,晚就烂了,我去给你盛吧。”

她打着伞就要推开门下楼,回头眨了眨眼睛道:“不问你要钱,几个馄饨,权当白送。还望郎君可别忘了人。”

崔季明连忙笑:“忘不了忘不了!”

只是当那小娘子刚把馄饨端上来,却看着崔季明手持棍一般的长刀,半个身子探出窗去,隔着雨帘朝外望。远处,她等待了几乎一整天的船只,终于出现在了湖面上。

果然,当年的冻灾大雪挡不住,如今的暴雨依然挡不住。

更重要的是,纵然他们知道她背叛了行归于周,或许朝廷也知道他们如何会面,却仍然选择了旧的方式。

一是如今流民、时疫与动乱围绕着整个江东,建康为防伤寒传染,城门紧闭只进粮不进人了,他们也不会觉得朝廷会派人来。

二就是因为行归于周内部的互不信任。李治平不信任他们,他们也不可能信任李治平,不论找哪里的宅子,都有可能旁边埋伏。而船上只要提前检查过没有多的人,谁都不带侍卫上去,湖内航行着也不可能埋伏。

崔季明大喜,道:“不若往湖心岛靠一靠?原来下雨天湖上赏景的也不只有我。”

小娘子塞了碗给他:“可别,那一看就是达官贵人的船,靠的太近,上岸就有人盯着咱们了。”

崔季明笑:“不必靠太近。”

她说罢喝了两口馄饨,烫的浑身都有了力气,船靠近了一些,湖面上仍有一段距离。崔季明没有撑伞,穿着斗笠跑下楼去,两个娘子也跟着持伞跑出来,她们俩心里突突的跳着,也感觉出来,怕是这郎君不是来买乐子,而是来干事儿的!

果不其然,崔季明解掉蓑衣,跳下船去,一只手扒在船沿,另一只手伸手去够船内的长刀。十四五岁的那娘子跪在船内,连忙把刀递给她,崔季明接过,她却没松手,拿着伞道:“我叫|春杏!”

崔季明摘了斗笠,半个身子在水里,被兜头大雨打的前额的发都贴在脸上,呆了一下:“哈?”

春杏紧张道:“郎君姓甚名甚?是哪里人!”

崔季明笑了,春杏脸上更红,神色焦急。

崔季明道:“你这是图我钱财,还是图色?”

春杏咬唇大胆道:“都图!”

崔季明扒着船沿哈哈大笑:“你凑近点,我告诉你!”

春杏侧耳贴近,崔季明抬头极快的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她满面呆滞,松开手来,崔季明却反手将长刀别再身后,大笑着在船底一蹬,翻身如同游鱼似的窜进水中。

春杏手一松,油纸伞也掉进水里,淋了一脸一身的雨。

后头那个小娘子不顾着给她打散,跺着脚喊道:“我还没说呢!我还没说呢!我叫青桃啊!也亲亲我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