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252|248.0248.#

帝王之友 252|248.0248.#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兆当真觉得,已经太久,人生没遇见一件好事儿了。

从万贵妃自杀,到他被捅刀,到了太原遇见了百年难遇一次的围城架势,好不容易熬出命来,成为了小将,带着军队来突袭叛军,就只有前两次行动有成果,很快就被恒冀的大批叛军打散,不得不退入太行山中。

天降大雪,将士们哆哆嗦嗦的在临时驻扎的营地过了这个年。

说不幸中的万幸,就是恒冀并没有能力割断他们和太原联系的运粮道,也没有能力把他们全部围剿。虽然退入山中,天气转冷,至少还没到没有米粮只得吃人的地步。

他性情算是比较有韧性,这几年连番的打击也让他有点怀疑人生了。

然而看周围旁人,似乎找不出几个在这几年运道好的人,康迦卫这几年也是愈发显老。从贺拔公死后,叛军突袭,占了兖州又丢了兖州向西退回,又被朝廷指派来支援太原,这个从西域调至中原的名将一直过的也很无奈。

如今掰着手指算的大年初一刚过完,大军又要按照之前的计划,顺着太行山脚下,南下和朝廷在邯郸汇合,却不知朝廷已经失守了邯郸……

太行山上有连绵的高耸入云的杉树,如今落雪后只留下白绒绒的树梢和光秃的树干,薄雾轻飘,晨光从树干之间射来。山路崎岖,康迦卫牵着马艰难的在雪里走着,远远的一行人看见了似乎山那头的谷中冒出似有似无的炊烟。

兆走在他身边,战马和驮马一并跟着他,脸上胡子拉碴,在脸上薅了一把:“那里是有村子?”

康迦卫:“应该是。你带几个人去问问,那村落叫什么名字,最近的县在哪里?我们距离邯郸还有多远?”

不单是他们军中,大邺也没有几个人从太行山中穿行过,对于其中地势村镇相当不了解,康迦卫也吃了不少亏。毕竟中原已经多少年没有失守了,大军的地图上只有山下的城池标注,他们这样进山,实在是有点摸瞎。

兆点了点头,康迦卫又拉住他,在自己铠甲下的皮毛军服里掏了半天,掏出一小把体味颇重的铜板,偷偷给塞到他手里。

兆攥着手有点不太明白。

康迦卫低声道:“如果有村镇,你就给人家农户几个铜板,带几个小子吃点像模像样的饭食。毕竟大军在,你别拿回来,偷偷就当补一顿了。”

兆攥着那几个铜板,脸上表情错综复杂,半晌才道:“大家也都是在节衣缩食,我哪能带着人去吃东西——”

康迦卫摆了摆手:“就当跑腿费了。不是我把你当殿下看,只是你都快瘦的脱形了,吃两口好的不算太违纪。”

他推了兆一把,兆再塞回去就太明显了,只得踹在袖子里,叫上两三个年轻士兵,一起牵着马,往山头的方向走去。

山道落了雪走起来艰难,爬了许久才到达山坡上头,兆眯着眼睛朝山的另一侧望去,金色的晨光映照着雪,一座并不算小的村镇坐落其中。其中似乎还有几座砖瓦的小宅子,以这种规模,若不是因为年关没人出门上山,否则他们早就发现了村民了。

兆连忙招呼上几个人,牵着马朝山下而去。

村镇之中似乎正有集会,两条土路街侧摆了几个木摊子,卖的也大多是猪肉羊肉、毛皮粗布料,或者是在熬糖人。路上行人和孩子倒是不少,看见他们三个头发凌乱,脏兮兮的军汉,也忍不住侧目。

或许是他们三个人年轻,人数又少,看起来村子里随便站起来十几个拿农具的汉字都能干翻他们,村人倒也不太怕,主动上来问兆。

村人倒是表情很热情,可兆——半句也没听懂啊!

另外两个人都是太原人,他尝试着说了几句自己会说的山东方言,村人一脸“你说啥”的表情瞪回去,两人鸡同鸭讲说了半天,引得外围一群男女老少过来插嘴。兆听了半天也没听懂他们说什么,只得拱了拱手,先去找点地方吃东西。

他怀里揣的几个铜板倒是油腻腻的,他明知这样做不太好,可嗅着村中过年,各家飘出来的饭味儿,实在是有些坐不住了。他敲了一家门,递上几枚铜板,说是想买两个饼子吃,结果那村妇还挺高兴,给他们三个端了汤饼出来,挖了好一勺猪油,又切了几片薄肉。兆已经不知道多久没吃过一顿像模像样的饭了,看见那陶碗里冒着热气撒着葱花的汤饼,眼都要直了。

他们三个的确是衣服怪脏的,不比这些没有收到战争侵扰的村落,人人都换上新衣,他们不好意思跪在人家屋里,只得出来坐在院子里吃。

等到兆吃饱喝足了,才发现这些人要是语言不通,又不识字,实在是很难问出路来。他们牵着马,在村中逛了逛,只盼着也来了个外乡人,能说几句山东土话也算是得救了。

然而拐过一道弯,在一群孩子跟着他们的高头大马奔跑的时候,兆却听见了有个女孩子开口,似乎是低声抱怨,但说得居然是正音!

在这种村子里,有会说正音的人?兆几乎都以为是来的哪里的高官,戒备的都想拔刀了。他朝声音的来源走了几步,就看见了一头绿衫少女骑在青牛身上,白袜绣鞋,头戴草帽,头发编成长辫,尾稍夹了朵梅花,一边掏着挂在腰上的小荷包,一边在抱怨着。

她再开口,又是村民口中的方言,把那几个铜板抛给摆摊子的老妇人,那老妇人立刻喜笑颜开,把竹编的小笼子递给她。里头装了两个黄色的毛茸茸小鸡仔,她高兴的伸手透过朱龙的缝隙去摸。

兆走近那青牛,少女又开口道:“唉……本来压岁钱就只有一点点,这就要花完了么?我明明也没买什么呀。”

他忽然有一种奇妙的……微微晕眩的感觉,实在是那语气太让他容易想到某个人。当然那个人是不可能出现在这种村落之中,她应该在长安的棋院,应该在或者崔家的某个宅子内养尊处优无忧无虑——

世间不可能有这样的巧合。

他只觉得自己脚底下猜的不像是土路,而是棉花。

她脚尖在老牛的身侧,一翘一翘的乱摆,嘴里哼着不知道哪儿来的曲子。

兆跟着她走了一段,才猛地开口:“请问——”

那少女猛地回过头来,似乎是她也没想到会在村子中听到有人说官话。她草帽上的一点落雪在这猛地甩头的时候窸窸窣窣掉下来,草帽被青绳系着在她下巴下头打了个结,眼睛圆圆的,好似一只山野中的小鹿几个碎步走下山坡,惊愕茫然的望着他。

兆当真觉得自己膝头一软,要不是走的太久两腿都冻的要不会打弯了,否则他真的是要退软摔下去。

他有过无数次的幻觉,好像看见过她长大,好像看见过她远远而来。但那些是一触碰就会消失的幻象,他自己也心里清楚。这两年遭遇的事情太多,妙仪的消息越来越少,她在脑海里的痕迹愈发单薄,以至于他似乎很久都无法想起她的具体模样,只记得神情,眼睛。

眼前的少女跟他想象中她长大的模样如出一辙,以至于兆无法辨认是不是他饿了太久吃饱了一顿,脑子都不灵光了。

崔妙仪是跟着李信业出来串门的,这个村落距离他们的棋院并不算太远,又算是附近最热闹的,她也死皮赖脸跟过来想买东西。她隔绝外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从李信业口中得知过外头在打仗,看着几个穿军甲的男子,立刻有些紧张,开口道:“你们是谁?”

兆呆了半天,看着眼前少女。

她不认识他,是因为她不是妙仪,还是因为他实在是难以让人辨认出来。

兆不知道该不该说出自己的身份,以他现在的模样说出身份合适么,眼前的人若不是妙仪根本就认不得他吧。

兆半晌道:“我们是路过的朝廷军,想要问路,却发现听不懂村人说话——你是哪里出身?”

妙仪看着眼前胡子拉碴、裹着破袄旧甲的年轻军士,对方说话倒是很有气度,不像是那种莽撞蛮横之人。她这才转过脸道:“我只是附近一个小棋院的生徒。你们朝廷军都已经打到这里了?那叛军是不是已经被围剿了?外头太平了?”

兆听她说是棋院,仔细瞧着她,心里骤然朝下落去。

这人绝对就是妙仪,她鼻翼两侧有几颗淡淡的小雀斑,耳朵也是这种软塌塌的形状,头发永远都乱蓬蓬的,抱着小猫小狗小鸡仔就不撒手。

这绝对就是她。

兆想问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却忽然不想她认出他来,半晌道:“你知道去邯郸从哪个方向走么?离这里最近的县是在哪里?”

妙仪兴奋道:“你们是去打叛军的么?我知道,我知道!这边经常有人跑到邯郸去买卖东西,但是前几日听人说邯郸可不太平了,朝廷军都撤走了!”

兆一惊——邯郸败退了么!那么他们这样直接去往邯郸,岂不是要遭遇恒冀叛军了!

他脸色一正:“如果是这样,或许我们就要改变路线了。但是还需要先去邯郸附近观察一下。”

妙仪很高兴:“你们果然是朝廷的军队,我给你们指路。这里距离邯郸并不远,很多人都走那条道去邯郸!走走,你们上马,我这老牛有点慢,你们等等我就是了!”

上次家中来信,崔式在信里夹了一张纸条,是阿兄写给她的。她只知道阿兄无事,如今也在帮朝廷打仗,而且就在河朔山东一带,她帮了这几个朝廷士兵,是不是也算间接帮了阿兄!

她越想越高兴,揉着老牛的后背说了几句话,那青牛就跟显灵似的,开始迈步往他们东边走,引着他们三人。

兆身后的两个军士大喜过望,兆却变了脸色:“你都不问问我们是不是朝廷军,就这样带我们去!要我们是叛军呢,要我们根本就是偷了几件军甲的逃兵呢!你就这样独自一人带我们出村子,万一被杀了怎么办!”

妙仪愣了一下,她有点后知后觉:“可、可你会说正音啊。你们的铠甲也是朝廷的样式,我认得的。”

兆听她居然还反驳,丝毫不知道这乱世到底有多危险,更加火大,一把拽住老牛脖子上的绳环,怒道:“你是一个人来这里的?没有别人陪你?你不用跟他说一声就带我们去?我们可是三个男子,你能自保么?!多少年了,你就没一点长进么!这不是在长安,这是在太行山上,往东走百里不到就是叛军大营!”

妙仪这才刚引着他们出村口,被他骂出了几分惧意。她已经太久没有离开过山中,附近这几处村落,都是民风淳朴,很多人都像她这样一样不设防,要是能听懂兆说话,估计会有不少村人自告奋勇的帮他们引路。她本性就天真,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一年多,更是忘了设防。

她垂下头去,细品了对方的几句话,猛地抬起头来,惊道:“你是谁?!”

兆胸口起伏,别过头去,没回答她的问题:“你是住在这里么?是一个人来的么?没有家中长辈么?你去说一声,我在这儿等你,过一会儿我再送你回来。”

妙仪坐在青牛上,半晌道:“我家中长辈在跟人对弈,我不能跟他说话打扰他的。不要紧,我直接去给你指路吧。”

兆:“你没有仆从跟过来么?”

妙仪摇头:“没来。就我和李师来了。兆哥哥,不打紧的,你难道还要杀我不成么?”

兆听见她的称呼,只觉得浑身肌肉一紧,头皮慢吞吞的麻上来。他知道的,自己成了叛军、永王之乱因自己而起的消息,必定递入了长安,她一定听说过的——

兆就好像是被人把脑袋摁进水缸里一般呼吸不来,一时竟没敢抬头看她。

身负重伤躺在草席下听见言玉和裴六娘的对话、带着村户一家历经艰辛从山东南逃到汴州的路途,所闻所见几次让他后悔惶恐,但都不及此刻让他觉得好似被扇了几个巴掌似的脸上生疼。

他没有想过,自己叛军之名传入长安之时,她会怎么想。

他说过要她不要听信,这话多么可笑。明明就是事实,还要她不相信。

妙仪:“……我听闻外头说永王战死了。”

兆半天才道:“假的。我没死成。”

她垂下头:“那真好。我倒是觉得这样吓我一下,在告诉我好消息,也不算坏事。我倒是希望好多吓到我的事情,都能再时隔如此之久,还能听到好消息。”

兆抬起头来,望向妙仪。她眼眶红通通的,眼睛直直的望着他,眼波似冬日的清澈溪水,倒是又揉了揉眼睛,破涕为笑。兆忽然好像是回到了自己被刺中后落水的那个夜晚。

活着可当真好,他或许只是想看她这样的神情一眼。

妙仪:“……那你真的是朝廷军?”

兆点头。

妙仪竟然有些活泼不起来,她扯了扯青牛:“走吧,我们快走吧。”

兆底气不足的应了一声,牵着马跟在她伸手。妙仪什么也没有问,好像她也不太关心,只要是活着就算是好事,再问一两年前那段斗争,既无意义,她也无法理解。

他什么也没说,他无法说出口,往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不是可以叙旧的。

兆猛地意识到,这一场相遇如此巧合,如此短暂,什么也不会改变。

她留在这里,应该是为了在山中与名师学棋的。他路过这里,前头还有不少要打的仗,能一块儿走的就只有这一点路。就像是以前见面,能站在一起说话的空间不过是那处小院落。

走出村子去的一片雪地上,带着草帽的少女将帽檐朝后拨去,系绳挂在脖子上,草帽搭在肩上,骑着青牛,手里折着一段细软的树枝,慢吞吞前往。束着冠的落魄将士,牵着黑马,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她身边,一路无言。

忽地,她唱起了走了调的山歌来,兆身子一顿,连忙跟上。光暖雪融,他忽然觉得自己做了一场没有头的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