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263|258.0258.@

帝王之友 263|258.0258.@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南周的本无皇,虽然在此之前曾经被恶匪用投石机砸开的城墙那里,扩建了只比大兴宫小一些的宫殿,当时却未称为皇宫,而叫做国宫。但真正修建好,还是在这一年的年关。

在国宫未修好之前,行归于周的诸位相公也在寻找合适的、气派的、象征权力的建康府邸。堪与当年石崇金谷园相比的崔家老宅,成为了行归于周当时的首选。主要的阻碍是言玉,他人虽然离开了建康,手下却有精兵和替他行事的不少手下留在了建康,面上是替他完成作为五公之一的事务,实际也是在监视建康。

五公之中其他几位,都对此视作眼中钉,想借机夺取这座崔家老宅,也来杀言玉手下的眼线。却不料言玉对于那座宅子的态度,就是宁愿烧毁也不愿让旁人踏入家门一步。

在郑、王两家为首带人攻向那座宅子时,崔家外院知名的花林燃起了大火,同时正在修建的国宫也遭到袭击,有人杀死了工匠和监造大臣,连郑家自己在建康的府邸都被人恶意放火。

虽然说这事儿夹杂了许多脸面问题,后头更埋藏了五公之中的矛盾,但真落到根上,还是一座宅院的问题。裴家没出手,甚至现在进不了五公、被他们压制着却依然控制力可怕的李家都压根不管。就只有郑、王两家出手,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崔家的恨。

毕竟郑王两家在长安的老小,可是被上位后的圣人屠杀,能逃出来的只有风毛麟角。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姻亲上百年的崔家的背叛。

只是这事儿实际没法算,以仇报仇的死循环。要不是当年他们弄沉了船只,崔式怕也不会一只心怀反意,默许、支持了崔季明的背叛;两家彻底输了朝堂,才在中原地带的叛军之中大量投入精力,有了李治平设计杀死崔季明和贺拔庆元一事;崔季明的死讯传来,殷胥本来还想勉强容忍郑、王两家,此时却逼出了铁血手腕,直接屠杀满门。

如今这几年的战乱之中,这种帐各自有各自的算法,谁拳头大谁说话。

虽然这帐跟言玉没关系,但他拳头大,他想插嘴就插嘴。

崔府外的花林被燃烧殆尽,老宅得以完好存留,郑、王两家也被迫撤兵。

之后也不知道是冷静思考、还是为了脸面找的理由,崔家老宅因为并不在建康城中,形制又不够大气等等原因被放弃了。

他们另选府邸暂作了议事之地,然而后头,黄璟也离开建康,剩余三位相公忙着各地打仗,选出的议事之府也被空闲下来。等到国宫修好,言玉也入了建康,年后登基,这国宫简直就像是给别人做嫁衣。

一团不停变革的混乱之中,他们以为自己能找到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且不论这路是否有没有,就各自绊脚,连两步都没有迈出去。言玉入主建康,重定年号为天复。四位相公妥协了位置的退一步和削弱,言玉则妥协了皇帝做派,他的冠冕和朝服,登基的仪式显然都不合规矩、不像个皇帝。

所有人显然都是明白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而结束这场内战,其中算得上相当关键的便是郑翼了。

李家率先妥协拉拢了言玉,郑翼提前发觉此事,而后郑家在中原一带被全灭的消息传来,他算是明白再这样坚持下去怕是没有结果了。

先是说服郑湛妥协,而后再以手下水军突袭言玉,一场告捷之后便不再前进,开始以此和言玉谈条件。言玉不动一兵一卒,保证其余几家的位置且对几家如今已成焦土的封地进行援助。郑翼则要做的就是说服几公,向言玉称臣且放弃手中一定的兵权。

其实打到这时候,言玉也不想再内耗,把水军砸在长江以南;其余几家除了早早避开战场的黄璟,也都心里明白他们不可能赢,只是什么时候被灭而已。

郑翼四处游说,这却并不是个好活计。

谁都不想拉下这个脸,谁都想多拿一点好处,闭门羹算是好吃的了,连刀剑都几次差点架到他嘴边来。但毕竟郑翼是郑湛最信任的儿子,五公之中郑家的权力,他算是个二把手。年纪轻,却在南周说得上话。

磨破了嘴皮子,动上了锤子敲打,蜜糖利诱。后来再加上一直装死的黄璟开始协助,何元白私下指点一二,言玉也开始在外部施加压力,总算是将四分五裂的南周,攒到一起了。

言玉实际是与郑翼不算太熟的,他只记得自己最早离开崔家之前,曾经在宫中宴席上和郑翼打过几个照面,彼时他还是个小子,连行归于周都还不太知道,刚做了殷胥的伴读,也喜欢跟崔季明拉近乎。郑家是崔翕倒之前崔家的半个狗腿子,他在行归于周见面不算太多。

然而郑翼明明是郑家人,如今却耗费心力的想把南周凑成一块儿,他既是吃惊年纪轻轻有这样的能力,也好奇他到底为何这么做。

言玉登基后,四公分割朝堂相权,其余制度也不知是有意模仿,还是为了强大而天然的选择,制度愈发靠拢大邺。他单把郑翼拿出来,放在身边做了舍人,也曾问过他这么做的原因。

郑翼也不知是因为什么蒙受了打击,还是奔波许久累出的疲惫,说话愈发不像当年的那个满嘴抹蜜的小胖子了。

据他而言,一是为了郑家的长久。郑家如今无论如何是跟南周社稷绑在一起,覆巢之下难有完卵,南周被朝廷攻灭,郑家必定不能存活。

二,就是……实在看不过眼了。

南周情景之糟糕,远甚于他之前所了解的。五公组建朝廷,为了战争的内耗,便让下头人征税,五省之内不知道多少富饶之地,田税都征到百年之后,更不知多少是用尽了踢粮堆、少算数之类的恶心法子,能拢一点是一点。

也不是说大邺就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可郑翼就算是做了一辈子世家子没把百姓当人,也知道国家是靠百姓养,根坏了叶子还能活?建康城外明明是暖冬,却有甚于当年冻灾之时的流民在城外倒下,由于五公要部分财政自理,他们为了戒备往后可能各家之间的混战,疯狂的挥霍共有朝廷资产,自家则贪墨横行。

两年多从未停息过的战乱,就像是铁耙子一样在江南的脸面上犁。

府库早已消耗一空,失去中原的牧场更是无马可用。

各地逼壮丁到了年轻人砸断双腿也不入伍,除言玉以外其余几军手下人数每月锐减。

建康内外,犹然如此。

他承诺过,要把郑家的荣光放到最前头。只是往后的几个位置,他也想虚伪的摆一摆别的。比如这个既然已经出生就无论如何要接手的南周。

趁着还有点苟延残喘的力量,不赶紧动作,真就是死路一条了。

若是能统一,一切就有的好说。

江南不但有天险,更是江河交错,航运发达。沃土千里,在分裂之前,产粮已可以和中原抗衡。南地农人大多团结且勤耕,只因赋税和家中无壮年而不能果腹。虽无战马却有崎岖地势作屏障。

他们也并不是只有劣势,虽像高祖那样北上中原已经是不可能了,但至少南周可以固守在长江以南。

言玉自然知道自己独自一人行事,艰难异常,他不少手下虽然也进入朝堂,拉拢的几支藩镇军队也都封侯加爵。前有殷胥清扫朝廷,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两年撑起朝廷,南周不少大臣有一种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觉得自己荟萃天下英才,朝堂上到处都有人可用,大邺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也能做到。

言玉却没有这种自信。殷胥无人可用,天下分崩离弃,内部却没有阻碍,在外部这种动乱之下,内部仍然能够紧密起来。然而南周……却未必能有这种条件。

不论有没有,至少如今的南周晚了几步,仍然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改革。

**

崔季明正在等着自家主将都汇合到郓州一带来。朝廷军攻打了叛军最后的几座孤城,大势已去,他们自然想主动告降,打起来就是势如破竹了。

崔季明要叫他们过来,就是因为各个城池都需要军力作为以后的常年驻守,朝廷想在山东开辟港口,并在此地设立大营。

这座大营的规模估计与以前的广州大营相似,人数和战力都要削弱,以防御保卫为主。外强中干一直是大邺的对外政策,殷胥也不可能放一支强军在内陆。崔季明估计是挂名为此大营主将,但具体的事务可能不需要她来管。

手下如今这么多城池的刺史人选,殷胥差不多拟定了出来。但各个城池的将领,殷胥希望一半是朝廷任命,一半是魏军、旧叛军将领,这些名单就需要崔季明也帮忙拟定了。

她张富十、独孤臧和董熙之这种,她自然不舍得下放。她没有明问殷胥,但是毕竟在建立山东大营、各地分兵之后,她手里最少还有几万精兵,这些人怕是要到长江沿岸去备战,估计还要建立长江这道边疆的大营。她于是叫了他们几个从各地赶过来,商议手下的次一级将士,有哪些适合留在中原的。

议事之时,考兰托着腮在一边昏昏欲睡,有一下没一下的给他们添着热茶,却不料有个不速之客大晚上的闯了进来。

崔季明这座小宅子,离着殷胥的行宫都不远,往常人哪里敢造次,却有胆大包天敢骑马进院的。外头如临大敌,卫兵拿着长矛列队跑了出去,急急忙忙就有人来报,说有个疤脸剃头发的年轻小将,拿着马鞭正在骂。

崔季明一听,脸上光彩焕然,兴奋无比:“让他进来让他进来!”她一把捞起在旁边瞌睡的考兰:“快快快!脱衣服脱衣服!我抱着你出去!哈哈哈哈我非要气死他!”

考兰睡蒙了,抬头没反应过来。他本来就穿的花里胡哨,崔季明直接上手撕衣服,独孤臧捂脸直退,大叫着:“季子介你是不是疯了啊!”

连一直装傻吃瓜的董熙之都吓得要站起来了。

崔季明吃饱了,手劲儿也大,直接撕的考兰差点露点,她一把提起来,考兰打了个激灵,蹬腿骂道:“疯了呀你!要是爱我你怎么不早说,开着会就兽性大发算是干什么!”

崔季明笑嘻嘻把他一扛,道:“你快叫两声,叫两声,走走咱们去隔间——”

考兰嫌弃得都快把她脸推变形了,崔季明满嘴都是“让爷开心开心”,这才刚把考兰拎出去,正遇见杀气腾腾拎着鞭子从外院走进来。

崔季明摁着考兰的脑袋,不让他回头看,考兰扮演习惯了,心里气却没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立马变了脸开始趴在崔季明肩上抱着她满嘴娇笑呻|吟,欲拒还迎。考风却一眼认出来让她抱着的是谁,气的五脏六腑都要打嗝,猛的朝崔季明窜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