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278|276.0276.#

帝王之友 278|276.0276.#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在朝堂上很少对于什么事情,是风向一致的口诛笔伐,这算是殷胥登基之后头一回。

然而讨伐的理由却不是殷胥想象的那样,连站在朝堂上崔季明都感到了一丝诧异。她以为诸位大臣会讨论的是不合规矩,成何体统之类的话,然而大邺的风气却并不是真的关注这些。

大邺还保留着相当的胡族之气,然而传统的伦理却也在社会中层蔓延开来。

如果说那部分胡族风气带给大邺最主要的影响——那就是心中无“罪”无“伦理”。

有一种我比你牛逼我就应该得到更好的不讲道理,有一种骨子里争奇与崇美的肆意。

他们不在乎俱泰侏儒身材,踩着凳子上朝还敢在别人面前指着鼻子骂同僚。因为“物竞天择”,俱泰就是有本事了,要是不服你就把他踩下去。反倒因为他的貌丑,成了传奇故事,如今各个考生聚集的客栈茶馆之中,说书演戏必备的段落就是《独眼榜眼》,偏几倍的渲染他的丑,来衬托后头的扶摇直上。

他们也不是真的在乎肃宗当时杀兄弟父亲上位,父子君臣的纲常在殷邛这么干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他们从内心中被打破了。从肃宗死后这几年,从来没见过有人在文章中口诛笔伐这一点就能知道,群臣厌的是他的无能,而不是他当年上位的血淋淋。

他们或许曾经真的不能接受女子的暨越,但时代也要他们适应了。毕竟大邺百年他们见多了因妒杀夫的女子,见过两位把持朝政的太后,见过私下暗自招面首的贵族女子,见过了不少随意游走在士子之间的反嫖他们的貌美女冠道姑——

他们的那种直接和无罪理念,有时候崔季明都觉得接受不了。没考出来的考生,一个个就敢放出名声去吹嘘自己,就敢把自己的诗随意提在墙壁上供人点评,崔季明常想,他们不在乎万一自己做不到,话都吹出去不怕打脸么?后来她发现,大邺一大批人,是真的不怕丢人和打脸的。

女人也不怕美,不怕显摆奢华,不怕风流。这一项以寡居的女子最为突出。毕竟崔季明虽然觉得自己够大胆了,却仍然记得小时候院内哪个女人抹了粉涂了口红,都要被人议论,要是那个漂亮的寡居女子跟别人来往,连孩子们都能从爹妈的口中知道。可怕的不是指责,而是鄙薄的议论。就像裴六那样,众人并不耻于说起她的面首一事,董熙之也不耻于自己曾经算是她的面首门生。

不过社会也是复杂的,也有一大批社会中层人士,重新注重伦理,注重纲常,对于这种行为口诛笔伐,愤恼不堪。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朝堂上的官员的不肯同意却是因为这事儿没法办。

大多数女子户籍都是假的或者是顶替兄弟名字,这要是真考出了功名,还能一直顶替着别人的名字和家世么?而且考场根本没分男女,男女大防虽然没到了那种地步,但是考生的房间都是连排的小房间,正门大开,监考之人从正门经过旬考,而考试时间很久,便桶都是放在屋内的,大小解也不能关上门——这要是女子,且不说能不能憋住,隔壁就有男子在……岂不是太乱套了。

没考出功名也就算了,考出了功名又该如何?

萧烟清是特例,国子监祭酒不必上朝,她偶尔进宫面圣都没有合适的朝服可穿——穿男子朝服她不愿意也不合适,而女子朝服多是与诰命夫人的身份匹配,她穿也不像样——萧烟清几次进宫都是穿的道袍。

内宫女官已经在宫内存在了百年,曾经袁太皇太后还任命内宫女官为右台御史,前往山东监察官员。薛菱也任用过不少宫中的女官,但她们实际获得的权职都是暨越的,而且都是宫女中擢升,必须居于宫内,名义上是帝王的女婢而已。

若女子在科举中考出了功名,肯定不是内宫女官,难道还让她们真来当外官?

那难道要与男子做在屋内一同工作,难道什么官职她们都可以担任?如何升迁?如何下放?

她们如果十日一次旬假的上朝,家中如何办,丈夫孩子就撒手不管了?

如果未婚女子又如何?每日跟外男朝夕相处?

那朝堂上的男子和女官如果成婚了,难道不就是某种形式上的结党?

问题太多了,这不是女子能不能参加科考的问题,科考是为官的途径,这是能不能女子为官的问题!

对于女子为官,朝堂上才是觉得不能接受。

不接受的理由,却没有人像前头几条一样明明白白说出来了。

殷胥想了想,或许是因为说出来显得自私。

他们一是不肯让有限的权势资源,再增加一批竞争者。而且很多女子已经证明了,她们有足够的竞争力。若是有一部分女子获得了比较不错的官职,那些官品不如她们的男子面子上怕也很难挂得住。

二是怕家庭不稳定。如果女子出来为官,家中就没有了主内的人员,对于家内繁杂事务的责任,就必须要转移,但转移到谁头上就是很需要思考的事情。

他们怕是每个人也想象了一下,若自己的妻子出来参与科考,甚至获得了功名,对他们来说的巨大影响。

而大邺又不时兴对女子礼教的官制,更不时兴对他人能力的攻击,所以这些人竟说不出理由来。

而且考生之中男子也对此反响强烈,很多人不能接受女子和他们一起考取功名,甚至罢考退考,阵仗要是大起来,这上万的考生若是联合抵制,这对于殷胥想要大开科考也不是件好事。

绝大多数朝廷官员为了求稳,觉得如果一定要牺牲一部分人来完成这次春闱,还是应该要牺牲掉那数量几十人的女子。而且毕竟她们大多都是未嫁女子,对于朝堂或者是权势的影响力很低,将她们除名本来就是因为不合考试规矩,也不用担心后果,情理上却过得去。

他们不是真的完全不能接受,只是觉得没必要为了这事儿付出太多。

以前千百年没有女子为外官,不也是各个朝代的兴衰,何必要为了这事儿,闹出社会上的不合来。

殷胥坐在皇位上,当真感受到了忽视和无所谓带来的冷意。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因为崔季明,他或许也会选择这么做。如果不是认识崔季明,总切身考虑到她以后难走的路,就单凭他手中的捏着那么多让人头疼的国事,要是遇上了这件事情,必定想的也是息事宁人,求稳解决了就好。

今年的科考,其实有了诸多创新。殷胥还开设了专门性更强的六部考,不考诗词文章,经文大义,只考一项试策国策,重中之重则是六部之中更专业的知识。各部有十几个名额,考得六部考功名后,在翰林院磋磨的时间也短,几乎几个月以内就可以进入六部任职。当然升迁也会受到影响,基本很难像进士那般扶摇直上,但是也能得到稳定的朝中官职。

而由于殷胥整改了部分地方上的官员设置,也会有一批三甲官员要去出身地为官一段时间后,再凭借功绩调回中央,六部考于此相比,也就更稳定一些。

前头有这样的革新,殷胥便在朝堂上提出想要设立女科。

为这些女子单独安排考试,将她们的卷宗与男子混在一起,以同一标准来要求,但放榜的时候则是单独设立女科榜,也有状元榜眼探花的设立,但具体授予官职,还需要另行考虑,可能以国子监内的文职和御史台为主,或有可能也只是给个空名头。

全场哗然,也不说是绝对不能接受,但众人心里总是不舒服。

崔式站了出来,他的意思是不愿单独设立女状元女榜眼之类的。分开考场统一考题,女子或许可以不授官职,但既然一起考,就该放榜的时候写在一起。若是女科的水平,在这次春闱上只能算个二甲甚至三甲,难道就要因为她们是女子中的第一位,就给她们挂上个“状元”名号么?这不就是对无数天下门生拼命想要博得的状元名号最大的轻视么!

而且同样的题目,女子若是连进入三甲的都没有,也只能怪她们自己无能了。

这使得又是殷胥常用的手段,前者引起群臣抵制,后头崔式说的,看起来就可以接受了。

殷胥内心笑了,崔式这才是真的心眼。

他知道如果女子单独放榜,设出女状元女榜眼,只能让女科愈发遭人鄙薄看不起,甚至女状元的名声被人戏谑可有可能。

而若是贯彻会试糊名制,一起放榜,或许大批女子连二甲三甲都进不了,这个成绩确实可以和男子对比的——更何况要真是有谁争气,赚了个什么榜眼探花的位置下来,虽然不能授予官职,必定也会引起一番讨论。

到时候甚至会可能有天下女子群情激愤,为何获得了一甲却不可以获得官职……

崔式承认自己是心机,他恨不得天底下女子都在崔季明暴露之前闹起来,让苦了这么久的崔季明不必再跟突厥人跟叛军抗争之后,还要跟朝堂和社会抗争。虽然这样不公平,但他就是想让崔季明能够轻松的享受到女子抗争后的成果。

朝堂上还有不少人在反对,俱泰倒是不知道崔季明真实身份,但是上朝前耐冬给他递过殷胥亲手写的条子,他也只得站出来说话:“一万多名考生,难道真的还要一个个脱了裤子让人盘查么?设立女科,也会让那些乔装打扮的女子主动站出来,也节省了咱们的时间,更给了大邺一个公正清明、广纳人才的名声!连昆仑奴、南海僧、新罗仆都有不少人参与科考,这些女子不少都是世家出身,不过是让她们留个名,诸位至于如此小家子气么?不防外族,倒是怕女人怕的厉害,难道怕自家悍妻也出来科考,比你们还有才,怕自己连在家里跪的地儿都没了么?”

他本来就在朝堂上有结党,马蔺道看他开口,对此事本来持相反的意见,但女科的事儿,他也不是觉得十分抵触,考虑了一下,顺从了俱泰的说法,也在朝堂上发表了意见。

他们倒是想要争论,但春闱的时间不等人,会试暂停,上万名考生正在等个结果,殷胥在等朝堂上的风向改变,就算只有一半的人赞同女科的设立,他就不算是逆朝堂上的意见而行事。

终于也是因为如今社会上女子插手行业太多了,殷胥承诺的给女科分配的官职又是无伤大雅的,诸位心中不愿又说不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只得首肯了。

就在几个时辰后,朝廷临时开设了女科,会试拖到第二日,但所有考生中只要有女子乔装的,都需要立刻报名身份,如果不报身份,参与科考后被人揭发则算作欺君之罪。又临时从国子监调派的女生徒为监考和女科办考官员,会要求她们登记真实的姓名和出生地。

有些家世并不那么好的女子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只有家中叫的闺名小名,她们不认为自己的闺名该出现在往后的科考皇榜之上,一些女子甚至当场给自己取名取字。

然而贡院之外却又出现了骚乱,不少家中的车马轿子,竟是各家听闻自家女儿来参与科考的,前来抓人!

国子监和礼部联手管控科考一事,萧烟清和明珠年轻时候也是挚友,这两个年轻时候算是认识的中年人也在此事上达成共识,拒绝任何场外人士进入贡院,也禁止任何考生再离开贡院。萧烟清的女生徒甚至用车马从各家拿来了女子服饰和被褥,让这些参与女科的考生换上女子服饰,躺在被褥上凑合着在号考的小屋内睡一夜。

从早上闹起女子强装打扮参加科考的事情,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之前,整个洛阳都闹腾起来。贡院内有考生不服,竟然集队到女科的院子来,拎着灯笼拿着火把,想要把女子考生驱逐出去!而萧烟清在国子监担任高官已经两年之久,她手下信赖敬仰她的不止有女子生徒,更有不少男子。他们也成了今年的生徒,看见一群男人居然聚众想要冲击女院,立刻站在了萧烟清这一方,一群国子监的男生徒们手挽着手站在女科的院外,和他们对骂,死死阻挡着他们不许进入。

崔式亦大怒,以这些人大闹贡院,不服朝廷规定,有辱天颜,不配为天子门生的理由,反将几个带头的考生驱逐出了贡院!

而贡院外还有女科考生的父母,隔着墙院大骂出口,一整夜站在墙外不肯回去。

这个春夏之交的温暖夜晚,几十个女子抱在一起,没有一个人敢睡觉,她们耳边似乎有遥远的家人父母的骂声,刚刚还差点被冲进来的男子考生而围攻。有个别是离婚后寡居的女子,见多识广淡定些还在靠着灯读书,有些年纪小的女孩子一开始是为了出头或者好玩,此刻已经吓哭了,开始惧怕回家之后被父母责骂,甚至想回去了。

萧烟清倒是没责怪她们的一时冲动和反悔,毕竟谁都没想到事情会闹成这样,而她们的一时冲动也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既然报了名,随意想回去就回去,也是不合规矩不给朝廷面子,她没有放行。

当夜洛阳的夜市中,这件事儿的风波也在,说书的唱曲的都把这件事当成了最风头上的谈资,几乎全洛阳都知道了这几十个女考生的事情,以至于第二日正式的会考开始时,贡院外的树上爬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拼命寻找着考试的女生徒,甚至在场外大喊:“女状元、女进士”之类的说辞,好奇与嘲讽的心思各占了一半,全让崔式派人拿尖头的大杆子,从树上打了下来。

就连崔季明也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如同涟漪一般越闹越大。

终于可进入殿试的名单也被拆了出来,殷胥也好奇过问了一句,一万人左右的考生中,共有三百六十人获得了殿试资格,升为进士,其中女子有五人。五人看似在三百多人之中比例相当之低,但女科参与人数不过三十多人,其中能有五人,这个比例已经高的离谱了。

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女子有胆子来考,都也是女子之中的龙凤,是最拔尖的一小撮人了。

而萧烟清也知道,往后进入殿试,也要一步步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