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285|276.0276.#

帝王之友 285|276.0276.#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此事一出,虽不能说是朝野震动,却也几乎成了洛阳最大的谈资。

这条被加入科举的律法之中,关于科举律法的公告已经被再次张贴在国子监内,这一条几乎和与考官勾连一样成了最重的罪名之一。弘文馆本来就是存储典籍之地,如今皇子们过了读书的年纪,五姓的子嗣数量锐减,两个学班都已经关闭,部分空出来的人手为天下士子的文章提供标注日期入库的政策。只是有国子监先生推荐以及本身作品十分优异者,可以即刻入库,但若是文章或作品水平得不到推荐和认可,还想要入库留存档案,就需要一笔颇高的费用了。

半年以前,以薛太后为主导,开始了对国子监和周边弘文馆、棋院等官学机构的大幅度扩建。本来在洛阳扩建,就是要推平周边的民宅民居,花钱不说,还需安顿周边百姓,而薛菱想了个法子。洛阳以前相当重佛,这跟前朝鲜卑人定都洛阳还痴迷佛教有关系,洛阳的佛刹曾有一千多座,占地面积最大的几处建筑全都是佛寺。如今既重道抑佛,推平佛教倒是朝廷该做的事情。

推倒佛寺本来是很容易引起民愤的事情,但佛寺受到百姓维护的主要原因还不是信教,而是大部分的收容地、慈悲病所、讲经戏院和百姓的交易市场都是佛寺主持,和佛教共生在一起,它基本能成为周边几个坊的百姓聚集地。后来东西市扩大几倍,取消宵禁与开市限制,说书与唱戏的职业开始出现,而且聚集在东西市,朝廷有特意建了幼慈院和药局,进一步从根本上削弱了百姓对于佛寺的需求。

薛菱下令推倒国子监附近的两大佛寺后,在原有的土地上扩建,并设立了无偿的十岁以下的官塾,建设了低价的药汤局和病所,还开了几十家可对外出售的铺市,买卖后允许商贾在国子监附近开设纸笔与饭食的铺子。

这样几乎要让国子监成为替代佛寺的新去处,洛阳百姓都比较富庶,也都盼着子嗣能够读书参与科举,反而使得国子监周边的租、买房价格涨了几倍不止。

而当初在长安国子监张贴制讲的告示板的习惯,在洛阳国子监内由于考生士子的汇聚,开始了几十倍的发展。国子监外院的路上两侧,立满了告示牌,上头有斗诗写文章供他人评判的,有制讲的公告,国子监生徒整理的近期发生的大事,有十科的赛事章程——甚至因为国子监外院是百姓也可以随意进入的,这里渐渐成了百姓或文人的聚集地之一,甚至有些外头的商贾到这儿来贴白纸黑字的广告。

到了第二日,国子监最轰动的却是正门那块巨大的告示牌。

前一夜女院生徒帮着张罗的巨幅宣纸,裴玉绯在上头洋洋洒洒将她那篇文章的完整写在上头,几个年纪各异的女子踩着梯子,将她的文章贴在了这块告示牌之上。

她的字纤瘦又带点狷狂,文章却辛辣直接。冯岂抄的不过是其中一段,但怕是他自己写的其他内容却未必能和那段抄来的完好衔接,而看了原版的,才能觉出每个字每句话都有前头的论述衔接,连贯潇洒,气势浩荡,如今士子反骈之风盛行,却仍然要夸赞这篇通俗化新格律的骈文之精彩。

若说之前女院多因新奇而被关注,这确实头一回让天下士子意识到,这些女子是确实有堪入国子监堪为进士的才能,才进入女院与他们一同走在书阁之中。

这是萧烟清难得争名之心在后头鼓励,女院的学生也开始将她们之前编篡后刻成雕版开始印出的《女学诗集》拿出来,和其他太学、国子学的生徒交换。

一群女生徒为此激动不已,裴玉绯却不太掺和这种事,她抄完了文章,累的胳膊发酸甩手便回了道观之内。裴玉绯预料着,这事儿闹出来,单门口来送拜帖的都不知道要有多少,估计全洛阳的文人雅士都快想挤进这道观里和两盏茶,沾点时兴,回头跟人作谈资。

却不料第二天懒散起身,问了身边伺候的女僮,却答说:“道观外确有喧闹,但是拜帖却没有一个送到门前的。炼师说冯生家中算是有点势力怕是前来报复,所以不让奴开门,外头发生了些什么也不知道。”

裴玉绯披了件浅色的道袍,随意挽了发出来,道:“夜里还有可能,白日他没这个胆子。你推开门瞧瞧去。”

另外那个让她从山东带来的小丫鬟,早调|教的耳聪目明颇有眼神,就是说话一嘴山东味儿:“我听见他们外头好多人,都说炼师是姓裴的裴家人哩!说您是行六,从叛军那里逃过来了!原来还是永王妃!”她一脸嗤笑的口气,裴玉绯倒是挑了挑眉毛。

年轻时候长安没几个人知道她,但在洛阳她可报复过自己少女时期的未婚夫,也算是声名大振,不少人都认得她这张脸。迟早事情败露,她倒是不意外。

养面首的裴六娘子没几个月当了永王妃,永王尸骨未寒,又改嫁了当初的叛军头目如今的当朝大将军季子介,说是病死了,却摇身一变来了洛阳做女冠,和各路文士纠缠不清,甚至和崔相还有笔友诗友的关系。这传奇人生感情纠葛,说书的找着这么好的题材都能半夜笑醒。

她倒是无所谓,叫手边的女僮小厮推开了道观的门,却看着十几个穿着布衣的军中男子,齐刷刷一排站在了正门口,把外头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堵在了三步之外,被撕碎的拜帖扔的满地都是。听到开门声,首先回头的就是站在门口一脸严肃的张富十。

裴玉绯一拍脑门真想回观内。

张富十却大步上来了,在自个儿那都磨得没法看的旧衣衣襟里掏了半天,掏出来了张纸儿:“给你。”

裴玉绯:“这字儿跟狗爬似的,是昨儿你又练字了?”

张富十:“这是冯岂写下的致歉,以及保证绝对不会再靠近你三丈之内,绝不再骚扰报复你。”

裴玉绯仔细一看,这拿笔都哆嗦的狗爬字儿还真是冯岂写下来的,后头还有他签名呢。她急了:“你真弄死他了?!”

张富十摇头:“没。你还怕他死了?”

裴玉绯松口气,娇笑:“我还真怕,他想死不要紧,晚几个月再死。今儿要是死了,死者为大,指不定外头编排,是我使毒招弄死她的。临死了还要给我弄点洗不净的泥点子,就怪恶心人了。”

张富十:“我本来想把他绑你道观门口来挂着,一是他昨儿让我几个兄弟骂的气儿都快上不来了,再折腾真要是死你门口,你说不定还要被他们冯家告了;二是估计你也不爱见着他,我也不想让你见着,就放了他一马。”

裴玉绯好奇:“你们到底做了什么?”

张富十面色如常:“这你就别问了。”

裴玉绯看着他们一排军汉拦在外头的士子,道:“你倒是把人都给拦了。”

张富十:“今日我要来习字,不能让外人叨扰。”

裴玉绯挑眉,就听着外头在喊:“妈的这季子介算个什么东西!自个儿不都跟圣人好了,不都说是个断袖,妻子都早就抛下了,今日还叫手底下的兵来堵着门口是什么意思!这事儿要是捅到圣人面前,说他对旧妻念念不忘,我看他还靠什么在朝堂上当红人!”

还有的在叫:“绯玉!你可千万不要上了他的当!要是真在乎你,就不会升官发财让你‘死’了!这时候冒出来派人站在你们道观门口,这都是阴谋!阴谋!那种媚上的男人,算什么好东西!”

裴玉绯斜眼:“你让季子介来背这个名声?”

张富十微微耸肩:“我只是什么都没说而已。”

裴玉绯笑了,转身进了门,提着衣摆道:“进来习字吧,写错一个,十下手板。”

张富十面上难得露了笑意,对着身后军中弟兄打了个呼哨,一群大老爷们帮着合上门,四散离开了。张富十走进了内院,道:“实际也有别的,在这儿拦着,我是防董熙之来。你与他……比我熟。”

裴玉绯微微偏头,看着张富十紧张又坚定的模样,忽然觉得自己居然一次次给这样认真的人机会,才真是恶到了极点。她道:“那你防不住的,到我这儿来的,跟我好过的,你说不定数也数不清楚。你是说我不给你做入幕之宾的资格,如今我给了,你也别想着得寸进尺——是谁当真,谁就被玩的惨,你最好做好了准备。”

张富十:“……飞蛾扑火,不到死不会知道做错了。更何况我以前多惨的日子都有过,也不会觉得你会让我有多惨。”

裴玉绯想笑话他什么,却笑不出来:“我就说过,我最恨的就是你们这种认真的人——这种不知道回头的一根筋!地里埋着一个呢,你成了第二个也别怪我!”

她说罢提裙,大步转身进入屋内。

而另一边,不过两日之后,皇榜终于放出,这次春闱的名单正式下来。三百多名贡士却不是所有人都在三甲之内,三甲之内可以正式等殿拜见圣人的考生共一百七十九人。虽然考出来贡士却仍然可能在殿试落榜这一点,刺激的不少落榜考生几欲跳湖自杀,但这个人数,也是前几十年历届春闱人数的好几倍了。

及第的女子共有三人,一人二甲末尾,二人三甲之位,虽然人数很少,却也是一时振奋天下女子之心。

社会上女子着男装流行了很多年,殷胥却命内务府设计了女子的朝服给这三人,是女子裙装与国子监生徒文士袍的结合,颜色素净,刺绣在胸口,露出的肌肤很少却仍然是有女子服装的特点。若真是让她们穿了男装也就罢了,特意做了女子的朝服,就是说圣人一直支持着女科成为常科,朝臣不少反对者心中也都不得不承认——圣人是不会死了的这条心的。只能看他们这群反对的人谁先死了。

大邺虽有不少女子带冠上街,但她们却不戴冠,束发髻后佩戴统一的头巾,头巾上有燕雀的简单装饰,看起来也并不算男性化。

就这样,这三个女子也跟随着大队进士,走入了朝堂按名次依次拜见圣人。

朝堂上大臣位列两侧,崔季明也站在旁边,看着诸位进士一个个上去向圣人躬身行礼。实际上比这些进士更激动的,还是殷胥。

他自是知道大邺不可能是皇帝一人管得过来的,往前历数几百年,协助皇帝共治的多是豪强世家,如今地方豪强已无势力,世家优势步步弱化,没了旧的阶层协皇帝治国,他总要扶持出新的阶层来。

眼前这些人便是。他们或许祖上还都有几个做官的,和真正的贫民百姓比起来已经是豪族,但往前历数,若不是机缘巧合,若不是天才出世,百年轮不到他们这些人出头。

他需要一批有才能的人来协助他治理大邺,世家门内天然的土壤既然不能用,他就只能给自己养一批人出来。从利益角度上来讲,这些寒门士子大多数水平是比不过优秀的世家子弟,但他们的官职不能世袭,又没有根基没有势力能撼动朝廷,让这样的人对于大邺是安全的,想要让他们拥有前几十年五姓子弟的风范和学识,就要看朝廷如何一步步培养。

殷胥心里知道,养一批士子出来,不是养一群听话的人,而是要让他们能说出不一样的话来。

他们要有眼光、有责任、有知识更要以天下为己任。

这样的土壤或许如今还显得贫瘠,但他也需要不停的施肥、改变。从各地层级的县试、县学的开展,到春闱名额的大范围增加、六部这类非进士却仍然可入朝中做官的科考,都是为了鼓励他们。

而这一年的春闱,殷胥自知,他作为帝王应该要许诺这个阶层一个未来。

当今年的及第状元作为最后一人拜见过圣人后,殷胥这才从皇位上起身。

“今日诸位进士立于这大殿之上,朕便也提前称你们一句众卿。朕也常想,你们许多人寒窗苦读多少年,先帝时期几十年未能得进士之名,或许如今终于站在这里,朕该给你们什么呢?高官之位?厚禄之身?这些都不难得。”

“在场之中有多少人是叛军之地出身,有多少人受到战乱影响,有多少人颠沛流离担惊受怕过,甚至和家人天人永隔。天下有多少人会对苍天发出嗟叹——洪流裹挟,自身难安!史书上短短几行战乱、政乱,毁了多少人一生。自己是江中之水,是水中浮萍,怎么可能把握得住江河走向。若说来,朕也把握不住,但朕至少能努力做些什么,或许一点细微的努力,百年后江河改道。”

“今日你们站在这里,就是也有了改江河走向的能力!就是你们的努力、你们的所作所为,也可让江河改道!让曾经像你们一样无数次发出嗟叹的人,可以受到庇护!天下莫非王土,这天下确是是朕的,但朕一人之能如何治天下——朕是请你们来与朕共治着天下!高官厚禄与共治天下哪个重要?你们不是飞黄腾达了,而是从无数普通人之中站出来,来和朕一起顶这个天的!”

殷胥顿了顿道:“早便有刑不上大夫的说法,那是士子犯罪以礼待之留存颜面。然今日,朕便要说,士子若犯罪按律例而理,一切皆由法定,士子当与庶民同罪;如有官身,避免杖刑黥刑,这是朕仅能给的颜面。”

“只是朕今日便立下另一律法,天下士子皆不以言论定死罪!不论是向朕进言、向朝廷进言,只要是大儒,是士大夫之身,朕便无权杀你们。既然与朕共治天下,当说的话也理应说得,否则便不是共治,是朝廷的奴婢了!”

他知道,想扶持这个阶层,想让他们在社会上站住脚,他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地位,激励他们上前。

只是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寂静,个别老臣还算是习惯了这位圣人,他说出怎样的话干出怎样的事儿也吓不到他们了。只是刚刚踏在这殿中的一百多位进士,听得这话,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殷胥看着他们的满脸不可置信,道:“朕说过的话还甚少有做不到的时候,只盼着真哪日糊涂了,朕因谁进言而怒极想杀人,希望你们那时候能搬出这段话来,逼退了朕,给朕留下杀士的骂名。”

“朕等着,已经与朕共治天下有一段时间的诸位大臣也等着。下一步,就该看你们一个个如何起身,与我们站在一处顶这天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