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313|305.0305.#

帝王之友 313|305.0305.#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崔季明抬眼的时候外头的光正照进来,她只来得及看得见轮廓,等到言玉走进来,他扶着桌案轻轻坐下,崔季明才看清他的脸。

虽然有个回去指不定要如何如何和她吃醋的九妹在旁边,崔季明却是大大方方的看着他。

若非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言玉有些显老了。

其实他本来也就不年轻了,他快有三十岁了。因为瘦的两颊微微凹陷而显得有些沧桑,她不知道他的癫狂症有没有好了,她能敏锐的感觉到言玉避开她的目光,不知是抵触或是厌恶。

毕竟之前话都说成那样,如今也该是如此的态度。

或许她每日都看着殷胥,感觉不出来,但俱泰却觉得这俩人毕竟是有点血缘关系,眉眼上有两三分的相似。

帐内这几个人的身份都有些让人感慨,殷胥目光短促的扫过言玉,却落在了旁边的郑翼身上。郑翼努力扯了扯嘴角,他微微启唇,想叫一声殿下,却像是呵了口气般没发出音来。

殷胥亲自下令屠了郑家在长安的满门老小,他就算没有直面那场面,又如何能叫得出“殿下”二字。殷胥不比崔季明,她面上不显内心还相当感性,而殷胥对待这些……他自打登上皇位就铁石心肠了,对待郑翼权作是招呼的点了点头。

若在场大家都不相熟,随便也就能开了头,如今场面却显得凝滞起来。殷胥眼睫动了动,率先,开口道:“你该知道的,我说是来议和的,却不可能真的坐在这儿签什么两国停战的文书。打到建康不过是时间问题,南周的将士还要接着领命去送死么?”

言玉直视他,没有说话。

殷胥的目光实在是澄澈的很,言玉想起从崔季明口中得到的关于他的评价,她并不完全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言玉本来似乎有准备好的说辞,却好似想了想,开口说了另一番话:“我很好奇,从利益方面来说,就算是世家各自抱团,但若是面对外界极其危急的局势,是应当能做到彼此联合的。以我而言,不可能信什么孟子之论,但自上古炎黄时期至今,对待困境做出联合,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他没有说出后面的诘问。那为何事情会衍化成这个样子。

殷胥也是一愣,这算是对治国之道、或者说是天下之道的探讨么?

俱泰还刚要把手中的卷轴拿出来,听见这话,微微收了手,他望向言玉。显然对面这个大半辈子都因为利益争斗而身陷囹圄的人,在内心质问过这些。

言玉或许觉得什么是否要议和,是否要投降都并不重要了,一切抵不过他这些日子缠绕心头的质问,他道:“不论是几年前虚弱的大邺也罢,如今你们强大起来了也罢,难道内部就没有争端么,就算没了世家还会有别的集团,你又能维持多少年呢?”

殷胥一开始有些吃惊,却忽然觉得是他自己之前也太瞧不上言玉了。

叛贼、复仇者、固执、短见等等,如果去贴上这样的标签,殷胥就是在贬低自己全力对付的敌人也在贬低自己。登上皇位的路或许充满了尔虞我诈,但真的坐在了皇位上,都想干出一番实事,但只是时运不允,局势已倾,努力万分却剥不开家国最深的伤疤,个人又无法预见未来的变化——从这个方面来讲,言玉有些像先帝。

殷胥心里头竟也平静下来,开口道:“遇到外界的压力会变得毫无理由的团结,是蛮荒时代的原则,只要是能吃饱穿暖死的不太惨,完全的团结便到此为止,这点你比我明白。然而,若为帝王,只能期待的是一定程度的团结,这一般来源于两个原因,外部条件依旧严苛,上层权威管制极严。说白了就是缺一不可,盛世之后最容易衰亡,便是因为只有后者;乱世无雄主只会不断分分合合,是因为只有前者。在我看来,前者后者,你都差了火候。”

他声音散开在帐内,音调轻轻的,绝算不上有力。

言玉却身子一震,目光直直望着他。

崔季明也是挑了挑眉毛,她想过无数的拔剑弩张,想过各种气死彼此的招式,却没想着殷胥十分严肃的讨论他对朝臣也甚少说的思索。

殷胥缓缓道来,他的情报虽然没有深入南周,但是得到的些许消息,虽不能让他知道拥兵多少,赋税多少,也算是能够让他分析出大概的境况。

言玉的上位,跟世家内战后的衰弱和不合作有极大的关系,他的实力强,却并不是完全凌驾于所有世家之上。当时南周几大世家各自占据几十州的位置,就算是衰弱,底气依然很足。他们手中残存的兵力财力,打不赢言玉,却仍然可以与言玉叫板,言玉看到大邺与南周之间的差距,急于统一急于富强,那时的大邺又比较有实力,言玉不敢引发全面战争击碎世家,也未必真的有能力击碎世家。

这也就是之后在两国对战期间世家几乎不联合的原因。

世家还算是有钱有兵,朝中也算有发言权,他们确实一定程度的团结了,却是为了在全面失败之后小打小闹的对付言玉。他们应该是在朝中相互隐瞒相互绑着做手脚,利用了南周朝廷早期的盲区搜刮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世家愈发无所畏惧了。但他们一方面是也不想再互相打了,也想对付大邺了,另一方面是对称帝已经不抱希望,如今的权利他们感觉到了勉强地满足。于是没有人主动对付言玉,开始和他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距离,为了维持这种自己也能敛财的状态,开始对言玉让步。

而世家中却有两小撮人不是这种态度。前者是年轻一代,比如郑翼,或许因为小辈的反抗和崔季明的背叛,世家的老一代和新一代之间有了隔膜,年轻一代被瞒了不少真相。比如郑翼这样的年轻一代,自以为世家衰落不堪,言玉手握重权,于是认为南周即将衍化为皇权至上,主动向言玉靠拢。

世家的老一代没有向他们说出真相,郑翼这类人被哄出了世家真正的圈子。

毕竟郑翼、裴祁是迷惑言玉的不二人选。

殷胥说到这里,顿了顿,崔季明脸色也有些变了。

他分析的太深了,不是让人惊叹,而是让人惊惧。

因为这些极其荒唐又极其合理的话语,就是本质。

言玉闭着眼没开口,神色莫测,郑翼却摇摇欲坠。他自认当初离经叛道协助言玉,虽是背叛却也是保护,是郑家真正需要的接替人,他认为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给了郑家一个新的未来——却不过是、不过是他父亲放任的障眼法?

显然这些计谋也不是早早就想好,而是随着事态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但变化成了这样——郑翼想着自己回家质问郑湛隐户与私兵问题时,郑湛那看着傻孩子似的眼神,此刻想来却真的想怒骂:到底你我之间,是谁愚蠢!

殷胥没有因为郑翼腾地站起来又无力坐下的行为住口,他只讲自己的分析。这些他无数次思考过的事情,不但是想制敌,更是以南周为鉴。

二就是黄璟这样的世家外围者。黄璟虽然掌控大权,却未必掌控黄家的操作,他更像是一个势力的外围的卫兵。他更直面对外的危机,本身又是历经几代帝王,颇有远见和觉悟。于是他把抵御外敌当做了第一要务,因此渐渐和黄家内部离心了。

就像是往往一个国家的边境都相当团结且强大,内部则纷争不堪一样,只是这个原理被微缩进了家族的规模。

既然世家各自都颇有势力,在大邺和南周的战争之间,他们的生存虽然是长远的问题,却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在多个集团掌控大权的情况下,不是迫在眉睫的困境,那就不是他们眼中的困境。

短视,是分权或多权力中心下,难以避过的通病。

天下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目光长远的雄主,虽然可悲,但目光长远的雄主夺得掌控局面的至高权威时,才能有更多的远见者得以出头,才往往能实现一个时代的飞跃。

于是世家虽然也明白不能输给大邺,也谋求生存,但本身实力带来的安心感,和人类诞生伊始就不算猜忌的死循环,注定了世家以自保为主,以南周为辅。再加上打仗过程中会主动规避集团内部的损伤,导致最后剩下来的都是他们自己,集团性质就更强,彼此摩擦就更剧烈,除非真的打到不剩外人,只剩世家了,他们很难做到团结了。

然而如今黄家倒了,裴家灭了,只剩下郑王,团结也没什么意义了。

这之后,营帐内陷入了一阵死寂,谁也没开口。

俱泰在为自己竟能听到这一番话而震惊而庆幸,崔季明觉得自己听懂了八成,正在琢磨那点没明白的事儿,言玉微微睁开了眼,望着桌案上的灯烛,面上血色尽失,却并不只是难受。

他得到了他想听到的分析。

这样输,输给这样的人,他输的不算太丢脸。

言玉甚至想,怪不得崔季明会选择他,就算没有情爱,她只是个武将,但凡了解了殷胥,也一定会要去主动追随他吧。

而殷胥内心还有很多想法,只是他没有打算说出口。

比如,殷胥认为,如果他替换到了言玉的位置,或许也没什么办法了。因为从一开始,在两国彼此发展的时间、起始的身份上就处于劣势,已经没得可解了。

言玉的强大必须要伴随世家的内斗和纷争,这段时间大邺已经刮完了骨,刚刚渡过了虚弱期,开始渐渐发展起来了。如果言玉想要晚一步再敲碎世家,也学着剔除掉这些集团,那时候勉强恢复的大邺就很有可能来攻击虚弱时候的南周,南周还是一样要输。

殷胥有时候想这些局势,分析起来是为了能愈发看清自己。

他想过,除非李治平没死。

李治平算是有远见的强权者,从他死后李家迅速被瓜分就可以看出李家是微缩般的强权政治。本身李家势力就强盛,再一边迷惑其他世家,一边主动对其他世家发动掠夺,让自己迅速壮大起来后立即敲碎其他世家,断绝世家势力的继承和残留,李治平再不犯错不求侥幸,南周就复制了一段各朝各代都差不多的开国皇帝的立国史。

然而谁能想得到,殷胥身边这个敢就带一个人闯千里之外的“二傻子”,为了血刃仇敌的复仇,为了避免自己的身份被暴露,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宰了这个未来的开国皇帝,在众人都没有想到的几年前,从源头毙了南周的最后一条活路。

或许这是天意,从崔季明没死在兖州就注定了。李治平为了南周立国拼出全力要杀贺拔庆元,才有了这一场迅速且誓要达到目的的复仇,才有了在各个世家还抵触李治平的情况下对复仇的抱臂围观,才有了还没被李家削弱的各个世家在李治平死后的混战,才有了今天。

时间与一切酝酿的状态都卡的刚刚好。

崔季明或许这辈子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为灭了南周,出了多么大的力吧。

殷胥想着想着,一时没忍住,顺便抬手搓了搓崔季明的脑袋。

崔季明被他手指揉了几下,才回过神,瞪着眼转过头来,心道:说着这么正经的治国大道,你特么忽然笑起来搓我头是什么意思啊?这样在治国之道上把言玉说的都快绝望了还不够,还满脑子想着秀恩爱来刺激他么?

她抬手拍掉殷胥的手,比口型道:“少犯小心眼。”

这真是她想多了。

而言玉心中感慨顿生,正要抬头接着问道时,就看见了这一幕。

殷胥是满心捡了福星的喜悦,顺势捏住了她的手,微微抬了抬唇角看她,崔季明本来还想瞪眼说什么,看他这神色也说不出口,悻悻的甩了甩手,没甩开他。

言玉顿了顿,心中复杂,却仍然开口道:“就以现在南周残存的实力,你觉得没了朝廷,没了我,你就真的能打下去么?你以为郑、王两家就不会反抗么?你就以为会不再有损失了么?”

殷胥就好像什么事儿没发生似的,将跟崔季明相牵的手挪到了桌案底下,他刚要开口,崔季明先道:“你手里已经有了裴家黄家的势力,后头还会对郑家、王家出手,总算是到了这地步,你可以将南周的势力集结在手里了。但就算是这样,就算是你强权在握,但各地起义仍在,你也赢不了大邺了。赢不了,却能跟我们打好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做,但对我来说,我最怕的就是你这样做。”

这还是崔季明今日第一次开口。

殷胥本来想说她这个没心眼的把话说的太开了,但毕竟开口了,言玉身子也一震,头一次和她完全目光交汇,缓缓道:“……你会怕?是你说过再见为敌,彼此绝不退让的。”

他说罢,有点恨自己的语气。明明态度已经能做到这样,为什么口头上还会带着能被轻易察觉察觉到的怨。

然而崔季明这个心大的没感觉出来,只有殷胥在一旁听进了心里。

崔季明:“我不是怕你,是怕再有人死。不论是江北江南,三年前都是大邺百姓,如今尸骨堆积成山——我怕再攻城了。我以往不怕打仗,是因为不打仗会更惨。如今若但凡能有别的一点法子,就也不算真的要打仗的地步。输赢已定,再打下去……你想让南周大半的州城变成空城么?”

言玉垂眼道:“那你觉得我能怎样。你难道以为我作为帝王,在现在的局势下要投降,你就可以避免打仗?三、季将军,南周这三年养出了不少刁民,你想不打仗就拿下来,是没可能的事儿。”

崔季明面露失望之色,殷胥也垂下眼去。

言玉心道,他若是强权在手,杀了郑家王家,就在他决定告降的一瞬间,也会有势力自立而起。

说不定前一刻为了抵抗南周的起义军,下一刻会为了什么复我南周而揭竿而起,到时候满地都是起义军,崔季明还是要打的。

野心是无时无刻存在在每个角落。

这样大的权力和土地是没法以和平的方式交接的。

言玉想了很多,结果不变,但中间走过的路却有种种,崔季明想走完全不打仗的那条路,那不可能,但是仗……可以尽量少打。

他摇了摇头:“其实没什么好谈的,我拒绝议和,更拒绝投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