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347| 327.0327.$

帝王之友 347| 327.0327.$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总有一批人意识到了时代的洪流,纵然是天子也无法管控,唯有努力的搭建堤岸,理顺方向,才能让这洪流不至于泛滥。

而让长河逆流?让江水阻绝?

除非再来一场没有胜者,谁也无法掌控的常年战争,将这片土地炸烂推平,才有可能暂时退回当年。然而南伐战争刚刚结束,大邺正是兵力强盛,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有这般的全国战争了。

殷胥跪坐在高堂之上,手指敲了敲臂搁的边缘,道:“不过宋舍人所说的担忧也算属实,大邺民间的弊端也并不少,新的事物太多,朝臣了解并规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事物诞生的速度。崔宰,你怎么看?”

殷胥又恢复了语气平静事不关己的样子。

崔南邦刚刚一番话已经震得群臣哑口无言,心潮澎湃了。连崔季明也惊诧,虽然她知道这位流氓堂叔确实有本事,却没想到散漫的样子下居然也有这一面。

宋晏也没有想到崔南邦会开口这样说,他发现自己的确是小瞧了这个并不锋芒毕露的酒仙宰相。大邺挂宰相之名的大臣并不是一人,大抵有四到五人左右,但与皇帝的亲疏关系不同,在政事堂的地位也稍有差别;崔南邦算是宰相之首,平日里跟圣人接触最频繁。圣人一向以善于识人励精图治为名,怎么可能会随随便便任用宰相。

然而更让他心惊的是圣人的态度。圣人是远在南地洞悉了一切?

到底这是局还是机会?

崔南邦面朝宋晏,拱手道:“既然有问题,自然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根上否定。斩草除根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不是用来治国的。宋舍人说破富户以济平民,为的是平均,那不如诸位也罢官归家种地去吧,大邺官制以富养廉,诸位的月俸拿出去够买不知道多少地,凭什么诸位科考上来的官员就可以拿这么多银子,百姓就要低头哈腰的种地不可?”

宋晏没有开口,旁人先接口道:“我们这些人纵然是出身寒门,寒窗苦读多少年才有今日!崔相公这是要否认我们这些士子的努力么?”

崔南邦面上是跟喝醉了般眯眼笑了:“那富户便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富起来的了?如今天下富户数量约是二十年前的十倍不止,他们上数一两代或者就这一代,哪个不是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关中有小农攒钱以收廉价土地,以古法养地,善待佃农,迎合城内需求养桑种花来买卖,渐成地主;京有村妇善羹汤,开铺市日夜经营,名声大振成富户;汴有木匠拿马尾做牙刷子沿街叫卖,质优价低而取胜,凭手艺致富,如今三套宅院在汴州。这些人的银钱,是他们自己的,朝廷有何资格掠取平分!就像站在这里的无数进士,是凭着自己本事到今天!”

宋晏脸色微微一变,他道:“百姓富户中才有多少资产,崔相何必这样换言。臣说的是那些大农富工豪贾指甲,宫室甚广,观楼极高,摆贵族排场,尽无穷之奢!有他们高枕无忧挥金如土之奢,为何不用来为朝廷强兵利将!”

崔南邦笑:“他们难道没纳过税给朝廷么,更何况强兵利将,大邺难道还缺军费?”他转头问向兵部道:“敢问尤尚书,大邺如今兵力如何?”

尤朝愣了一下,没想到扯到自己:“大邺如今总兵量不及肃宗时期,但各地几乎没有府兵残余,因奉行精兵政策,去年工部的甲、刀、弓产量又是前朝两三倍,北方四座大营骑兵配马率为一人两马至三马,整套配甲率不算布甲上布甲,达到八成以上。配弓率,配铁甲率均是百年来最高。”

说几句来,他自己也心生自豪之感:“当年说凉州、朔方两座大营是大邺装备最精良的军队,这两座大营的骑兵比例较十年前提高了两成。包括南方正要组建的台州水军、广州海军,之前的刘家水军,装备的精良都已经和凉州大营达到差不多的水平。”

南邦转脸:“钱尚书,那这样的兵马的在朝廷开支中占多少?”

俱泰其实也有一些隐隐的得意:“今年暂时还没法算,毕竟新兵数量还会激增,不过来年的税收也会因为南地而激增。去年来看,兵马的开支大约占五成左右,在圣人亲征河朔期间,大约达到了五成五,但平日里一般在四成七左右。肃宗时期兵马的费用开支约占七成左右,就算是显宗时期,因为突厥来犯战争频繁,也要达到六成左右。准确来说,咱们并不太缺军费,还是负担得起。”

南邦点了点头,笑着看向宋晏:“宋舍人应该也听得明白,大邺纵然未来一两年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兵马强盛,朝廷每年的收入已经跟前代比起来要高很多了。治理天下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去向民间伸手要吧。富人开设矿场茶场织院,为天子养小民,又因市易金额大,商税以易额递增,以供上用所纳的商税比率也比普通富民要高。缴富贾后是打算让朝廷养小民,还是让小民纳这笔巨额的商税?”

宋晏已经脸色很难看了。

他在论道上有足够的自信,却忘了二十年前的崔南邦也是一时风流人物。眼前的这位宰相,历经两帝,曾经在这舍人的位置一坐就是近十年。

崔南邦已经不是在向他讲述,而是在像群臣宣讲圣人的理念,大邺的前路。

他要说服的是这个渐渐开始分裂怀疑的朝廷。

崔南邦转身对圣人道:“臣不认为应当缴富贾银钱,以朝廷强权夺富贾之财,而是应该贯彻律法,让富贾不能靠金银而规避律例,不能以手段而逃脱纳税,不能以资产而在地方封殖!大邺的铜铁金银茶粮盐药材是朝廷管束来源的半自由交易,制船、纺织等等也有官营的工场在市场上争利,这些也都是朝廷一定程度上抑制巨贾的手段。”

“至于治安混乱,百姓迁徙。臣认为前者应该是朝廷加大每个州城的官府的治安能力,加大衙役的人数,保证在不影响百姓生活的情况下杜绝犯罪,也更要杜绝悬案错案,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也要完善上至州城下至村集的治安。”

“后者则是理所应当,民户为了寻求财富而开始迁移,就算是土地被抛荒,如今也没有多少人是被饿死的,这就说明大邺如今的粮产是可以养活百姓的。正因粮产足够,所以连地主也没有多少人去主动购买多余的土地,反而是有些真的因为变故、天灾活不下去的民户,还可以迁移到这些被抛荒的土地上,用低价购买后,至少能养活自己。这都是粮米的产量和民户的需求之间产生的,如果大邺米价高涨,绝对不会有被抛荒的土地。”

“说这个问题,就说起了许多地区不产米粮,只种菜种花养农桑,甚至一州都没有多少土地种粮,而是别的产量州府运米来卖。宋舍人认为朝廷连这个都要管,那要臣说一句,真是管的太多了。”崔南邦笑道:“他们不种粮,是因为种粮不够赚钱,别州的米粮运来他们也买得起。就说十年前二十年前,天天买花插花的,怕是也只有贵家与宫内了吧,如今种花种菜后,乘船进入州城县城贩售,就连街面上卖汤饼的铺子也买得起几支花,插在摊位前头。菜价高于米价,但因百姓富足,普通县镇的百姓,所能吃到的菜的种类也大为增加。”

“宋舍人,不去体察民情,到民户的餐桌上,宅院内,大街上看看到底改变了多少,就想要改革是行不通的。就像是现在如今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是要无数的官员走下去,问过民户才知如何改革!”崔南邦想要的是全面的胜利,他不厌其烦的将每一条以实例辩驳,要的就是说服人心。

殷胥面上这才显露出几分满意的神色,宋晏甚至猜不出这神情是显露给群臣看的还是真的。

殷胥这才起身:“我理解诸位大臣认为大邺问题频发,想要改革之心。然而改革是所有现行的努力都做了,走投无路的办法。因为变法风险极高,对于民间的冲击也大,并不是说想变就变。这些改政的想法,这样的不成熟,以至于让我有疑问了——宋舍人是想强行变法,名垂千古?是不是最好与我对峙,说急了,一头撞死在这廊柱之上,堪比商君,后事都要称赞你的傲骨?”

宋晏抬起头来,望向殷胥。

他与殷胥是同龄,然而殷胥的瞳孔如点墨,目光朝他刺来——

宋晏不是一脚踩空掉到陷阱里,而是慢慢被逼到这条路上。他确实想过如果圣人反驳他的政令,为了明志,他绝对会出口要带群臣请退,来以此要挟。

然而肃宗在世时用过的这一招,到了殷胥这里,他根本不会让人有这种余地。

不用回头,他都能知道那些守旧派官员的态度已经悄然变化了,谁都不会以肉身去阻隔河流,更何况他这个领头者连最基础的论道都站不住脚。

而且很明显,圣人对很多事情都心知肚明……

这个大势已去甚至不需要什么构陷。

宋晏低头想:今日不能再争了,他是为了大邺抒发期许和意见,纵然说法站不住脚,圣人也不能对他们怎么样。今日认输,就算圣人对他个人能力这样直白的表露怀疑,但是私底下他与守旧派众臣之间的利益关系可是摘不清的,户部掌控住了,竹承语保住了,从长计议也不成问题。

或者他们干脆去迎合圣人的想法,提议更自由更宽松的政策,最好能暂时从圣人手中取得信任,等再站稳了脚步后,再行计划。

本来为了同德的组织,能够实行自己的想法,不得不凝聚利益。等到牵扯的利益太多,为了每一个深陷其中的人能够不散,能够有活路,德与理想已经成了说辞的手段。

然而宋晏到现在脑子乱转,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拱手道:“臣不敢。只是臣认为一切事情不能只看好的方面,这些难题却是让臣担忧,所以才希望能上达圣听。”

殷胥起身在台子上踱了两步,顺手轻轻拍了拍快睡着的博,这才道:“你酝酿这么久的改政之道,原来只是这样。不过你看问题也算是自有见解,或许你的政见对于大邺审视自身也有帮助。朕不怕有新的政见,你所说的为了联合众臣作为能够实行改政的团队,倒也让朕看看,你说的那些人有谁?”

宋晏身子一僵。

殷胥朝下望去:“有谁?”

这时候谁还可能会站出来。

宋晏感觉冷汗从背后淌下来了,他也算是镇定,昂头自嘲一笑,背在身后的两只手攥的指节发白,声音却依然冷静:“圣人何必这样为难人,我被批的体无完肤,怎么还会有人站出来。”

他这自嘲一声刚说出口,忽然觉得自己说错了话。

他再一步让自己孤立无援了。

他这一句话就是给自己划了个圈,让群臣已经与他隔离开来了。

可明知这是说错了话,他也没别的话可以说——

指认谁是同僚,只能让守旧派那些追随他的臣子一旦受到圣人逼压,立刻反咬一口。

他觉得自己好像很多事情都微妙的错了,然而回头想想,从今天站在这里说的每一句话,好像都不是自己能控制得了的。

宋晏心里忽然有一种依稀的预感,他好似能感觉到即将发生什么,然而圣人下一句说的话却又往往不像他想的那样。

殷胥低头看着博晃了晃脑袋睁开眼来,十分紧张的抬起头来望向他,又连忙揉揉眼睛坐直身子,鼓励似的拍了拍他,漫不经心道:“一群臣子有共同的政见,本不是什么坏事。朋党之害,不比我说诸位也知道。既然宋舍人提及君子与小人之别,那么君子同德,就应该光明正大,敢说敢言,把群臣之间的交流也都摆到明面上来,更要把自己的政见和思想摆到明面上来。听闻……有人叫你们守旧派?”

他偏过头去,最后一句话,问的群臣战战兢兢。

圣人知道的!

他什么都知道的!

看着无人敢答,除了唇角有些冷笑观察众人的泽,和跟博挤眉弄眼远程玩闹上的崔季明,乌压压一片全是垂下去的脑袋。

殷胥扫过去:“守旧派就守旧派么。今日你们算是把政见思想,在群臣面前说了。谁要是加入这守旧派,在朝堂上直言便是,朕不会怪罪。既然加入了,自然也要维护这种思想,一切以你们的派内思想为基准,这才是君子同德之党。朕就算是被你们的说辞刺伤了颜面,也不可能去罚你们。只是这君子之党,自然也要和朋党区分开来,一旦有什么朋党小人之行径,朕也要按照大邺律法惩处。只是到时候不是罚一个人,党内君子不能互相监督,不能辨别小人君子,自然也要连坐,罚的可就是一党了。”

他声音轻轻的,却好似飘荡在宫殿上空,如重云一般压下来。

“宋舍人也算是开了先河,守旧派不太好听,你们可以回去再想个名字,我刚刚看着有不少人都站出来,说是对这些政令也出了心血。那便在这党派立名之后,也把你们都算进来吧。”

往前历数,也没有哪个皇帝以这种语气在朝堂上议论党争了,这是要大事化小,还是要秋后算账?!

所有人心里都认为是后者。

更战战兢兢的则是那些把宋晏推出去的人——

党内连坐?

就算没有连坐之罪,只要是圣人查,他们也脱不了干系!

殷胥难得在朝堂上说一次夸张的话,他不可能搞什么连坐之罪,党内连坐只能让抱团更紧,对外攻击性更强,就算是承认朝廷上臣子的党派,也需要很长时间立法讨论之后才有可能实行。

然而这番话,只是个设想,已经震到了朝堂上很多人。

宋晏一下子明白了。殷胥为什么等了这么久,绕了这么多弯——他是求稳。

他不想看到宋晏凭借政见占上风,不想看到守旧派大批人站出来支持某一政见,那一定会把问题引导向君臣之争,引导向公允议事的权力等等方面的问题,把这趟浑水搅得天翻地覆。

不但容易在骂战中有损他的公信,引得朝廷直接对立成双方开始站队,甚至可能会最后逼的殷胥用铁腕解决党争,不但影响到殷胥曾经“不因言论杀士”的诺言,更使朝堂大伤元气。

圣人算到了一切把事情严重化的可能性,他就像是趁着大火燎原,火雷爆炸之前,先熄灭了明火,打湿了火药,只最后闷闷的在炸了一小声——

他宋晏还在等爆发的时机,然而已经就在他不经意之间,搅浑这一切的机会,在字字句句之间就被夺去了!

圣人早早授意,这天罗地网打他埋进上阳宫的第一步就悄无声息的已经被他踩中。

沉默之中,殷胥也没有说话,只有博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安王似乎轻笑。

最先打破沉默的,则是俱泰。他大笑道:“圣人若是这么说,那臣可真不认为这守旧派是君子同德。圣人既说正大光明,臣本身还怕孤身一人遭众臣构陷不敢言,为了朝政此刻不敢言也要言。是君子同德,还是小人同利,这本账簿就可以断定。户部之前因为并帐,有六笔账目对不上,这些数目不大,要是没有人提,算总账的时候拿一笔有明目的大金额一改便掩住了。而这笔钱,跟关中几大老牌商贾有关,好巧不巧,在宋舍人与几位朝臣之间,都有过跟这几大商贾在京分号的书信和私下交易。这些事诸位大臣府上仆从的证言,书信的原件,还有——”

群臣哗然!

这时候,到了这时候才开始算账了!

宋晏怒道:“一派胡言!钱尚书倒是还能找来谁家书信?既说朝廷俸禄养廉,月俸早就够我们这些臣子几代用的,谁还会需要商贾的奉金!”

面上是怒,两腿都几乎要战栗。

俱泰笑了:“别急啊,总有些守旧派的臣子,以同德之心入派,因同利之行而心生怀疑,性格刚正,坐不住啊。更何况官员俸禄虽高,但也不可能跟巨贾相比,官商分离,许多百姓能做的事情官员反而不能做,这些巨贾代为行之,还让宋舍人一身干干净净。”

性格刚正……

宋晏转眼就看想了竹承语。他不知道为什么,却百分之百的也确定了,不会有旁人,必定是竹承语所为!

竹承语垂着头,侧脸对着他,束起的发髻带着黑纱的竖帽,衬得她脖颈纤长白净,单手就可以握住般。就在前两天,她的后颈还捧在他掌心里,喘息在他面上交叠,头一次紧紧抱住了他的肩膀——

这个女人,就这么一只温顺且没有城府的绵羊,也学会了设下陷阱?!

忽然,一直就跟不在一般的安王开口了:“这倒巧了。跟我知道的一些事情倒是联系上了。臣列游四方,自然也结交了一些富贾,他们倒是不安分,一个个东西倒是往王府上送的勤,打法都打发不回去。偶尔一次会面,几个商贾的话倒是让臣很感兴趣。他们说‘安王不肯协助,必定是认为离开朝野多年,手中无权,可我们几人与朝堂上不少官员也算是有些关系,只要安王首肯,这些官员必定愿意支持安王,到时候大半朝野都站在安王这边也说不定啊’。”

泽轻轻倚在靠背上,声音温柔的笑了:“支持我作甚么,这事儿不用问了吧。臣双腿不能行走,人如闲云野鹤,可没这份心力来揽什么吃力不讨好的活。只是好奇了,这半边儿的朝堂,到底都有些什么人?说来也巧,第二日,那几位富贾为了让臣相信他们的说辞,送来了一些宋舍人的墨宝,让我过了目。”

到这时候,才是一道惊雷劈在上阳宫之上。

是那些商贾不懂朝政,没心没肺,还是安王有意诱导,取得的消息?!

这守旧派甚至可以去支持安王,这是什么样的大罪!

宋晏只觉得喉咙一紧,眼前发黑。是他绝不该留任何痕迹给那些商贾,若不是当时双方都不信任,都给彼此留下了把柄作为合作的前提,他怎可能落于这等境地!

这时候只能靠自己了——

宋晏砰的一声跪下去,高声道:“安王若是有证据,便拿出来瞧瞧!若是无证据,何出此言!臣从出生至今,从未见过安王一面!更何况安王也知道自己是闲云野鹤,臣已是舍人之位,靠近圣人,下一步便是青云坦途,我是有什么必要去支持您这么个无权无势的王爷!”

这话已经说的不上台面了,却也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而另一旁,紧接着也有个身影迈上前来,砰的跪在他身边。

宋晏侧头望去,只看到了满脸坚定的竹承语。

难道不是她做的?她是要跟他在同一战线,拉他一把?还是——

竹承语高声道:“臣检举中书舍人宋晏,以私谋权,陷害前任户部尚书,私下插手户部账目,多次逼迫工部小部分官员与大批户部官员为其所用,按照他的意见联合反对太后懿旨,阻挠户部的精算流程,修改户部账目以徇私!此言皆有证据,句句属实,望圣人明鉴!”

她说罢,那双白皙轻柔的手五指并拢按在黑色的朝堂地板至上,重重叩首下去。

俱泰缓缓的叹了一口气:“委屈你了,也委屈诸位户部大臣了。”

刚刚是一人发达众人顶着露头,如今来了个瞥清关系的机会,终于要墙倒众人推了。

竹承语微微抬起头来,斜对着踩在凳子上的俱泰轻轻一笑,那笑容正落在宋晏眼里,其中的温柔与信赖,宽心与坚定,他从来没有在二人独处时从她脸上见到。

作为女子,难道她也认为那个身高五尺不到,眼瞎丑陋的俱泰,远甚于他?!

竹承语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目光,也偏一偏头朝他看来,她也笑了。

那是一个多么快活的笑容,快乐与轻松架在他所有的狼狈之上,她好似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她的噩梦终于结束了!

宋晏知道自己绝不该这么做,他知道这是朝堂,他知道这是圣人面前——!

可他更知道自己绝不可能在有活路,往前没看见的只会使更多铺天盖地的巨网!

这一刻想要攥住她那纤细的脖子的*,远超每一刻!他被她一个笑容激的眼前发白,在众人目光下一次次起落的紧张、惊惧,终于在这一刻爆发!

殷胥刚要开口,忽然看见跪在竹承语身边的宋晏,忽然朝她扑去。竹承语猛地朝旁边倒下,后脑磕在了地板之上,被他压的死死地,两只手狠狠的扼在她喉咙之上!

群臣一片惊呼,俱泰惊愕之后,直接钻过桌子底下,拖着他刚刚踩着的矮凳,怒吼一声朝宋晏冲去!

然而只有躺在地上被人掐住喉咙的竹承语笑了,她两手摊开,甚至没有去反抗,任凭他双手紧握,面上甜甜的笑了。

宋晏双目赤红,紧紧盯着她。

她原来笑起来……有这么美……

竹承语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她面色开始涨红,目光却凉凉的,微笑的唇轻轻吐出两个无声的字。

“懦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