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45|43.043.¥

帝王之友 45|43.043.¥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军费总开支站到每年总财政开支的将近三分之二,殿下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么?六军大营,是用血供出来的啊!暂且不提这个开支比例,国库每年收入,就与前朝前代不能比,甚至连两百年前司马家的时候也比不得。”

泽不肯相信:“怎会……自高祖至显宗……”

“高祖显宗,国库从来就没有丰盈过。歌颂点丰功伟绩的时候,国库丰盈四个字儿,跟恭喜发财也没差。”薛菱摇头:“大邺从立国至此百年,赋税之低,堪称是汉地千年未有过的,大兴宫如此辉煌气派,修了十三年。汉高祖修建未央宫,才用了两年。”

“南北运河,虽缓解了北地四百年战乱后的贫瘠与苍凉,但高祖、显宗,从未敢过度使用民力徭役,修成用了十二年。”

薛菱叹了口气:“天下没有哪个王朝,如大邺一般,做事如此小心守护着积累不过几十年的薄薄民福,生怕用多了一点,便再回到当年。纵然大邺如此对民众堪称无为而治,然一旦有天灾**,必定还是流民千万,家破人亡。”

薛菱道:“如今这些年也算是好了,除却七年前一次大洪灾,绝大多数百姓也算得上安居乐业,自立国之初的两百六十余万户,增加至如今的六百余户,增长了一倍有余。”

殷邛看了薛菱一眼。

泽道:“那为何并不增加赋税?”

薛菱:“持续百年的低赋税已经养刁了百姓,若是皇权大过天,世家安分如狗,各地几无盘剥,我们将赋税提高三倍,也不会有任何乱象。可自先秦统一,千年也没有这样的天下……南地府兵分立、世家依旧横行,一旦重赋,你阿耶玩了十年的平衡路子,瞬间必会倾覆。”

薛菱又道:“更何况王朝不可目光短浅,百姓手中有余粮余钱,日子过得像样,民智跟自个儿家底挂钩,水涨船高,自然不会受到各地豪强怂恿爆发激愤。在府兵制还未完全解决的时候,我们唯有如此,才可从根本上就破除各地延绵千年不断的种种暴动。”

薛菱:“这就是为何,圣人敢将外军只设立在边境,内部只用无数当地府兵相互牵制,也平安多年。”

薛妃至此一点,泽仍一脸茫然。

她觉得自个儿说了,泽也估计不明白,也不打算将这个问题讲深了。

薛菱道:“你这个孩子,心里头没有学到半分脚踏实地的东西。殿下,不论是儒生亦或是相臣,总喜欢跟您扯明天,扯假大空的为君之道。道,是一个做过皇位几十年后的皇帝总结出来的几个字儿的心得,是剑客几十年刀法练后浓缩成的一个词儿,您还是个刚入武门的后生,从最基本的招式打起吧。“

她忍不住担心,会不会自个儿那个心眼颇深的儿子,也长歪成这个样子:“今日我给殿下留个问题,便是五日后,将大邺人口最多的十座城市,如今的户数、单户均赋税与收入、目前人均的财产分量,以及这些城镇强盛的原因分析,不必写作折子,记在脑中,报给圣人便是。”

泽愣道:“是!我……我……”纵然这些数字,户部也能报上来,他却知道是薛菱要他通过这些数字来分析成因,了解状况。他好似抓住了一点皮毛,却不得要领,满面激动。

殷邛手拍在了案上:“你且先下去吧!”

泽还想再问,却看着殷邛明显对薛妃有话想说,连忙行礼,躬身退下。

薛菱看他走了,啧啧道:“你怎么给他找的老师,脑子里都学了些什么玩意儿,全都是酸儒们的理论,重视民生的口号喊得响亮,什么东西都是浮在表面的,也都不去追究最根深的原因。”

她扶着腰转过脸来,却看着殷邛目不转睛望着她。

“看我做什么?要给我钱?行啊,一个字儿一两,上缴我给你管儿子的学费吧。”薛菱伸手。

殷邛却把自己的手递了过去。

她甩开:“有钱给钱,没钱滚蛋。”

“你都说了,大邺穷成这样,我上哪儿给钱。”殷邛笑了。

薛菱道:“亏你还笑得出来,刚刚给儿子发脾气的样子去哪儿了?”

殷邛:“这些天你心里有个大概了么?”

薛菱叹:“国库不丰这事,也没有那么难解决。看你有没有下定决心改革的样子就是了,你一旦动手,牵扯到世家根本的权利,必定一个个都成为你的敌人。只是有些事情再不做,你这辈子,也怕是活不成你登基前想成为的‘明君’了。”

殷邛垂眼:“再过几年就是立国百年了啊,可离着那火候,还差了千万里。”

虽当年殷邛上位的手段,以致如今他向史官索要《起居注》都不得,怀揣的理由却是有那么点伟光正的意思的。

太后专权几十年,西南与北部战役连连失手,虽未损伤国之元气,但与前两代时的境况截然相反。各地丛生灾祸,朝堂也混乱不堪,群臣皆言牝鸡司晨,天理不容。在殷邛眼中,不姓殷的人,却掌握者殷家的权,这就是篡国。

这个篡国的人,还是在他幼时最宠爱他,真心呵护他的母亲。

更何况中宗为了防母亲,暂搁龙众,封锁高祖留下的藏书室,早些年,殷邛还安慰自己,中宗至少神志清楚、只是病弱不堪,至少还会教导他们兄弟三人。

母亲虽不能说的上是治世奇才,但也是天下奇女子,朝政打理的也算有度,没有出过太大的纰漏。

夫妻二人,当年携手过来也看在过年幼的殷邛眼内。母亲在朝臣面前雷厉风行,却仍肯替中宗洗手做羹汤,中宗昏聩软弱,却生得一副情深意重心,以至于日后恨极了他母亲,也未曾支使过龙众杀她。

但这份重情,到了日后,在殷邛眼里就算得上讽刺了。

他十二三岁时才发现中宗脾气暴怒,行事荒唐的原因,竟然是母亲常年下毒的结果,而她身上配有独特的安神香,用来抚慰中宗的多疑与暴烈,显得中宗十分听从她的话语。

而中宗的荒唐脾气,也便是在他母亲不在的时候,仿佛是离开了安神香后便愈演愈烈,极近恶毒的咒骂起了这个过了半辈子的篡国的仇敌。

他两个哥哥,太子宽简仁厚,也将中宗的昏聩多情遗传了个十有**,而二哥建王虽颇有能力、心思深沉,却过分仰慕世家风骨,厌恶母亲的出身,以至于戳到了母亲的逆鳞,而不受待见。

日后这两个哥哥斗得你死我活之际,中宗却偷偷带殷邛来了万春殿。

万春殿废弃多年,藏书极多,中宗驾轻就熟的带他进入了万春殿的密室,其中既无尚方宝剑,也无国之机密,只有高祖时期无数的手稿、信件、书籍。

整一座藏书室内,所有笔迹均来自于高祖之手,中宗那时双眼昏花,也无话来教导他,只拍了拍他的头,命宫人没隔几日带他来着藏书室内,坐一坐。

那时,殷邛才第一次接受到了,殷氏的帝王教育。

高祖的很多笔迹,都不过是些闲言碎语,却事无巨细分析天下大小祸患成因,更有前朝史学修撰。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高祖一本书册,十分简略的写下了一个百年之约。

那百年之约中,描绘的种种高祖时期便埋下的种子,此刻与殷邛所学一一对应,他也顺着将近六七十年前的展望,依稀看到了高祖希望能构建的时代。

这几乎像是殷邛胸膛里陡然燃起的一团火。

当初他不过少年,距离大邺立国百年,还有将近二十年,他能做到的!

他能做到高祖希望的那般!

这种方向如同是天窗透过来,打在他脸上的阳光般,在如此志高深远的梦想前,他的两位哥哥,也显得无论如何也不配这皇位了!更何况带他来看这些的是中宗,相信也是中宗选择了他!

殷邛是个相当注重结果的人,他不在乎过程,也不在乎名声。

那个百年必定会出现在他当位期间,那么先要做的就是登上这皇位。

这种焦灼的想要改变天下的心意,认定自己一定可大有所为的狂热,如同毒|药一般,两位兄长是绊脚石也就罢了,当年带他入万春殿,如今却荒唐胡言的中宗,也成了路障。

不择手段的登基,殷邛当坐上皇位,才发现他的“急于求成”背后,饱含了多少世家想要从他这个新帝身上掏空好处的手,还有多少袁太后故意的让步。

也知道他路子多么难走,根基多么飘摇了。

若不先解决这些,稳定皇位,他必定什么也做不成。

但解决这些,就用了他将近十年。

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殷邛走了十年,才猛地回头想起,他为的是什么才非要等上这个皇位。

可他想要做的政变,绝对能让世家转瞬站到他对立,路上还不知道有多么难行。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他自己并没有比地底下烂透了的哥哥高明多少,也不过是个没本事的庸才罢了,然后他还娶了一群就会扒着这根大树的女人,生了一帮指不定比他更庸碌的儿子。

幸好还有个薛菱。

对于薛菱的才华,殷邛心中早就有数,若她年岁再长些,多些沉稳和圆滑,她的能耐,可谓是治世之才的相种。

她真是投错了胎,否则殷邛必定要将她扶到如今崔夜用的位置上去。

也就是了解她,殷邛才在怕的是刚逼走一个袁太后,再来一个窃国的薛皇后,那他真是干脆一头撞死在含元殿得了。

他的心境总是复杂的,爱死薛菱那一身脾气才情,却又喜欢养一群就会邀宠献媚的女人。又恨不得薛菱能日日到万春殿来替他磨墨,共商大事,直谏策议;又日日几乎都能梦见薛菱给他下令人发狂的毒,却挂着个安神香囊到他榻前来,面上是敷衍的笑意。

薛菱要是没有家族、没有子嗣就好了,她不会为任何的别人谋划,唯有殷邛一人,在她私心的范围内。

是他一人的宰相。

等殷邛发现这种想法可怕的惊人时,事情已经变的无法控制了。

薛菱正捏着个折子,皱着眉头说些什么,忽然感觉一双手从后头抱住了她的腰,她皱了皱眉头,折子敲在殷邛的脑袋上。

殷邛上次被这么敲也是十几年前了。

“干什么啊?谁之前骂我老的挂了相,滚,别来抱我。”薛菱满脸不耐烦。

“我只是忽然觉得,我也是继承了七八分父皇的昏聩。”殷邛闷着声音。

薛菱半天才咽下一句话:你不是昏聩,你只是心气儿高的很,行事又离那心气儿差了个不知道多少分,对人对事都是想做不敢做,想用不敢用,揣着个什么事儿都盘亘三圈的多疑和愤恨,也不算昏聩,就是能气死列祖列宗而已。

薛菱笑:“哎哟,当年谁跟我说在面前吹着要令天下改头换面迎来新时代的啊,怎么这会儿你倒是对自己的能力后知后觉了。不过也别说,我当年也是够天真可爱的,被你那一番要改变世间的话激的就差点跟你振臂高呼了。”

殷邛面上只有疲惫,抬起脸来,从她手中夺过折子:“现在也还来得及啊。你都天真了一次,不如再天真一次。”

薛菱心道:傻了一次,掉了半条命,再傻一次,你是要我去死么?

她却只说道:“你那些儿子,打算怎么教?一个个都领进了东宫,但就弘文馆学的那些东西,显然不够用啊。”

“之前还下不定决心,如今决定都送到各地去做事,泽也不例外。先封王,跟随刺史探访各地,传我旨意行事,几月一趟。之后看表现不错的,再封地任职。都最起码要有三州以上的治理经验,再跟我说想坐上我这个皇位的事情!”殷邛几日间都在思索此事,如今把话抛出来,吓了薛菱一跳。

薛菱:“你不怕外头有心,拿几位殿下当刀使,亦或是遭遇点什么不测?”

殷邛:“儿子多就这点好处,谁都不会觉得一位皇子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再说一旦出了门,都是凭个人本事了,真要是死在了外头,我也只能说这孩子没有那个命数。”

薛菱心里冷笑,嘴上道:“我那病蔫蔫的儿子也要出去?我还疼他没个半年呢!”

殷邛:“不急,他才多大。几日后大朝会,除了嘉树还小就算了,其他五人修、泽、兆不必说,柘城与胥也全部都入朝听政,在朝堂上先泡个两年,听得满心问题了,再下放,事半功倍。”

薛菱鼓掌。

殷邛斜眼:“是觉得我总算有个做阿耶的样子了?”

薛菱:“你终于能叫上你儿子的名字了啊,了不起。”

殷邛:“……”

薛菱从万春殿离开后,回到山池院内,才发现殷胥居然在。

殷胥其实并不太往山池院跑,他对谁也不太热络,请安准时,却也不愿意多言。这会儿薛菱正要找他,却看他坐在里屋喝茶,也是眉梢一挑。

她就跟满身盔甲的女战士进了家门就卸甲,将头上那些珠玉玩意儿全给抖下来,身上绣着金线牡丹的披肩一扔,只差躺在地上了。

薛菱问:“怎么舍得来了?”

殷胥起身行了个礼:“其实也来过几次。可惜您去了万春殿,都没能遇上。阿娘这在万春殿的时间,都要比呆在山池院还要久了。”

薛菱挑眉:“你娘新得宠,指不定能带你一飞冲天,你这还要欲拒还迎?”

殷胥心道:我怕的是还没冲上去,您就先跌海里了。

殷胥蹙眉:“外头有个传言,或许不该由我来先提,但您未必没有听过,却不做反应,我不得不来问。”

薛菱这才微微正色,涂着丹蔻的手指抚过杯沿。

殷胥:“我是不是真的是您的儿子。”

薛菱:“你想,就会是。你不想,也将会是。”

殷胥冷漠道:“我明白,以后的走向我做不得主。但我问的是事实,当年您是将自己的孩子偷偷换到三清殿藏了起来么?我是宫女所生,是否只是幌子?”

薛菱沉默了一下,她半晌笑道:“我若是说你不是我的孩子,你会难过么?我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神通广大,能在当年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的孩子。”

殷胥点头:“我想也不是。那您是宫中的老人,知道我的生母是谁么?”

薛菱道:“你觉得你的生母还会活着么。她不过是宫中没名没姓的一个女人而已。但我希望这种问题你不要再问了。”

这些传言不过是一层隐隐的铺垫。若是殷胥能在东宫之中崭露头角,薛菱有的是办法让传言变成现实,若他不能为她而用,那传言也只会是无数宫廷中吹散的云烟。

殷胥手指轻敲着桌案,斟酌着一些想问的话,薛菱却率先道:“以后请安的时候,带着书和课业来。我要检查你的课业。”

殷胥:“……”重活一世,居然遇见这么一个还给检查作业的后娘。

薛菱笑道:“我知道是何元白教你的。他算是有水平,但毕竟是在弘文馆那种地方,说点什么都要斟酌再三。你娘算是念了两年字,半瓶水逛荡,教你半年不成问题。”

几日后大朝会。

泽又心里不舒服了。

本来入朝听政的只有他一个,现在又拽上了四个便宜弟弟了,他仅剩的一点太子待遇,可以说忽略不计了。

五个兄弟穿上了皇子朝服,一个个像裹着屋里厚重的棉被,僵硬的去上朝。

修与柘城,对于如此早起几乎深恶痛绝,一听到要入朝听政,抱怨远大于兴奋,恨不得让自己晚生两年,可以去跟嘉树一同睡懒觉。

兆与胥,则是毫无反应型,兆至少眼睛里还有几分兴奋,胥接旨后的反应,就是一个“哦”。

没了下文,也不说高兴,也不觉得麻烦,任人摆布。

若不是在书院确实知道这个弟弟也不算痴傻,泽真以为他是木头雕的一张脸。

而实际上,唯一能让殷胥感到兴奋的,就只有他可以站在群臣的位置,头一次仰视着看那皇位了。

泽自上次受了一次薛菱的教导,便开始像有了个方向,他虽然不能算得上机敏,却十分肯用功,薛菱没有再与他多聊过,但至少殷邛面色稍霁,跟他探讨几句,也不再是看两眼就骂了。

五位皇子入朝听政,也不过就像是朝廷上多了五尊花枝招展的垂首太监似的,殷邛就当他们不存在,从不在朝堂上向他们发文,散朝后也不管他们,只是偶尔课业中提起朝堂上的事情,一笔带过罢了。

而殷胥自从第一次大朝会之后,就开始外面套着皇子朝服的最外层,里头随便乱穿的不合规矩,裤子靴子也换成自己更舒适的便衣。其他几个人还觉得他是在作死,让殷邛抓着了就是可以滚回家不用再来的地步,却渐渐发现,朝堂上许多重臣、甚至连殷邛,着装上也相当随意,并不拘束于礼制。

殷胥前世就知道,大邺朝堂上随意惯了,等到了夏天,连殷邛都会穿着赭黄圆领便装来上朝,根本不用扛那么重一身皇子朝服在这儿累自己两三个时辰。

其他几位皇子开始逐渐效仿殷胥,就这么听政到入了冬,殷胥在朝服内加的衣服也越来越多了。

他本就娘胎里带毒身子发寒,这会儿长安城都已经飘了雪,殷胥自知病秧子不逞强,手里团了个手炉,呼出一团罩在脸上的热气,身后耐冬打着伞,随着引路的黄门往前走。从东宫走到这前殿来,总是要经过含元殿侧面那个旷阔的可怕的广场。

此刻连这个广场都落满了雪,几个石灯像是落在白饼子上的芝麻,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向远望去,可以俯瞰整个长安的含元殿也白的灼眼。

四周也没有旁人的脚印,这一块完整的雪地总有让人上去踩几脚的**,果不其然,从殷胥背后,两个疯小子修与柘城就冲了过去,卷起一阵雪花,若不是怕弄脏了朝服,都恨不得滚进雪地里。

泽在殷胥前头喊着:“快给我起来,这都快到含元殿了,上头一抬眼就能看见你们几个疯,能不能老实点!”

兆这个强忍住不去踢雪的,也在表情上表现了对那两个弟弟的嘲讽鄙视。

一场雪,就将五位殿下,分成了“没头脑”和“不高兴”两派。

兆转过头来,看了一眼脸都快要冻青的殷胥一眼,道:“今年下雪这么早,没有冷成这样子吧。”

殷胥带着宫里头给新做的黑色皮手套,脖子上挂着灰色的狐皮围脖,半个下巴都埋进毛里,看不清脸的轮廓,鼻头微微发红,双眼都冻的比往常要亮。

一般入了腊月正月,众人才会裹成这样,旁边耐冬都只穿了一件薄袄子做个意思。

殷胥:“怕冷。”

他纵然性子算得上坚韧,吃的苦也不少,前世却也没少被崔季明嘲讽是个公主身子。他的痴傻之症连带着后头早晚会爆发的头风病,都是娘胎里的病,他从小就身子冰凉,到了血气方刚的年纪,掌心也传不出多少热度来。

冬日里自然冻的受不住,雪里多待一会儿就身子发僵。

若是到了夏日,他也好不了多少,就跟一个冰块儿扔到了火炉上差不多。

兆看着他冻的发红的脸颊,面上露出几分可乐的神情,仿佛总算是在这个面无表情的殷胥身上找到几分弱点了。

快到了含元殿,修才不舍的扔掉手里攒了一路的两个大雪球,一队皇子从侧边门进了空旷的含元殿,里头这么大的空间也烧的热腾腾的,泽就想起薛菱那句“大邺穷啊”,牙酸似的吸了一口气,带着四个弟弟站好了。

群臣也都渐渐从下头长长的龙尾道走上来了,殷胥慢吞吞的解了围脖摘了手套扔给耐冬,两只手合并站在了兆后头。

兆瞪了他一眼,殷胥接收到了也不打算理他,却不料这眼神实在灼人。

他只得转过脸去。

兆:“你吃了些什么,长得跟个拔干的竹子似的!这不才半年不到,你……你要不去站到泽旁边!”

兆五官在兄弟当中也算是俊美的,却偏生个子一般。万贵妃就是个娇小身材,他倒是这点仿母亲,比殷胥大了一岁,却比他还矮了半个脑袋。

殷胥自己知道以后还会抽出个大长个头来,前世也没少人说他不长脑子,光长个子,殷胥不甚在意:“那于理不合,倒是阿兄,应该多吃点好的补一补。”

兆狠狠剐了他一眼,闷不作声了。

今日不过是小朝会,殷邛却显得十分兴致勃勃,他面上甚少见这种样子,手里头拿了一条折页本,跪坐在皇位之上。

下头群臣也在温暖的地毯上跪坐四列,先是几件不痛不痒的汇报,殷胥听了开头,就大抵知道了殷邛的态度,并不太在意。

往旁边一看,不高兴一派的皇子都脑子拼命的在转,没头脑派的皇子则都已经开始玩袖口的线头了。

殷胥抬头望去,殷邛正在群臣的斗嘴中展开了他手里那封长长的折页本,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要众人安静,忽地从含元殿背后的西北角上,传来了震荡整片大兴宫的钟声!

一声钟声过后,则是紧接着一段如同丧失心智的疯子拿脑袋撞钟般乱七八糟的钟声,从最远的长安城西北角,直到了大兴宫的西北角,愈来愈近。

整个含元殿登时安静下来,连带群臣在内,殷胥的脸色也骤然发白。

那是紧急军报呈报御前才会有的钟声,西北——西北会有什么事?!

也不是殷胥将日子过的太舒坦,而是他极其相信自己的记忆,这一两年间根本没有什么棘手的大事发生啊!

殷邛也猛地从皇位上弹起,殿内一片死寂,几位殿下还不太明白状况,看着脸色难堪的殷胥,连忙想要低声问他。

殷胥还未开口,就见着一个黑色的人影卷席风雪,扑进了含元殿前。

是黑甲?

“报皇上,臣乃凉州大营信使,肃州、甘州、凉州一线咽喉遭突厥大军压境!南道铁勒十六部集结,穿过突厥境内,现压境于丰州!”

嗡的一声,懵的不只是殷邛与群臣,还有殷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