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53|51.50|050¥

帝王之友 53|51.50|050¥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殷胥从床上醒来的时候,外头还是一片深蓝,连半点晨光熹微的样子都还没有,他僵硬的坐起身来,脸色比外头的天还难看,浑浑噩噩的半天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

他掀开里头锦被看了一眼,一身薄汗未干,亵裤里湿漉漉的。

殷胥发出了一声恼怒又无力的闷哼,仰面倒回了床上,真想将脸埋回枕头里。

所有的少年,长成之时总会有这么一遭事。殷胥也不是个毛头小子,他前世脑子不好使,这码事儿有的也比较晚,日后纾解脑子里也大多是偶尔蹦出来一些乱七八糟的景象。

而他没想到梦见了崔季明。

上次那个梦足够殷胥内心惊吓的几天沉着脸,梦见崔季明胡来,他还怕自己有些奇怪的反应,幸而前次掀开被子检查并没有什么,也就安慰自己道:只是噩梦而已,他不是变态。

可这次却不能自欺欺人了。

只是他并不是做的什么春|梦,梦里只有常年吹过大兴宫的干燥季风,二十余岁的他,牵着十几岁的崔季明从含元殿台阶最下层往上走。

他带着笑嘻嘻的崔季明走过龙尾道与飞廊,又走过御花园中的池子,走到他的寝殿去。

他的寝殿里是一副国破山河在的样子,床顶的帷幔上是厚重的灰尘,镜子前的矮凳咯吱作响,半旧的抱枕上盘龙的刺绣抽了线,木制地面上是来回拖动家具留下的凹痕,连日光都是加水也淡不开的深黄。

这半死不活的大兴宫里,崔季明从未这么好奇,这么肯听他说话,她像个孩子一路跟紧,激发出殷胥心中能够保护她的错觉。

这些都是前世跟她走过的路,殷胥介绍着他生活的一切,站在寝殿里留她也住到侧殿休息时,崔季明满面奇怪。

崔季明:“我为什么要留在这里?”

“我要回家。我的妹妹在归义坊,我的父母在建康,我的战友在朔方。这是你的家,你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大兴宫,这是你的笼子,不是我的。”崔季明甩开她的手,蹦蹦跳跳顺着寝殿的楼梯往下跑。

明明朝南的寝殿却不知为何对着西沉的太阳,层层台阶上是厚厚的金色往下淌。

殷胥穿着厚重的朝服,扯着衣摆从楼梯跑下去追她:“别走!子介别走——!”

他那祭礼时候才穿的层叠黑衣不知道怎么能迈开那么大的脚步,追上了崔季明一把从后面抱住了她。崔季明一下子就从少年,抽长成一个青年,她长大的身体撑开了他环绕的臂,她有力的手指掰开殷胥的掌心。

身上穿着银色薄甲,外头是红色的披风。

在殷胥惶恐之时,她却转身从怀里掏出个皮酒袋,给了他一口酒。

石冻春也没有那种一连串火滚下去,在肚里炸开般的辣,殷胥因为这酒,身体里浑浊缓慢的血液都跟着加速起来。

崔季明伸手抱了他一下,她鼻梁撞在他肩膀上,两只手用力的拍他:“没事儿。我去关外的播仙镇一趟。”

大兴宫像死透了一样寂静,她说是拥抱他,却像是依偎着他。

殷胥的梦最后只记得她的发顶搔痒了他的脸颊,她好像撑不住,差点就要垮掉肩膀倒在他身上,最后还是骤然松手走了,只留那口酒,胡乱的带着热气在他肚里横冲直撞。

如此清晰的梦,不知所谓的梦,一醒来便是这个结果。

那口酒,那双手,就跟现在还存在般。

殷胥觉得自己不中用到荒唐,气恼的都想拍了一下腿。

就这么一个半分旖旎都没有的梦!他怎么就能……

殷胥早早起身,换下衣物,本来想淡然装作无事,又做贼心虚似的将床单揉作一团扔到床脚,叫耐冬弄水进来沐浴,面无表情的沉进热水里。

耐冬每日都是要去给他收拾床铺的,今日果然叫了一声:“啊!殿下!殿下这是长大了呀!”

殷胥屏风后不想回答,半张脸埋进水里。

耐冬兴奋的跟个有了孙子的封建老太太,拎着衣服就像是抖着红手绢:“哎呀,这都腊月了,再过十几天殿下又长一岁,的确是应该找个宫里管这事儿的人来教导。”

殷胥翻了个白眼:“不用。”

耐冬满脸怀疑:“怎么不用!殿下真的懂……怎么纾解?”就殷胥平时那个生活日程,规范的如同大好青年,说是几点起床,就绝对不会晚一点……

殷胥:“嗯。”

耐冬促狭:“殿下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殷胥也不知道是不是脸被热水蒸的发红,有点隐隐的恼羞成怒:“我会!”

耐冬:“那就好,不过这事儿也要去跟薛妃娘娘说一声才是。”

殷胥:啥?!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耐冬就带着需要换洗的衣物冲出去了。

……妈蛋,大兴宫真是个连点秘密都藏不住的地方!

如今已经进了腊月,距离他收到上一封关于“播仙镇被突厥侵占”的密信,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五天,殷胥看到这纸条上第一句的时候,真是半边血都快冻住了,后一句写陆行帮已经将崔季明安全带出播仙镇,才化了冻。

不过纵然如此,崔季明回来的路,怕是也危险重重。

陆行帮的人似乎已经跟崔季明很熟悉,又写了一句“崔三不知五少主身份”。

她果然不知道啊……殷胥心里头松了一口气,却又担心起来。

朝堂上的消息比龙众慢了几天,不过朝堂上多送来了几条更惊天的消息。

西突厥入侵波斯,即位不过几个月的伊嗣埃三世外逃,西突厥还没有占下波斯的三分之一,却发现阿拉伯人趁机攻占泰西封,大量贵族同时向中亚私逃,许多城市还在负隅顽抗,但统治阶级的鸟兽四散,已经可以说萨珊王朝的夕阳,已经大半都落下了地平线。

突厥人数不明的人马袭击了播仙镇,并开始往于阗方向侵袭,官驿被毁。

库思老带几名护卫赶回波斯境内,贺拔庆元遭到大批流匪袭击,目前状况不明。

状况不明。

这四个字就足够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

三军主帅是死是活不知道。

陇右道状况不明,消息断的差不多了。

本来还想一起联手对付突厥的波斯帝国,可以和中原国力相媲美的几百年的萨珊王朝顷刻间覆灭了。

更差的消息纷至沓来。

那帮去征讨靺鞨的杂牌混乱不堪,无视将令四散而逃,靺鞨反扑境内。这倒是符合殷邛本来的想法,只可惜太不是个时候。

南方降温,冻雪严重,瑞雪落在不该落的地方,不但大批奴籍之人冻死,百姓也生存艰难,最富庶的地里庄稼死透了大半,来年的赋税怕是连一半都收不上来。

殷邛几天来连夜召重臣入宫,折子如雪花般连夜往外发,他一双眼熬得通红,连夜在万春殿发脾气。别说他了,连群臣都觉得多少年的点背压在了这个腊月。

殷胥本来觉得自己这半年都表现的太平常,纵然薛菱不在意,他也不是想掐尖的人,但好歹要在殷邛面前表现过几次,否则日后都不好施展开手脚。

不过当腊月,大邺陷入这种囹圄,他却不打算只是表现点才能之类的。

显然大邺在这半年内,极速的发生了他无法预料的下滑趋势,这种趋势是一时的,还是会提前导致大邺国势败落,他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必须相信后者的可能性。

有些政策,在殷胥登基后几年,都曾在小范围地区实现了成功,然而那时候大邺的翅膀上都已经千疮百孔,一点成果也不能让这鲲鹏停止坠落的趋势。

可若是十几年前呢?殷胥因为如今位置尴尬,必须要把握好他的本分,又能尽量的去说动真正掌权的殷邛。

自己不能有危险,大邺也不可再磨难。

于是殷胥这日走进万春殿就是这么个原因。

房间内的安神香点的太重,殷胥前世头疼病时也常用,只是安神香会越来越无用,他走进万春殿内,还来不及感慨这前世宫变焚毁的书房如此精巧,就看到殷邛手撑在桌案上,有些昏昏欲睡。

殷胥并没有做出什么父慈子孝的样子,上去给殷邛披件衣服。反倒是将窗微微推开了一条缝隙,贾小手吓了一跳,走过来低声道:“殿下这是做什么,外头风这么重。”

“屋内香重又密闭,不利于父皇思考。”殷胥道。

贾小手仿佛第一回在大兴宫看到了情商被狗吃掉的人,笑的有些勉强,就要去关窗,殷胥却道:“父皇若是真的要睡,就会自己去休息了。他既然坐在书房内,就是希望处理政事的,如今四境危急,父皇也不会懈怠。公公若是真有心,就应该用些提神的香末或茶饮。”

贾小手一张灵嘴,一双巧手,虽得宠,但在真心诚意方面,远不如殷邛曾经的老近侍丘归。只是贾小手既然上位,丘归是个不大言语的人,也默默给他退了半个位置,反倒不大往御前来了。

殷胥话音刚落,就听见殷邛的说话声:“是。我只是不小心眯了会儿。”

殷胥跪坐在软垫上,行礼道:“儿臣见过父皇。若是父皇疲惫,的确是应该去休息保重身体,毕竟精力充沛才能更好的处理政事。”

殷邛看了他一眼。

殷邛对殷胥的印象,最多也是马球场上那一眼,之后便抛之脑后。身为薛菱的继子,痴傻之症痊愈,虽没有惊采绝艳,但规规矩矩,又很努力,再加上薛菱总是喜欢夸几句他的懂事,殷邛自然不会有恶感。

他也一直想着,毕竟薛菱回来了,若是胥有些才能,再加上薛菱的教导,日后倒是可以考虑留在长安为官,或是分封至较为重要的州郡去。

而这几个月来胥的课业策论只能算上一般,只有最近,才出了一篇让他稍微注意到一些的时政文章。

“你是说可以利用这次南地的冰灾,推广新种粮与耕种制度?”殷邛记忆力也不错,从一沓折页本里头抽出一个来打开,正是殷胥写的文章。

殷胥挑这个也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废后过继下来的前冷宫皇子,虽如今殷邛面临的问题颇多,但必须选择一个实用、重要且各方势力都不牵扯的时政点来提议。

殷胥道:“机枢、神农等院立下已有百年,几日前上朝时,儿臣听有官员希望能将这些每年支出经费不费的机构,纳入工部下,削减开支,甚至直接取消它们的存在。儿臣不了解这被口诛笔伐最多的神农院,便查阅了许多资料。”

“神农院用于研发农耕林业畜牧技术,这些年的新成果都不太尽人意,新稻种的产量不过是比高祖时期提升了三成不到,但其习性都与旧稻种有不少相差,几次推广都由于种植方法的不注重而失败,百姓也不愿意去学习,因此一直没法推广。”

“不如直接利用这次机会,冻灾严重地区,只要是愿意使用新稻种,并学习新的耕种方式的民户,便可以降低赋税。”殷胥直视殷邛道:“赋税是按照年财产量比例来征收,如果新稻种能够推广,往年多三成的收成,往年少三成的赋税比例,最后的结果是征收上来的赋税应当只比往年少一成。这一成,朝廷应当还负担得起,只要过了这一年,之后往年恢复赋税比例,就能长期获得更高的赋税,百姓也不会感觉到压力,甚至冰灾后降低赋税比例的做法,也能体现隆恩浩荡。”

殷邛也在心中粗略的算了一下比例,的确是与他所说一致。这法子算不上多么出彩,却非常细致实用。

“你很了解这些技术,也很通算术?”殷邛眯眼问道。

“儿臣不喜欢读……圣贤书。只是想着先学点能切实用在百姓身上的东西。农是国之根本,或许是显宗中宗时候,神农院一直没有成果,也不受重视。但最近儿臣发现,神农院最近十几年却是研究出了许多值得推广的技术。”殷胥说着,将手中的折子递了过去。

“稻麦复种?水稻育秧?还有这个是什么……曲辕犁?”殷邛扫了一眼,发现这上边都是殷胥写下的对于种植方法与工具的总结,他年纪不大,读书也不多,倒是写了这样一手嶙峋傲骨的好字。

这手字真的很像高祖。

神农院相关的这些技术很细碎,殷邛平时都不会太主动关注,此时殷胥细细整理来,他倒是很有兴趣。

“你每个都与我解释解释。”殷邛可不希望这些都是殷胥不知道从哪里誊抄的,或者是薛菱、神农院让他撰写的,便将折子合上,让胥给他逐一解释原理。

殷胥靠近殷邛的书桌,展开了他桌面上卷起的羊皮地图,手指轻轻划在地图上:“与靺鞨交界的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却由于积温不够,乃是一年一熟。关陇、华北之地两年三熟,江南一带也是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唯有至广州港舶附近,则可以达到一年两熟。积温是取决作物成熟的关键,所谓稻麦复种,便是在一片田地上连续种植两季的作物。”

殷邛皱眉:“这一点在先魏的《齐民要术》中似乎有提及。”

殷胥:“是,但自两晋至南北,战乱不休,技术不足,各家均田没有统一管理,百姓对待土地的种植都不够精细。前南朝一直有加垦江南的土地面积,但是儿臣认为将一片土地加大利用,才是能显著提升农粮产量的方法。听闻神农院内的小片土地,使用复种制,纵然是在北地,复种后产量增加到了五成!若是在土地肥沃的南方,这个产量应该能直接增加一倍。”

殷邛愣了,他也有些激动:“若如你所说,一片土地上,分种两至三季作物,那的确是能达到南方全地区的一年两熟制。如此精细的种植作业,只怕是百姓未必能做得到。”

他猛地直起身子,疲惫的样子顿然一扫而空,翻出其他的折子,摊开在桌面上,心中盘算着。

殷胥却并不激动,只是垂眼等他发话。

殷邛两眼晶亮,纵然是布满血丝也不能阻止他的激动:“虽然实行起来可能会有种种预料不到的困难,但这好歹是有个方向。是你母亲与你提及过赋税问题?”

殷胥点头:“正是。这些想法也都是神农院之人研究出来的,儿臣只是思考整理后转达到御前来。”

殷邛抚膝笑叹:“你能关注这些实际的问题就很了不得了。你也是个没出过长安城的,倒是对于那些一年几熟的农耕状况十分了解。”

殷胥:“父皇在大兴宫中也见不到外人,听闻旁人传话遍知天下。儿臣也没有去过田间,但是可以向神农院之人讨教这些问题,从他们口中了解。”

殷邛:“不过没有离开过长安,没有去看过,再怎么问,很多事情也是不知道实行的困难啊。就如这耕种一事,高祖时期就不抑兼并,不少百姓失去土地而逃亡,前朝的租庸调制已经很难实行,高祖末期开始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也算是减轻了部分贫苦者的负担,可弊端仍然许多。土地兼并,百姓流离,必然昭示着国家根基不稳。”

殷胥听闻此言,开口道:“土地兼并,乃是千年不可避免的趋势,千万书中无不痛斥这种行为,认为百姓流离失所成为佃户,将会遭受更加的剥削,贫富不均,社会必定动荡。千年来无数士子、贫民的梦想,不过是土地分天下,不论是哪里闹出来的流匪、反贼,无不打着‘均分土地’的口号。”

“但儿臣认为,土地兼并乃是极难抵挡的趋势,若不能均户分田,仍可平天下!”

关于均分土地的好处,天下人几千年就有的都有一种共识。

就像是不论谁知道太阳是圆的一般,对于土地兼并,自秦皇汉武,至拓跋氏、萧氏,无不认为这是毁坏社会安定的毒瘤。

殷胥这句话仿佛是哗众取宠的反语,殷邛都气笑了:“刚刚还说复种制度能增加赋税,这头就想让百姓流离失所了?”

殷胥忽然退几步,俯身跪倒在殿前。

“儿臣认为,仍有一条出路,便是废奴婢制,使天下再无贱民!”

废奴婢制?!

殷邛不可置信的瞪大眼睛。

这句话如惊天霹雳炸在了万春殿里。

长安城外,纷飞雪天里。

四个养老般的男女坐在灰白筒楼子里玩掷卢。

珠月往细炭火炉上头煨的圆托盘里又倒了些冷水,滋滋啦啦腾起一大片白雾似的水汽,她拍了拍脸:“唉,我就不喜欢长安这地方,要不是因为小九,我何必搬回来,脸都干了。”

矮虎子瞪了她一眼:“枯皱老皮一张脸了,能不能别事儿多。咱今儿商量大事儿,你就别插嘴说那些有的没的。”

珠月听不得旁人说她老,气的桌子底下狠狠踩了矮虎子一脚。可惜矮虎子坐在胡椅上脚都够不着地,只让珠月蹬着了椅子腿,疼的脚趾头都麻了。

老秦咳了咳:“行了,如今说的是南千的事儿。乞伏,你确定南千都跟昭王走了?”

乞伏半天才道:“应该不会全都去了突厥。虽然说龙众分作了北机和南千,那也是中宗挂了个名,要咱们南北两边不要牵扯太深。谁能想到中宗这么偏袒他这个儿子啊……”

中宗当年将龙众七支分散,四支在北,三支在南。

看起来挺公平的,实际却不然。

四支在北,环绕长安,中宗本来是为了方便临时启用。却不料位置太近,太后看的太紧、反倒让这四支一动不敢动,成了压在五行山下毛都耗秃了的猴子。

而另外三支,在天高皇帝远的南方,再怎么差,只要能伸展手脚,也比他们好。

中宗的偏袒就在于,他大概预料到昭王会被带到南方,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到长安,便两边分立两位接引人,而昭王怕是在几年前就已经找到了南方的那三支。

而那三支是否跟着昭王去了突厥,或是这么些年,他们已经发展成了何等样子,如今的龙众已经很难完全得知了。

珠月骂道:“我不明白,怎么会有南千的人去了突厥,纵然就是这么多年半死不活没人管,心里有些怨怒,可是若连叛国之事都做的出来,那骨子里就是真烂了!”

老秦道:“哼,别说他们了,中宗自己最疼爱的儿子都跑到了突厥去给鞑子作狗了。”

乞伏是个唐僧嘴的好脾气:“唉,也不能说这个。中宗再怎么疼爱昭王,可昭王的日子过的有半点好么?听闻他十三四岁才从偏宅接到崔式手边去,之前是怎么长大的都不清楚呢。”

珠月却摇头:“一个残废,夺皇位也不成了,就想灭了大邺么?恕我理解不了这么烈的想法,吃的是大邺的米,喝的是大邺的水,被这片土地养大,纵然只是个贫民,也不能去投敌,更何况他还是个王爷!”

一圈打马吊的四个人陷入了忧国忧民的沉默,珠月最后扔了个骰子,起身道:“走了。”

三个男人起来收拾东西,这回各自分别,却不知是从这楼里分别,更是要离开长安,去办好手头上接下的事情了。

“陆虎,你那徒弟啥时候能回来?”老秦问了一句矮虎子。

“谁知道呢,他是要把陆行帮都带回长安来,怕是快不了啊。”

在陆行帮的队伍往东艰难行进的时候,更往北,凉州大营往北的雪海刀风里,也有一处扎根的营地,暂时一阵无风的寂静,一断笛声毫无阻隔的流入厚重的营帐。

营帐内一位年轻的小可汗正与一群武将坐在一处,脚下是落满黄沙的厚牛皮地图,一群人正讨论着,外头传来了笛声。

小可汗贺逻鹘笑着放下手中的马鞭道:“是先生,快请他进来。”

“那位不愿意进来,说是想请小可汗去外头谈话。”卫兵垂头道。

旁边的武将显得有些恼火,贺逻鹘却不在意,裹上了披风,掀开层叠的帐帘走出去。外头蓝天雪海,无风时是泾渭分明的蓝白两色。

外头不远处一条长凳上坐着一道人影,带着雪渣的灰色披风,青灰色薄冠,脑后垂着两道熨帖的带子,脊背笔直,端放的两膝撑开青色棉麻衣摆,宽袖滑下,手中拈着一柄黑玉青缨笛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