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62|60.57.057.¥

帝王之友 62|60.57.057.¥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崔季明坐在地上,手里捏着那弩,笑:“好功夫,好步法。唉,是我心软。看在我如此善良不肯伤人的份上,您以后别来崔府遛弯了行不?”

王禄压低声音:“本就没有这个打算。”

崔季明咂嘴:“以您的身手,料想出台费不低啊,这就来见我一面就回去,总有些赔本,若是您能告诉我谁给您的这赔本生意,我不介意料理了他以后,把您这次费用三倍奉上,也好歹让您别白跑一趟。”

这真会说话,王禄觉得自己要真是杀手,指不定就心动了。

可这会儿,让他做赔本生意的人,刚被崔三“把玩”过。

其实崔季明也是有心试探,这个杀手为何忽然又作罢,她总觉得还有别的阴谋。

王禄没有再说话,伸手拽起殷胥就离开了她房间。

他动作实在太快,崔季明抬起小弩,当真射出了一箭,却只击中了屏风。

两扇门抖了抖,门轴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这种动静隔壁的侍女也没有过来,她怕的就是这杀手先解决了下人。崔季明连忙摸索着起身,将屏风上的箭矢拔下来,捏在手中,扶着墙走出门去,一直沿着长廊摸到侍女的侧间,推开窗户,里头有些迷药的味道,却仍然传出来几个人平稳的呼吸声,她也松了一口气。

既然都能有杀手如此大胆的闯进来,看来她有必要让院子里多加些人手了。

嗯……还有就是,刚刚贴着那人后背她才感觉,自己应该再让人做件更紧的束胸小衣了。

殷胥回宫后,直直倒在床上,耐冬已经知晓他时不时的离宫,便替他收好了外衣,而殷胥再也没有睡着。

他……很难说自己心里的感受。

殷胥恨不得是自己瞎了。他反正四处都有的是宫人,这辈子没出过长安,活着跟瞎了也没有区别。为什么他回来了,却要崔季明付出了这种代价!

如同前世崔季明跛脚后,仍然一派乐天模样。她虽然明显双眼不可视物,说话却仍然很诙谐活泼,仿佛并不觉得影响。

殷胥默默躺在床上,两手交叉放在身上,他强压下自己心里迷茫甚至自觉荒唐的悲观情绪。他必须要想接下来该如何。

治。一定要治,纵然是只能好一点,他也要找遍名医来给她治!

对,听乞伏说龙众中,有一武功高手双目失明,他肯定懂如何在这种状况下利用自己的武学,要他来教崔季明才行!

还有……

他还要做些什么才好!他要拼命想着努力做点什么才行!

殷胥甚至忍不住想,若是真的……朝堂、边境,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走去,只有崔季明会一直遭遇各种各样的危险,那他回来到底值不值?

在前世二十二三岁的时候。殷胥心里还是有一股信念的,他还认为要拯救天下,要保护百姓,要改革富强,自己再怎样也无所谓,但一定要有个平定的天下。

然这种信念与热情在短时间内几乎都被消耗殆尽。

他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他的每一个眼神都会引来无数的盘算猜忌,前赴后继的人利用他的性格与行事来达到各自的目的,绝大部分人太过关注眼前的利益,部分无伤大雅的改革也被当作战场,他每前进一步,都有无数人在淤泥中抓住他的脚往后拖去。

殷胥有时候感慨,或许也是他没能力,太年轻。或许像高祖、显宗那样的人杰就不会被这样桎梏。

可他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纵然是崔季明,对于皇帝也不能有太多的主观影响。

若非要说,前世崔季明那句说进了他心里:家与国、人与族,一切皆有气数,天下没有永昌的国朝。

他或许改变不了什么,大邺到了十几年后指不定依然千疮百孔,与此相比,是不是崔季明更重要呢?

此生怕是也不过能活到二十五岁,他为国尽过力,却还未对她尽过心。是不是活一天,就给她一天的平安,会更无遗憾呢?

殷胥其实很容易就能想出是谁毒瞎了她的眼睛。

正因,所以他才明白崔季明会如何的难过。她与言玉笑着相依偎的样子仿佛还在眼前,几个月后便是她一个人受伤回来。两辈子加起来,能让崔三划作自己人的也不过那几个,言玉至少曾经是她相当依赖亲近之人。

前世言玉叛国通敌,崔季明从未将这些事跟殷胥吐露过一个字,怕也是担心崔家卷入前代人的纠纷中。可当崔季明在战场上,知道是幼时依赖之人设下计,将她与她的兵一次次置于死地,她会如何去想。

她在战场上不要命般的一往无前,是不是将杀死言玉作为仅存的信念。

言玉前世得到了北机这四个老头老太太,是不是为了处理和北机的关系,先在长安发展势力,耽搁了几年才去的大邺。如今殷胥得到了北机,言玉比前世早几年就去了突厥。

他甚至想,言玉毒瞎她不就是想让她回来,那前世她从马背上跌下来重伤不治,会不会也可能跟言玉相关。在崔季明归建康后,突厥的攻势变得疯狂起来,两年内绞碎了朔方最后的防线,或许是言玉想着崔季明不在,根本就毫无顾忌起来。

前世毁大邺的不是一两个人,但俱泰与言玉显然都曾是其中最大的推手之一。俱泰如今留在了西域都甚至不在长安,显然不会重复前世的路子。

那他下一步就是要杀了言玉。

更何况言玉背叛了她,伤害了她。她前世流过的泪,断了的腿,莫不是跟言玉有直接的联系,想到前世最后一日,崔季明有些踉跄的跛脚,却满是笑容的和他走在城墙上,殷胥几乎觉得无法呼吸。

这仇隔了一世,他也要报。

殷胥睁着眼睛,一直到了天亮,今日有小朝会,他要去早起听朝,不一会儿耐冬便走了进来,往暖炉里多加了两块细炭,准备好了热水,几个黄门一并围上来,替他换衣梳头。

天微微亮,外头是一片稀薄的淡蓝色,屋内点上了不少灯烛,殷胥擦过脸后坐在模糊的镜前,耐冬替他将头发梳开,他轻声笑道:“殿下头发长得很快,又黑又直,半年前刚到山池院的时候头发才到背中,现在已经快到腰了。”

殷胥想起前世崔季明特别讨厌她自己的一头卷发,总是羡慕不已的将他头发缠在手指上,甚至她还异想天开的要用滚烫的铁板把她自己的头发压直。

殷胥仿佛觉得精神耗尽,吃力问道:“今儿可有什么消息。”

“已经快正月末了,下月就是春闱,这会儿各家要考进士的名单似乎也要出来了。只是今年连逢冻灾、突厥压境与靺鞨入侵,怕是不会太顺利。不过听说今年,怕是状元要落在裴家那位国子监中的裴祁身上。”耐冬手中捏着梳子,手指像给墨池拨出层层涟漪般穿过殷胥的乌发。

殷胥点头:“他最近风头正盛,科考进士如今才刚刚有了糊名的制度,不过内定的成分仍然很多,他纵然是状元也并非如登龙门般。走这条路子,怕是不想太依靠裴家的大树吧。”

耐冬又道:“听闻突厥那边局势已经好了很多,但具体的状况怕是殿下上朝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多。奴这里听说贺拔庆元用军法惩治了他那外孙,原因似乎是崔家的三郎私动了红标军信,若是个普通的士兵,绝对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崔家将崔三郎接回家,贺拔庆元似乎也不许她再踏入国公府,颇有些不认人的架势。”

殷胥没听过这个消息,凝眉思索。

她明显活蹦乱跳,根本没有被打个半死的样子。但消息既然传出来了,是贺拔庆元怕有些事情最沾到她么?

耐冬以为他不关心,继续往下说了宫内几位娘娘最近的动态。

说来,若是殷胥真的十几岁,怕是不肯用耐冬这种心中藏了不少事儿,又曾做着几方细作的人。可殷胥前世在朝堂上,所有能用的人都是这样的。

他们有能力,有自己的谋划,或许私下有各种错综复杂的目的。但殷胥早明白,自百姓至官员,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小算盘,都是两面做人,他能摸得清对方的脾性和能力,有些事情心里有数,且就放手不管大胆用人便是。

殷胥知道殷邛多疑的脾气,可能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他时时刻刻逼迫自己不要像殷邛一样,所有殷邛有的缺点,他都时刻自省想要改掉。

耐冬年纪不大,虽地位低微,但能周旋在皇后与万贵妃之间保住性命,就是有他的眼色和本事。果不其然,这几个月来,他替殷胥做眼目,在宫内与各宫的宫人都有些联系,宫里宫外大小的事情,他都能传话到殷胥眼前来。

天气依然很冷,殷胥带上手套,又围上披风才走出门。

近日的朝堂上,殷胥隐约感觉到殷邛的目光更多的落向了他们这五位花枝招展的殿下。他更多的向泽提问,目光也时常注视着殷胥。这种变化也被群臣敏锐地捕捉到了,以至于崔夜用也在朝堂上几次将话头抛给了泽。

泽一开始还紧张的诚惶诚恐,逐渐也变的稳重淡定起来。过了年,他已经十六,几乎到了可以成婚的年纪,这些日子他往日忧虑不安的样子逐渐消失,仿佛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拼了命的想要做出点成绩来,连一向不喜欢他的殷邛都不得不去直视这种进步。

小朝会这次最重要的话题便是击退突厥一事。

波斯国灭,大批士兵会被阿拉伯人和西突厥瓜分,陇右道已经几乎说是可以脱离了大邺的控制,贺拔庆元如鬼神般回到三州一线后,立刻伏击突厥人,识破了突厥人的局势,除了靺鞨,基本已经局势反转。

问题就出在靺鞨身上。

既然突厥那边暂且能缓一口气,殷邛就打算实施他的计划,来对付东北的府兵了。

显然有人接收到了殷邛的眼色,裴敬羽站出了队列:“圣人,臣有事启奏!”

殷邛调整了一下坐姿:“讲。”

“臣要参且末北都尉贺拔罗,纵容手下千人于播仙镇北部烧杀抢掠,无恶不为!贺拔罗目中无人,勾结且末郡守裴森,在丝绸之路的南道上大肆抢劫沿路商队,甚至骚扰官驿信使,改动军情信报!”

裴敬羽浸淫官场多年,显然不是第一次这样奏本,连脸上的激动与义愤填膺都恰到好处。

“这是周边各郡联名上书的折子,还请圣人过目!”裴敬羽道。

如今升职成为正四品鸿胪寺卿的崔式,垂眼立在殿内,心下冷笑。崔季明归来后,就将此事与他说过,这封折子早在几个月前就送到了殷邛手里,这会儿却又从裴敬羽手里递上。殷邛免不了也要拿东北地区的府兵开刀,但为了能对南北各地的府兵出台更多的管束政策,他必须要在各地抓典型。

贺拔罗这个典型,还能对贺拔庆元有牵连,完美的就像是送到殷邛手里的刀。

只可惜现在陇右道已经被突厥兵入侵,拿不到太过有力的证据,但这么到手一把刀,殷邛不会不用。

崔式心下冷笑,果不其然看裴敬羽让赞者宣合川郡郡守上殿。陇右道每郡下县数大多都只有二、三,只是虚挂一个从四品外官的名,如今陇右道被突厥侵占,这位合川郡郡守逃入京,怕是早做了狗腿子。

崔式百无聊赖的垂下眼去,做一个闲的蛋疼的寺卿,听那位郡守大肆渲染贺拔罗的恶行,并将军报改动一事说的简直要撼动国之根本,就差把陇右道的覆灭都归结在贺拔罗一人头上了。

殷邛配合的做出大怒神色。

崔式心里却想,各地军府都尉以家世和财力为主要的选择依据,因此不少都是世家子弟掌管,光五姓家族就有不少宗亲在各地拥有府兵,在这个几乎不能养私兵的时代里,这些府兵就是分散在各地的各家私兵。

裴敬羽之所以愿意这样给殷邛当枪使,一是他权势日渐水涨船高,多次与崔夜用政见摩擦,二是裴家做世家的历史不如五姓,根基不稳,在外姓裴的都尉也几乎没有,这一招伤不到他自己。

但崔夜用也怕是不会站着看,贺拔罗的事情就是个爆发的点,他若是在此事上不赢,后头就会连连吃亏。崔式昨日想了许多,觉得这事儿怕是绕不开他那个本事滔天的大姑娘,果不其然听到了崔夜用开口。

崔夜用:“臣认为此事关切重大,或许合川郡守回了长安,对于陇右道如此轻易的沦丧于突厥之手,也想瞥清一些什么责任。也是巧,圣人或许记得,贺拔庆元出使波斯之时,带走了老臣家中一位孩子。恰巧这孩子因受伤,留在了播仙镇,在突厥入侵时站在了播仙镇城墙的第一线,还见到了贺拔罗,恐怕对于状况,他更有所知。”

裴敬羽笑了:“说来崔相口中的这位知情者,还是贺拔罗的堂外甥。更况合川郡守在陇右道南侧任职八年,又有周边十几位郡守、县令的联名,崔相请一位有血缘关系的半大少年来对质,实在不合适吧。”

崔夜用并不在意:“听闻贺拔罗这两日也要到了长安,不如入城后将其立即控制,押入大牢。我认为若是贺拔罗犯下这等罪行,必定会趁乱逃窜西域,而不是回到长安。更何况我家那孩子不过十四五岁,相较于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诸位郡守县令,他一个孩子没有胡说话的必要和本领,从长大就没见过贺拔罗,根本更谈不上血缘亲情。”

崔夜用显然并不在意贺拔罗的性命,为了关于府兵制改革的第一场前哨战,他必须要打赢。崔式倒是不担心崔季明会到人前来露脸,她双目不可见又遭“军法”处罚之事越多人知道,她处境越是安全。

只是贺拔罗……各方都未必会留他的性命了。

殷邛冷冷的望了崔夜用一眼,心里清楚,局虽与他有关,但他必须置身事外,道:“那我再等两日,崔相可好好问过你家的那位儿郎,御前说错了话,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崔夜用老神在在道:“这孩子心性单纯,不善言语,必定会如实还原。”

崔式腹诽了一下这个“心性单纯”,他这个当爹的都觉得脸红。殷邛看往日唇枪舌战、暗箭乱飞的朝堂上竟然一片和谐,站在裴敬羽这边的没有开口,站崔夜用这边的也不多说,仿佛谁都耐性颇佳的在等。

殷邛狭长的目划过垂首的群臣,竟觉得他日后其他的改革都会愈发困难。

“关于冻灾一事,臣有事启奏。”有人打破了这寂静。

紧接着关于冻灾的议题展开,各方又开始互相抨击,口诛笔伐,对于冻灾的处理方式各有看法。

殷邛静静的听着他们的争论,偶尔点评几句,冻灾一事已经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这会儿后头开始的便是相互推诿,他忽地开口:“太子前几日策论中,对于冻灾的后续,有些见解。泽。”

泽捏紧了手中的折子,有些强压下去的激动。他面上显示出一种少年人常有的矫情的淡定,一眼让人看穿却并不讨厌,他开口道:“儿臣在。”

“说说吧。”

泽声音有些微微的发抖,可他极快的压下去:“儿臣认为,应当直接利用这次机会,在冻灾严重地区推广神农院研发的新稻种。新稻种较于目前江南地区常用的稻种,产量约能提升三成,只要是愿意使用新稻种,并学习新的耕种方式的民户,便可以降低赋税。”

太子的发声使得吵闹的大殿有一下短暂的令人耳鸣的沉静。

立刻就有无数人反应过来,带着无数的问题卷席向了他。

泽有了一瞬间的惊慌,可他似乎做足了功课,一一应对:“邵舍人所说的赋税降低比例问题,我命算师推演后,认定对于耕种新稻种的民户削减三成赋税,基本能保持该地区的赋税总量不变……”

“对于王侍郎所问的稻麦复种制度,实际上是江南地区小范围内有推行过的一种增加年收次数的方法,至于说……在哪个地区更适合实行,我还未有过太详尽的调查。”泽有些窘迫的回答道。

殷胥站在原地轻轻垂下睫毛,仿若不闻。

他感受到一束目光落在他身上,微微抬起眼来,对上了殷邛投来的目光。

殷邛眉梢轻轻动了一下,殷胥则表情如常的转脸看向泽。

泽所说的方向基本和殷胥之前所说的一致,只是他虽有框架,但细节并不完善。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太子,能这样关心民生,殷邛也表现出了适时的赞扬。

不少神农院与户部官员也对于他的说法进行了一些完善补充,朝堂上开始一阵热烈的讨论,殷胥仿若事不关己,听着户部的说法,对于户部官员的行事风格与此事的可实施性也有了数。

殷邛也难得向其他几位皇子发问:“你们对太子的说法,可有什么想到能补充的么?”

修是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来,对于自己的不务正业终于有了点羞愧,红着脸摇了摇头。

兆则如同有备而来,虽然想法还有些幼稚,但显然也说了许多自己的见解。

柘城眼睛都直了,外人都能看出来他离睡着只有一线之隔,殷邛也给自己这个爹留点面子,绕过了这个睁眼睡觉的儿子,转眼看向殷胥。

殷胥轻轻摇了摇头:“太子殿下所述已经十分完备,儿臣想不出别的。”

殷邛也不再多问。

这一次小朝会又进行了一个多时辰,讨论了些京官与春闱的事情,到了接近中午的时候也散了朝。一群大臣着急忙活的出门上厕所,另一批则饿的两眼发昏,往各个部门的“机关食堂”赶去。

等五个少年并排从含元殿离开,修高兴的开口道:“哥你好厉害啊!你怎么想到的?哎我看你这几天老是挑灯夜战,都不跟我玩,原来在干这个啊!”

泽满面兴奋,笑道:“你以为都跟你似的,每天就知道玩!几天前跟父亲讨论冻灾一事,他提到神农院的新稻种一直推广不良的事情,我就想到了能不能就趁着冻灾推广呢。只是神农院的那些老头子们,实在是倨傲的很,我叫人去问他们要些数据,他们都很敷衍。”

修道:“神农院,不就是种地的地方么?我听说他们自己在坊内开了一大片田,种了各种各样的奇怪东西。不过他们性格的确是都比较奇怪。”

兆忍不住道:“他们也可能是觉得太子殿下不懂农产的事情,听说父皇就在他们那里碰过几次钉子,这样没有作为又不圆滑的地方,怪不得遭到各方挤兑。”

泽似乎对刚刚直抒己见的感觉仍有几分恋恋不舍,手抚过折页本锦缎的皮面,道:“好不容易最近感觉到有了些方向,父亲也算是能跟我多讨论几句,我以后……要千万倍的努力才行。”

柘城挠了挠头,很老实的笑道:“泽是咱们当中,能见到父皇最多的了,得到的帮助自然也是最多的,唉,反正我读书是没救了。”

这话显然让泽很开心,他最近发了疯似的勤奋,殷胥自然也看在眼里。

一般有朝会的时候,殷胥都会直接去薛妃那里请安用饭,这次也不例外。

薛妃口味贪鲜,手底下的厨子也一个个出神入化,殷胥纵然不留恋吃食,也偶尔会有所期待。殷胥向来是不太爱言语,他默默低头吃饭,薛菱今日却开口道:“之前你因课业去了几次万春殿,这段时间怎么没去了?”

殷胥放下了筷子,答道:“父亲本对我也没有太多关注,或许是我令他失望了。”

薛菱笑:“是么?你的课业我也辅导了有有一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就不愿意与我说么?”

殷胥沉默。

薛菱这段时间对他算得上是倾囊相授,从时政到律法,她虽然说都不是研究太深,但涉猎极广。渊博的人也大多显得有趣,薛菱时常会用饭后的时间,与他探讨些宫内外的事情,她多有角度不同的见解,言语之间是一种能说服他人的自信与锋芒,他大抵也明白了为何殷邛一面偏好温柔的女人,一面又对薛妃念念不忘了。

“不愿说便罢。”薛菱对这个儿子向来没辙,她纵然知道消息,也不好逼问。

殷胥却还是开口:“我建议父皇,取消部曲制度,废除奴籍。”

薛菱瞪大了眼:“哈?你再说一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