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帝王之友 > 91|091.¥

帝王之友 91|091.¥

作者:马桶上的小孩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01:33 来源:小说旗

崔元望听到她这胆大包天的话动了动眉毛。

而殿内的赞者已经在高声颂道:“……是举起成命,锡以徽章。第四子兆可封永王,第五子修可封睿王,第七子柘城可封衡王,第九子胥可封端王……”

崔季明翻了个白眼,小声道:“都端庄成那样了,还端啊……这封号也太路人了,这是要把他打发到犄角旮旯研究种地么?”

郑翼:“你难道不该说修么,整天脑子里都是打打杀杀上房揭瓦,竟能封个睿字吧。”

崔季明笑:“父母对孩子总有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嘛。”

殿内还在诵读:“……十二子嘉树可封茂王。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崔季明纵然不在殿内,也猛然感觉到含元殿中的气氛一下子就改变。太子选妃、皇子封王,殷邛早有意命几位殿下为刺史去各地行事。想到太子如今虚弱的身体,修殿下的四体不勤,殷邛仿佛在暗示讲选贤为储君。

太子经历过万花山一事,殷邛对外一副关心他的样子,实际见过多少面,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此刻泽站在众皇子最前头,他年纪已经不小,双肩支起太子朝服,苍白面容强撑的笑容与优雅的礼仪无不在尽力扮演大邺这帝国的太子,可他却仿佛忐忑到了骨子里,衣料上金光灿灿的刺绣耀眼,愈发显得他的面容仿佛隐匿在灰色的薄雾中。

崔元望这个平日里站的笔直的,竟也探过头往殿内张望。

群臣正讨论几位殿下的册立时机,元望忽地小声开口:“他要哭了。”

崔季明听见了,转头:“谁。”

“泽。”元望目光望着太子的背影:“他……永远都觉得自己不合时宜。”从出身到性格、从表情到行为,元望与他相识半年多,知道他这个一国太子,永远在小心翼翼观察别人的目光,修正自己的行为。

这一场拖得太久了的大朝会终于结束,崔季明也累的不行,她微微合上眼,听着从含元殿两侧龙尾道,窃窃私语传入她的耳中。崔季明听到了几位世家的宗主毫不避讳的说殷邛野心太大痴心妄想,她听到了几位年轻的官员喃喃道:“契约通行,天下再无奴隶……”

又有人道:“你可听说九殿下是薛妃当年那个儿子,若真是如此……那他岂不才是大邺的嫡子。”

“这事儿如今还能是个秘密。再加上中书传出来,薛妃的笔迹如今又出现在了奏折上,薛姓虽不比五姓,当年也是比裴家更强盛的陇地世家,出来的嫡女,旁人比得了么。”

“若当真,皇帝是否有意想提端王,否则此事为何又要端王出头。如今看朝堂上端王的应对,确实是进退有度。他一向寡言,也并不表现出焦急的样子。你就跟兆对比一下,兆殿下急的都快削尖脑袋想将折子递到圣人面前了。”

崔季明皱了皱眉头,继续听着。

“可端王这字封号也取得太中规中矩,九殿下似乎也从未表现出想要跟各家交好的样子,就算是郑家,郑湛在朝堂上也从没帮过九殿下。咱们纵然是想靠拢,也要看那位清高模样的九殿下肯不肯。”

“还是与家中宗主商议一下,这几位皇子,倒是名号全都平平,永字、睿字,在前朝,这可都是可以打发到南地养老的……”

她刚要再集中注意力听几句那飘远的声音,忽然被郑翼怼了一下,睁开眼来,几位皇子正从侧门走出来。她一睁眼就看到了殷胥,他微微偏头,朝她看了一眼。

崔季明回过神来,想起刚刚他的言论,忍不住挂上几分笑容,偷偷对他比了个拇指。

那张如今不忍直视的脸上,笑容让人只想忽略。

殷胥不太明白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但显然是崔季明在褒奖他。他目光故作漫不经心的划过去,唇角隐隐勾起了几分。崔季明是高度近视,却不是全瞎,殷胥一点情绪她都能感觉到,做出要赶上修的样子,走过殷胥身边,轻轻拿手肘顶了他一下,侧过脸挑眉低声道:

“高兴就高兴,装什么装。”

殷胥一下让她戳穿,还来不及反应,崔季明大笑了几声,快步走到了修旁边。

崔季明:“修,你这个封号真的是哈哈,挺符合你的。哎呀今天开始就是睿王殿下了啊。”

修不知在思索什么,才回过神来:“啊……封号也都无所谓了。如今已不是前朝,这封号不过是取个吉祥字。”

崔季明笑着跟修说着什么,春风拂面,仿佛内心坦荡毫无负担。

殷胥想起了她在书架中的一声轻叹:“您行进的路上,或许不必有我。”

他垂下眼去,轻轻叹了一口气。

一行往东宫而去的殿下中,兆打算去见万贵妃,他临行前走过泽的身边,看着心思深重的泽,漫不经心道:“我倒不知道,崔三与胥关系如此近。”

泽抬起头,皱眉:“你什么意思。”

兆耸了耸肩,转头走了。

泽回头望向殷胥,果不其然看他目光有意无意的扫过崔三。

当初在万花山,他一直都与崔三同行,虽说从结果上看来,殷胥不会是那次的刺杀的背后之人,但他与崔三也确实像是早就相熟。再联想到刺杀的罪魁祸首和贺拔家有关,崔季明去探望过了牢里的贺拔庆元……

崔三若是真站在胥那边,这倒是崔家打算两边都抓着。崔三做着修的伴读,指不定她还是个两头的细作……

他越想越深,眉头紧皱。

**

殷胥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真的会来找嘉尚。

长安城南有一大片村落,嘉尚所在的慧永斋正在此地。听这名字,好歹该是一座古朴小寺,却不料只见一茅草院外歪歪斜斜挂着这三个字,院内有鸡鸣和机杼声传来,马车停在外头,殷胥一身素色深衣,踏下车去。

门未关,他一打眼便看到嘉尚正带着打满补丁的围裙,穿着草鞋在织布。

一边织布,一边哼歌,脚边一群啄米的鸡。

上次被嘉尚的高深莫测震惊的殷胥,这一次又让他如此家常的生活给震惊了。

第一次见自己把男耕女织干全的大和尚。

嘉尚没抬头:“殿下,还请进。”

殷胥对耐冬一点头,背手走进来:“本以为你该在哪个破庙古刹内衣不蔽体。”

嘉尚笑:“此地本有庙在,只可惜宗派不同,我这个净土宗的散人,还进不去那空宗的庙宇。”

殷胥确实知道佛宗内部也分裂有派别。各朝各代虽有不少帝王笃信佛教,在大邺,寺庙也成为了宣扬律法、收纳传染病人、开放民间集市的主要地方。但佛教盛行,大量青壮年成为了不必赋税的僧尼,佛门势力越来越庞大,各个寺庙富若世家,修建的瑰丽堂皇堪比皇城,必定会威胁到朝廷。前朝灭佛之事亦有,大邺自高祖时期也只是扶持道门,较为温和的一直压制佛教。

只是中宗却是个笃信佛教的,他多次派高僧前往西域取经,慈恩寺高僧也开始插手政局,佛门盛行之时,也分裂出了各个教宗,教宗之中争斗不断,却也愈发繁荣,如今佛教的盛行在大邺已经是避不过去的坎。

殷胥道:“空宗是这些年兴起的新宗派?我记得天台宗几乎占据了慈恩寺,怎会在长安周边又有新宗派如此兴行?”他前世扶持道门,对佛宗了解并不深。

嘉尚笑道:“殿下当真是不太了解佛门,天台宗兴盛了不到二十年便衰落,而空宗则已已经遍布民间。他们不似天台宗那般大肆修建庙宇,一直低调行事,所以大兴宫内几位都不太知晓吧。”

殷胥自然知道佛门盛行对于朝廷的影响,皱眉道:“遍布民间?”

“富密贫空。空宗推行‘不取贫贱,心系一佛’,又不言根性,只推渐行,在百姓之中修空宗之人大有。他们很多人并不登堂,剃发后草鞋布衣行走世间传播佛法,性情坚忍。本是南地小教派,没想到如今发展的连东京洛阳也几乎都是空宗法嗣。”嘉尚叹道。

殷胥皱眉:“既本是佛法教派,占据寺庙也无律法管束了。那你又如何在这里落脚?”

“有个好心的郎君,不但在西域救我一命,听闻我被驱赶出来后,还给了我一些银两,我想这不事生产靠嘴来忽悠别人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还不如跟每当和尚时种种地织织布。”

殷胥没怎么离开过皇宫,可以说是连会跑的鸡和织布机都没没见过,有些好奇却佯装不在意的观察着院中的一切,随口问道:“哪位郎君,如此好心?”

嘉尚低头道:“您想来问我的那位。”

殷胥皱眉。

殷胥的确是想来问崔三之事。

他承认自己总是心眼细,崔季明与他说起那册高祖的手札时,对于为何会懂文字的理由可以算得上敷衍。她在口头上胡说八道糊弄他,也不是第一次两次了。

但殷胥却将她那句“您前行的路上,或许不必有我”的话,噎的翻来覆去寝食难安。

他便又将那高祖的手札翻出来,当初崔季明谨慎珍重的读来,她所说的字与纸面上字体写法,殷胥都拼命记住了大半,再对照他以前整理过的,他几乎可以看懂绝大部分的内容。

正是因为能看懂,读到前头被崔季明跳过的内容,他才心惊。

高祖为何自称活了一白多岁?他以前是商人……?几千年历史?

就连后头许多内容,殷胥细细读来,也发现有许多词汇的含义他并不知晓。

这本册子不但字体不同,连写法也是自左至右的横写,这才是前世殷胥并不能读懂的原因。

他再联想到崔季明时不时冒出来的疯言疯语,他最早与她相识的时候,还总是问,后来看崔季明一脸无趣根本懒得解释,也就渐渐不问了。

当细节累计到这种地步,一句“孟婆汤没喝干净”的话,显然已经不可能糊弄的了殷胥。他知道崔季明不论前世还是今生都向他隐瞒过不少事情,可当崔季明表现出与他越走越远时,这些他不清楚的事情扩大成了没来由的恐慌。

前世与今生,政局世事往不同的方向发展去,殷胥只有一种“本该如此”的清醒理智。

但当崔季明这个被他在意着的人,与他的关系也越走越远,殷胥才开始萌生后怕。

他怕的是有朝一日,本该站在他身侧的崔季明,会有朝一日将手中的剑对准他。

他更怕的是,二人可能会未来几年后再无交集,或许街角官驿再见面时,二人年岁已长,面目全非,早已与记忆中无法重叠,崔季明再抬头,用她惯常崔家子的那张笑脸,问:“请问您是——”

他前世年幼,崔季明又故作幼稚玩闹,他也未曾感觉到她不像个少年郎。

如今他已经清醒成熟,再来看崔季明少年时候,胡闹也只是表面,她心智看起来比他还长几岁。

那所谓的前世到底是什么?她曾是个什么样的人?与高祖可曾来自同一个地方?

能给这些虚无缥缈的事物一个答案的,在殷胥所知范围内怕是只有那个自称天眼的大和尚。

嘉尚笑:“难道九殿下不是为了问崔三的事情而来。她防心颇重,牵扯事情又多,对殿下多有隐瞒。殿下不肯问她,却知道我可窥人前世,便想来向我打探打探。”

殷胥:“那你能给我答案么?”

嘉尚起身在围裙上抹了抹手,使出了大和尚行走江湖千年不变的故作玄虚,道:“能给殿下答案的,唯有殿下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