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21章刘光世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121章刘光世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着名南渡将领,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四位将领是指岳飞、韩世忠、吴?、刘光世。这一种说法,将张俊、刘光世挤了出去。因为在西湖边岳王庙的跪像中,秦桧、王氏、万俟?l、张俊跪像,反翦双手,长跪于地,象征着迫害岳飞的四奸臣向精忠岳武穆谢罪。后人参观者,向四铜像吐吐沫,撒尿液,甚至猥亵王氏的铜像。感觉出了口鸟气,为英雄伸冤了。

张俊是与秦桧并列的大奸臣,怎么有资格进入中兴四将之一。若是他进入,本身就是对中兴四将的侮辱,于是干脆把他挤掉。

而刘光世,太平庸了,也被挤掉了。

另一说法是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这一说法来自于宋朝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四位将领均有王爵,岳飞追封鄂王,刘光世追封?王,韩世忠追封蕲王,张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刘?取代刘光世,以史料来看更为可信。

第三种说法由南宋史官章颖提出,将岳飞、李显忠、刘?、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这是以单纯的战功而形容。

无论哪种说法,岳飞都是中兴四将之一,而韩世忠则是人品很好,抗金意志坚定,然而刘光世有些平庸,张俊大奸臣一个,世人多是认为这两位有些滥竽充数。其中刘光世在抗金时,大多是不战而逃,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称为“逃跑将军”,此后淮西军变也是出自他的军队;张俊更不用多言,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案,造成岳飞被冤杀。

吴?而早年在对抗西夏的战争中,累有战功。后被派到陕西后领兵抗金,仙人关之战和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兵兀术部,破川陕路金兵进攻,使得金人不敢窥视陕川之地。他和弟弟吴?一起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也是在顺昌大捷中一战成名,率3万军队,先后两次大败金兀术的10万军队,大破金人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骑兵军),百姓为了纪念此次抗金胜利,也为了感谢刘?大败金军,使百姓免遭一场金兵浩劫,而修建了刘公祠以示纪念。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说法,中兴四大名将很能打,很牛逼。

更是有所谓的中兴十三处战功,以示纪念。

其实,深究起来,也不过如此。

南宋初年,比较着名的将帅主要有岳飞、韩世忠、吴?、刘?、张俊、刘光世。宗泽、李纲、虞允文等人属于文臣,而非武将。

吴?是第一个使金军遭受惨败的南宋将帅,他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然而他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和尚原与仙人关两次大捷,是防御性的战役,而不是进攻性的战役。自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以后,川、陕战场大致上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吴?显然满足于所取得的成就,未能大举出师,克复失地。其实,也不是他不想大举出师,而是本事不行,一旦出事必是大败。最后竟以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

刘?原来的地位和声望并不高,顺昌之役,使他一战成名。顺昌之战是防御性的战役,纵观刘?的军事生涯,也只有此仗打得出色。往后绍兴十一年柘皋之胜和濠州之败,已大不如前。二十年后,金海陵王大举南侵,刘?败于淮东,军事声誉更是一落千丈。

韩世忠一生最出名的有两仗,一是黄天荡之战,以八千水师堵截金朝大军,一度使完颜兀术(宗弼)相当狼狈,扭转了宋军望风奔溃的颓势,但最后仍以失利告终;二是大仪镇之战,被撰写神道碑的赵雄和往后的史传夸大为“中兴武功第一”,其实不过是伏击金军万夫长聂儿孛堇的前锋部队,杀敌数百的小捷。此后韩世忠率军长期守卫淮东,除曾攻取海州外,屡攻淮阳军不克,在救援濠州时又被战败,无大的战功可言。

南宋初年的诸大将中,只有岳飞是进攻型的将帅。南宋的其他将领中,吴?、刘?是防御型的将帅,守则有余,攻则不足。韩世忠的抗金意志很坚定,但是军事成就不仅比不上岳飞,而且也不及吴?、刘?。刘光世和张俊,后世的评论是养尊处优、畏敌怯战的庸将懦夫。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

从宋朝开始,就没有所谓的大将,名将。

所谓的中兴名将,不过是宋朝人吹嘘夸张的成分居多。比之秦汉唐时代的名将,差了很多个档次,不论是战绩张功,还是人品都是大大不如,顶多是廖化之流,比不上吴起、白起、蒙恬、韩信、李靖、李绩等。

而唯有岳飞,是一个堪比韩信、李靖、戚继光之流的名将。

或者说,所谓的中兴名将,本身就是为了衬托岳飞而存在,红花还需要绿叶陪衬。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出色了早夭。

这也是岳飞的悲剧。

…………

刘光世,也是中兴四大名将之一。

这时,赵朴才恍然间想起来,似乎真的有这个人物存在。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刘光世还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

在淮西事变中,郦琼直属部队虽只5000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同年八月叛归伪齐的竟达4万人之多。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5.2万多人,仅剩王德所部8000余人及零星部队。

不过,这货至始至终处于打酱油的角色,没有惊人的战绩,也没有打败仗,更没有如韩世忠那样为岳飞说情,也没有如张俊那样陷害岳飞,一生平平安安活到最后。唯一的污点就是跑路,怯敌,以及贪财。

“刘光世!“赵朴咬文嚼字的,说着这三个字。

心中闪过了一丝怀疑,刘光世真的是废物吗,真的是打酱油吗?

不!

立时间,赵朴摇了摇头,历史是不可靠的。

后世者,可以指指点点,指出前人犯了多少多少错误,却很少顾忌到时代背景。

这是一个乱世,身在乱世,活着本身就不容易。

在乱世中,人命贱如狗,人命如草芥,死了就死了,没有人在乎你的身份地位。身为军事将领,可能被敌人杀死,可能被部将出卖,可能被君王杀死,可能被同僚陷害至死,死了就死了,没有人会给你喊冤。

而刘光世,出生在西北的一个军事世家,是典型的军二代。像他这样的军二代,在西北军中多之又多。可是他却硬是凭着自己的手段,成为中兴四大名将之一,且位列八王之首(南宋追封高宗时期的七位抗金将领为七王。即蕲王韩世忠、刘光世为?王、张俊为循王、岳飞为鄂王、杨沂中为和王、吴?为涪王、吴?为信王)。

世人说,他虚报军额,多占军费,军纪败坏,多有劫掠。可是宋军从建立开始,军纪就不行,太祖时代王禀伐蜀,烧杀抢掠不断,引动蜀中变乱;而到了征伐南唐时,军纪也不好,在攻陷金陵城时,多有劫掠;而到了宋太宗,讨伐北汉时,更是火烧太原城,把晋阳城所有的年轻女子全部充为军妓,供军士狎戏。而在童贯平灭方腊时,更是将江南抢了一个空。宋朝的军队,从始至终,军纪就不好。一些军纪好的军队,反而是特例。

世人说,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称呼他为逃跑将军。可实际上,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的那一段时间,逃跑将军太多了,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跑路的将军很多,只是多数的跑路将军被活捉,或是杀死。而他却是例外,跑路了,还活到了最后。

世人说,他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可查看宋朝的强军,多是流民军,多是流寇,叛军投降,岳家军如此,韩家军也是如此,其他几路强军也是如此。只不过韩世忠,岳飞等,管理严格,驱除了流民军的一些缺点,而刘光世则是依旧官匪一家。

总之,可以说他贪生怕死,可以说他军纪败坏,但是绝对不能说他废物,说他无能。

而在宋朝的诸多将领中,吴?服食丹石、沉湎女色而死;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处死;张俊、杨沂中则是参与陷害岳飞,遗臭万年;刘琦除了顺昌大捷之外,再无战功;韩世忠抗金无望,终日借酒消愁,忧愤而死。

而刘光世一生,没有大败,也没有大胜,抗金意志不如岳飞,韩世忠,军事指挥也是三流水准,也没有投靠秦桧,陷害岳飞,遗臭万年。纵观他一生,太平庸了,或者是太中庸了,可正因为太中庸了,反而实现了明泽保身。

“老油条!”最后,赵朴评价道。

ps:第二更到了,求收藏,求推荐票。过年了,多多睡觉,多多养身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