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24章登基九五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124章登基九五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一天的休整之后,全军出发,向着百里外的南京行进。

此南京,非是后世的南京。

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先后建置两次,北宋置应天府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故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应天府南京位居北宋陪都。

南京应天府,是太祖的发家之地。

到了应天府之后,在一股暗流的涌动之下,劝进的风波开始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谁当皇帝,这并不重要,士大夫也不在乎这些。重要的是,必须有皇帝存在,扛起大宋这面旗帜。

如今汴梁城破了,两位皇帝被掳走了,而张邦昌当了伪朝的皇帝。他这个皇帝,是金人立下的,名不正,言不顺,不仅是朝堂内外的士大夫不服气,百姓不服气,就连是张邦昌自己也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不敢以寡人,朕自称。

这时,大宋立国已经一百六十多年了,尽管在对外上软弱无比,可是内政上还是不错的,百姓生活水平提升,士大夫可以自由言论,从底层百姓到上层士大夫,都对赵宋皇室心存感激。

宋朝皇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而此刻,赵朴是最佳的入选。

在大宋,当皇帝贤能,才德很重要,可是根正苗红更为重要。仪王出使金营,临危不惧,给士大夫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后来救援河东,又增加了不少印象分;再加上皇室嫡系一脉,只留下了他,于是他当皇帝也是必然了。

当然了,不能自立为皇帝。

儒家喜欢矜持,喜欢含蓄,喜欢内敛。

当皇帝,劝进很重要。就好比当年的黄袍加身一样,大将们给赵匡胤披上黄袍,与赵匡胤自己披上黄袍,差距很多,前者是人心所望,后者是乱臣贼子。

最后的答案,已经揭晓了,可过程还是要走的。

首先的应天府府尹、通判等人劝进,不过被赵朴退拒了;后来,又有大量大臣推荐,可是赵朴还是拒绝了。终于,最后李纲、宗泽等大量有名望的文臣出现了,各地的州府知州,谈判,大儒、名流之人,纷纷汇聚在一起,第三次劝进,赵朴这才答应。

三次推让,方显示诚意。

媳妇熬成了婆,终于最后还是披上了龙袍,坐在了那个位置上。赵朴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望着一个个山呼万岁的声音,心中微微激动:这就是当皇帝的感觉吗?万万人之上,一言为天地法,执掌一切的感觉吗!

真小人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

…………

终于当上了皇帝,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没有锦绣河山,没有能臣贤将,有的只是破碎的山河,一个烂摊子,有的只是大宋的正规军全数覆没,只留下流民军;有的还是时时刻刻,虎视眈眈的金军。

当上了皇帝,只是这个皇帝的位置,极端的不牢固,好似坐在火山口一般,随时将会被吞没。

而在场的诸多大臣,他多数都是不认识。即便是一旁的太监介绍着,各个大臣的履历,赵朴还是一片茫然。不过也不是没有用,至少混了一个脸熟,身为皇帝不需要记住每个臣子的外貌,姓名等等,只需要被臣子认识就行了。

而在诸多大臣中,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李纲与宗泽。

在汴梁时,赵朴就认识李纲,只不过那时的李纲意气风发,一副要力挽狂澜,一副救民于水火之中,仿若是圣人转世。远远看着,有种清高,骄傲。而此时,经过一连串的挫折之后,李纲成熟了许多,少去了傲气,少去了清高,多了几分厚重,几分沧桑。

隐约间,此时的李纲头上多了许多白发。

而宗泽则是一个老朽,一副书卷气,看着他,似乎就想到了《斗破》中的药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人是最大的财富,少掉了年轻人的激进浮夸,多了几丝深谋远虑。之前,种师道,是大宋的宝贝;如今宗泽,则是大宋的宝贝。

原来的宋朝朝廷人马,早已尽被金军一锅端了。此时赵朴登基当了皇帝,就开始大封臣子,组建小朝廷,一些冷衙门,自然不需要任命;而一些关键的,要害的部门,则是要任命给各个大臣。毕竟大家伙拥立他为皇帝,就是为了此刻的收获。

只不过,任命官员时,赵朴有些发愁。

宋朝的中枢机构,有些肿庸,机构层叠厉害,例如,兵部之外有枢密院侵夺了兵部的职权,并升为中枢机构;唐朝吏部、兵部分别主管文武官员的铨选,此时另设审官东院管文铨,审官西院管武选;户部尚书、侍郎职权,已由三司使(五代时并户部、盐铁、度支为三司,其长官为三司使)取代,被称为“计相”,其权位仅次于二府,在六部之上;礼部之外有礼仪院;刑部之外有审刑院。

看着一个个官名,赵朴就有些头疼。

所幸的是,留守在南京的太监很是有本事,大概的讲述着各个官职,还有要封赏的对象,这让赵朴大概的心中有些了铺。最后,总算是封赏完毕。诸多的官职,都是给了那些从龙之功的大臣,而李刚、宗泽也是封赏了一番。

封赏的官职太多了,有几十个,赵朴也懒得记忆。

不过,赵朴却是牢牢把握住一点,那就是紧紧抓住军权,尤其是抓住禁卫军的军权,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哪个时代都不变的真理,而紧紧抓紧嫡系的军权更为重要。

八字军此刻也是媳妇熬成了婆,由过去的义军变为了禁卫军,专门保护赵朴安全。

王彦、王大牛、李三河、李泉等人,也是成为了禁卫军首领。

王大牛的名字,太土气了,难以匹配此时的官职,于是赵朴赐名为王守义。于是,世界上再也没有王大牛,只有王守义,为君王效忠,为大宋守义。

李三河名字,也不行,赵朴赐名为李破军,意思是指破军斩将,所向披靡。

ps:更新迟到了,写作遇到了瓶颈。

而此时猪脚总算是当上了皇帝,有了发言权,有了改变历史的权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