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33章舌战群臣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133章舌战群臣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今日朝堂之争,无非是议和和主战派之战。

而议和与主战派之争,无非是迁都何处之争,如何抗金之争。前者主张迁都长安,后者主张迁都东南。前者对抗金前景麻木悲观,有严重的恐金症;后者是对金太过无知,没有合理的抗金政策。

这次,赵朴是打算通过辩论,说服,统一宋朝高层内部的思想,做使高层目标明确,明确未来二十年的抗金计划。

首先是在定都何方,提出辩论,首先是驳斥了议和派迁都东南的主张。

在沙盘上,赵朴摆着各个小旗子,不断的作着军事推演,算计双方的兵力投入了,粮草需求,战力比较等三大数据,意思是指出,一旦迁都东南,意味着河东、河北、河南,山东等北方大片领土的沦陷,意味着只能是在未来的战阵中处于守势,防御有余,而攻击不足。

迁都东南,就意味着不仅是失去了北方,更是失去了北伐的机会。

总之,各种利弊都是分析了出来。

在讲述完毕之后,汪伯彦提出一个个问题而赵朴一一辩驳,而黄潜善、杜允等也陆续上场,也是被赵朴辩驳而倒。

半个时辰后,总算是说得议和派无话可说,否决了迁都东南。

在辩论的过程中,主战派暗自欣喜,官家是站在他们这一方的。可还来不及高兴,皇帝陛下又是否决了迁都长安的意见,主战派只能是纷纷上场,将迁都长安的好处,一一说出。

而赵朴则是一一说着迁都长安的坏处,当然作为补充,也提及了迁都长安的一些好处,只是七分弊,三分利,得不偿失。

这时,议和派又高兴了。

许久之后,赵朴驳倒了主战派迁都长安的意见。

这时赵朴松了一口气,舌战群臣,一点都不好玩,一个个驳倒,口干舌燥。若是刀来剑去的比拼,他拍马也比不上。只能是不对称辩论,这些大臣用大义,宗法、政治,名声等观点,站住脚跟;而他则用是用军事观点驳倒,枪杆子里出政权,军事胜利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军事胜利一切都是虚幻。

一招鲜吃遍天下,一招破万法。

这些大臣,最后只能是悻悻而退下去,默然无语,谁让他们官场上老奸巨猾,军事上却是文盲。

赵朴从来没有打算在言语中,说服这些大臣这太难了。

世界上有两大难,一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二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

这些大臣,年轻的也有三十多岁,多数在四五十岁,有一些甚至上了六十岁。

他们的思想已经成形,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早已尽成形,想要改变他们固有的观点很难,甚至是比杀了他们还难。赵朴可没有狂妄道,说上一顿,就王霸之气大发,说服这些人,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赵朴却可以借此将自己的观点,讲述给各位大臣。

理解不理解,这是你们的问题;但是必须要执行,因为我是皇帝。只要不想贬官,只要不想流放,就乖乖听话,按照我的抗金方针实行。

赵朴开口道,“身在乱世,就必须识势,再顺势而为,懂得大势所归,决不可逆势而为。譬如这雪花,夏去冬来而生,冬去春来而化。万物生长皆有其势,若要夏日生雪,这就是逆势所为,事倍而功半。”

“而所谓大势,就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众生寥寥,大多数人不过随波逐流之辈,只有敏感之人,能顺势而为,封王拜侯,一些皇者更是趁机逐鹿天下,问鼎中原。而一些人得天独厚,如李唐一般,作事就真如天地共力一般,只是十几年时间就占河东,取关中,平薛举,灭王世允,收复瓦岗,击败窦建德,轻松灭掉罗艺,最后扫灭江南,运气好到了极点。”

“而反观我朝,太祖皇帝打一个区区太原城,三次都没有打下;太宗皇帝出兵契丹,更是大败而归。难道是太祖,太宗九不如李渊、李世民,难道是将士不如唐军勇猛,用兵智谋样样不如唐军,并非如此,说到底而是我势不如他。”

“为何我朝大势不如唐军,因为儿皇帝石敬瑭卖主求荣,割让燕云十六州,是我大宋失去了燕山长城一带防线,等于是脑袋上挂着一把利剑,一个不慎,就是性命丢失!”

“靖康之耻,有人说是六贼之过,我说太高看了六贼;有人说是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有人说是新党旧党之争,朝廷动乱;有人说是我朝兵甲不利,战士安逸,战力低微。这都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石敬瑭出卖了幽云十六州!”

“百姓口口声声还都汴梁,口口声声说要收复河东,河北,气量是何等狭小。即便是还都汴梁又如何,即便是收复河东,河北之地又如何,只要是一日不收复幽云,河东河北之地就不稳,汴梁就有再度沦陷的可能。为何不提出收复幽云十六州?不收复幽云,等于是脖子上套着绳索,生死操于他人之手!”

“可能收复河东,河北之地,会迎来一个个胜利,一个个大捷,可是在胜利的背后,大捷的背后,可能酝酿着又一个高粱河惨败。金军若是一步步退缩,诱敌深入,拉长战线,集中主要兵力,各个击破,那时我军将会大败。”

“这又不同于太宗时代的高粱河大败,那时败了,依旧可以守住河北;可是我们若是败了,长江以北可能尽数会丢失,甚至是社稷破灭!”

赵朴又在另一块沙盘上,见解起来。这块沙盘主要是河北,幽云地区,各个重要城镇标注明显。

“细细数一数,我朝也不只是打败仗,不论是在与契丹,西夏,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也多有胜利。只不过胜利了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是失败上一次,就是全军溃败,损失惨重。为何如此?我找出了许多的理由,可还是说服不了自己。“

“与金军交战,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前期,可能会大量失地,大量的打败仗,河南、山东、陕西、两淮、襄樊等大量地区沦陷。这个时期,是我朝0最为悲剧的时代,可能是降将无数,降兵众多,大量士大夫投降金军。这一段时期,主要的作战任务是,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在金军大量进攻,兵力分散的时刻,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金军一部。这一时期,重在练兵,以战场为练兵场,以死亡为代价,训练处一只强军。”

“第二阶段,主要作战任务,则是对峙阶段,这一段时期,可能是互有胜负。重在巩固防线,不断的交战中继续磨练军队,同时后方修生养息,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发展农桑,减轻赋税;大量储存作战物资,恢复民力。这一时期,需要稳固前线,避免出现大败仗,后方是积极的修生养息。”

“第三阶段,则是北伐。这时府库充裕,将士精锐,可以北伐。当然了北伐也不是一鼓作气,打下幽云十六州,而是打打停停,量力而为,重在以攻代守,以进攻消耗敌人财力,兵力。不要幻想着一战灭亡金国,也不要幻想着三年五载灭了金国。我如今十七岁,还能至少活上三十年,而能在我有生之年,灭了金国就不错了!”

“而北伐,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河南,河北,陕西,两淮争夺战。这个阶段,只要宋军不犯下低级错误,谨慎小心,取得胜利很是容易。收复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很容易。不过收复容易,想要守住很难;”

“后期,是争夺幽云地区,这才是宋金之间的大决战,这才是决定两国国运的大战。若是我朝胜利,可以收复幽云,借着幽云长城一代有利地势,立于不败之地,而金军则是彻底败北,只能是苟延残喘;若是宋朝战败,轻则是失去了前期的战略成果,河南,河北等地,再度丢失;重则是元气大伤,二十年内再无需言谈北伐,做好偏安一方,灭国的心理准备吧!”

“北伐时,真正难打的是幽云争夺战,那时我军久战疲惫,这是第一弊;我军深入前线,粮草转运苦难,粮道危险,这是第二弊;第三弊,收复土地众多,若是赈灾不当,贪官横行,或是金军残部扫灭不尽,都会后方不稳。”

赵朴最担心道,“最接近成功的时刻,也往往是距离失败最近的时刻!”

ps:感谢书友…、细水淙淙长流、iceer74、烟雨长河打赏;iceer74评价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