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5章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记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15章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记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这次太学生请愿,说好听些是反对城下之盟,反对金人的无理要求,可是说难听些就是起哄,威逼官家。

从宋钦宗那里请到了旨意,赵朴立刻赶往了宫门外,雨还在下着,稀稀拉拉,渐渐小了很多。一边走着避开水潭,一边思考着如何劝说,组织着具体的语言,这次是危机,也是他崛起的唯一契机。

错过了这一次,再也没有下一次了。

宋太宗赵光义,用着不光彩的手段,夺取了皇位,让哥哥赵匡胤不明不白的死去,后来,赵匡胤的几个儿子,都是以各种理由,先后被赵光义除去。这让宋朝的皇室一直笼罩着血腥的味道。

宋朝的皇室一直不平静,一直隐藏着各种血腥的斗争。可以说历代皇帝,都对皇室的成员保持着警惕之心,好似养猪一般,养着各个亲王。

这些宋朝的宗室,可以锦衣玉食,可以玩鸡斗狗,可以做任何事情,可就是不能参与政治。

宋朝的皇室,一直都没有诞生人才,或是诞生了人才也被压制住了。若是没有意外,他一辈子也就是过着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直到生命的尽头。

可是靖康之耻来了,乱世来了。

乱世中,人命不如一只狗值钱。在乱世,想要活着,只有获得强大的实力。

在宋朝,什么是实力?

对于岳飞来说,军队就是实力;

对于秦桧来说,合纵连横,培植党羽,就是实力;

而对于赵氏皇族而言,好的名声就是实力,至于所谓的军事才能,强大的理政才能,超高的权术,这些都是浮云。

康王赵构,军事上的文盲,被金军打得抱头鼠窜,掘开了黄河大坝,丢掉了长江防线,最后更是在海上逃窜了三个月;论起理政才能,以苟且获得了和平,可是和平之后,人民并没有迎来幸福的生活,而是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土地兼并更加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幸福的也只是少数的上层而已。而在权术上,打击了抗金派,结果朝局失去平衡,可以说被秦桧架空了权力。

可就是这样的“三无人员”,最后成了皇帝。因为他有名声,获得了士大夫阶层的认同。当年进入金军营垒,为人质为他赚取了足够的政治资本,使天下群雄群体相应。

而赵朴也要捞取政治资本,只有足够的政治资本,才能在乱世活得如意。这次劝解太学生离去,就是他最好的机会,也是他唯一的一次机会。

……

宫门打开,赵朴走了出来。

这时稀稀拉拉的小雨也消失了,天边的乌云缓缓散去,露出来一丝阳光。

“来了,有人出来了!”

“绝不议和,绝不签订城下之盟!”

“君臣死,社稷亡,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时,在雨水中浸泡了一个时辰的太学生们,斗志昂扬的说着自己的观点。在雨水中浸泡,即便是有着蓑衣的保护,也难免受潮感冒,一些人已经收了凉,鼻涕流了出来。可是他们的斗志依旧不减,丝毫没有一丝退去的迹象。

“我是仪王赵朴,我说的话,代表着官家的意思。谁有疑问,可以一个一个提问,但是不得喧哗。”赵朴冷着脸道,“你们可以问任何东西,但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不要大脑一发热,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

“殿下,管家真的要议和吗?与金人签订城下之盟!”一个太学生问道。

“城下之盟,可以签订,也可以拒绝?”赵朴极为狡猾的道,“朝中可有霍去病,朝中可有卫青,朝中可有蒙恬蒙毅,朝中可有李靖,朝中可有韩信?只要朝中有这样的名将,谁若是议和,我就那剑突突了他;官家若是议和,我就撞死在大殿的柱子上,以死明志!可是朝中有嘛?朝外有嘛?”

那个太学生立刻哑口无言,朝廷的武备已经松懈了很多,一直没有出名的将领。世人说熟知的是柳三变,苏学士等人,而不是那类莽夫宋朝无名将。

这次金军濒临城下,竟然找不到一个适合的武将,只能是李纲一个不懂军事的书生上场。

可还是有读书人反驳道:“我朝多义士,自然有韩非那样的名将!”

“那你指名道姓说出是谁?我让官家三顾茅庐去请他出山!”赵朴道,“议和,我也不想。议和,官家也不想。可是实力不达,内无强兵外无名将。黄河防线一夜之间,彻底失守;汴梁郊外的两座大营,一夜之间飞灰湮灭。我只看到我宋军连连败北,而没有看到卫青出世,击败胡虏!”

太学生都沉默了,书到用处方恨少,兵到用处方觉差,将到战来才知少。读书人一向都鄙视武夫,可是到了这一刻才发觉武夫也很重要,没有武夫谁去抗金!

“种老将军不久将要带着援军到来,种老将军就是我朝的韩信。我汴梁有着百万人口,几十万青壮足以组成军队,将金军彻底击溃。怎么能议和,签订城下之盟?”这时,又一个太学生问道。

“西军不久将要到来,我朝西军最为强大,可是面临着西夏党项族的威胁,大部分受着牵制,要守卫家乡,勤王之师不会太多,最多五万!种老将军是古之廉颇,可是凭着五万的西军,想要击退金军几乎不可能,只能保住汴梁不失!”

“汴梁的确是有着百万百姓,几十万的青壮,可是打仗不是比人多,军队不是拿着一根矛,就是军队。必须要经过各种训练,繁杂的考验,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让没有训练的百姓去参战,这是**裸的谋杀!借着敌人的手,将这些百姓残害!”赵朴喝道。

那个太学生脸色一红,哑口无言。

“金人条约苛刻,第一条要输黄金五十万两,白银五百万年,绢彩百万匹,马驴骡各以万计;第二条,官家尊金主为伯父;第三,凡在宋的燕云之人归还,宋朝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第四,以亲王,宰相为人质。不知官家如何看待这四大条!”这时,一个太学生又问道。

赵朴心中咯噔了一下。

读书人群体在宫门面前请愿,意义并不单纯,国书的具体内容,他也不知道,可是这些太学生竟然知道。显然,有着朝中一些大员的支持,或是蛊惑。

这些太学生有意,或是无意的探路石的角色,试探官家的心态。

“圣人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金银太多了,府库也出不起,可是官家说了,出不起也得出,金钱再重要,也没有百姓重要。若是能够免去屠城的厄运,官家即便是减衣缩食,也要凑够。官家尊金主为伯父,对于官家是前所未有的耻辱,更是我赵氏的耻辱,可是为了城中百姓,再耻辱的事情,也要做,官家说过,若是能使百姓免去屠城,即便是万千耻辱也认了!”

说着,赵朴下意识的摸了一下眼睛,立时眼睛变得通红了起来,接着泪水滚滚而下,大声的哭涕而出。

顿时间原本群情激奋的太学生,鸦雀无声,没有人去指责,也没有人反驳。

本来这两条,可以说是丧权辱国,可是经过赵朴的这一番话变成了委曲求全,护卫城中百姓。第一条苛刻至极,可是理由却是金钱再重要,也没有百姓重要,成为了签订第一条约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对第一条,就是变相的认为金钱比百姓重要,谁敢说出这样的话,立刻名声烂到了大街上。

第二条可谓是耻辱至极,可是被偷换了概念,由国家之耻变成了官家之辱。答应这一条,只会是显示出官家为了百姓,不恤名声的高风亮节,而不会说屈辱求和。

眼睛中流着泪水,赵朴心中松了一口气。这四条,可谓是丧权辱国,可以说是宋朝版的《南京条约》,谁签订这样的条约,谁就是卖国贼,谁就是臭名万年。

他可不想当宋朝版的李鸿章。

可他知道依着大哥宋钦宗的心思,这两条铁定是要答应了。

而想劝说这些太学生,这两条是无可回避的。总算在他巧言劝说,再加上不断流淌的泪水下,被他说服了,没有扔来臭鸡蛋。

“第三条,割让三镇,官家打死都不同意。百年前我们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失去了长城屏障,让我朝受辱于辽国;五十年前,我们丢失了河套,河西走廊,每年要花去大量金钱去抗击西夏入侵,国势衰落。如今若是再失去了三镇,我朝将面临亡国之灾。我们一直在退让,可是现在退无可退,因为身后就是汴梁,就是国都所在,再退一步,就是亡国!”

若说前两条是妥协投降,那这一条,赵朴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宋朝先是丢失了幽云,后是丢失了西北,对于国土极为敏感。若是说出赔款,可能混弄过去,若是说尊号,也可能混弄过去。可要是说出割地,他铁定是卖国贼,读书人一口一个唾沫,绝对被淹死。

只可惜在这一条上,宋钦宗一直举棋不定。

“官家说了,谁若是说割地,必然以国贼惩治。可是……”话到了这里,赵朴再度流下了眼泪,“可是,三镇割不割地已经不重要了,三镇只有太原还在坚守,而其他两地均已失陷。黄河以北,大量土地沦陷!”

“至于第四条最好答应,我是官家的弟弟,大宋亲王,我愿意亲自前往金军营中!”赵朴擦了擦通红的眼睛道,“屈辱不要紧,再为苛刻的条约,我大宋都可以接受。只是希望各位,要铭记这一刻的耻辱。耻辱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忘记耻辱,知耻而后进近乎勇,今天的耻辱,日后必然会偿还。有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荆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宫门前再度平静了下来,没有人再度质问,平静的近乎吓人。

恍然间,所有的读书人脑海中,都出现了一副画面。

一千六百年前,越国与吴国交战,败北。勾践为了复国,甘心当吴王的马车夫,屈辱的为人质,睡在荆上,尝着苦胆,让自己不忘记耻辱,最后一举灭了吴国,一血前耻。

一千四百年前,楚国被灭。后来项羽风浪起兵,看着七千江东子弟,灭杀了强大的秦国,一血前耻……

“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官家说过要组建新军,组建一支路项羽楚君,勾践越军那样的复仇之师。谁愿意做那江东三千子弟兵之一,谁愿意做那灭吴的越国甲士!”

最后赵朴吼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