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157章一次次错过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157章一次次错过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岁币是收取鸡蛋,而打草谷是杀鸡取卵。

宋朝的岁币,足以让金国过上舒坦的日子,让金国更好的休养生息,为一统天下做准备;可是金国一些贵族不识好歹,南下伐宋,结果将河东,河北等地打成了一片白地,看似掠夺了许多的钱财,财富一下子多了很多。

可是这种财富却是不持久,难以持久,反而容易结下仇恨。

一旦,金军打了败仗,或是女真战损严重,金军的军事优势将会迅速的化为军事劣势,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

可惜如今谁也没有看到,只是看到伐宋时,杀伤抢掠,打草谷带来的巨大红利。

………………

金太宗思谋再三,认为:乘中原人心浮动之时灭宋,乃天赐良机;但听了娄室之言,又觉得“陕右之地,亦未可置而不取。”宗翰作为金军主帅,只好按金太宗之命,统中军与东路军一同向南推进,娄室则受太宗之命,代宗翰为西路军都统。由于宗翰南伐,娄室统率的诸路金军,加起来才满万,但他历来深信“女真人满万,则不可敌”的断言,认为有这些兵,横行关陕足矣。

于是大致的作战方针已经定下。

此战金军三路出击,东路军由宗辅、宗弼攻击山东等地;中路军由宗翰率领,攻击河南开封等地;而西路军由娄室率领,攻击陕西等地。

其中,东路军,中路军为主力,集中着金军二十多万大军,金军精锐尽数集中在这里;而西路军为偏师,只有娄室一万多。之所以同意娄室出击陕西,也是金太宗看着娄室劳苦功高,不忍心拒绝他的意见,算是安慰性的同意了,只是率领的兵马最少,又多是杂牌军。

看着这个作战计划,韩企先再度叹了一口气,这一次能不能捉到那个皇帝不知道,但是金军又一次将一统天下的机会丢失了。

“机会一次次的从眼前,擦肩而过,只可惜没有人伸手去抓!接下来,机会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了!”

梦想再一次破碎,韩企先心中很是痛苦。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不想要万古留名!而想要留名千古,最佳的办法就是帮助君王大一统。

何为大一统?

就是这片土地上,只有一个皇帝,其他都是臣子。这片天地很是宽广,可有很是狭窄,只能容下一个皇帝。

秦国时,只有一个皇帝;汉朝时,只有一个皇帝;唐代时,只有一个皇帝。可是到了如今,西夏、宋朝、辽国、金国,四皇并立。这个时代,好似扩大版的战国争雄。谁能结束诸皇并立,谁就是秦始皇,万古留名。而辅助的臣子,也是留名千年。

当金国刚刚崛起,宋夏辽已经日渐昏昏,金国应该是先灭辽国,再灭西夏,再灭宋朝,那时就是万世不拔之业。

那时,他投靠太祖皇帝时,献上了“隆中对”。

只可惜,太祖皇帝死了。

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死了,而太宗皇帝太讲究权术,缺乏雄才大略,再加上没有太祖的威望,只是不断的南下打草谷,而是忘记了一统天下。

机会丢失了,再回首,已经晚了!

韩企先心中闪过一丝冲动,想要劝说太宗,可最后还是放弃了,他是辽地的汉人…………

………………

金国在策划着再次南下,赵朴却是渐渐找到了当皇帝的感觉。

没有人天生会当皇帝,人总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不断教学费中进步。只是一些人运气不好,教的学费太多了,最后破产了,比如崇祯;有些人家底厚实,教的学费很多,还没有破产,比如他。

这一刻,赵朴感到的是幸福。

宋朝的军队是战五渣,可是gdp却恐怖的惊人,出了宋徽宗这个败家子,败了很多家产,如今还是有着很多家产。看着账本上,从南方转运过来的钱粮,赵朴有种狂叫的感觉,还是当宋朝的皇帝舒服呀!

老子有钱,钱砸死你!

女真在牛逼又如何,老子十万大军欺负你一万大军;

女真精锐又如何,老子突火枪、燧发枪,火绳枪一阵群体射击,秒杀了你;

金军厉害又如何,老子打不过可以跑,从应天跑到江南,绕大圈子,玩做迷藏,组织流亡政府,打不死你,老子拖死你。

有钱呀!

宋朝太有钱了!

在后世,明朝时因为军费不足,崇祯经常过着苦逼生活,一加税,东林党就不敢,于是农业税越加越多,百姓越来越苦,商业税漏税越来越来越多,国库越来越少,最后不可避免的亡国了。

可是宋朝不一样,宋朝说加税,谁敢说反对,谁反对就流放谁到海南岛与猴子作伴。于是,宋朝时苛捐杂税最多的时代,也是赋税最沉重的时代,也是农民起义最多的时代,可是偏偏是强盛的金国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灭了宋朝,反而是差些被宋朝拖死;蒙古也是给劲九牛二虎之力,才灭了宋朝。

宋朝一直是各种问题,痹症多之又多,可又是生命力最为坚挺。

为何生命坚挺,因为有钱。

“苛捐杂税不会亡国,起伏不断的农民起义不会亡国,只有国库没钱,才会亡国!”恍然间,赵朴明白了。

什么贪污亡国论?

什么外敌亡国论?

什么军阀割据亡国论?

什么外戚宦官亡国论?

什么士大夫亡国论?

什么强干弱枝亡国论?

统统扯淡,亡国只有一个理由,经济破产,国库没钱了!

马克思主义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一切万物的基础。

只有国库有了钱,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有了钱了,也必须要精打细算,灾民要赈济;一些边疆防线上要运送物资;还有朝廷大臣要发工资,还有军队开支,还有城池修建,还有一些隐晦方面…………总之零零碎碎的很多。

不过隐约间发觉,最后赵朴发觉竟然省下了很多钱,不知不觉间,扭转了三冗三费的局面。

王安石说过:“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三冗,指的冗官,冗兵、冗费。

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第二,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

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也加剧了官员的数量。

最后,变成了一个官员身兼数职,或是一个职位几个人担任,不仅是行政效率下降,更是造成了官僚队伍庞大,财政消耗巨大。庆历新政时,范仲淹就想要给官僚队伍瘦身,结果遭到了反噬,悲剧无比。

再也没有人敢于给官僚队伍瘦身,即便是王安石也不敢。长久之下,这形成了冗官。

大量招收流民,盗贼,进入军队,在灾年更是将灾民编入军伍,致使军队数量膨胀。太祖开宝年间,全国有士兵三十七万八千人,其中禁军十九万三千人。而宋仁宗时期,全国有士兵一百二十万九千,其中禁军八十二万六千。而在皇佑初年,军队更是急速增加到一百四十万。没有人敢于给军队瘦身,除非是想要引发兵变。长久之下。这形成了冗兵。

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

官员高新,固然是优待士大夫的表现,也加剧了财政支出,形成了冗费。

三冗之下,国库的收入很多,可是架不住花钱,往往是出现财政赤字。

可是金军两次南下,固然给宋朝带来大灾难,可是一检查国库收支,竟然发觉节余很大,无形中缓解了“三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