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18章算一算海军的账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218章算一算海军的账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海军,不是水军。水军多数是防御的,走的是本土防御,多数在本地作战,很少在外地攻击。可是海军却不同,海军天生就是用来进攻的,可能会全军覆没,但注定是死在冲锋的路上。海军的要求,也比水军更为高,花费的金钱也更多,但是收获是巨大的!“

赵朴第一次提出了海军的概念。

在华夏历史上,从来没有海军,甚至连起码的概念也没有。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将大量的财力、精力,用在防御北方的草原民族入侵,侧重于塞防,以保护国家安全。

而海军一直处在不需要的状态,实际上也是如此。

在中国古代,东方是茫茫的大海,在东南是一些弱小的土著,而在正东方的朝鲜,日本则是撮尔小邦。这些海上的邻国一直是战战兢兢,维持着朝贡。这些海上小国,根本无力威胁强大的中国。

即便是明朝时代,倭寇横行,但是也很快被击败了(而历史的真相是,这些倭寇中,真倭只是占据很少一部分;多数是中国豪商、海盗,组成的假倭)。

直到后来,鸦片战争,不足万人的英国远征军,打败了二十多万清军,那时才开始意识到海防,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后来更是组建了强大的北洋水师。可惜的是北洋水师一直是水师,没有变成海军。

北洋水师一直扮演着看门狗的角色,一直没有“走出去”,更不用说“打出去”了。

所以中国一直没有海军。

实际上,中国也不需要海军。因为在中国强盛的时代,自然没有国家敢于冒犯;而在弱小时,也就是百年屈辱时,距离欧美又太远。不论是英法,还是美国,都不可能派遣太多的远征军,前来中国,更多是政治上压迫,经济侵略为主,而军事进攻只是辅助。

而在后世,全国解放时,中国的海军还是接近于零;而在抗美援朝,干到美国佬时,海军也是弱小的可怜。

总之,不论是抗击外族侵略,还是全国统一,都跟海军没有一毛钱事,连打酱油的资格也没有。

在实用主义实现的中国,海军注定是梦幻空花,比如:郑和组建的海军,持续的时间不长,就报废了;而在理想主义盛行的时期,海军又多是面子工程,比如清朝的北洋水师;而在决定生死的时刻,海军又注定是看客,比如甲午战争时各处打死打火,而海军在港口悠闲睡觉。

总之,不论是哪个时代,哪个主义盛行的时代,都是没有海军的市场。

营造海军,有些白日做梦的味道。

…………

而赵朴,就是将这个白日梦,变为现实。

在中国,陆军关乎身死,陆军强盛,中国生;陆军衰弱,中国亡。

而海军则关乎强衰,海军强盛,中国强盛,海军衰弱,则中国衰弱。

有了强大海军,才能保证海洋贸易的稳定,繁荣。

历史上,海外贸易一直对中国的稳定繁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朝一直是财政负担最重,苛政最多的朝代,又要担负大量的军费,还要支撑巨额的赔款,一直艰难支撑,可是却没有亡于农民起义,就是因为有着庞大的海外市场,不断的输送着血液促进了稳定。

而后世的清朝,都说一直是闭关锁国,不与外国交往。其实这是错误的。闭关锁国,不是不与外国交往,而是除了广州十三行与外国进行贸易之外,其他海岸不允许而已。那时,依旧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稳定。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又是屠杀印第安人,又是贩卖黑奴,缺德事情干了很多,为的就是获取金银,白银获得了很多,可惜最后都通过贸易顺差流入了中国。可以这样说,欧洲人辛辛苦苦杀人,砍人,当人贩子,挣下的钱都是流入了中国口袋中。

至始至终,都是中国的打工仔。

海洋贸易,是暴利行业。暴利行业,往往很是暴力。国家机器会通过暴力手段,阻止底层百姓加入,阻止底层百姓享受利润,盐铁专营是如初,闭关锁国,封海政策也是如此。

后世,总是说闭关锁国,封海政策,是统治阶层,是精英阶层愚昧无知,智商下降,这全是扯淡,这恰恰反应了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聪明,想要吃独食,想要独占好处。

所谓的闭关锁国、封海政策,从来没有真正的锁住国门、封住海。在唐宋时代,没有闭关锁国,没有封海政策,百姓可以充分享受海洋贸易带来的利润;而在闭关锁国,封海政策后,本质上高层官绅和富商,垄断了海洋贸易,让普通的百姓享受不到了海洋贸易的利润。

当然,吃独食的后果,就是士绅官僚,富商阶层,富得流油,而国家财政困难,百姓也穷困至极。

而避免进入这个怪圈的前提,就是组建海军,将海洋贸易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避免吃独食行为,借助国家权力机构,进行分蛋糕。

而切蛋糕的刀子,就是海军。

海军一直难以成立,就是因为士绅官僚,富商阶层抵制,因为他们不愿意蛋糕分出去。

…………

这只是经济上的账,只是民生上的账,还有政治上的账,军事上的账,没有仔细算计。

政治上,中国历来陷入一个怪圈,每二三百年,就要出现王朝更替,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是亡于农民起义,就是亡于外族入侵,原因很多很多,但是无非是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地基垮了,再高的房子也会倒塌。

而在封建社会,经济主体便是农业,农业的主题是土地。

在王朝末期,总是有各种政策,试图解决土地问题,但是不无例外都是失败了。只能是用最为残酷,最为冷血的“战争减丁法”,大量的百姓死于战争、瘟疫、饥饿等等,最后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而此时十室九空,人口数量不足之前的十分之一。

秦末汉初如此,隋末唐初如此,宋末元初如此,明末清初也是如此。

而赵朴看来,除了“战争减丁法“之外,还有海外移民,也可以减缓华夏的人口压力。

在公元十二世纪的东方,最缺少的就是土地,因为土地兼并,宋朝农民起义不断;而最不缺的也是土地,在台湾,在南洋一代,在东北一代,都是大量的无主土地,都是肥沃至极,只需要少量的代价,甚至是不需要付出代价,就可以轻易获取。

这些地区,不是肥沃的黑土地,就是一年三熟的水稻,最适合耕种,可以大量缓解人口压力。

而这一切前提,就是有一只强大的海军,保驾护航,维护海外权益。

至于军事上的账,组建海军出击辽东,反而是最次要的理由。

但是这个理由,却是组建海军的最好借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