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40章文武之争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240章文武之争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面对王守义的指责,汪伯彦、张俊等人,只能是耐心的解释。

汪伯彦、范仲尹、张俊等人,都是地道的科举出身,是根正苗红的士大夫,是朝廷的一品大员;而王守义不过是六品武将,过去还是杀猪的出身,典型的下等民,即便是后来攀上了皇上,高升起来,底蕴也不足。

若是在太平年月,一个六品武官,遇到一品文臣,绝对是跪下请安,阿谀巴结,好似孙子一般。

可是此刻,在金军南下,敌情一抹黑,他们不得不重视这位低贱的武将,征求这位武将的意见。并一起协商作战细节。

枪杆子里出政权。先是有枪杆子,然后才有国家政权。当枪杆子失控时,国家就会出现混乱。唐朝之败,就在于枪杆子失控,武人势力过于膨胀,威胁了国家稳定。

而到了宋朝,借于唐朝之弊端,实现以文制武,为的就是压制枪杆子。

在宋朝,一直是文官压着武官,文官一直高高在上,武将一直低低在下。

可若是认为,武将没有一丝反抗之力,那就错了。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大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切要职,多由科第出身的文官担任,甚至掌握全**权的枢密院,各地方州县的军队指挥权,都交给了文官,而武将主要是次要的官职,或是受到强制。

这时大宋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文官担任主职,武将担任副职;文官有决定权,武将有执行权;文官负责战略层次,武将负责战术层次。文官控制着军队的名分,靠着官位,靠着分化瓦解。使武将彼此对立,操控军队;而武将则是靠着“非暴力不合作”,抗衡文官。

文官表面上掌控军队大权。可实际权力还是落在武将手中。

若是文官无能些,甚至有可能被武将架空。成了牌位。

此次武备学堂召开开幕仪式,多数武将参加,只留下少数武将呆在城内,皇上又被困在城外,此刻王守业成为了襄阳城内最高级别的武官,除了依靠他,没有武将可以依靠。

一旦王守义不配合。他们空有内阁的权威,空有枢密院的权威,也不一定能调动到一支兵;若是此刻王守义投降金军,襄阳铁定失守。他们这些文臣,铁定沦为金军的俘虏。

当然了,这只是假设。

实际上,王守义对陛下最为忠心耿耿,杀他容易。投降金军难。

可王守义,玩起非“暴力不合作”,他们也没辙。

汪伯彦、张俊等人不可能像后世的袁崇焕那样,不经请示就斩杀毛文龙。不说成功率有多高,即便是成功了。恶劣影响太大了,他们的官也做到了头。

况且,皇上说过,以文制武,不是内行插手外行,内行指挥外行;而是文人负责军队纪律,负责思想工作,负责后勤粮草运输;而武将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出击敌人。

此时,这些大臣只能“说服教育”为主…………

王守义道:“各位阁老,此次金军南下速度太快了,沿路州县根本来不及点燃烽火,或是快马报信,若是所料不错,此刻金军必然是昼伏夜行,专门行走偏僻的角落,才避开大城池,免去了被发觉。而这股金军人数少而精,若是派兵两万出击,必然重创,甚至是全歼!”

“此话有理!”张俊点头道,“只是二万似乎有些多了吧!”

这两万,不是指两万民夫,或是杂兵,而是指两万精兵,

“襄阳城内,兵马至少有二十万。这二十万军队中,一半是民夫,搬运攻城器械还可以,对战金军,绝对是一溃千里;还有五万是预备军,顶多是做到队形齐整,一旦遇到血战,也会崩溃。”汪伯彦道,“唯一善战的只有陛下亲卫近五万之众,若是抽调两万大军与金军一战。襄阳城必然空虚,一旦金军奇袭,襄阳恐不保!其实兵力空虚是小,一旦战败两万兵马覆没,那时襄阳可能就不保了。襄阳不保,全军士气必然溃散,士气一散,那时大军溃败,皇上就危险了。“

襄阳城,就是一个大龟壳。

只要是保住了襄阳,靠着襄阳巩固的城防,强兵在手,储备充足,足以抗住二十万金军进攻;可若是大龟壳丢了,即便是城外取得大捷,也是大败。

谨慎为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金军发起进攻,到渡过黄河,到兵临襄阳,都需要筹备粮饷、鼓励全军士气、任命元帅等,需要经过一系列过程,涉及极广,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没有。可是金军就这样来了,好似天兵天将降临,一点征兆没有。”

张俊道,“金军,千里奇袭襄阳,我们竟然一点消息也没有得知,这不可能。我怀疑这是假的,是有人造谣,刻意蛊惑人心!”

张俊有些怀疑这是假消息,只是事关皇上安危,哪怕是假的,也要重视。

一旁的范仲尹沉思道:“只是万一是真的…………不能不防!”

接着,吕颐浩、朱胜非、 沈该、 陈康伯、权邦彦也是纷纷说出了意见,说一千,到一万,根本在于慎战。

因为此刻,对金军的一切虚实,都是不知晓,他们不得不采取最为保守,最为谨慎的战略,这固然会失去战机,但是也避免了犯下大错误。

而此时,仅仅是靠着猜测,就盲目大军出动,太冒失了。

“最多只能是一万!”最后,文臣们集体拍板。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一味的防御,处处防御等于处处不防御。而最好的防御,就是积极进攻,消灭了敌人,敌人死光光了在,自然不需要防御了。不需要防御才是最好的防御。”

“若是出动两万兵马,我有九层信心,将金军一股重创金军;可若是仅仅一万,救援有余,追杀不及!”王守义道,“若是这一战,不能全歼这股金军,让它从容退去, 必然大涨敌人士气,不利于我军防守!”

汪伯彦作为文臣之首,率先道:“王将军,此战不求胜敌,只求救回陛下!!”

“是!”王守义无奈道。

尽管不赞同这个提议,王守义也只能接受。他只是一个武夫,在士大夫盛行的大宋,他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若不是战事危急,若不是急于救援陛下,这些文臣们,未必能记起他这个低等的六品武官。

如今,没有盲目下达命令,找他商议,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不要不识好歹。

只是,王守义感到很是可惜,一个歼灭金军精骑的机会,又要丢失了。

骑兵一旦不胜,可以从容撤离,想要狙杀骑兵,只能是守株待兔,在金军必经之处,进行伏击。而襄阳附近都是平原地形,想要伏击,人数必然众多,不然即便是敌人一头撞入口带着,也未必能扎紧口袋。

一万兵马,救援有余,重创不足,更不用说全歼了。

……………………

而此刻,在襄阳城内,也是暗流涌动。

在一个大户院落内,有几百的金军死士汇聚在一起。原本这些人分散在襄阳的各处,有的是农夫,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道人,有的是江湖卖艺的,各类行业都有,混杂在偌大的襄阳城,根本察觉不出异端。

只是随着,一道命令的下达,这些隐藏在各处的金军密探,迅速的汇聚在一起。

而发出号令的,正是金军密探首领素衣。

“各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素衣开口道,“四皇子打到了襄阳城下,不久之后就有三万大军,就要围攻襄阳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开城门,接应四皇子进城。只要进了襄阳,那个宋朝皇帝就是丧家之犬,必死无疑!”

“现在,颁发武器!”

打开地下室,各种武器被拿出,迅速的武装起来。

很快,七百全副武装的金军士兵出现了,身上穿着宋人的铠甲。

“襄阳沦陷,就在这几天了!”素衣想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