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279章血战南阳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279章血战南阳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聪明人,总是想着利益最大化,总是想着投机,太计较利益得失了,做事缺乏执着,缺乏疯狂,很难走向最后的成功;而傻子,可能不会投机,不会利益最大化,却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依旧不回头的疯狂、执着,往往是走到了最后。

想着秦桧,赵朴不由想到了李鸿章。

李鸿章一生的目标就是裱糊匠,追求的是稳定太平,哪怕是纸糊的稳定,虚假的太平。实际上,他也成功了。因为他的存在,清政府的国柞,多延续了二十年;若是没有他的存在,清政府可能提前二三十年垮台。

在对他的评论中,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为清末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东方的俾斯麦”

可是在中国,尤其是现代人对他的评价极差,说他是汉奸,等同于秦桧。李鸿章一生背了个卖国贼的骂名。生前背黑锅,死后被拖尸,大跃进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李鸿章穿着黄马褂的遗体本是保存完好,结果被群众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称赞多来于外国,敌国;而骂名则多来自国内。

外国称赞,看到的是他的辛苦、操劳;国人谩骂,看到的是他的罪过。

外国人称赞他,因为他理智、多谋,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国人谩骂他,是因为他缺乏骨气,缺乏血性。

实际上,聪明的人、理智的的人,往往是缺乏血性,缺乏骨气的。

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聪明人,都能做出最正确。最理智的选择。世人总是说他避开战,因为他知道清军**,实力不行,打仗必败;而他总是签订屈辱条约,因为他知道签约最有利于大清。不论是开办洋务、筹建海军,还是后来的避战、签订屈辱条约,他都保持着理智,做着最正确的选择。

在赵朴看来,宋之秦桧,清末之李鸿章。本质都是一类人。最大优势在聪明、理智。可这又让他们血性缺乏,骨气缺乏,缺乏拼劲,缺乏狠劲。缺乏疯狂,缺乏执着。这类人若是生在太平盛世,绝对是一代名臣;只是生在乱世,生在国家危难的时代,绝对是奸臣,汉奸一类。

而清末的左宗棠,做事有些疯狂,做事不顾及后果,很多情况下是情感超过理智。很多时刻不懂得利益最大化,为了胜利,能够打一场两败俱伤,甚至是必败的战。在收复新疆时,面对欧洲宪兵时。毅然不惧,慷慨决战,有些拼命三郎的味道;后来的中法战争,更是有种疯狂。

若是活到甲午战争时,他绝对是铁杆的抗战派,不会因为前线失利而议和,也不会因为士兵战斗力不行而议和,更多的能打要打,不能打也得打。

丢了山东、辽东,就迁都再战,从来不会签订耻辱条约。

论起才干、智慧等,李鸿章要远远高于左宗棠,只是而总体评价中,李鸿章毁容参半,毁胜于荣;而左宗棠则是功大于过,甚至是无过。

“身为一国大臣,聪明、智慧、理智极为重要,可是也不能失去了血性,失去了骨气.。”赵朴叹息道,“无骨而不立,无血而不活。可惜了。秦桧本是国之大才,只可惜没了血性,没了骨气!”

血性,是勇气的来源;骨气,是正义的来源。

若是身为一州长官,一县长官,即便是没有血性,没有骨气,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身为皇帝,身为宰相,处于首脑级别的人物,若是连血性与骨气也没有了,那将是国家的祸端。

这是赵朴第一次见秦桧,也算是一场面试。

对于秦桧,赵朴更多的是惋惜。若是在太平盛世,即便是封他为宰相一流的官员,也无不可;这是这是乱世,乱世需要的不是聪明智慧,权术狡诈,而是铁与血。就像俾斯麦说得那样:当今绝大多数问题,需要用铁与血解决。

铁,是强大的军备工业,强大的军队体系;血,是不怕牺牲,英勇卫国的精神。只有二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强国之道。

历史上,李鸿章拜访俾斯麦时说,我是东方的俾斯麦;而俾斯麦却笑道,我却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总之,李纲不可为相,因为他言过其实,浮夸不顾实际;秦桧也不可为相,因为他缺乏骨气与血性。

总的论调已经决定力量,接下来封官也好办了,最后秦桧得到了礼部尚书的官职。

礼部始于南北朝时北周,隋唐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宋朝时相当于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官职已经不低了,算是朝廷重臣。

若是在太平年间,这个位置极其重要;只是如今在战争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兵部、户部、工部,这才是热门的衙门,属于受重视;而吏部,刑部、礼部,只是属于冷衙门。有时事情紧急时,干脆被皇帝架空了。

比如武备学堂,按理说,应该受礼部尚书管辖,只是实际上却是直接受皇帝管辖。

此时秦桧属于被闲置状态。

………………

南阳市简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南阳又有“南都”、“帝乡”之称。历史上,南阳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汉代时期,南阳是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现有宛城冶铁遗址;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因此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所,故南阳又有“南都”、“帝乡”之称。。[1]

而此刻,南阳已经发生了血战。

南阳是襄阳的大门,失去了南阳之后,襄阳的大门就会随之洞开,那时通往襄阳的路上,将是平原为主,入侵襄阳将入无人之境。因而南阳必守,而此刻南阳正在发生血战,剧烈的厮杀,正在继续,金军拼命的攻城,宋军拼命的守城。

战场厮杀分外的惨烈,一个个尸体好似割到的麦子,随意躺在地上。

此刻已经渐渐入了春天,天气回暖,若是尸体处理不当,极容易引起瘟疫。

此刻南阳守将王德,看着战场的厮杀,微微松了一口气,南阳看样子是能守住了,至少守住三个月没有问题。

在大宋,当官都需要门道,当文官需要科举,胸中有锦绣;而武将,多是世袭为主,老子是武将,儿子也是,一代代传下去。而王德只是厢军一个小官,若是没有意外,这辈子就混子日,直到死去。

幸运的是,战争来了,金军南下了,机会也来了!

在河东时,投靠了皇上所在的八字军,也算是嫡系亲军了。而在皇上的嫡系亲军中,还没有派系之别,皇上也不允许亲军中有派系。军中将领的提拔任用,多是以才略,军功为主。而由于八字军在皇上眼皮子底下,所谓的冒领军功根本不存在,只要有本事,敢于拼杀,就有升官的可能。

少了诸多的制约,让王德如鱼得水,在八字军中屡次建立功勋,仅仅是一年的时间,就有一个不入品的小官,变为了五品武官。

此刻,更是轻率四万大军,守卫南阳,执掌襄阳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