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318章灾后重建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318章灾后重建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在扬州,赵朴停留了半个月之久,主要是视察扬州的防线。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

扬州是江淮流域的中轴线,是整个淮河,长江防线的重要节点,可以说是建康的北大门。

虽然激战半年多后,金军退去了。此时金军粮草损耗极大,军队士气衰弱,不会南下,只是也要防止金军突袭。

视察扬州防线,只是其一。

灾后重建,是另一个目的。

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皇帝才知道缺钱。朝廷必须有充足等地财税,百姓必须填饱肚子,一个王朝才有希望,不然一切都是水中花,镜中月。此时的宋朝,军事上的危机暂时解除了,只是财政上再度出现了危机。

因为战争的缘故,一些地方的府衙,或是被金军攻占,或是跑路,或是被义军侵占,致使基础政权几乎崩溃。这一切导致,朝廷财税锐减。而同时,一些商人操作,一些基础生活用品的物价,快速飞涨,三倍、五倍、八倍,价格飞涨,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此时,面临着中央缺钱,没钱给官员们发工资,没钱给军队组织装备,也没钱赈灾救济百姓;而基层的百姓,则是受着物价飞涨之苦,苦不堪言,悲催无比。唯一受益的,就是那些大商人,他们借着乱世,手段频出,挣下了大量的钱财,金钱快熟向他们手中集中。

只是他们也过的不怎么样!

在宋代。不歧视商人,但是商人地位依旧很低。

士农工商,商人处于末流。

商人,说难听些就是肥猪,专门等着长肥之后,被宰杀。一些没有靠山,无权无势的中小商人如此;一些权势极大,有着官员做靠山的,也是如此。

在这个没有物权法的时代,商人的命运很是苦逼。

大量的财富集中。并没有带来安全感。反而使他们越发的紧张。朝不保夕。

即便是想要花钱打点,在朝中找靠山,似乎也找不到人。谁都知道,此刻朝廷内。官员波动极大,“朝为尚书郎,暮为阶下囚“。

此时扬州,乃至是整个江南处在不稳定状态,好似休克一般。

这些问题都必须坚决,不然政权,难以巩固。

只可惜,赵朴不是经济学出身,嘴上混乱的说一说还可以。可是具体操作,解决起灾后重建问题,则有些艰难了。

而这些都不是拍着脑袋,可以决定的;也不是制定某某人,可以解决的。这还设计到了宋朝深层次的经济改革。税收改革。此时的大宋,处在休克状态,固然危险无比,可也是改革阻力最小的时刻。

此时必须将改革的大致论调定下,不必全部实行,但是至少要有未来三年,乃至是十年的经济计划。

这些都必须慎之又慎!

战场上输上一两场,没有什么,再打便可。只是此刻,若是出了差错,影响是致命的。

此时走在十字路口上,赵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没有注意不要紧,他是皇上;只要臣子,百姓有注意就行。

于是,赵朴很快让礼部贴出榜单,在一些府衙,一些重要的地点到处张贴,向民间征求意见,寻求解决之法。

这也算是一种政治作秀吧!

毕竟,这个时代明君多广开言路,四处纳谏,一副谦虚的样子,至于真的是不是谦虚,无人知道。

而这也算是另一种挖掘人才的方式。

何为人才?

有一技之能,有用处就是人才。

告示中写道,若有所得,可写成陈条或奏本,送到翰林院,翰林院设有专人整理读书人的陈条奏本,如果你的见解独到的话,陈条就能直接送到皇上的案头。若是皇上御览合意的话,可得面圣的机会,若再通过皇上亲自考核,立即可赐进士及第,并授官。

总之,想说就说,说错了不要紧;可是说好了,却可能封官。

随着,皇上广开言路,向民间广求意见,寻觅良才,引得读书人热情高涨,展开了热烈的辩论,四处找人切磋,不断上书。

而各种灾后重建的意见,搬到了案头,意见很多,方法无非是修生养息,或是加税,或是节俭等等。多数意见,赵朴只是一扫而过,就丢在了一边,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出彩的意见。

而赵朴也是开始整理这些意见,然后按照着自己的想法,大致的开始规划。

整个灾后重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短期内,主要侧重两点:一是要平仰物价,使粮食价格稳定,百姓吃得起饭;二是,要恢复基层机构,加大征税,使财政宽裕。

而平仰物价,需要发挥政府作用,还有大商人作用。总之一句话,粮食价格要下降,要让百姓买得起粮食,不然天上地下,没有人救得了你。

长期内,主要侧重于两点:一是,要打击**,肃清吏治,不要求人人是海瑞,但是至少要不阻碍国家发展;二是,积极进行实行计划经济,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引动,带动,快速恢复经济。

开设银行,发行债券,加大海洋贸易,加大基础坚实的等,这一些列组合拳打出,必然使国库有钱,做到国不加赋而民富饶!

而不论是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规划,都需要非凡之人担任。

只是思考了许久,还是找不到适合人选!

秦桧为人精明,善于理财,只可惜太过圆滑,忠诚感欠缺,谁都不知道何时被此人卖了;而李纲为人正直,忠诚感强,至少不必担心叛变,可惜为人缺乏圆滑,又好以直取名。

最后,无奈之下,赵朴觉得让这二人搭配,一个左相,一个右相,共同担任灾后重建的任务。

………………

河畔的烟柳,已是落叶纷纷,但这并没有造成惨淡萧瑟的感觉。沿河两岸,繁华如梦,商铺门楼,赵朴站在酒楼上,总能闻到花香、茶香、酒香,香风阵阵。而俯视而下,河上画舫轻荡,舞女不断,笙歌隐隐,街上人头耸动,叫卖声声。

士子们在酒楼上,点指江南,激扬文字。

一点也没有一丝战争的迹象。

赵朴不得不感叹,商品经济城市,恢复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农耕时代的修生养息。

“拜见,陛下!”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起身拜道。

赵朴幽幽道:“这里没有陛下,只有赵公子!”

“是!”对面男子,恭敬的道。这个中年男子正是秦桧。

不久之后,酒楼上又走上了一个男子。

此人正是李纲!

白衣黑发,衣和发都飘飘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衬着悬在半空中的身影,眼睛里闪动着智慧与骄傲。五官俊美鲜明,眼睛深邃如沧海,鼻若悬梁,唇若涂丹,肤如凝脂。

赵朴也不得不感叹,李纲的确属一个美男子。

此刻已经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大叔级别了,可是依旧风采迷人,翩翩风雅,一副迷倒万千少女的样子。

相较而言,赵破就差了很多,隐约间,心中生出一丝妒忌之心。

“陛下,为何不在宫中,为何在外行走!此时大宋正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君王当勉力,奋发图强,臣子将竭尽心力,共御外敌,君臣当一心,其利断金,唯有如此,大宋才能兴盛!陛下,身为君王,当勤勉为国,岂能在外嬉戏,沉迷于玩乐!”

一见面,李纲就开始说教,开始劝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