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38章种师道论战(二)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38章种师道论战(二)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将军,何处此言!”宋钦宗脸色不变,可是心中却是极度不满,竟然说出这样丧气的话,这不是打击军心吗?

“陛下,战争本身就是比拼军队是否精锐,粮草是否存足。只要军队精锐,如臂使指,方能百战百胜;只要粮草充足,才能持久作战。只要做到这两点,即便是将帅略逊一筹,亦可以弥补。”

种师道道,“这一战,我军有三利,金军又三弊!”

“不知那三利,那三弊端!”宋钦宗问道。

种师道问道:“金军远道而来,跨越千里出击,可谓是孤军深入,威逼汴梁,看似势大,其实犯了兵家之大忌,这是金军一弊;而我军守着汴梁,汴梁城高河深,易守难攻,这是我军一利;金军骑兵为主,步兵少,善于野战而弱于攻城,这是金军二弊;而我军则是步兵为主,骑兵较少,野战不行,可是守城却是长项,这是我军二利;金军以女真兵,辽兵、渤海兵、溪人兵、汉人兵为主,是掺杂部队,内部不和,这是第三弊;而我军却是众志成城,保护官家,这是第三利。三弊在敌,三利在我,本是必胜之局,久战之下,金兵必退。”

“然而城外的屯聚的要塞失守,那里大量的粮草,武器铠甲,攻城器械,落入金人手中。瞬息之间,原本处在劣势的金军来了一个大翻版,孤军深入,却不必担忧,无断粮之忧;金军不善于攻城,却可以围困住汴梁。如今金军可谓是进可攻,退可以守。战事胜利,可以威逼我朝签订苛刻条约;若是战斗不顺,可以乘机离去,我军多是步兵,即便是想要追击也不足。若是追击太快,反倒是容易被各个击破!“

“而我军却是陷入了绝境,坐困在孤城中,汴河断去,粮草无法进入京城,即便是汴梁没有攻破,也会活活饿死;若是我军出击,野战必败,必然被金军各个击破。此时,不论是进攻,还是守城,都是死局,进退无路,无论进退,都是死局!“

宋钦宗听着,眼神平淡,好似枯木一样,心中冰冷到了极点。这就是我的命吗?

在没有当上皇帝时,恐惧父亲传位于三弟,将他废了;而在成为了皇帝时,却面临着危局,汴梁时刻要告破。心中升起来浓重的疲劳,有些厌倦当皇帝,皇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陛下,我建议迁都,迁都于长安。关中本是三秦故地,山河险要,易守难攻。那里民风彪悍,多出壮士,在那里占时避开金军锋芒,休养生息,操练士卒,卧薪尝胆,积蓄力量。迟早可以灭亡!“种师道建议道。

迁都,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宋朝的首都是汴梁,汴梁处在中原中央,好似棋盘的天元位置。这个位置,交通便利,从汴梁到大宋的东西南北都是极为便利,可以较快的获取到东南的财税,可以较好的派兵北出支援河北防线,抗击辽军;也可以更好的西出陕西,出击西夏。

在太平年间,在宋朝国力处于巅峰的时代,汴梁起着枢纽的作用,位置至关重要。

可是在宋朝势力衰弱的时刻,定都汴梁的缺点也是致命的。汴梁四周都是平原,没有关隘作为缓冲,仅仅有黄河可挡住一时。可是黄河几千里防线,处处布防,处处分兵,未必能拦住金军,即便是狗屎运爆发,挡住了金军,黄河千里防线,消耗的钱粮极为恐怖,足以将国库耗尽。

而金军只要渡过黄河,汴梁就是一个赤露的美人,只能任由蹂躏。

金军不必攻击人口众多的,城防强大的汴梁,只需要断了汴河,切断外界运往汴梁的粮草,不许多长时间,存储的粮食就会彻底耗尽,百万人口的汴梁将会出现巨大的饥荒,会将汴梁困死,变成一座死城。

困守汴梁,几乎是一条死路。

“迁都,不行!”李纲立时喝道,“官家可以走,可是百姓怎么办?难道丢下汴梁百万百姓,落在蛮夷手中吗?君王弃国,君不为君!“

白时中也立刻道:“周室迁都,结果王权丧失。迁都之前,礼仪征伐皆处于天子;可迁都之后,礼仪征伐皆出于诸侯。迁都的后果,种老将军想过吗?”

张敏道:“种老将军,安史之乱,唐皇弃都而去,失信于天下,从此之后唐室权威丧失,藩镇割据,最后朱温灭了唐朝皇室,唐朝乃亡!”

种师道刚刚说出迁都的意见,立刻遭到了满朝士大夫的责骂,似乎迁都就是亡国,似乎迁都就是大逆不道,似乎迁都就是十恶不赦。

种师道也没有反驳,只是冷冷的看着四周的士大夫,神情极为冷漠。

只有寥寥几个文臣,没有回答,保持着沉默。

这时,一个老臣开口了,正是欧阳?,他道:“种将军,迁都不迁都,暂且不说。如今金军兵临城下,即便是想要迁都,也要击退金军,只有击退金军,才能迁都。金军不退,谈论是否迁都似乎有些奢侈!”

种师道道:“我有退敌之计!”

“出城进攻金军,必败;固守城池,必饿死。”宋钦宗好奇道,“不知老将军有何破敌知计!”

种师道道:“金军势大,想要击败金军几乎不可能,可是让金军退去,却是很容易!”

“女真崛起于辽东,一代枭雄完颜阿骨打有万夫不当之勇,麾下的几个皇子更是能文能武,堪称国之干才。其弟吴买其极为不简单,精于内政,每次完颜阿骨打出征时,吴买其镇守国都,负责运送粮草,器械等等。而完颜阿骨打也对这位弟弟,极为信任,推心置腹……只是不幸几年前,完颜阿骨打病逝了,那一年辽军残部依旧嚣张,辽帝依旧动乱不安,为了安定金国。完颜阿骨打在去世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吴买其,而他也就是当今的金国皇帝“

说道这里,种师道停顿了下来。

有些事情,不需要说的太明白,能坐在朝堂上,位居高位,都是人精。他只需要说出一些,这些大臣,就可以猜出个**不离十。

宋钦宗眼神一缩,他没有想到,金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上演着“兄终弟及“。

皇位传承,有许多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父子相承。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才会出现兄终弟及。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死后,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弟弟赵光义;宋哲宗死的早,有没有儿子,于是赵佶以弟弟的名义,当上了皇帝,他就是宋徽宗。

皇帝没有儿子,传位给弟弟,这没有什么,权力可以平稳过渡;可是皇帝有儿子,却没有传给儿子,传给弟弟,则是极为危险,甚至是引动皇室残杀。

在开国初期的杯酒释兵权、分割藩镇权力等,可以说严重损害了当权阶层的利益,几乎是将这些文臣武将推到了皇帝的对立面,那些文臣武将慑于赵匡胤的权威,只能是隐忍不发。可是下一任皇帝,若是手段不硬,迟早会引动政策的反噬,一个不慎就是赵武灵王饿死沙丘的悲剧。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在去世前夕,有感于几个儿子性格懦弱,无法压住骄横跋扈的武将,又无法驾驭住势力庞大的文臣,为了避免再度出现五代的悲剧,无奈之下只能传位给弟弟赵光义。

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保持了政策的连贯性。

可是对于宋太祖的几个儿子来说,是极为悲剧的。他们都先后受到叔叔的算计,纷纷惨死,而他们的后人也是受到了压制,命运悲苦。

只是历史在重演,宋朝初期的悲剧,也在金国上演……

种师道道:“如今,金国皇帝,皇位由完颜阿骨打所传;而完颜阿骨打所留的子嗣中,长子完颜宗干,名斡本;二子完颜宗望,名斡离不;三子完颜宗尧,名讹里朵;四子完颜宗弼,名兀术;五子嫡长子金徽宗完颜宗峻,名绳果;六子完颜宗隽,名讹鲁观;七子完颜宗朝,名乌烈(列蒲阳虎);八子完颜宗强,名阿鲁;九子完颜宗敏,名阿鲁补:十子完颜宗杰,名没里野:十一子完颜讹鲁,十二子完颜讹鲁朵,十三子完颜习泥烈,十四子完颜宁吉。”

“其中,长子完颜宗干善于文治好似萧何,奈何他是庶子,皇位无望;二子完颜宗望,也就是完颜斡不离,是金太祖第二子,经常跟从太祖征伐,常在左右,屡建殊功,称之为“二太子”,也是威逼汴梁的罪魁祸首;三子完颜宗尧,为人性宽恕,好施惠,尚诚实,魁伟尊严,人望而畏之。从父四出征战,侍从左右,参与帷幄,为汉之张良;四子完颜兀术,年幼,又被几个兄长光芒盖过,我不太了解,暂且不论;完颜宗峻,女真名完颜绳果,是金太祖嫡长子(第五子),最有可能继承帝位,在取中京和救西京的战争中受伤,后死去,可惜!至于其他几子,没有出入意表之处,也没有惊人战绩,暂且不论!”

“这些金太祖的儿子,都是手握大权,形同藩镇割据,对于当今金国皇帝多有不服。其中最为厉害的莫过于完颜斡不离,他手握重兵,又在金国德高望重,时刻威胁着当今金国皇帝。”

“陛下,要知功高盖主,必死无疑。这位二太子当今擒拿辽帝,功劳极大。这次金军两路南下,一路围攻太原,难以寸进;而他一路,却是势如破竹。一旦攻破汴梁,他的功劳必然如日中天,那时不仅是遭受金国皇帝忌惮,更是遭到金国满朝文武的忌惮。日中则移,月盈则亏。物极必反,适可而止。只要是完颜斡不离不傻,就不会率兵攻破汴梁,汴梁一破,他离死不远也!”

“总之汴梁城破的首功,谁都可以取,唯有他不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西路军和兵于汴梁,共破汴梁,那时即便有功,也不会太明显。只可惜,粘罕短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