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40章抗金派内部的分裂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40章抗金派内部的分裂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种师道心中一痛,这些勤王之师可能战力低下,可能军纪较差,可能心思不纯,但是千里援救,来护卫汴梁,本身就值得嘉奖。

可是援军到来,也加重了汴梁的粮食危机,二十万人,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这对粮食紧缺的汴梁时致命的。为了争取那百分之一飘渺的机会,为了节约粮食,竟然让这二十万人去送死,这是何等残忍?

可是为了保卫汴梁,为了胜利,只能这样!

“陛下三思!”种师道再度劝说道,尽管理解了皇上的意图,可是种师道还是不能接受。

宋钦宗没有回答,反倒是说:“不知,那位将军愿意率军出击,只要击溃金军,解除汴梁之围,我不惜大功赏赐!”

种师道沉默了,这些都是袍泽,可是却要去送死。

众将沉默了,金军的战力,他们都知道。守城有余,出战不足,出战必败。自从金宋交战以来,宋军多是败多甚少,即便是偶有胜利也是惨胜。

“难道满朝武将,都是废物吗?听到金军都是吓成软脚虾了!”宋钦宗怒道。

一旁的种师中怒了,正要起身,领兵出击。这时一个年青的将领站了起来道:“陛下,末将愿意领军出击金军,必破胡虏!“

这个青年将领真是姚平仲,西军姚家将领。

“好,古有冠军侯出击匈奴,今有姚将军破金!”宋钦宗赞赏道,“年青人勇气可嘉,汉武帝不惜爵位,我也不惜爵位,将军破金之日,就是封侯之时!“

“多谢陛下!“

李纲道:“恭喜官家,喜获冠军侯,大金指日可破!”

种师道却是心中一冷,看着这个场景,那里不清楚,李纲拉拢了武将姚平仲开始对抗他。而官家也是默许,甚至是鼓励姚平仲,站在李纲一方,瓦解他军方独大的局面,免得他拥兵自重,难以制约。

大宋一直最不缺的就是党争。大宋崛起于北方,建国初期文臣武将多是北方人,这是开国元老派;而南方多是吴、南唐等投降的文臣武将,又是一派,这两派相互斗争不断;

元老派占据着政治优势,而南方派占据着经济优势。

到了中期,又是守旧派与变法派之争,再后来是新党与旧党之争,又是奸党与忠党之争,到了如今又是议和派与抗战派之争。

可是到了汴梁才发觉,抗战派又分为他种师道一派和李纲一派。尽管不愿意,尽管极力弥合矛盾,可是天然的差异,还是势如水火。

李纲是文臣,他首先要维护士大夫利益;而他种师道是武将,首先要维护边关将士的利益。

李纲想着,勤王之师最好归他指挥,而他种师道成为他的参谋,辅助作战;而他种师道坚决反对,将上万将士交给一个书生,这是对将士的不负责,他可不想长平之耻再次上演。

况且,想要架空他,让他当一个需有其表的参谋,门都没有。参谋说好听些,辅助元帅指挥,说难听些就是打了胜仗是没有你的功劳,打了败仗是替罪羊。

这是权力之争,是文臣与武将的权力之争。

即便是他答应退步,手下的将领也不同意,况且文人一直轻视武将,武将心中早已憋着气,那里愿意在退步。

…………

出征已经决定了,姚平仲率军出击,破金。

大的方针已经定下,欠缺的只是细致的规划,比如何时出兵,出兵数量多少,还有哪一部出击,还有器械配置等等,这些都需要细致的规划。而种师道一直沉默着,不发一言,以沉默反抗着出军的命令。

而李纲却是兴致勃勃的说着,与姚平仲细细谈论着细节。

一个时辰之后,一切敲定了。

这次,二十万夜袭金营,姚平仲领兵,出兵日期定在二月一日。

为何夜袭?

因为宋军弱小,正面摆开大战,与金军对决,胜算很低,只能是夜袭。在夜晚,四周一抹黑,可以悄无声息的靠近,发起攻击,缩短了攻击距离,减少了金军铁骑的冲击力。

为何要定在二月一日?

按风水说,那是一个好日子。

一切搞定了,李纲兴致勃勃,而种师道心情失落,在出兵上两个主战派首领再度发生了剧烈的分歧。

“李相请留步!”种师道开口道。

“不知将军,有何事?“李纲道。

“李相可有时间,到望春楼小歇一下?”种师道说道。

“不必了,君子群而不党,刚刚到了六贼奸党,官家可不希望再诞生奸党!”李纲毫不客气的拒绝了。

种师道眼神一冷,再也不客气:“李相,这次出征,我坚决反对,希望陛下三思。李相最好与我一起劝解陛下,阻止这次出战。“

李纲也毫不客气的道:“此次出征,我是赞成的!”

“这次出征,若是战败,以官家的心性必然丧胆,那时割让河北、河东之地必然成为定局。五代时,石敬瑭割让幽燕十六州,遗祸于后代,留下千古骂名;若是官家割让了黄河以北三镇之地,后世会如何评价!“种师道喝道。

李纲淡淡道:“官家本就懦弱,缺乏钢铁之心,心中已经动摇,已经有七层打算割让三镇,只是怯于世人议论,才犹豫不决。再拖下去,三镇割让必然成定局。与其如此,不如一搏……”

种师道沉默了。

这是一个死局,即便是明知必败,也必须走向去的死局。

………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机事不密则害成。

军国大事需要保密,只有保密才能保持夜袭的突然性,只有保密才能起到奇兵的效果。只是可惜,君臣刚刚开完会议,不到一个时辰,信鸽就从不同的方向飞出,落向了金军营寨,完颜斡不离很快知道了,宋军夜袭的计划。

“鱼儿已经上钩,接下来就该收网了!”

宋朝最不缺的就是贪官,士大夫已经丧失了气节,不能指望一个贪官爱国,也不能指望一个贪官有死国的勇气。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文官背叛比坚守信仰的多。

到了改朝换代,异族入侵的时刻,战争不断,农民在战争中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安定生活,为了生存而战斗,会拼死抵抗异族入侵;武将与异族军队拼杀不断,大量袍泽死在了敌人手中,可能有父母,可能有族人,可能有亲兄弟,心中有血海深仇,往往也会血战到底;皇帝面临生死危机,世人都可以投降,唯有皇帝不能投降,投降没有好下场,皇帝的抵抗意志也较为坚定。

而意志最不坚定的,叛徒最多的,莫过于文人。

在改朝换代的大乱时代,不论是哪一个最后胜利,哪一个当权,他们都可以当官,享受着各种特权。同样是投降,武将投降,可能遭到忌惮,遭到诛杀;可是文人投降后,忌惮较小,很少诛杀。

文人可以说稳坐钓鱼台,有了这层保险,谁还会傻傻的抵抗外敌,因此不论是宋末,明末,还是抗日战争时期,文官集团中汉奸辈出,争相卖国,官位越高,卖国越是痛快。先是有秦桧,后世有史弥远、贾似道,又有范文程、洪承畴、钱谦益,直到后世的汪精卫。

而意志坚定,誓死卫国的很少,北宋只有一个李若水,南宋只有一个文天祥,明末只有一个史可法。

观点有些偏激,可是很现实,很残酷。

随着金军的崛起,以金钱开道,一些宋朝文官开始与金军暗通款曲。金军通过这些宋朝大臣,打通了边关要害,将大量的铁器,铠甲、强弩、食盐等战略物质走私给金军,靠着走私,金军获得了充足的战略物质,支持下一次次大战。

金军能够摧枯拉朽般击败辽国,覆灭这个强势国家,这些宋臣功不可没。

到了后来,在金军进攻汴梁前夕,金军更是收买了大量的文官,汴梁的虚实,禁军的布置和战斗力,朝堂各个大臣的信息等一一泄露而出,宋朝好似**的美女一般,所有的信息毫不保留的泄露在金军面前。

在大战前,金军已经做到了知己知彼。

而宋朝却是不知己,不知彼,只是以为只不过是另一场澶渊之盟,另一场亲历议和,却没有想到这是一场灭国之战。

宋朝以为是狼来了,又要掏钱了;却没有想到来的是虎,要吃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