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49章援救太原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49章援救太原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若是一路上,没有军马看护,金军撤退时,可以肆无忌惮的破坏田地,破坏房屋,毁灭城镇,掳掠人口,那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

“此时正是四月份,正是种植庄稼的时刻,一年之计在于春,若是耽误了农时,又是一个荒年。若是没有军马看护,任由金军在腹地游荡破坏,京畿要地千里之内,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荒年,破坏大宋修养生息的计划。”

种师道沉声道。

“种老将军说得有道理,可是风险太大,一旦不胜,那汴梁危险!”宋钦宗还是犹豫不决,太冒险了,“一旦我军护送金军出境时,与金军发生争斗,引动大战,引得金军再度愤怒,那时两军大战,我军吃不消!”

“几个月的围困,汴梁的粮食早已尽耗尽。护送金军出境,至少需要十五万大军,即便只是一个月的口粮,至少需要三十万担粮食,这根本筹不够!”

种师道计划是美好的,用澶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若是时机得当,可以消灭金军一部分主力。可实际操作起来,遇到很多问题,有些空想。

宋真宗时期,宋军还处在强盛时期,那时国内稳定,兵精粮足,有足够的兵力,也有足够的财力,“护送”辽军离去,防止辽军路上破坏农田,损坏村庄,掳掠人口。

可是此时,经历了西征西夏,收复失地,平灭青唐羌等,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财力损耗巨大,国库已经空虚;再加上生辰纲,花石纲,方腊宋江叛乱等,大宋的国力损耗巨大,国库空虚。再加上赎回幽云十六州,赔款金国,国库内最后一贯钱也耗尽了。

再加上燕云战败,姚平仲等几次大败,精锐之师损伤殆尽,守住汴梁有余,可是出击人数有限。

此刻出兵护送金军出境,半路袭击金军,暂且不论胜算有多少,首先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没有实力作支撑,即便是再好的计划也是虚无的,也是白搭的。

…………

第二天,宋钦宗在朝堂上,抛出了这个议题。

种师道提出,让其弟种师种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旧事“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

可是很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人坚决反对而取消。

种师道又提出,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宋钦宗准奏施行。可是以计算消耗的粮食,钱币等,很快的被否决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皇帝还不差饿兵。

国库没钱,打仗没有底气。

即便是知道驻兵灾黄河两岸好处很多很多,可是没有钱,什么也搞不定。

自从那场朝议之后,种师道病了,因为对大宋未来看不到一丝希望,心中绝望到了极点。迁都是最佳策略,可是政治影响太坏,西周当年迁都洛阳之前,“礼仪征伐皆出于天子”;可是西周迁都洛阳之后,“礼仪征伐皆出于诸侯“。

迁都,意味着统治中心的移动,中央对于地方约束力的下降,会彻底破会强干弱枝的政策,轻则是藩镇割据,重则是国家分崩离析。

当年安史之乱,唐明皇西逃,迁都而去,意味着中央对地方权威下降,形成了藩镇割据的雏形;后来黄巢攻陷长安,唐皇再次西逃,则致使唐朝权威下降到了极点,果然没有几年,唐朝就灭亡了。

此时,陷入了僵局,进退两难。此时,宋朝割地,赔款、人质,送亲、称臣等,几乎是将朝廷的威严尽数散去,失去了威严,还能对地方形成有限控制吗?一旦迁都,局势会彻底恶化,彻底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不迁都,又没有实力防御,要钱没钱,要兵没兵。一旦金军再次南下,说不好就是一个死局。

既然解决不了,那就暂时搁置争议。

这时,张敏道:“太原围困已经,里应派兵解去河东之围!”

“哗!”

群臣这时才想到太原,想到那个遗弃儿。

太原的前身晋阳城,春秋战国之际是赵国的都城。太原盆地北缘修建了坚固的军事城堡,该城因建于晋水之阳,故曰晋阳城。在十六国北朝时期,曾是前秦末都和北齐“别都”。十六国时期,西北游牧民族氐族建立的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

齐的都城虽然还在邺,但晋阳是高氏父子的创业之地,北齐统治者将晋阳定为“别都”。北齐历代皇帝多住于此,并在此大兴土木,起造宫殿,还在晋祠和西山修筑离宫别墅,凿建石窟寺庙。晋阳是北齐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唐代太原称北京,是大唐帝国的陪都。晋阳是唐朝的“龙兴之地”,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此起兵,建立了强大鼎盛之唐王朝。晋阳是北方军事重镇,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回纥南下的前哨阵地。晋阳成为当时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全国第三大都会,其形制规模达于鼎盛。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占领了长安,唐僖宗命盘踞晋北的沙陀酋长李克用南下,进攻黄巢。李克用带领沙陀骑兵,长驱直入,攻入长安,被唐王朝封为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以晋阳为都,建立晋政权达17年,占据当时北方半壁江山,与朱温所建的后梁对峙。

后晋、后汉以太原为陪都共15年。因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都是沙陀族人,所以,历史上称后唐、后晋、后汉为“沙陀三王朝”。

五代末期,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以晋阳为都,建立割据小政权北汉。北宋建国后,宋太祖赵匡更是几次围攻,几次败北,损兵折将无数,可就是打不破晋阳城。直到全国统一,宋太宗赵光义才攻破晋阳城。

鉴于晋阳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特别是多次建都的历史,害怕有人利用晋阳,再次建都割据,危及宋朝统治,于是下令将晋阳城付之一炬,又决汾、晋两水灌城,一座千载名城遂成废墟。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将潘美奏请,在原晋阳城以北的唐明镇基础上,建起新的太原城。

而太原一直是抗击辽军的最前线,如今又是抗击金军的最前线。

太原再次展现出了他牛逼哄哄的一面,汴梁身为帝都,城高河深,西军各处援救,最后还差些失守,只能是屈辱的签订不平等条约,金军才退去。

而太原则坚挺了许多,以一城之地,硬生生的扛住了西路军,让强大的金军在太原城下止步不前。也多亏是太原挺住了,抗住了金军的西路军,使金军东西两路,钳形攻势瓦解,使汴梁只是承受东路军攻击,若是两路合围汴梁,一切休矣。

“太原破,泽河东之地尽数丢失,那时千里黄河,尽数是金军攻击之处,那时汴梁危矣。只有守住太原,汴梁才能不丢失!”白时中道。

群臣都是点了点头,这一会出奇的齐心,没有人提出异议。

“那不知谁去援救太原?“宋钦宗问道。

一问出这句话,大臣都看向了李纲。

白时中道:“可派遣西军精锐援救太原,姚古,种师中等名将,分两路以犄角之势出击。李相才智出众,可为河东宣抚使,节制诸军,援救太原!”

“附意!”张敏道。

李邦彦道:“此法可行!”

在场众人都是赞同,在宋朝流行着以文制武的传统,武将多数是副职,只有文官才能当正职。可是环视朝堂,能打的文人还真的没有,就连行军的一些基本常识也不懂,还打什么战,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料。

只有李纲有些经验,带领士兵守过城,抗住过金军的进攻。他可能不是最好的入选,也不是最适合的人选,可是除了他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

李纲想要辩解,想要推辞,可是看着场中的情景,心中无奈只能是这样了。

………………

“什么,让李纲出征,这不是找死吗?”

回到汴梁,赵朴一直关注者汴梁的局势,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更好的逃命。

听到李纲为河东宣抚使,赵朴立时眼中闪现出了绝望,前不久姚平仲一场大战,损失了三十多万人,这一次西军精锐,救援太原,可能又要二十多万人覆没。之前那一次夜袭之战,西军精锐损耗巨大,而这一次救援太原,西军剩下的家底会彻底耗尽。

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

丢失了汴梁不要紧,丢失了太原不要紧,丢失了河东河北之地不要紧,甚至是丢失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也不要紧,只要是有军队在,迟早会有一切的,可是将军队耗尽,即便是守住了地,最后也会丢掉。

西军,是大宋唯一的精锐。一旦西军彻底完了,那汴梁也丢了,那时即便是想要突围,想要跑路,也跑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