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 第56章分兵而行

穿越从靖康之耻开始 第56章分兵而行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01:04 来源:小说旗

四周都静悄悄的在思考,唯有赵朴毫不在意的喝着茶,速度很慢。

“即便我军大胜了九十九次战斗,可是只要打了一次败仗,就是全军奔溃,面临着失地,甚至是灭国的危险;可是辽国、西夏、以及现在的金国,哪怕是打败了九十九次,也不会伤筋动骨,可是只要是大胜了一次,那就是轻则是赔款,重则是失地,甚至是灭国!”

这句震耳欲聋的话,好似晨钟暮鼓一般震慑着种师中的心灵。

宋朝从建立开始,到现在就没有组织过强大的铁骑,有的只是马军。

其中固然有着失去草场的原因,但这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许多的原因致使铁骑一直难以组建。

一只强大的铁骑,至少需要三万才能发挥作用。三万铁骑,考虑到战马的损耗,至少需要五万匹战马。铁骑是一个吞金兽,养一名骑兵耗费等于十名步兵的耗费,养三万铁骑耗费等于三十万步兵的耗费。

这对于财政一直处在紧张状态的宋朝而言,自然不能凭空变出钱来,只能是从步兵耗费中裁掉一部分,归于骑兵,这必然会造成步兵费用不足,引动军中大部分将领的反对。这是反对组建铁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新组建的铁骑,在战力上也未必能比得过辽国,金国铁骑,这也是反对组建铁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反对组建铁骑的最重要原因是,铁骑的组建与大宋的国策“强干弱枝”严重的违背。

一旦组建铁骑,铁骑必然布置在边疆,这会严重的威胁中央的权威。大宋的国策是,汴梁附近的禁军,对着边军有着绝对的优势,即便是边军叛乱,也可以轻易的镇压。可是铁骑的出现,严重的打破了中央禁军与边军的平衡,让汴梁再也难以对边疆形成绝对的优势。

过去种师中也一直不太重视铁骑,没有铁骑,大宋照样是抗住了辽军的进攻,抵抗住了西夏的侵袭,既然如此,又何必组建铁骑呢?可是随着赵朴的这一番话,种师中前所未有的认识到了铁骑的重要性。

步兵,关系着大宋的存亡;而铁骑,则是关系着大宋过得好不好。

没有强大的步兵,大宋必亡;没有强大的铁骑,大宋必然过得苦逼。

“这一战,极为重要,可以说关乎国运。这一战若是输了,太原必然失守,接着各路援军也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那时距离汴梁失守就不远了,必然再度上演五胡乱华,永嘉之乱。而且比那时更为危险。五胡乱华时,是诸多草原民族逐鹿中原,羌、氐、鲜卑等拼杀不断,内耗不断,难以齐心灭亡晋国,司马氏才有喘息的机会;可是此次仅仅是女真入侵中原,势力前所未有的凝聚,合力灭宋,我朝未必有着司马氏南渡的运气。”

“这一战必须要打歼灭战,若是打成半死不活的击溃战,干脆不用活了,抹脖子算了,省的浪费粮食。若是在草原决战,即便是金军大败,也又是一场击溃战。可是女真人,好死不死的来到了河东,河东表里山河,多是山地,铁骑的优势难以发挥,只要出其不意,果断迅速的出击,金军必灭!”

最后,赵朴总结性的说着,这些才是他说得重点。

说完之后,赵朴回到了帐篷中,盖上被子开始睡觉。

这一夜,赵朴已经睡得呼呼直响,好似一头死猪一样,可是诸多的军官却是失眠了,种师中也是失眠了,久久的难以沉睡。

…………

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情,靠着短处突击,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而赵朴也不指望,短短几天时间,就彻底改造了这群人的思想,但是至少要在他们脑海中留下忠君报国,誓杀胡虏的影子,驱除他们脑袋中唯利是图,拜金至上,混日子的思想。

这八千精兵,是从八万人中挑选而出,素质相对较高,战斗力也相对较强,短短的十天时间,就将鸳鸯阵训练的有了几分样子,虽然较之历史上威名赫赫的戚家军还是差了一大截,可还算是能凑合。

而在不断的对战中,鸳鸯阵也显示出恐怖的威力,以一百二十人的鸳鸯阵,对抗五百多的宋军,最后完胜。

“若是还有半年的时间,鸳鸯阵威力必然更上一层楼!”种师中暗自叹息,还是时间短促,留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可是太原处在危险的时刻,不得不出军。

十天后队伍出发了。

只是在发兵的时刻,种师中与赵朴发生了分歧。

在河东地图上,种师中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殿下,我率领正军七万之众,从南部出发,进入晋中平原,从太谷援救太原,而你率领奇兵,伺机而动,伏击金军。”

“不行,你这是找死!”赵朴立刻阻止道,“将军这是孤军深入,没有充足粮草,没有援军,别看七万之多,在金军眼中也不过是点心而已。这七万大军虽然就是鱼饵,可是也不应该这样被吃掉的。”

“只能是如此,即便是死了,我也得去,临老了,快要进棺材了,不想得到一个畏敌不前,拥兵自重的名声。”种师中叹息道,“你的诱饵计划很可能成功,一切靠你了!”

“我会的,只是最后谁能活下来,就靠运气了。战争中崇尚弱肉强食,实力不足,就要做好死亡的心理准备。训练场上多流汗,战场上就少流血。他们既然在训练场上,流的汗水少,那就要做好流血死亡的心理准备!”赵朴道。

陕西军,也不全是精锐,实际上陕西军上下都是龙蛇混杂,诞生了韩世忠、刘世光等抗金名将,可是也诞生了许多投降金国的将领,不是每个武将都是忠君爱国的,有很大一部分走上了不归路。

精锐留下,至于那些渣滓就排掉吧!

“我率领七万正军出发,即便是不能击败金军,也可为其他两路宋军制造战机!”种师中道。

赵朴道:“希望如此!”

可是他真的不太看好,这次太原解围之战。

“将军善于统兵,却不善于揣摩人心。若是不可为,不要勉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赵朴最后叮嘱道。

种师中道:“我跟随兄长打了几十年战,没有那么容易死的!“

最后还是分兵了。

宋军分为两队,一只七万多的队伍大张旗鼓向着太原进发,由种师中全率领;一只仅仅是八千人,有着赵朴率领,而副将王彦辅助。

看着种师中离去的方向,赵朴心中一酸。

种家几代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众多,而今种师道,种师中兄弟,都是七十多岁了,早已是老朽了,本应该在家中养老,可是金军威逼汴梁,满朝上下,找不到一个武将,他们兄弟不得不出山,最后援救汴梁。

在赵朴离开汴梁的时刻,种师道已经病了,连续的激战,已经耗尽了他太多的生命力,春夏之交最易得病,种师道病了,似乎距离去世不远。于是,救援太原的重任落在了种师中的肩上。

种师中在谋略、用兵等都逊色于兄长,可是还是毅然接受了这场必败的救援之战。

一路之上,种师中对他多方教导,使他由一个军事文盲,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变成了熟悉军务,深谋远虑的将士。而这次,更是甘当诱饵,率领七万大军援救太原,将自己置于死地。

“走,我们出发!”

率领着八千精兵,赵朴向着另一条路前进。从今天开始,他将真正的独掌一军,走向抗金的战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