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崇祯聊天群 > 第1047章 你就继续装

崇祯聊天群 第1047章 你就继续装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7:13 来源:小说旗

这个声音有点响,也有点突然,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崇祯皇帝听到,闻声看去,底下众人已经自觉让开一条通道,或者说底下众人都转头注目一个人,就让刚才喊话这人一下在人群中暴露了出来。

这人也就二十多岁而已,此时看到所有人都看向他,似乎有点胆怯,有点畏缩了。

崇祯皇帝见此,微微一笑道:“对于蒸汽机,你有何想法?”

问了之后,想了想,便又补充道:“说出来给朕听听,就算没用也是无妨!”

那人听到这话,顿时又来了勇气,急匆匆地走到人群前面,跪地奏道:“陛下,草民乃是炮匠,负责火炮炮膛的镗床操作。草民见这新的气缸并没太粗,因此便想着,如果这气缸像炮膛一样,用镗床镗过,则其内壁必定光滑异常,说不定……说不定对这蒸汽机有用!”

之前的时候,因为使用单一气缸,这气缸就必须做得很大,只能用手工打造而成。可如此一来,活塞与缸体之间的间隙就不可能做到很小,只能尽可能用毡、纸、油布以及类似的代用品塞严缝隙。不管怎么样,这种做法的漏气都是比较严重的。换句话说,这种做法,其实也浪费了大量的热能。

可如今缩小了气缸之后,这缸体和大口径的炮筒的直径其实已经相差不了多少。如果为此做一台大口径,能镗气缸的镗床用于光滑内壁的话……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顿时兴奋了起来,因为这用脑子想想就知道,肯定能改良蒸汽机,只是改良之后的效果如何,就有待试验了。

于是,他立刻肯定了这名炮匠的做法,并当众吩咐兵仗局掌印太监把这事记下来,一旦试验完毕,证明能大大改进蒸汽机的话,绝对不吝重赏!

看到这炮匠激动地退回人群中后,崇祯皇帝笑着对底下众人说道:“朕就在这里,还有谁,对这蒸汽机的改良有什么想法的,不管对错,尽可以说出来听听,言者无罪,有用则赏之!”

之前孙二牛的事情,已经让底下这些人刺激到了,刚才的炮匠也是因为如此,才鼓起勇气赌了一把,没想到还真赌对了。只是赏赐的多少,还要取决于试验的结果。可不管如何,他也因为一句话的事情,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两个事情,让底下所有人,特别是那些工匠都份外眼红,一个个挖空了心思地去想,就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有这样的好运。在崇祯皇帝的鼓励之下,一个又一个工匠,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让崇祯皇帝有点失望的是,后来提出建议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没什么实际用途,只有个别人的提法,似乎有点小用途。不过对于这种踊跃的情况,他还是很高兴的。

因此等此起彼伏地声音慢慢消失,庭院内重归安静时,崇祯皇帝便笑着对他们说道:“很好,以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尽可以说出来,说不定就有好东西会出自你们的手中。朕也会在兵仗局专门设置一官职,让人记录你们的想法,这想法不局限于蒸汽机,甚至不局限于火炮,如果觉得切实可行,朕会拨款让你们实现自己的想法!”

说完之后,天色已经有点晚了。崇祯皇帝在顺带着又收获了一波成就值后,吩咐了兵仗局掌印太监刘成志一番话,才摆驾回去了。

皇帝重视,兵仗局又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专门的镗床很快制造出来,并由那炮匠亲自操作,新的蒸汽机改造完成,正式一实验之后,一个喜讯就摆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这种新式蒸汽机比原本的蒸汽机提高了四到五倍的能量,这绝对是个巨大的提高,让崇祯皇帝不由得异常高兴,当即拍板,就按照这个新的蒸汽机样板进行量产。

他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双向气缸,且缸体通过镗床操作过的蒸汽机,其实已经是瓦特经过多次改良之后的蒸汽机,也就是瓦特三型机。这个改进,离瓦特的第一次改进用了足足七年多的时间,可在比瓦特改良蒸汽机还早的一百多年前,在崇祯皇帝这个穿越者的带领下,有着大明最熟练的工匠,和足够的财富支持下,用比瓦特单枪匹马做蒸汽机更高的效率,短短时间内就开发出了能真正派上实际用途的改良版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压根就不需要什么橡胶。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就算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蒸汽机战舰上,也没有用到一点点的橡胶。

这个位面上的蒸汽机,在崇祯皇帝的带领下,终于有了能量产的改良版蒸汽机,预计不久的将来,这种蒸汽机因为成本的降低,煤炭消耗的降低,会在大明无法利用水力的地方应用。崇祯皇帝想着这一切,就不由得很激动。

大明工业化的原动力,终于有了!

当崇祯皇帝看着第一台量产的蒸汽机组装完成,摆在自己的面前验证其功效时,他忍不住便兴奋,进入聊天群,用聊天群的拍照功能拍照留念,这是这个位面的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用的第一台蒸汽机啊!

拍完照之后,他才发现唐王有一条信息发过来:“陛下,福王世子马上就要进城了。”

崇祯皇帝一见,心情正好着,便回复他道:“那就如实展现你的唐国给福王世子看看。”

唐王收到,立刻答应下来。对他来说,有更多的藩王封建海外,他就不会有木秀于林的潜在危险。因此,对于福王这边,他是非常乐于展现新藩国的好处,能让福王也眼红跟进。这又正好能满足唐王这个年轻人所拥有的炫耀心情。当然,这种是人之常情,所谓衣锦还乡,就是这个道理,倒也不好说唐王什么。

于是,唐王立刻领着唐国的文武百官,前往城门口去迎接。

福王世子朱由崧在锦衣卫的护送之下,到达阿瓦城外时,看到了唐王在那,身后簇拥着不少文官武将,藩王的排场,做了个十足十,远非内地的藩王那种尽可能低调的排场可比。就只这么看了一眼,那心中的羡慕之意就不由自主地流露了出来。

要说起来,明朝后期的藩王,其实也真是可怜。虽然名义上是藩王,是大明朝最高贵的爵位之一,可朝廷对其的限制非常多。甚至连藩王出城去扫墓,也必须经过当地官府的批准才可以离开藩王府。说句不好听的,这些藩王,其实就是朝廷圈养起来的猪而已,和猪唯一的区别,就是猪最终会被宰杀,而藩王则不会,只是老死在府中。

对于这种日子,年纪大的藩王还好一些,一腔热血早已熄灭,任何菱角都在漫长的日子中被磨灭;可福王世子却是个年轻人,正当二十来岁的热血小伙。谁会甘愿一辈子老死在那么一点大的王府中。天下那么大,天下那么美,不出去走走,不见识一番,谁能心甘?

以前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一有这种念头,那可是非常危险,一个不小心,是会当谋逆来处置的。可如今呢?是皇上给出了这样的一个机会,有了建立藩国的机会,能在藩国内掌握军政大权,一言九鼎,不再受人制约,更不用被人像猪一样的看押到死。光是想想,就让福王世子兴奋了。

一到近前,他就连忙下马,向唐王见礼道:“怎劳殿下出城迎接,折煞侄儿了!”

“哈哈哈……”唐王当即哈哈大笑起来,能听出来,心情很不错,大步上前一把抓住朱由崧的手后,才收了笑声道,“要是换了以前,估计我们老死都不得见。如今有机会,虽然孤这唐国乃是偏僻小国,破事一堆,每天都忙不过来,但不管怎么样,总得抽空出来一趟不是……”

不要说唐王和福王这种隔了很多代的藩王,就是亲兄弟的那种藩王,一旦就藩之后,基本上也没有了再见面的机会,都只会在自己的王府里面老死。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唐王才有此一说。

朱由崧听了,也是有点感慨。如今朝廷的国策有所变化,这对于藩王来说,是个好事来的,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才好啊!

而后,他又听到唐王似乎在抱怨唐国,抱怨忙碌,但看他神情,又那有看出有半分抱怨的意思!

“装,你就装吧!”朱由崧在心底,不由得默默地说道。

唐王其实和朱由崧的年纪差不多,不过此时却是主导着场面,抓着朱由崧的手往前走,一边指着那些文武官员说道:“洞吾那些土人都心怀叵测,孤基本没用。这些都是我们大明自己的读书人和军户出身,不过不是进士和各级将领,最多到举人和守备而已,蒙皇上恩准,被孤给挖过来了。呵呵,让贤侄看了笑话了……”

说到这里,也不等朱由崧有反应,唐王就对那些文武官员大声喝道:“都愣着干嘛,还不快来见过福王世子?”

那些文武官员一听,连忙作揖的作揖,抱拳的抱拳,都向福王世子见礼。

朱由崧看得异常羡慕,他自己在洛阳时,虽然是自己的地盘内,可他这个福王世子,又有几个官员会在乎?出去要是遇到了那些官员,反而是他这个福王世子要陪着笑脸,否则一旦有想出城,哪怕自己的田地上走走,被那些官员刁难的话,也是没法去的。

可此时看看唐王,以前肯定也和自己一样,可如今,那么多文武官员,随便呼喝,全都俯首帖耳,唯唐王马首是瞻,多威风啊!

他正想着,唐王已经牵着他的手,上了唐王的车架,敞开着篷子,就坐在车上,视野很好。

摆驾回宫的路上,唐王指着一排排戒严的军卒,还有在军卒后面看热闹地百姓说道:“这些大都是我们大明的百姓,听到洞吾成为唐国之后,纷纷过来讨生活。虽然唐国初建,实在是有点穷。不过土地却是多的。孤给他们都分了田地,他们也都留下了。皇上有旨,只要孤能留住这些百姓,以后就是我唐国的百姓了。”

说到这里,他又不由得感慨道:“那些洞吾土人都很懒,白白糟蹋了那么多好粮田。但我们大明百姓就不一样了,这里一年三熟,要不了多久时间,粮食就不用担心了。皇上还交代了,不要怕粮食多了会烂掉,朝廷会出钱收购粮食的,有多少收多少,让孤能大力抓民生,多多产粮。”

说着,唐王又用手指着阿瓦城内的建筑道:”真是让贤侄见笑了,孤选定的这个都城,实在没法和我们大明国内的城池可比。看看,这房子这么矮,你看,那房子连个院子都没有,还有那……“

朱由崧就压根没有开口地机会,一路上就听着唐王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时不时就说自己的唐国不怎么样,如今又听到唐王在“抱怨”自己的都城简陋,他不由得再次在心中默默地说道:“那你可以不要这里啊,改成福国好了啊!你就装,继续装吧!”

唐王是第一个分封海外的藩王,换句话说,就是第一个自己掌握军政大权的藩王。他又是年轻人,这次朱由崧一来,他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正好有了个最佳的倾述对象。嘴巴说忙死了,可硬是用了大量的时间,绕着路在给朱由崧介绍着各种情况,看着朱由崧脸上的羡慕表情,他就越是来劲,一直拐了很多地方,实在没啥介绍之后,才算踏入王宫的宫门。

唐王的声音都略微有点沙哑了,还牵着朱由崧地手不放,感慨地说道:“贤侄,孤实在是太忙了,每天要处理一大堆的事情,那奏章都堆成山了,就这,还是忙不过来。你不知道,这是真累啊!有的时候,孤都怀念在南阳的日子了,那多轻松……”

听到这话,朱由崧实在有点听不下去了,你再装?要不我回去禀明陛下,让我来替你怎么样?

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朱由崧连忙决定岔开话题,实在不想听他再装了:“侄儿听说白杆军帮了殿下大忙,他们人呢?”

感谢希望天庭的打赏!家里有点事,加上卡文,没能坚持住每天8000的更新,抱歉,明天开始,尽量恢复每天8000的更新,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