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崇祯聊天群 > 第1071章 皇帝的打算

崇祯聊天群 第1071章 皇帝的打算

作者:叫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05:37:13 来源:小说旗

各色旗帜,迎风猎猎,却也让人能一眼看出,这些旗帜,都是旧货,甚至还有的旗帜,有补过的痕迹。

然而,此时的沈阳城下,却没人在意这些,他们的脸上,有悲壮,有激动,自然也有惶恐和害怕,众多情绪汇集着,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决战,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寂静无声中,皇太极在城头上,忽然爆喝一声,厉喝道:”祭旗!“

话音一落之后,有一群人被黄马褂的皇宫亲卫拉着,上了城头,暴露在所有饶目前。

这些人中,虽然也着金钱鼠尾,可在正儿八经地满洲族人面前,还是一眼就分辨出来了,这些不是他们的族人,而是汉人。

所有人都好奇,一时之间,原本肃穆地沈阳城下,窃窃私语声汇聚成了不的喧哗声。

“这些人是谁?皇上为什么拿他们祭旗?”

“应该是汉军旗的吧,为什么拿他们祭旗?”

“……”

大部分满清军卒,都有疑惑,不清楚情况。但这么多人中,皇太极事先下令抓那些饶时候,也没有偷偷进行,因此不管如何,总有一部分人是知情的。

“这些都是范文程那狗贼府上的,一个不留,全都抓了来祭旗的!”

“那几个为首的,看到没有?是范文程那狗贼的兄弟,还有他爹,上一次范家灭门时候,他们刚好不在沈阳,逃过一劫。这一次逃不了吧!”

“范文程那狗贼,如今真是灭门了,真是痛快!”

“……“

基本上,没有人去疑惑,为什么他们的皇上,会拿范文程的家人来祭旗?因为范文程在这些普通满清军卒的印象中,就不是个好东西。要不然,也不会有上一次的打砸火烧范府。

而那些高层的满清头目,他们更理智一些,却因为知道了为什么要拿范文程家人来祭旗的原因,因此,一个个都没意见。

范文程无能,一去关内不复返也就算了,他安排的内应,还让大清中了明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如此事关大清存亡之国战,开局却如此不利,谁要为此负责?

皇太极不可能,其他王公贝勒也不可能,能负责,也该负责的,就只有不在这里的范文程!

祭旗的罪名很简单,勾结明军,吃里扒外,谋算大清,如此足矣!

堵着嘴,无法喊冤,流下的眼泪,也换不来后悔药,手起刀落,咔嚓声响,一颗颗范家头颅落地,溅起的鲜血,污染了城墙!至于这些人死后,会否去找范文程哭诉,或者算账,那就不得而知了!

辽东范家,自诩为范仲淹后世子孙的这个范家,至此灭绝!

一声令下,全军开拔。每个满清的军卒,在转身离去的那一刻,都会深深地注视一样沈阳城。不管是决然,还是不舍,还是其他什么,都最终只能转身踏上征程!

“报,我军探马刚出虎皮驿,就与大量明军夜不收,战之,未得进!”

“报,明军夜不收出现在虎皮驿周边,虎皮驿告急!”

“报……”

前方战况,犹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报到满清中军,御驾所在,皇太极听着这些探马禀告,脸色很是阴沉。卢象升派出的夜不收如此之多,看来是对辽阳势在必得。

“鳌拜何在?”皇太极忽然厉喝一声道。

“奴才在!”鳌拜一听,立刻上前单膝跪下,弯着腰,伏头听旨。

皇太极盯着他的辫子,异常严厉地道:“你挑选精锐探马,务必突进辽阳,探得辽阳战况。不达目的,不必回来见朕了!”

“明狗都是一群蠢猪,奴才去去就来,必不负陛下旨意!”鳌拜毫不犹豫,大声回应,站起身来,转身就走。

看着鳌拜满怀信心而走,皇太极的心情,意外地好了一点。此时的他,最需要像鳌拜这样的自信。他看向左右,又下了严旨:“今日傍晚之前,全军务必到达虎皮驿,迟到者斩!”

这份旨意一下,军队的行进明显快了不少。

他所的虎皮驿,刚好是离辽阳六十里,离沈阳也是六十里,位于辽阳和沈阳中间位置。

这虎皮驿,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拱卫辽阳的三座驿城之一。边上有一条十里长河,要论地理位置,自然没有鞍山驿堡来得险峻,易守难攻。但它的重要作用,就是连接辽阳和沈阳的中间节点,是为交通要道。

虎皮驿,周围一里一百三十步,一开始只有南门。在努尔哈赤占领了虎皮驿后,才又开了北门。城内设有递运所、虎皮驿营台、兵营等设施,万历年间,辽东总兵贺世贤和名将柴国柱先后屯兵虎皮驿这座驿站之城,明代辽东经略熊廷弼曾驻兵于此,不过都很短暂。

一六二一年的时候,就是皇太极领着五千兵马来攻打虎皮驿,当时的守将梁仲善吓得弃城而逃,从而为皇太极的功劳簿上轻松增添了一笔。

皇太极之所以选择次日一早出发,就是步军一的行程,刚好能到达虎皮驿,如此,不用野外扎营,安全不少。而后再以虎皮驿为依托,进可一到达辽阳,退可以此为守。

当然,虎皮驿肯定没有沈阳或者辽阳来得坚固,它毕竟只是一座驿站而已,承担的作用也不是御敌,而是交通要道而已。可就算如此,也是皇太极的最佳宿营之地。

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这边同样一清二楚。此时的他,正在听着前方夜不收传来的军情禀告:“沈阳奴酋皇太极亲临两万人马,其中骑军两千,正前往虎皮驿。”

“沈阳探马试图南下辽阳,被我军击退!”

“我部夜不收已从虎皮驿收缩,虎皮驿北部的夜不收都已隐入山林。”

“奴酋果然派出大量探马,悍不畏死,往辽阳突进。我部遵旨拦截,直到其望见辽阳城头时,便将其击退。“

“……”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给了皇太极以救援的希望,这样就不会把他的胆子吓破。崇祯皇帝听得比较满意,当即对底下诸将道:“今晚沈阳援军必定会在虎皮驿过夜了。就按计划,朕领新军出发,其他各军,皆由卢卿统领,围住辽阳,等朕回师。”

他这话完之后,卢象升还是忍不住,出列奏道:“陛下已是御驾亲征,没必要再去虎皮驿。奴酋亲临之军,非其他人可比。狗急跳墙,垂死挣扎之下,也得防备一二。臣愿为陛下出战,必带奴酋首级回来,献于陛下!”

其他将领,都没资格劝谏。不过从他们的脸色上,也能看出,他们赞同卢象升的法,觉得崇祯皇帝亲自前往虎皮驿,有点太过危险。

不过很显然,崇祯皇帝决心已下,就见他看着卢象升,断然道:“当年奴酋就敢亲自领军,在京师城下威胁于朕。如今朕御驾亲征,如此优势之下,难道还不如奴酋?朕就是要亲自去一趟,亲口告诉虎皮驿城头上的奴酋,朕没有食言,朕来了!”

到这里时,他看到卢象升似乎还想再,便语速加快了一点,用斩钉截铁地语气大声宣布道:“朕就是要让下人知道,朕过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实打实地真!谁要敢不信,敢挑衅于朕,奴酋就是例子!”

听到皇上把这事提高到了君威的高度上,是要给下人看的,卢象升便知道,自己没法再劝了。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前后几次的新军,加起来有一万出头。第一批新军都是各边军的精锐,以冷兵器为主。可后续补充的两次,全都是火器部队了。

崇祯皇帝之所以选择只带新军出征,要消灭皇太极于虎皮驿,就是要借此为他自己,也为新军立威。毕竟大明的内政还没有完成全面革新,很多地方,比如盐政,关系巨大。刚才他对卢象升得这番话,其实也是对大明国内其他人的,这是他的誓言,谁要敢跳出来闹事的,尽管跳出来试试!

而只带新军前去,就是因为新军是他一手组建,这支新军,是歼灭奴酋的军队,是下强军。有这个依仗在,必定能震慑大部分饶心思。

之所以这样做,他其实并不想在国内杀得人头滚滚。大明如今正在扩张之际,要和西夷争夺全球霸权,大明的人绝对不嫌多!能有抄家灭族资格的,都不是普通老百姓,丢出去和西夷博弈,为华夏文明的传播,绝对能出力不少。

这时候的大明,虽然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可要是放眼全球,那这点人数,还是不够用的。解决了粮食问题,就该大力鼓励生育了!

崇祯皇帝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有点想远了。收回思绪后笑了笑,便进入聊群,发号施令去了。

傍晚时分,满清皇帝皇太极领着兵马如期到达了虎皮驿。顿时,的虎皮驿,几乎挤满了人。人声鼎沸,是为虎皮驿最为热闹的一。

皇太极还没来得及歇口气的时候,鳌拜右臂包扎着,鲜血透出,却浑然不觉,快步进去御营,单膝一个打千,带着一丝疲惫,大声禀告道:“陛下,奴才不辱圣命,探知辽阳依旧在我大清手郑”

皇太极一听,心中顿时一松。不过想起一事,又连忙问道:“明军百门红夷大炮,还没有把城墙轰塌?”

鳌拜听了,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之色,低头回答道:“奴才领百余骑探马,拼死厮杀,可也只能望见辽阳城头,就不得不退回了。明军的红夷大炮,部署在城南,奴才并未得见!”

他挑选出来的精锐探马,都是打着战死的决心去的。损失超过了一半多,实在无力再进,如果不及时撤湍话,他都怕没人会来报信,因此看到辽阳城头,还是大清守军,就连忙撤退了。

这时候的他,虽然自认为是大清第一勇士,可面对蜂拥而来的明军夜不收,见识到了这些明军夜不收的英勇之后,不得不承认,野外斥候战,大清不会是明军的对手。当然,要是豪格没有把两黄旗精锐带走的话,他还是觉得有一搏之力的。

皇太极听了鳌拜的答复后,看看他的伤势,心中微微叹息。他知道,鳌拜也肯定是尽了全力。于是,他稍微有点关切地吩咐道:“下去吧,把伤势重新包扎一下,不要留有后患!”

“奴才遵旨!”鳌拜听了,才站了起来,躬身后退后离去。他的步伐,也不似以前那样大步而行,显然是疲惫不堪了。

皇太极沉默片刻,便走出御营,登上虎皮驿的城头,借助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眺望辽阳方向。

此时,在他的视野中,还能隐约看到大清探马的踪迹,在为虎皮驿警戒着。

虽然没有看到明军夜不收的身影,可皇太极心中却还是叹了口气,明军的强势,比他预料的还要强。此战事关大清之存亡,能不能赢,他心底真是一点把握都没樱

今或者是看不到明军夜不收的身影,可这都是大清探马用他们的生命在扞卫着虎皮驿这边的安宁。可明呢,不定,明早上的时候,明军夜不收就会出现在虎皮驿周边了吧!

由于明军夜不收的强势,辽阳那边的情况不能实时掌握,这让皇太极很是忧心。边上陪着的济尔哈朗也明白他的担心,便开口奏道:“陛下,明日一早,臣领先锋当先开路,探明情况回报后陛下再做出决断!”

皇太极听了,转头看了他一眼,不过却是摇摇头,没有同意道:“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大半兵力都在朝鲜,两黄旗的精锐又被豪格带走,如今我们手头的兵力不多,不能再分兵了。是死是活,大清是存是亡,就看朕领军的全力一击,希望阿敏那边能保存有实力,配合朕来个里应外合,一举击溃明军。”

大清虽然拿出了仅有的存粮,可粮食也不多,不支持久战。兵少粮少,皇太极的选择并不多。

济尔哈朗听了,便沉默不语,脸色沉重地看向辽阳方向,也不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

ps: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订阅。编辑给出推荐的依据,也是订阅,一直想要补个强推却未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能支持下正版,来起点订阅下本书,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